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559)
2023(6628)
2022(5241)
2021(4675)
2020(3887)
2019(8686)
2018(8549)
2017(16404)
2016(9017)
2015(10414)
2014(10606)
2013(10557)
2012(10340)
2011(9736)
2010(10220)
2009(9778)
2008(9593)
2007(8886)
2006(8531)
2005(8057)
作者
(29153)
(24552)
(24404)
(23442)
(15766)
(11527)
(10980)
(9366)
(9257)
(8954)
(8836)
(8188)
(8174)
(7932)
(7889)
(7391)
(7207)
(7123)
(7027)
(6873)
(6471)
(6082)
(5990)
(5860)
(5556)
(5526)
(5463)
(5161)
(5051)
(4803)
学科
(62622)
经济(62563)
管理(25281)
(21158)
方法(16998)
地方(16878)
(16789)
企业(16789)
数学(14625)
数学方法(14406)
中国(13494)
(12424)
地方经济(12346)
业经(11751)
(11276)
(10068)
(9911)
(8084)
金融(8083)
(7909)
银行(7886)
环境(7751)
农业(7676)
(7599)
经济学(7437)
(7317)
产业(6915)
(6869)
贸易(6863)
(6824)
机构
大学(146732)
学院(145988)
(69952)
经济(68547)
研究(58024)
管理(49359)
中国(44252)
理学(41086)
理学院(40452)
管理学(39593)
管理学院(39322)
科学(33993)
(31868)
(31488)
(31038)
研究所(27698)
中心(24987)
财经(24470)
(23999)
(23806)
经济学(23035)
(21933)
(20875)
师范(20725)
北京(20668)
经济学院(20302)
(19923)
(18890)
业大(18616)
农业(18199)
基金
项目(85607)
科学(67271)
研究(62539)
基金(62042)
(54120)
国家(53687)
科学基金(44843)
社会(41495)
社会科(39233)
社会科学(39220)
(32972)
基金项目(31587)
教育(28173)
(27733)
自然(27177)
自然科(26508)
自然科学(26496)
资助(26218)
自然科学基金(26005)
编号(23975)
成果(21535)
(20257)
重点(20063)
(18889)
课题(18081)
国家社会(17479)
发展(16701)
(16691)
(16448)
(16293)
期刊
(91899)
经济(91899)
研究(52249)
中国(30529)
(24472)
(22881)
学报(22400)
科学(21301)
管理(20753)
(16900)
金融(16900)
大学(16802)
学学(15933)
经济研究(15229)
农业(14942)
教育(14739)
财经(13817)
业经(12145)
技术(12127)
(12118)
问题(11803)
(8995)
技术经济(8808)
世界(8563)
统计(8158)
国际(8115)
经济问题(7422)
(7105)
经济管理(6923)
改革(6894)
共检索到2431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河永  
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型和社会程度的提高,国民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突出,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文章试图从社会分配不公与剥夺感增强、社会政策制定和传统观念的影响分析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探讨社会心理疏导的重要性、原则和途径。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邹兴平  
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全社会广泛持续的关注。有关方面加强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这一过程中,高校辅导员起着积极的作用,但我们却普遍忽视了高校辅导员自身的心理健康。笔者以长沙地区6所高校的辅导员心理健康现状调查的结果为例,分析了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对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的维护提出具体措施。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袁宜  
当前我国基层中青年领导干部作为推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各项建设的生力军,属于一个数量庞大的特殊群体。这些基层中青年领导干部所经历的社会磨练不足,对人生、社会的认识可能存在缺陷。因此,应切实强化针对基层中青年领导干部和谐工作环境的构建,努力形成一个有利于基层中青年领导干部成长成才、为国家与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人际关系和谐、后勤保障组织完备、工作环境良好的和谐工作环境,以更好地激发他们的精神状态和工作热情,发挥自身聪明才智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陈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提高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促进心理素质、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协调发展,而且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丰富了新的内容,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方法,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罗长远  刘子琦  宋弘  
