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021)
- 2023(15917)
- 2022(13519)
- 2021(12552)
- 2020(10231)
- 2019(23454)
- 2018(23568)
- 2017(45264)
- 2016(24428)
- 2015(27407)
- 2014(27524)
- 2013(27345)
- 2012(25585)
- 2011(23357)
- 2010(23491)
- 2009(21513)
- 2008(20643)
- 2007(18118)
- 2006(16321)
- 2005(14700)
- 学科
- 济(118098)
- 经济(117985)
- 管理(66808)
- 业(62197)
- 企(49671)
- 企业(49671)
- 方法(42195)
- 数学(36145)
- 数学方法(35796)
- 中国(33049)
- 地方(31365)
- 农(28451)
- 业经(25526)
- 学(23756)
- 财(21806)
- 农业(19653)
- 制(18177)
- 环境(17628)
- 贸(17572)
- 贸易(17556)
- 地方经济(17541)
- 易(16843)
- 理论(16806)
- 和(16689)
- 银(16255)
- 银行(16216)
- 融(16150)
- 金融(16146)
- 技术(16115)
- 发(15823)
- 机构
- 大学(349087)
- 学院(348140)
- 济(145565)
- 经济(142311)
- 管理(135170)
- 研究(124596)
- 理学(115649)
- 理学院(114261)
- 管理学(112461)
- 管理学院(111821)
- 中国(92378)
- 京(76512)
- 科学(75783)
- 财(63823)
- 所(62732)
- 研究所(56798)
- 中心(55134)
- 农(54081)
- 江(52017)
- 财经(50540)
- 业大(49413)
- 北京(49191)
- 范(49051)
- 师范(48656)
- 经(45726)
- 院(45476)
- 经济学(43737)
- 州(42667)
- 农业(41780)
- 师范大学(39496)
- 基金
- 项目(232271)
- 科学(182359)
- 研究(172798)
- 基金(166370)
- 家(143864)
- 国家(142599)
- 科学基金(122379)
- 社会(109121)
- 社会科(103248)
- 社会科学(103221)
- 省(90700)
- 基金项目(88939)
- 教育(78078)
- 自然(77650)
- 划(76192)
- 自然科(75775)
- 自然科学(75762)
- 自然科学基金(74356)
- 编号(71109)
- 资助(67599)
- 成果(58061)
- 发(53793)
- 重点(51654)
- 部(50453)
- 课题(49579)
- 创(47704)
- 创新(44451)
- 国家社会(44385)
- 发展(43462)
- 教育部(43363)
- 期刊
- 济(172241)
- 经济(172241)
- 研究(111038)
- 中国(70678)
- 学报(51274)
- 管理(51069)
- 农(49828)
- 科学(49430)
- 财(46586)
- 教育(41043)
- 大学(38921)
- 学学(36274)
- 农业(34647)
- 融(31762)
- 金融(31762)
- 技术(31497)
- 经济研究(27506)
- 业经(27396)
- 财经(24665)
- 问题(23201)
- 经(21216)
- 图书(19880)
- 技术经济(18173)
- 业(17656)
- 现代(16798)
- 理论(16757)
- 科技(16491)
- 资源(16385)
- 发(15876)
- 商业(15725)
共检索到5330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徐代明
高新区与城市的协调互动发展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城市发展离不开高新区的引领和带动,高新区发展需以城市的基础条件为依托。文章认为,高新区应实施工业振兴战略,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推进城市产业结构升级;聚集和整合创新资源,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园区与城市的协同发展。高新区所在地方政府应加强城市环境建设和优化高新区发展规划,为高新区发展提供良好环境,促进城市与高新区的良性互动发展。
关键词: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高新区 城市 互动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戒辉
产业集群与高新区发展密不可分,产业集群可以优化高新区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分工合作和提高高新区影响力与竞争力;高新区的发展又为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南宁高新区面临着产业集群机制、产学研合作机制、风险投资机制不完善,融资渠道有限和有效公共技术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其产业集群建设应该明确产业集群发展目标,扩大集群范围与效应;完善优势产业链和产业体系;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增强区域创新网络功能;健全风险投资机制,拓宽企业筹资渠道。
关键词:
产业集群 南宁高新区 互动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黄润斌
高新区对推动区域经济增长、优化城市和区域经济结构、强化区域创新等具有重要作用。南宁高新区在经济综合实力、特色产业和创新资源等方面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积累了良好的基础。文章认为,南宁高新区要建设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应加快高科技工业发展首位聚集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示范引领区和科技创新核心驱动区等建设,提高高新区引领区域经济发展的工业首位度、现代服务业首位度和创新发展首位度。
关键词:
经济发展驱动 高新区 产业转型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黄润斌
构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是中国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和适应经济新常态的重要选择。南宁高新区具有构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良好经济条件、创新环境和平台基础。文章认为,构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重点是要以科学的创新创业理念为指导;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制度设计;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增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支撑。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叶生新
