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115)
- 2023(17801)
- 2022(14661)
- 2021(13472)
- 2020(11231)
- 2019(24858)
- 2018(24805)
- 2017(46462)
- 2016(25206)
- 2015(28166)
- 2014(28417)
- 2013(27357)
- 2012(25208)
- 2011(22859)
- 2010(23001)
- 2009(21802)
- 2008(21441)
- 2007(19432)
- 2006(17257)
- 2005(16321)
- 学科
- 济(114897)
- 经济(114762)
- 管理(73574)
- 业(67431)
- 企(54288)
- 企业(54288)
- 方法(41385)
- 数学(35882)
- 数学方法(35526)
- 中国(34705)
- 财(28859)
- 农(28018)
- 制(26642)
- 业经(24836)
- 地方(24336)
- 学(21933)
- 银(21434)
- 银行(21413)
- 贸(21000)
- 贸易(20985)
- 行(20479)
- 易(20448)
- 融(19813)
- 金融(19809)
- 农业(18173)
- 体(18107)
- 务(17356)
- 财务(17305)
- 财务管理(17251)
- 理论(16451)
- 机构
- 学院(357995)
- 大学(357010)
- 济(157810)
- 经济(154703)
- 管理(129760)
- 研究(126617)
- 理学(109367)
- 理学院(108096)
- 管理学(106268)
- 管理学院(105584)
- 中国(103086)
- 财(77480)
- 京(75611)
- 科学(72406)
- 所(63651)
- 财经(60047)
- 中心(57657)
- 研究所(56822)
- 江(55403)
- 农(54633)
- 经(54514)
- 经济学(51221)
- 北京(48275)
- 业大(46678)
- 范(46113)
- 经济学院(45760)
- 院(45676)
- 师范(45661)
- 财经大学(44572)
- 州(44142)
- 基金
- 项目(226851)
- 科学(179462)
- 研究(168801)
- 基金(166317)
- 家(144344)
- 国家(143188)
- 科学基金(122553)
- 社会(110942)
- 社会科(105188)
- 社会科学(105164)
- 省(86215)
- 基金项目(85933)
- 教育(77783)
- 自然(75672)
- 自然科(73942)
- 自然科学(73921)
- 自然科学基金(72633)
- 划(72399)
- 资助(68424)
- 编号(67158)
- 成果(56172)
- 重点(51690)
- 部(51149)
- 发(49416)
- 课题(47861)
- 国家社会(47321)
- 创(46719)
- 制(45644)
- 性(45245)
- 教育部(44693)
- 期刊
- 济(185273)
- 经济(185273)
- 研究(117785)
- 中国(77609)
- 财(61716)
- 学报(52663)
- 农(51646)
- 管理(51561)
- 科学(49705)
- 融(44305)
- 金融(44305)
- 大学(40987)
- 教育(39108)
- 学学(38555)
- 农业(34107)
- 财经(31395)
- 经济研究(31154)
- 技术(30659)
- 业经(27497)
- 经(27154)
- 问题(23785)
- 贸(21236)
- 国际(19134)
- 业(18594)
- 世界(18541)
- 技术经济(17782)
- 统计(16623)
- 版(16469)
- 现代(16140)
- 理论(15843)
共检索到5666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谢雪燕
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国家对银行实行控制的同时为其提供隐性担保(隐性存款保险制度)是历史的必然。伴随着改革的推进,2005年之后的隐性存款保险制度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国家是制度变迁的设计者和推行者,我国制度的变迁具有明显的强制供给型特点。本文从诺斯的国家理论出发,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存款保险制度变迁的国家模型。研究发现,2005年之后隐性存款保险制度显性化符合国家效用最大化的原则。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曹元涛
存款保险制度是金融安全网的三大构成要素之一,是银行危机防范和管理的补充手段。作为沟通银行监管和中央银行最后贷款人制度的桥梁,其最主要的功能就是维护公众信心,防止挤兑风潮,以抑制系统性银行危机的发生和蔓延。存款保险制度分为隐性存款保险制度和显性存款保险制度。目前,两种存款保险制度共存并具有一定的替代性。本文通过建立模型,分析了显性存款保险制度和隐性存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耿同劲
隐性存款保险构成了显性存款保险的逻辑起点,而显性存款保险是隐性存款保险的演进方向。非国有经济的扩展使国家提供隐性存款保险的收益大幅度降低,而金融业的开放也使得国有银行偏好真实资本的注入以及与此相伴的显性存款保险制度。
关键词:
国家效用 存款保险 显性化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泽广 邓微
隐性存款保险制度显性化会导致存款人和各类金融机构的风险承担发生显著变化,造成金融系统流动性配置机制和风险分散渠道的动态迁移。通常来讲,银行为其他主体提供流动性缓冲,银行间金融市场提供的共同流动性保险以及存款保险机构提供的流动性保险共同构成了体系化的流动性配置机制,而中国银行业的流动性风险缓冲大多由大型银行而非金融市场提供。这说明,从流动性风险防范的角度来探讨存款保险制度显性化的经济效应,需要明辨流动性风险分散的运作机理,以及系统重要银行在流动性配置格局中的关键角色。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邓小军
目前隐性财务资本基本理论的研究近乎空白,通过分析隐性财务资本的基本特征可以认为,隐性财务资本与显性财务资本并存且贯穿于企业财务价值决策的各个环节,是不确定的表外资本。隐性财务资本的测度分为Ⅰ类测度、Ⅱ类测度、Ⅲ类测度,对应地,隐性财务资本显性化可表现为三种实现途径,但Ⅲ类测度目前尚无有效的估值技术与方法。