健康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经济学研究的经典话题。本文在有效缓解内生性问题的基础上,考察了经济增速放缓对国民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发现,近年来经济增速的放缓导致国民心理健康受到负向影响。机制讨论显示,随着经济增速放缓,劳动力市场受到冲击,工作满意度下降;家庭的经济压力加大,发展型消费支出的负担加重,挤压了享受型消费。拓展性分析表明,中老年、农村人口、低教育水平群体心理健康受到的负向影响更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国权  孙崇勇  
为了了解农民心理健康现状及其与人格类型、经济收入、文化程度之间的相互关系。我们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艾森克人格量表(EPQ),随机抽取吉林省各市、州470名农民进行调查,并与国内常模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农民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正常人的平均水平;大多数农民倾向于内倾性格,情绪稳定;经济收入、文化程度是影响农民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晓岩   杨智辉  
为探讨城市公园中自然要素、感知要素、休息要素和活动要素对居民正向情绪、认知功能及心理症状和负向情绪三个心理健康维度的影响,以及自然联结在其中的作用,调查了911名北京市居民,并构建了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城市公园的感知要素可以直接促进居民的正向情绪和认知功能,也可以通过自然联结间接促进居民的正向情绪和认知功能,并缓解居民的心理症状和负向情绪。另外,城市公园的活动要素可以直接促进居民的正向情绪,缓解居民的心理症状和负向情绪。然而,自然要素和休息要素对居民心理健康各维度的预测作用不显著。因此,应注重增加城市公园中的感知要素和活动要素,以及增强人与自然的互动,提高居民与自然的联结。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晓岩   杨智辉  
为探讨城市公园中自然要素、感知要素、休息要素和活动要素对居民正向情绪、认知功能及心理症状和负向情绪三个心理健康维度的影响,以及自然联结在其中的作用,调查了911名北京市居民,并构建了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城市公园的感知要素可以直接促进居民的正向情绪和认知功能,也可以通过自然联结间接促进居民的正向情绪和认知功能,并缓解居民的心理症状和负向情绪。另外,城市公园的活动要素可以直接促进居民的正向情绪,缓解居民的心理症状和负向情绪。然而,自然要素和休息要素对居民心理健康各维度的预测作用不显著。因此,应注重增加城市公园中的感知要素和活动要素,以及增强人与自然的互动,提高居民与自然的联结。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姜利  
伴随着疫情防控阻击战的节节推进,我国大多数疫情较轻地区陆续复工复产,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有望逐渐恢复常态。然而,在疫情未绝、激战仍酣之际,疫情"阴影"给人们带来的心理影响不可小觑,这既是身处疫情中人需要应对的自我挑战,也是今后一定时期内各地各部门需要倾情关注的社会问题。为此,本文对某县支行疫情期间职工心理应激反应进行了调查。本次共有48位职工参与问卷调查,调查显示,疫情期间,一直在岗职工占比76.4%,在家远程办公占比23.6%。整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葛莎莎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提升,但同时也引发了一些社会问题,产生了一些负面效应,给中职学校学生的心理带来了一些不良影响。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转折时期,他们的心理承受着外部环境的强烈冲击,因此对于中职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解决中职学校学生的心理问题,应努力寻找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教育的有机结合。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晓丽  
随着社会的变化,各级各类教育都得到了迅速发展。教师在充满机遇和挑战的环境下,要承受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在身心疾病、人际关系和职业行为等方面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要引起全社会的关注,需要全社会的帮助,尤其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学校领导要给予教师足够的关爱,但教师心理问题调适最根本的还是教师自身,可以通过端正认识、情绪调控、改变行为,达到自我调适。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周钦  秦雪征  刘国恩  
