- 年份
- 2024(5831)
- 2023(8589)
- 2022(7136)
- 2021(6471)
- 2020(5416)
- 2019(12344)
- 2018(12210)
- 2017(24610)
- 2016(12938)
- 2015(14487)
- 2014(14639)
- 2013(14751)
- 2012(14547)
- 2011(13469)
- 2010(13831)
- 2009(13177)
- 2008(13036)
- 2007(12038)
- 2006(10902)
- 2005(9956)
- 学科
- 济(85889)
- 经济(85805)
- 管理(37196)
- 方法(35076)
- 业(34445)
- 数学(30856)
- 数学方法(30621)
- 企(27511)
- 企业(27511)
- 中国(18369)
- 地方(18214)
- 农(16307)
- 学(15503)
- 财(14874)
- 业经(14257)
- 地方经济(13001)
- 制(12015)
- 贸(11749)
- 贸易(11743)
- 易(11280)
- 农业(11256)
- 融(11027)
- 金融(11027)
- 理论(10662)
- 银(9855)
- 银行(9823)
- 和(9799)
- 体(9441)
- 行(9434)
- 环境(9368)
- 机构
- 大学(207287)
- 学院(204291)
- 济(100199)
- 经济(98462)
- 管理(75313)
- 研究(73376)
- 理学(64791)
- 理学院(64063)
- 管理学(63035)
- 管理学院(62655)
- 中国(56183)
- 财(44615)
- 京(43265)
- 科学(41111)
- 所(37302)
- 财经(35958)
- 经济学(33981)
- 研究所(33461)
- 经(32680)
- 中心(32408)
- 经济学院(30394)
- 江(30307)
- 农(30109)
- 北京(27551)
- 财经大学(26715)
- 业大(26129)
- 范(25997)
- 师范(25776)
- 院(25734)
- 州(23820)
- 基金
- 项目(126753)
- 科学(100997)
- 基金(95354)
- 研究(91527)
- 家(82282)
- 国家(81639)
- 科学基金(70393)
- 社会(62333)
- 社会科(59214)
- 社会科学(59202)
- 基金项目(49208)
- 省(46532)
- 自然(43585)
- 自然科(42626)
- 自然科学(42620)
- 教育(42065)
- 自然科学基金(41903)
- 资助(40821)
- 划(39441)
- 编号(34813)
- 部(29571)
- 成果(29204)
- 重点(28731)
- 发(27577)
- 国家社会(27001)
- 教育部(26106)
- 创(25150)
- 人文(24901)
- 大学(24356)
- 课题(24248)
共检索到3171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陆铭 葛苏勤
这是一项有关转轨时期中国劳动供给的基础理论研究。在本文中,作 者先以建模的方式比较了就业体制改革前后居民劳动供给行为的变化,然后以计量 方法分析了体制转轨、收入水平、产业结构调整、教育发展等各种因素对居民劳动参 与率的影响。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经济体制的转轨是导致我国改革以后 劳动参与率下降的主要因素。三产的发展也是导致劳动参与率下降的因素,这可能是 因为我国有不少增长迅速的三产部门是以资本和技术密集为特点的,不能吸纳从传 统产业中分离出来的劳动力。基本本文的结论,我们可以预测今后我国的劳动参与率 还将进一步下降。从本文的分析中我们还可以看出,就业体制的改革提高了劳动生产 率,但同时...