关键词:
隐性财务资本 特征 显性化 估值测度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李长春
随着中国金融业改革的深入,长期累积的金融风险逐渐显露,防范潜在的金融风险向现实转化已成为一项艰巨任务。我国在对银行出现问题的处理中,对储户损失的补偿基本上采取了由国家承担的方式,实行的是隐性的存款保险制度,本文认为,由于银行牌照价值降低等原因,这种由国家隐性担保的方式已不适合我国现状,急需显性的存款保险制度来替代。
关键词:
牌照价值 银行改革 金融稳定 存款保险
[期刊] 征信
[作者]
曹昱
自2007年影子银行概念提出至今,国际上仍没有一个权威、确切的定义。由于我国影子银行不涉及证券化、杠杆率较低等特点,因此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及初级阶段特征。与影子银行一样,我国长期处于隐性的初级存款保险制度下,央行在2013年明确提出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是当年的改革重点内容之一。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在研究制定显性《存款保险条例》的背景下,存款保护范围、影子银行的界定是2014年首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影子银行 存款保险制度 初级阶段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梁君林 蔡慧 宋言奇
养老保险隐性债务是现收现付制养老金制度的固有特征;养老保险隐性债务的显性化问题是源于现收现付制养老保险向基金制的转轨。养老保险制度的转轨成本源于隐性债务,但在量上并不等于隐性债务,只有在制度转轨过程中显性化出来的那部分隐性债务才是转轨成本。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目标是部分基金制,因而只是部分旧制度下的隐性债务会显性化。隐性债务的显性化是一个复杂的动态变化过程,作者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进行模拟测算,得出中国未来各期的政府清偿隐性债务的估测量值,以供决策部门参考。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景新 刘炜
随着美国次贷危机在全球的持续蔓延,银行业金融机构倒闭事件层出不穷,维护本国金融体系的稳定成为各国政府的当务之急,建立显性存款保险制度成为我国政府非常紧迫的一项任务。本文在解析美国次贷危机的基础上,充分借鉴吸取美国存款保险制度的经验和教训,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设计构想,维护金融和经济的稳定。
关键词:
金融危机 金融监管 存款保险 次贷危机
[期刊] 征信
[作者]
杨佳萍 曹前进
实证结果显示:显性存款保险制度实施后,道德风险效应大于金融稳定效应,促使银行更加冒险,从而承担更多风险;提高资本充足率会增强银行风险对显性存款保险制度的敏感性,促使银行更倾向于高收益高风险的投资行为,显性存款保险制度对银行风险的影响不因规模而存在差异。因此,银行应建立以风险导向为基础的投资决策机制,并强化内部监督,加强资本约束,防范显性存款保险制度带来的道德风险。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彭思源 刘芳
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是为了保护存款人的利益,缓冲由于存款人对银行清偿能力的担心而产生的挤兑。但存款保险也和其他任何保险一样,都存在道德风险问题。本文通过实证的方法分析了印尼实施存款保险后对道德风险的影响,结果显示,实行显性存款保险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印尼银行业的道德风险。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何德旭 史晓琳 赵静怡
2010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存款保险制度建设",为一直以来处于论证阶段的存款保险制度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本文阐述了存款保险制度相关理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在对我国特殊国情进行考量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当前践行显性存款保险制度的条件与障碍,认为我国应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借鉴国外成熟的经验,结合我国国情选择合适的践行路径,建设显性存款保险制度的中国模式。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王晓博
银行体系的稳定是金融稳定的核心。我国一直实行的是隐性存款保险制度,由于其隔断了各银行资金运用收益和资金筹集成本之间的制衡关系,使政府实施这种制度的成本越来越高。本文从显性存款保险制度与隐性存款保险制度的比较分析入手,基于成本和收益的视角,指出引入显性存款保险制度的最大成本在于其引致了新的道德风险问题,而且我国的制度环境薄弱加大了建立成本。在此基础上本文对建立我国显性存款保险制度的有效性进行论述,并提出一系列配套改革措施。
关键词:
显性存款保险制度 道德风险 成本 收益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二十年磨一剑。我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从1993年酝酿到人民银行发布征求意见稿,历经二十多个春秋,多方论证,即将破壳。这是我国金融稳定制度的重大改革,也是全面深化改革新的突破。从1933年美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存款保险制度以来,世界上已经有11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存款保险制度。实践证明,存款保险制度在保护存款人权益、及时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已成为各国普遍实施的一项金融业基础性制度安排。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邹小芃 汪传敬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