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743)
- 2023(8451)
- 2022(7116)
- 2021(6411)
- 2020(5160)
- 2019(11743)
- 2018(11450)
- 2017(22706)
- 2016(12125)
- 2015(13306)
- 2014(13620)
- 2013(13511)
- 2012(12936)
- 2011(12077)
- 2010(12452)
- 2009(11550)
- 2008(11328)
- 2007(10255)
- 2006(9379)
- 2005(8776)
- 学科
- 济(73287)
- 经济(73233)
- 管理(34988)
- 业(31442)
- 企(24954)
- 企业(24954)
- 方法(23955)
- 数学(21624)
- 数学方法(21396)
- 地方(18134)
- 中国(15625)
- 农(14426)
- 财(13747)
- 学(12938)
- 地方经济(12723)
- 业经(12719)
- 制(11540)
- 贸(11165)
- 贸易(11159)
- 易(10811)
- 策(10382)
- 融(10230)
- 金融(10230)
- 银(9962)
- 银行(9955)
- 行(9651)
- 农业(9416)
- 环境(8717)
- 体(8328)
- 及其(8253)
- 机构
- 学院(183457)
- 大学(181718)
- 济(91076)
- 经济(89324)
- 研究(68441)
- 管理(67097)
- 理学(56667)
- 理学院(56046)
- 管理学(55208)
- 管理学院(54847)
- 中国(52946)
- 财(41783)
- 科学(37688)
- 京(36833)
- 所(34873)
- 财经(32536)
- 研究所(31164)
- 中心(30262)
- 经济学(29930)
- 经(29491)
- 江(28370)
- 农(27030)
- 经济学院(26570)
- 财经大学(24026)
- 院(23972)
- 北京(23591)
- 范(22839)
- 师范(22654)
- 业大(22634)
- 州(22411)
- 基金
- 项目(112172)
- 科学(89125)
- 基金(82753)
- 研究(82744)
- 家(71401)
- 国家(70823)
- 科学基金(60539)
- 社会(55358)
- 社会科(52663)
- 社会科学(52650)
- 省(42486)
- 基金项目(41821)
- 教育(37400)
- 自然(37183)
- 自然科(36338)
- 自然科学(36328)
- 自然科学基金(35722)
- 划(35712)
- 资助(35494)
- 编号(31890)
- 成果(26987)
- 部(25551)
- 发(25503)
- 重点(25295)
- 国家社会(23449)
- 性(23240)
- 课题(23186)
- 创(22667)
- 教育部(22280)
- 人文(21737)
共检索到2925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吴军
本文从经济均衡机制转换对货币中性或非中性影响的角度 ,探索经济转轨时期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问题。文章认为货币中性或非中性的判断有一个“中性→非中性→中性”的演化过程 ,这一过程一般与货币自身功能的强弱演变相关 ,而后者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货币形态结构的变化。通过理论推导和实证分析 ,得出随经济的高速增长和体制转轨 ,经济均衡机制由资源约束型向需求约束型过渡 ,货币对实质经济的影响也逐渐减弱 ,处于由“非中性”向“中性”转变的过程之中 ,从而削弱了货币政策对扩张有效需求、刺激经济增长的作用。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谭华清 王大中 陈瑞
在证券市场不完善的发展中国家,货币需求函数并不完全,对货币的投机需求不足,此时货币供给的调整对产出具有明显而直接的影响;随着证券市场的逐步完善,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开始变大,货币供给的调节对于实体经济的影响会减小。本文构建了基于中国宏观数据的VAR实证分析模型,实证结果支持了上述理论。
关键词:
经济转型 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 货币政策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范从来 廖晓萍
运用AS-IS-LM(即总供给、IS-LM)模型对经济开放度和货币政策效果之间的关系进行的理论分析研究表明,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货币政策的产出效应和价格效应在短期内是存在的;但货币政策对产出的影响能力随经济开放度的提高而减弱,对价格的影响能力随经济开放度的提高而增强。随着我国经济开放度的提高,货币政策的经济增长效应会不断弱化,引起的价格波动会有所增强,因此货币政策的目标应该进一步明确以稳定物价作为单一的目标。
关键词:
开放经济 货币政策 有效性 单一目标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杨德勇 常玉荣
转轨时期特殊的社会经济环境———二元经济结构和双轨经济体制,使得我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实施面临复杂的局面。提高货币政策效率的基本点是要充分考虑到货币政策与经济体制的适应性,改善整体金融环境,明确我国货币政策的过渡性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李绍荣 王天宇
本文在更一般的不完全信息情形下,以货币政策为例,分析了经济政策的时间不一致问题。结果表明,当私人部门与政府部门存在不对称信息,政府部门具有信息优势时,最优经济政策与私人部门所持有的关于经济状态的信念有关。从福利的角度看,当现实经济状态对经济政策灵敏时,政府部门有公开经济状态信息的激励;反之,政府部门则有隐瞒经济状态信息的激励。因此,在市场经济的顶层设计中,除政府部门需要建立相关经济决策咨询机构外,还要推动独立的民间智库发展,使公众逐步摆脱信息劣势。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刘伟
温总理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1年,我国发展面临的形势仍然极其复杂。世界经济将继续缓慢复苏,但复苏的基础不牢。我国经济运行中一些长期问题和短期问题相互交织,体制性矛盾和结构性问题叠加在一起,加大了宏观调控难度。我们要准确判断形势,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做好应对风险的准备。为了更透彻地理解当前的形势,深化对落实科学发展观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问题的研究,本刊特邀请著名专家撰写一组笔谈文章,以飨读者。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易纲
本文试图对我国货币政策调控作一个框架性的描述,说明其中的基本逻辑和运行机制。利率政策和汇率政策首先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这是保持经济金融稳定运行并从宏观层面抑制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关键。两类政策不是并列关系,利率是货币政策的核心和纲,汇率在利率政策影响下由市场形成。货币政策调控首先要将国内目标放在首位,并为实现国内目标选择利率等最优政策,其次需创造良好环境,使汇率由市场决定。遵循上述思路,在近年来全球主要发达经济体利率大幅变化的环境下,中国的货币政策没有简单跟随,而是坚持“以我为主”,自主性和有效性明显上升。在调控中充分考虑时滞等复杂因素,在做好逆周期调节的同时,注重跨周期调节和跨区域平衡,在收紧和放松两个方向都相对审慎、留有余地,货币政策始终运行在正常区间,实际利率与潜在经济增速大体匹配。近年来人民币汇率弹性显著增强,提高了利率调控的自主性,促进了宏观经济稳定,经济基本面稳定又对汇率稳定形成支撑,外汇市场运行更有韧性,利率和汇率之间形成良性互动。总体上,中国的货币政策调控一直是比较主动的,以相对平稳、成本更低的自主货币政策操作,保持了经济金融体系稳定,应对了来自内外部的多重冲击,实现了较好的调控效果,促进了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刘明志