文章结合南宁高新区的实际分析了高新区的主导产业品牌战略建设。文章认为,在南宁高新区的主导产业品牌战略建设中,政府方面要做好高新区企业的调查摸底和分类培训指导工作,实行专门化管理、定向帮扶,完善品牌的创建、管理和保护体系;企业方面要增强品牌意识、提高产品质量、培育企业文化、激励企业员工和健全品牌管理体系并持之以恒推进品牌建设。
关键词:
高新区 主导产业 品牌战略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冯步广
南宁高新区是北部湾经济区核心城市创新体系的核心和支柱,在北部湾经济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具有产业集群聚集、创新体系完善和服务机制健全等优势。文章认为,南宁高新区应培育具有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增强以自主创新为主导的内生发展动力和实现与东盟的无缝对接打造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基地,引领北部湾经济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促进北部湾经济区经济实现蛙跳跨越。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梁燕雯
高新区产业集群是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的温床,产业集群是获得竞争优势的一种有效机制。本文拟从产业集群的角度分析南宁高新区发展中的现状与存在问题,最后从区域创新优势就高新区的竞争力健康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
高新区 产业集群 技术创新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凌捷
生物医药产业是广西的重点发展产业和我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南宁高新区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中聚集了资源、产业基础、科技创新和人才等诸多优势。文章认为,应通过加快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培育生物医药优势产业链和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等措施促进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以为实现南宁和广西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关键词:
后金融危机时代 生物医药产业 培育 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绍华
2008年是火炬计划实施20周年,文章以南宁高新区为例,剖析了南宁高新区当前发展空间受限、建设资金紧张、体制机制不顺、招商引资困难、三产配套不够等一系列难题并提出解决对策,对中西部欠发达地区高新区的发展有一定参考借鉴作用。
关键词:
高新区 发展难题 发展空间 创新 融资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刘伟奇 王兴平
以南京市国家级高新区为例,通过建立一套空间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南京高新区和城市空间效益的现状进行一系列相关的比较研究,分析评价国家级高新区对城市的贡献作用,并进一步提出高新区拉动城市空间效益的对策,为正确评价国家级高新区的历史功绩以及对城市的贡献作用和现实价值提供依据和参考。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左伟
电子商务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建立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有利于发挥电子商务产业聚集优势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增强城市和区域经济发展活力,推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文章分析了南宁高新区建设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的政策优势、产业规模优势和基础配套设施优势,认为南宁高新区创建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必须明确基地发展定位,优化制度环境,完善支持体系,构建重点特色行业电子商务集群,形成区域电子商务品牌的集群效应和规模效应。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胡先杰 姜琴 陆红姝 苏思骐 朱琳
国家高新区作为创新发展"领头雁",正日益成为各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构建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高新区评价机制则具有现实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本文以南京高新区为例,提出关于高新区高质量发展评价机制构建的若干思考。
关键词:
高新区 高质量发展 评价机制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尹宏玲 崔东旭 李松凯
功能转变是空间结构调整的先导。针对现有文献对高新区建设用地结构研究较为薄弱的现实,以济南市高新区核心区为例,分析了工业、居住、公共设施等主要建设用地的动态演变;引入信息熵和均衡度指标,综合测度了济南市高新区核心区建设用地结构整体演变的特征,以期为功能转型中高新区用地结构调整提供借鉴和指导。
关键词:
高新区 建设用地 济南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行健 杜宽亮
源于1988年“火炬计划”的高新区,是我国城市产业发展的聚集区,也是深化改革开放的示范区,更是城市经济创新驱动的主要引擎。近年来受国际经济持续走低、国内产业结构调整、新型城镇化推进、规划体制机制改革迟缓和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一些城市高新区陷入了踟蹰徘徊的处境。在国家倡导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高新区作为发展实体经济的主要平台,应利用城市更新这一重要手段,尽快转型升级,实现从单一地区向带动跨区域整合转变。作为首批国家级高新区,天津华苑环外片区历经三十多年发展取得较大成就,但也存在着产业、生活、公共空间发展需求与现状用地的不适配情况。在系统评估发展现状基础上,针对性提出了以低成本产业空间和高标准配套服务为空间供给重点、以工业用地红线的底线约束和规划布局的弹性要素为长远利益保障、以配套政策设计为手段建立管理维护机制等策略,以求提供一定理论启发和实践借鉴。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胡俊峰
在当前资源与环境约束性日趋严峻的背景下,高新区发展创新型经济,实现经济增长由物质投入推动转向创新要素推动是必然趋势。文章从禀赋科教资源优势明显,创新氛围基本形成,自主创新动力机制和能力已基本具备等方面分析江苏省高新区发展创新型经济的有利条件;并研究江苏省高新区发展创新型经济存在的障碍与成因,包括对引进大项目的过度偏好,外资企业比重过大,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有待完善,软环境和生态环境建设总体滞后等问题。提出推动高新区由开放优势向科技创新优势、向创新型经济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高新区 高新技术产业 创新型经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