关键词:
劳动供给 劳动参与率 体制转轨 偏好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胡伟洁
在过去几十年,由于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的经济快速增长,全球收入不平等问题有所改善,但部分国家内部的收入不平等问题在不断恶化,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经济增长的成果并未被所有人共享,反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已出现抬头的趋势。与收入不平等紧密联系的是近几十年全球劳动收入占比不断下降。本文在IMF和OECD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梳理了全球劳动收入占比的变化趋势和特征,分析了造成劳动收入占比下降的原因,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劳动收入 收入不平等 资本深化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王德文 蔡昉 高文书
“民工荒”现象是中国加入WTO之后出口高速增长和新一轮经济增长共同作用的结果。流动格局的新变化是劳动力市场对全球化条件下中国经济重心转移所做出的反应。这种现象不仅标志着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由无限供给向有限剩余过渡,而且也说明需要利用全国劳动力市场来解决当前的结构性和区域性问题。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劳动力市场发育状况。为此,我们需要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强劳动力市场体系建设,提高中国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及其效率。
关键词:
全球化 民工荒 劳动力流动 经济格局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刘瀑 王培三
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工业化国家,都面临着劳动就业问题的挑战。劳动就业问题产生的原因具有一定的历史性和阶段性,并与资本雇佣劳动生产方式紧密相连。从根本上说,劳动就业如同资源配置一样受市场经济规律支配,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可避免的现象,并随经济的快速发展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它不仅表现在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更表现在需要创造更多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素质、改善劳动者工作环境的就业岗位,促使就业不仅仅是劳动者谋生的手段,更是实现个人全面发展的途径,从而有效推动世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这对具有丰富劳动力资源的中国,如何更好地处理劳动就业问题无疑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发。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劳动就业 市场经济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抗私 王振波
就业地域选择是影响大学生就业难易程度的重要因素。本文基于劳动力市场分割的视角,分析了三种劳动力市场分割模式对大学生就业地域选择的影响与制约。通过构建劳动力市场分割的Logistic模型,利用2011年东北地区14所高校毕业生的抽样调查数据,得出性别、专业、生源地和学历等因素对大学生就业地域的选择具有显著影响。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灵活引导大学生就业地域选择、完善补偿机制和缩小城乡差距等对策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欧阳慧 李智 李沛霖
基于多源统计数据,分析未来一段时期城镇自然增长人口、乡城迁移人口、城乡划分范围调整人口等的变动趋势,研判"十四五"时期我国城镇化率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十四五"时期,我国城镇化速度将整体呈现稳中趋缓的态势,年均增速将保持在0.71个百分点左右,到2025年预计将达到67.45%左右。其中,城镇人口自然增长略有下降,对城镇化率增长的贡献在年均0.2个百分点左右;新增农民工数量显著下降,乡城迁移对城镇化率增长的贡献下降至年均0.33个百分点左右;城乡统计区划分调整减少,城乡划分范围调整人口对城镇化率增长的贡献下降至年均0.18个百分点左右。未来一段时期,需重点关注农业转移人口就业、农民工留守家属随迁进城落户等重大问题,建议将农业转移人口就业保障作为"十四五"推动新型城镇化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战略问题,实施存量农民工定居工程,持续深入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蒋乃华
我国农村居民家庭收入变动的阶段性和结构性特征表明 ,农业生产效率下降是农业生产经营收入下降的直接原因。本文利用农业劳动生产率决定模型 ,从实证的角度分析了近年来我国农业家庭经营收入增长下降的内在逻辑和微观机理 ,并从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充分利用结构调整空间、加大技术创新投入等方面提出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业劳动生产率 决定模型 地区差异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叶光
