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248)
- 2023(17662)
- 2022(14736)
- 2021(13834)
- 2020(11249)
- 2019(25904)
- 2018(25473)
- 2017(48822)
- 2016(26367)
- 2015(29835)
- 2014(29787)
- 2013(29607)
- 2012(27427)
- 2011(25008)
- 2010(24859)
- 2009(23147)
- 2008(22644)
- 2007(19855)
- 2006(17767)
- 2005(16118)
- 学科
- 济(125560)
- 经济(125414)
- 管理(75773)
- 业(69694)
- 企(57247)
- 企业(57247)
- 方法(49767)
- 数学(42540)
- 数学方法(42079)
- 中国(33825)
- 农(29910)
- 财(27673)
- 地方(26917)
- 业经(26723)
- 学(26257)
- 贸(21794)
- 贸易(21783)
- 易(21130)
- 制(21112)
- 农业(20450)
- 理论(18983)
- 和(18589)
- 环境(18388)
- 银(17658)
- 银行(17617)
- 融(17279)
- 金融(17274)
- 行(16850)
- 地方经济(16188)
- 务(16145)
- 机构
- 大学(388401)
- 学院(384627)
- 济(166861)
- 经济(163590)
- 管理(148936)
- 研究(136385)
- 理学(128378)
- 理学院(126904)
- 管理学(124957)
- 管理学院(124249)
- 中国(102548)
- 京(83378)
- 科学(81432)
- 财(74572)
- 所(68472)
- 研究所(62151)
- 财经(59916)
- 中心(59584)
- 农(56520)
- 江(55065)
- 经(54510)
- 北京(53584)
- 范(52719)
- 经济学(52465)
- 业大(52411)
- 师范(52329)
- 院(49366)
- 经济学院(46956)
- 财经大学(44472)
- 州(44461)
- 基金
- 项目(256668)
- 科学(203338)
- 研究(191027)
- 基金(188151)
- 家(163153)
- 国家(161808)
- 科学基金(138871)
- 社会(123564)
- 社会科(117006)
- 社会科学(116978)
- 基金项目(98786)
- 省(96731)
- 自然(87356)
- 教育(87043)
- 自然科(85265)
- 自然科学(85247)
- 自然科学基金(83725)
- 划(82242)
- 资助(77054)
- 编号(76544)
- 成果(63539)
- 部(57951)
- 重点(57587)
- 发(55791)
- 课题(53162)
- 创(52864)
- 国家社会(51813)
- 教育部(50274)
- 创新(49333)
- 人文(48740)
- 期刊
- 济(189274)
- 经济(189274)
- 研究(121608)
- 中国(73492)
- 学报(57538)
- 管理(55924)
- 财(55841)
- 科学(54735)
- 农(51806)
- 大学(43669)
- 教育(42968)
- 学学(40892)
- 农业(35755)
- 融(33563)
- 金融(33563)
- 技术(31914)
- 经济研究(31164)
- 财经(30790)
- 业经(28109)
- 经(26590)
- 问题(24631)
- 贸(20236)
- 技术经济(19745)
- 图书(18753)
- 世界(18575)
- 业(18484)
- 理论(18091)
- 国际(17562)
- 资源(17070)
- 现代(17052)
共检索到5772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刘家珉 林原
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中国收入差距日益扩大,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社会矛盾和问题。文章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指出,初次分配领域的不公平是导致目前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重要原因之一。文章基于马克思对劳动力价值和工资变动的理论分析,探寻经济转型期工资价值量变动和实际工资变动的规律,可以对目前在初次分配领域所存在的不公平现象及其所导致的社会矛盾有更深刻的认识。
关键词:
初次分配 马克思 经济转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子凡 许承光
文章以马克思经济学理论为视角,分析了我国劳动力价格量化的可行性以及当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以马克思劳动力理论为指导,构建了最低工资模型、劳动力产权、教育为参考变量的劳动力定价模型。
关键词:
劳动力价值 评述 模型构建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胜利
系统阐述了包含一般的、平均的劳动力价值构成及其变化界限、工资变动等方面内容的马克思劳动力价值理论,以此为理论基础,分析了乡镇企业农民工和外出农民工工资的形成机理,初步估量了2004年中国农民工在不同劳动力市场的工资,试图探究农民工工资低的原因并提出提高农民工工资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
马克思 劳动力价值 农民工 工资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高文
马克思的工资理论为我们呈现了一个以劳动力价值为基础、以资本积累作用下的供求为限度、以阶级斗争为关键因素的工资决定机制,并科学地分析了影响劳动力价值和工资的各类因素,为我们研究劳动力再生产的实际情况、劳动者的生存状况提供了科学依据。在此理论框架之下,本文构建了劳动力价值实现程度的指标,并对我国城镇居民的劳动力价值进行了测度。研究发现,我国中低收入人群与高收入人群的差别较大,前者无法凭借工资实现其劳动力价值,劳动力再生产的成本在相当程度上由劳动者自身承担,这将严重制约我国整体经济内需的扩大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咸怡帆 杨虹
从《资本论》的总体结构来看,劳动力商品理论是沟通劳动价值论与剩余价值论的桥梁,工资理论则是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延伸。由此可见,"劳动力商品"和"工资"理论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西方学者围绕马克思劳动力商品和工资理论展开了激烈的论争,涉及的主要论题包括:对马克思劳动力商品理论的批评与反批评、对马克思工资理论的责难与评价、对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中实际工资问题的论析。西方学者对马克思劳动力商品及工资理论的批评或反批评,反映了对马克思价值理论和劳动价值论不同的认识倾向。梳理他们的观点,从正反两方面对
关键词:
西方学者 马克思 劳动力商品 工资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咸怡帆 杨虹