货币政策转轨之我见刘明志一、货币由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的转变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时,调节商业银行系统的行为,并通过商业银行系统的行为影响其它部门的经济活动,达到调节宏观经济运行的目的。商业银行的行为可分成两个方面,一个是数量方面,如吸收多少存款,发放多...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张会恒
宏观经济环境是影响货币政策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双轨制经济是当前我国宏观经济的制度环境,买方市场已经初步形成是当前我国宏观经济的运行环境,通货紧缩是近几年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环境的基本状态。总的来看,当前宏观经济环境限制了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充分发挥。因此,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基本途径是深化改革,以消除转轨时期相对不稳定的经济体制基础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不利影响,在此基础上,根据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合理选择货币政策及其取向。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劲松 韩克勇 王建明
开放经济对货币政策运行环境、传导机制、调控手段和目标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使得保持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变得更加复杂。主要表现为:外部均衡在货币政策中的地位显著提高;利率政策和汇率政策相互影响;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增强;国际经济渠道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重要性上升;部分货币政策工具的调节力度有所下降。随着我国对外开放进程的加快,我国汇率政策与货币政策有效性之间的冲突也越来越明显,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大大降低。
关键词:
开放经济 货币政策 有效性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朱钟棣
通过运用Karras建立的产出增长率和通货膨胀模型,采用向量自回归VAR框架,分析经济开放度对我国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回归结果表明,无论是以M0作为货币政策的测度指标,还是以M1作为货币政策的测度指标,它们都反映出:在长期,经济开放度的提高会削弱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但从短期来看,经济开放度的提高不一定会削弱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有时反而会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关键词:
经济开放度 货币政策 价格效应 产出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怀明 桑宇 虞晨阳
为探究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央行货币政策工具有效性的变化,文章基于新凯恩斯理论框架构建SVAR模型,对比2008—2011年与2012—2015年相关月度数据的脉冲响应结果,分析数量型与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对产出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济"新常态"下货币政策工具有效性显著降低,主要表现为对产出影响的作用强度降低与作用时效缩短。目前政府应着力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修复,稳定市场预期,完善金融市场体制机制,以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黄明皓
在Hau(2000)模型中引入工资交错调整和交易成本假设,以此构建开放经济条件下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基础模型,并通过一般均衡分析后发现,经济开放对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价格稳定和产出增长都会产生影响。贸易开放程度和金融开放程度的加深,将增强货币供给对短期汇率调整的影响;而经济开放度的加深,虽然在短期内会削弱货币政策对产出的影响,但从长期来看,将会对产出调整起积极作用。同时,运用校准法模拟分析后发现,随着我国经济开放度的提高,货币政策调节短期消费和产出的能力将会下降,特别是宽松的货币政策将更多地表现在汇率波动上。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胜
本文对美国经济与中国主要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定量研究,实证分析了1993~2007年中美经济发展对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效果的影响。通过要素增强型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实证研究发现,中美两国经济关系呈现出高度的协同性,而且这种相关程度随着中国经济开放的深化变得更加明显。中美经济交流和互动对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效果产生了明显影响,主要表现为美国因素强化了中国货币政策的产出效应。随着中美经济关系的发展,汇率效应在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作用日益增强,而利率效应逐渐减弱。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袁铭
公众预期会影响货币政策效果,而公众学习又在预期形成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网民群体针对某些特定关键词的互联网搜索量合成为公众信息获取指数,并研究该指数与货币政策效果之间的关系。论文首先在非对称信息宏观金融博弈的框架内提出三个研究命题,然后选择69个月度变量建立FAVAR模型测度货币政策效果,并利用滑窗技术描述政策效果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最后建立回归模型研究公众信息获取指数与政策效果之间的相关性。实证研究表明,公众信息获取指数与经济波动程度高度相关,而根据指数构成可知,经济数据在公众预期形成以及测度其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