幸福感是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方面,关乎个人和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然而,最近几十年中国经济持续增长但居民主观幸福感却在下降,与此同时,精神疾病患病率和自杀率不断攀升。本文利用2013年CHARLS数据,以五种不同人群作为参照系,从抑郁症状(CESD)角度实证考察相对生活水平对中国居民心理健康的影响。工具变量模型显示:第一,相对生活水平对中国居民的心理健康具有显著影响。不同参照系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以同事和同学为参照的相对生活水平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最大,以本县(市、区)人们为参照的影响最小。第二,生活水平的相对效应存在非对称性,相对生活水平较低引起的心理问题加重的程度明显大于相对生活水平较高带来的心理健康的改善幅度。第三,相比于高收入人群,低收入人群的心理健康更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本文的研究结果较好地反映了当前社会"不患寡而患不均"的状况。因此,缩小收入差距的措施对改善居民的心理健康具有外溢效应。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岳亚飞  杨东峰  徐丹  
城市建成环境的基本属性是影响老年居民心理状态的重要因素。可测得和可感知是从客观和主观维度对建成环境要素的描述,两者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综合作用方式仍未探寻及验证。因此,论文结合积极生活生态模型、社会—生态健康模型和环境—心理健康模型等理论,以大连市为例,融合多源异构时空数据,利用结构方程模型,从建成环境的客观和感知视角检验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对比作用及内在影响机制,并在排除可能的居住、自选择样本后进一步进行验证。通过研究发现:超市、餐饮和美发店等基本服务设施的邻近性和聚集程度通过直接和感知的中介途径差异性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高聚集度会通过感知路径的噪声、不安全感和环境卫生状况等对老年人心理产生消极作用;步行道路的密集度和局部整合度、深度、连接度等车行道路的连通性在老年人日常出行范围的局限下对其心理层面的干预有限;住区配套休闲、景观和锻炼等设施的多样性通过直接和感知的中介路径同时正向作用于老年人心理健康;住区的地下停车和高层的电梯设施相比于地面停车和多层步行上下楼对老年人心理有更为积极的影响;总体上相比于客观建成环境,感知环境在发挥中介效应的同时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作用也更为显著。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谢波   谭徐媛  
快速城镇化引发城市居民生活方式与居住环境的变化,对居民心理健康产生重要影响,通过建设绿色空间促进居民接触自然环境并缓解心理压力已成为重要的健康干预措施。现有关于绿色空间与居民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大多采用横断面设计,难以识别两者的因果关系,且缺乏探讨绿色空间对不同社会群体的心理健康效应的差异性。论文以武汉东湖绿道为例,基于2016年和2019年跟踪调查的1020份东湖绿道周边居民的问卷数据,在控制邻里环境特征的基础上,运用自然实验方法和双重差分模型探究绿色空间干预与居民心理健康变化的因果关系,并结合分层分析方法揭示绿色空间对于不同社会群体心理健康的因果效应的差异性。研究发现:(1)绿色空间干预显著促进了实验组居民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2)绿色空间干预对心理健康的因果效应在不同性别和教育程度的群体中无显著差异,而在不同职业和收入水平的群体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绿色空间干预仅显著提升了未就业群体、低收入和中低收入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总体而言,大型绿色空间的建设显著改善了周边居民的心理健康水平,尤其对于未就业、低收入和中低收入等弱势群体的心理健康促进作用更显著。绿色空间干预对于改善居民心理健康、缓解由社会经济地位差异造成的心理健康受益不均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春江  马静  柴彦威  关美宝  
心理健康作为当代城市居民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已有研究证实居住区建成环境和社会环境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然而,此类研究主要聚焦于西方发达国家,而且对于噪音污染因素考虑不足,未能同时研究居住区环境和噪音污染对居民心理健康的影响。论文基于2017年北京市26个居住区居民的健康问卷调查数据,采用多层Logistic模型,探讨居住区环境(包括建成环境及社会环境)与居民感知的多种来源的噪音污染(包括道路交通噪音、轨道交通噪音、商店餐饮噪音和住房装修噪音)等多种因素与居民心理健康的相关关系。研究发现,居住区环境和噪音污染水平均与居民心理健康显著相关。与西方发达国家居住区环境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类似,论文发现居住区医疗设施和休闲娱乐设施可达性、居民邻里关系、居住区满意度等因素与心理健康显著相关;不同的是,论文发现公园可达性、居住区交通噪音等因素与心理健康相关性不显著。此外,本文发现住房装修噪音是影响北京居民心理健康的主要噪音来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