从《资本论》的总体结构来看,劳动力商品理论是沟通劳动价值论与剩余价值论的桥梁,工资理论则是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延伸。由此可见,"劳动力商品"和"工资"理论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西方学者围绕马克思劳动力商品和工资理论展开了激烈的论争,涉及的主要论题包括:对马克思劳动力商品理论的批评与反批评、对马克思工资理论的责难与评价、对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中实际工资问题的论析。西方学者对马克思劳动力商品及工资理论的批评或反批评,反映了对马克思价值理论和劳动价值论不同的认识倾向。梳理他们的观点,从正反两方面对我们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
西方学者 马克思 劳动力商品 工资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刘家珉 由壮举
本文认为,马克思指出了实际生活中的工资运动不同于剩余价值生产分析中工资与劳动力价值相一致的理论假定;对现实中劳动力价值及工资运动的考察与正确把握,必须在劳动力价值价格界限的理论基础上来进行。这个理论揭示了工资由身体标准和社会标准确定,劳动力价值界限的决定要素是纯生理要素与社会历史要素;这个理论的实质,就是否定了工人所需生活资料是仅为劳动者生理需要部分提供生活资料的传统看法。如果工资没有达到劳动力两个界限所要求的内容,那么工资就低于劳动力价值,它成为工人在雇佣劳动制度下进行提高工资的斗争的理论依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顺铃 赵国艮 朱贵平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部分学者对马克思的劳动力价值构成理论框架提出不同看法。文章结合现代劳动力价值形成过程的特点和对几种典型观点的分析,考察了马克思的劳动力价值理论体系的深刻内涵和其开放性,从而得出马克思的劳动力价值理论框架是经得起时代考验,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结论。
关键词:
劳动力价值 理论框架 现代劳动力价值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杨玉华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自然的历史过程,任何政府都不应该人为地阻滞这一历史演进过程,而应该积极创造条件,适时推进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在促进工业化和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政府的社会责任不是减轻而是更重了,在劳动力转移开始引起整个社会巨大变革的今天,要抓住这个历史机遇,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以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为依托,加快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步伐,努力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城乡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
马克思 劳动力转移理论 当代价值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耿永志 牛银亮
中国当代劳动关系具有明显过渡性的特点,劳动关系还很不完善。马克思关于劳动和劳动关系的一般理论,对于分析当代中国劳动关系问题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当代马克思经济学的四个基本假设也为分析转型期劳动关系问题提供了依据。分析转型期的劳动关系,应以利益共享观为出发点,从人力资源进步的角度、从劳动价值论的角度以及从公平分配的角度加以理解。
关键词:
劳动关系 马克思 经济学 转型期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黎贵才 卢荻
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接过马克思的接力棒,重新开启了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研究,创建了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劳动力市场理论。“劳动控制”“劳动分化”“劳动后备”构成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劳动力市场理论的三大支柱。资本主义生产组织形式不同,劳动力市场分割的方式、劳动控制的手段和劳动压榨程度也各不相同,但其目的和后果基本一致,即都是为资本追求更多的剩余价值服务,都造成工人阶级的分化,都以维持和扩大产业后备军为手段。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劳动力市场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格局,劳动力市场分割日益明显,失业问题也日趋严重。当前,我国需进一步加强统一规范的劳动力市场建设,打破各种形式的劳动力市场分割,完善劳动保护相关法律法规,构建劳资合作共赢关系,为经济增长创造更好的微观基础。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赵定理
一两种绝对的剩余劳动力——物质生产领域的绝对剩余劳动力和农业部门的绝对剩余劳动力在马克思的剩余劳动力理论中,剩余劳动力只同劳动能力有关。马克思认为,任何社会都有可能发生两种形式的绝对剩余劳动力。第一种是物质生产领域的绝对剩余劳动力。这是因为,生产力发展会减少物质生产的一般劳动时间。物质生产领域中减少的一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肖潇
劳动力要素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劳动力价值的特殊决定机制决定了主流经济学的分析范式不能完全解释当前我国的劳动力结构性问题。从马克思劳动力价值理论出发,可以对当前不同种类的劳动力价值构成进行剖析,进而得出结构性问题的实质在于当前劳动力的价值补偿受到制约,致使劳动力扩大再生产无法顺利实现,从而无法充分释放劳动力要素的潜能。在实践上,应当把劳动力价值的提升、补偿与劳动关系构建三方面结合起来,才能得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肖潇
劳动力要素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劳动力价值的特殊决定机制决定了主流经济学的分析范式不能完全解释当前我国的劳动力结构性问题。从马克思劳动力价值理论出发,可以对当前不同种类的劳动力价值构成进行剖析,进而得出结构性问题的实质在于当前劳动力的价值补偿受到制约,致使劳动力扩大再生产无法顺利实现,从而无法充分释放劳动力要素的潜能。在实践上,应当把劳动力价值的提升、补偿与劳动关系构建三方面结合起来,才能得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黄文义 杨继国
在马克思经济学中,有完整的劳动力供求理论,也称劳动力市场理论。然而,这一科学的理论却没有可视化的图形分析,这是马克思劳动力供求理论相比于现代经济学劳动供求理论的不足之处。本文在明确区分劳动和劳动力的不同概念、劳动供求与劳动力供求的不同内涵以及工资及其与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基础上,构建了马克思经济学的劳动力供求曲线模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