本文对UC模型、B-N分解和HP滤波的关系进行研究,并结合中国GDP的数据特征设定UC模型结构,使用1992~2010年的季度数据对实际GDP的趋势成分和循环成分进行估计,实证结果表明2000年到金融危机爆发之前,随机冲击对中国经济长期趋势的正向推动不断加大,自然灾害对长期趋势的影响有限,两次金融危机的影响非常严重;经济波动的正负交替频繁且周期性特征不明显,波动幅度总体呈下降趋势,但2007年后有所加剧;产出缺口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显著,但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关键词:
UC模型 趋势成分 产出缺口 B-N分解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卢希悦
在当前我国深化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和研究过程中 ,有些问题取得了较高程度的理论共识 ,这其中而有些问题如科学技术和物化劳动竟究能否造价值、新价值和剩余劳动问题 ,难以形成理论共识 ,这其中关键在于认识与研究上基本还停留在对马克思的个别判断和结论的形而上学的理解上。正确的态度应该是以“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的时代要求 ,实现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与时俱进和创新发展。
关键词:
劳动价值论 与时俱进 实践 创新发展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新
从1992年年初俄罗斯放开物价,开始向市场经济转轨,到2002年已经整整10年了,如何评价俄罗斯的10年经济转轨?本文总结了1990年代俄罗斯经济转轨的矛盾和结果,分析了俄罗斯目前的经济形势、未来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的趋势、前景及其影响因素,并寻求到了对中国经济改革的几点启示。
关键词:
俄罗斯 经济 趋势 问题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常进雄 王丹枫
本文运用1998年至2009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对劳动份额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运用生产函数估计了劳动对产出的贡献,并采用系统GMM方法分析了劳动份额偏离劳动贡献的原因。本文发现劳动份额偏低,且先下降后上升,逆经济周期变化趋势比较明显。从生产函数的估计结果来看,劳动者所得低于其对产出的贡献,在企业的初次分配中存在着对劳动者不公的现象;通过考察劳动对产出贡献的变化趋势,我们发现,劳动对产出的贡献在逐渐上升,虽然进一步拉大了与劳动份额的差距,但是对后期劳动份额的提高也起了正面作用。进一步的分析表明,产品市场的竞争程度、劳动者的谈判能力以及经济波动是导致劳动份额偏离劳动贡献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初次分配 劳动份额 要素贡献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李力行 周广肃
平台经济促使工作性质出现了从线下到线上、从固定到灵活、从单一到多元等方面的转变,使得依赖平台从事零工工作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占比上升,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变革。分析表明,数字技术的进步,促进了生产工序的分解、分包以及相关经济主体承担的工作任务的重新组合,引发了生产活动去公司化、去组织化的趋势,使得传统的雇员工作被零工等新就业形态所取代,导致劳资关系发生了重要变化。本文建议以去公司化、将保险保障与劳动关系解绑的思路解决劳动者权益保障问题,积极探索新的服务模式,建立起适用于平台经济发展的劳动者权益保护网,适应技术进步的变革。在鼓励平台经济创新发展的同时,应完善弱势群体的保障体系,加大一般意义上的收入分配调节手段的力度,让发展的红利惠及受损群体。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我国的经济转型既不同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也有别于发达经济体的结构调整和再平衡,而是二元结构向成熟市场的过渡,是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转型意味着追求均衡增长。这里的均衡,是指宏观意义上储蓄、投资和消费之间的平衡关系。长期以来,我国国民储蓄率高达50%左右,为我国的高投资高增长提供了强劲的动力,但也带来了消费需求不足和贸易顺差过大的矛盾,加剧了经济体间的摩擦。这使人们认识到,必须转变经济发展的路径,实现更富弹性的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蒋振声 周英章
本文运用协整检验、预测方差分解等动态经济计量分析方法 ,对我国 1 95 2—1 999年的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变动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 ,结果表明在我国存在着某种经济机制使二者之间呈现长期稳定的协同互动关系 ,我国产业结构变动对实际经济增长具有非常明显的影响 ,而经济总量增长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不显著。我国的经济增长目前受到资源和环境的双重约束 ,决定了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的局限性 ,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应当成为我国当前宏观调控政策的重点。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陈杰 安源
笔者建立一个理论模型,深入探讨体制转轨、经济增长与周期波动之间相互作用的机制,并通过实证分析加以验证。研究结果表明:(1)在体制转轨过程中,长期经济增长主要由民间投资拉动,而政府投资不会对长期经济增长产生显著影响;(2)国有制企业的投资冲动越小,国有制企业与私有制企业经济活动波动程度的差异就越小,对经济周期波动的冲击也就越小;(3)国有制经济成分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越小,对经济周期波动的冲击就越小。
关键词:
体制转轨 经济增长 经济周期波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