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871)
2023(17061)
2022(14501)
2021(13302)
2020(11252)
2019(25501)
2018(25205)
2017(49544)
2016(26836)
2015(29889)
2014(29702)
2013(29666)
2012(27469)
2011(25112)
2010(25093)
2009(23291)
2008(22526)
2007(20093)
2006(18055)
2005(15976)
作者
(80765)
(67045)
(66921)
(63606)
(42547)
(32121)
(30159)
(26351)
(25463)
(23866)
(22879)
(22551)
(21475)
(21200)
(20686)
(20652)
(19939)
(19934)
(19291)
(19121)
(16860)
(16558)
(16266)
(15263)
(15189)
(14864)
(14746)
(14639)
(13567)
(13045)
学科
(124771)
经济(124642)
管理(75733)
(72529)
(57135)
企业(57135)
方法(52934)
数学(46831)
数学方法(46453)
中国(32038)
(30970)
(27746)
(25687)
地方(25409)
业经(25140)
(21800)
贸易(21788)
农业(21331)
(21252)
(21108)
(17932)
银行(17857)
环境(17752)
(17187)
金融(17186)
(17071)
(16808)
(16558)
技术(16497)
财务(16496)
机构
大学(396273)
学院(393197)
(168129)
经济(164858)
管理(151954)
研究(135889)
理学(131966)
理学院(130492)
管理学(128353)
管理学院(127645)
中国(100163)
科学(83717)
(83715)
(75892)
(69330)
(68311)
研究所(63212)
财经(61609)
业大(61148)
中心(59706)
(56475)
(56073)
农业(53938)
北京(52841)
经济学(52525)
(49841)
师范(49271)
(48633)
经济学院(47352)
财经大学(45857)
基金
项目(265570)
科学(207784)
基金(193719)
研究(189264)
(170762)
国家(169386)
科学基金(144028)
社会(121539)
社会科(115299)
社会科学(115269)
基金项目(102794)
(102457)
自然(94006)
自然科(91783)
自然科学(91758)
自然科学基金(90159)
(86779)
教育(86054)
资助(80091)
编号(75283)
成果(60751)
重点(59560)
(58758)
(57110)
(54681)
课题(51642)
创新(51126)
科研(50949)
国家社会(50559)
教育部(50196)
期刊
(184822)
经济(184822)
研究(118992)
中国(70908)
学报(67443)
(61272)
科学(59068)
管理(55639)
(55220)
大学(50220)
学学(47793)
农业(41723)
教育(36386)
(34980)
金融(34980)
技术(31665)
经济研究(31430)
财经(31169)
业经(28599)
(26739)
问题(24380)
(20698)
技术经济(20450)
(19260)
理论(18984)
科技(18641)
商业(18241)
(17864)
图书(17742)
统计(17588)
共检索到5754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高宏艳  
在我国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劳动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劳动关系更为直接和对立,劳资纠纷日益常态化。以劳动争议作为代表劳动关系状况的一个综合性指标,考察影响劳动争议案件的因素,包括新《劳动合同法》的颁布、经济转型、经济发展水平、劳动力教育水平、工会组建、劳动报酬六个主要因素,并进行实证检验,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与建议,对于正确认识和处理我国新时期劳动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李春生  
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以来,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我国的劳动争议数量也在大量增加。本文研究我国经济增长与劳动争议动态关系的演进机理,并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随着经济的增长,我国的劳动争议数量会经历一个先上升后下降的演进过程,表现为倒U型曲线的演进轨迹。这一演进过程和轨迹是经济持续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逐渐成熟完善的必然结果,是政府主导型、不平衡型和平衡型三种不同类型的企业劳动关系演变和转化的过程,是企业劳动关系的各种影响因素变化发展和综合作用的结果。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崔艳  
劳动争议是劳动关系矛盾上升到一定程度的表现。本文从纵向发展的角度考察了我国经济增长与劳动争议发生数量之间的动态关联模式。研究结果表明:长期来看,我国劳动争议发生数量与GDP之间存在二次曲线的关联模式,现阶段我国劳动争议的发生数量正处于上升通道;经济增长对劳动争议的发生频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对目前的劳动争议应对和解决机制提出了极大挑战。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童玉芬  王静文  
劳动力供给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之一。文章将劳动力供给因素分解为总人口规模、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和劳动参与率的乘积,并纳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中,在理论模型推导的基础上,利用中国1978~2015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分析,发现:(1)长期以来我国劳动力供给因素对经济增长有显著正向作用,其影响程度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明显小于物质资本,但远高于人力资本的影响和贡献;(2)构成劳动力供给规模的3个组成要素均对我国经济增长产生显著的同方向影响,三者的产出弹性和贡献度按照大小依次为:总人口规模、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和劳动参与率;(3)近年来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对经济增长产生抑制作用,但在一定程度上被总人口规模增加的正向作用所抵消。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童玉芬  王静文  
劳动力供给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之一。文章将劳动力供给因素分解为总人口规模、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和劳动参与率的乘积,并纳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中,在理论模型推导的基础上,利用中国19782015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分析,发现:(1)长期以来我国劳动力供给因素对经济增长有显著正向作用,其影响程度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明显小于物质资本,但远高于人力资本的影响和贡献;(2)构成劳动力供给规模的3个组成要素均对我国经济增长产生显著的同方向影响,三者的产出弹性和贡献度按照大小依次为:总人口规模、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和劳动参与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鲁新成  郭金陵  於世为  诸克军  
文章通过协整分析和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利用1981~2006年的数据,对我国不同教育(初等、中等、大学、研究生)劳动者存量与我国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只有中等教育、大学教育劳动者存量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动态均衡关系,同时只有中等教育劳动者存量是我国经济增长的显著Granger原因;另外,经济增长对大学、研究生劳动者存量的增加有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刘盾  施祖麟  袁伦渠  
本文立足巴杜里-马格林(Bhaduri-Marglin)模型,构建了有关劳资分配影响经济增长的计量经济模型,并通过分析1978-2012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实证地考察了提高我国劳动收入份额对经济增长率的潜在影响。结果表明,现阶段我国呈现"工资拉动增长"的类型,劳动收入份额提高对消费需求增长率的促进作用明显超过它对投资和净出口增长率的抑制作用,因而总体上会促进经济增长,公平与效率的目标相容。要实现"扩内需、稳增长、调结构",关键在于建立一套有助于提升劳动收入份额的制度体系和调控手段。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邬红华  金荣学  
以改革后我国各地区人口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数据为基础,通过对面板数据进行ADF检验、Johansen检验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显示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之间并不存在长期稳定关系。进一步对各地区人口素质、人口流动与省际经济增长关系的考查显示,人口素质的提高和流动性的加强与中国各地区的增长趋势基本一致。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谢琦  
本文以经济学家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理论,来研究劳动者的收入结构对消费需求以及经济增长模式转型的影响,并在我国1978-2009年间的样本数据的基础上对劳动者持久性收入、暂时性收入与消费需求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劳动者持久性收入是决定消费需求的决定性因素,消费需求与暂时性收入的相关程度较低。因此,为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和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本文在提高我国劳动者收入方面提出以下对策建议,增加工资收入比重,稳定劳动者收入预期;引入竞争机制,缩小行业收入差距;强化政府的收入再分配调节能力,增加转移性收入;创新金融工具,让劳动者拥有更多金融投资理财产品,提高财产性收入。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邵军  徐康宁  
中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保持高速增长,但同时也经历了因内部改革及外部环境变化导致的频繁经济波动。本文基于1985年至2009年期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了经济波动对我国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其中特别采用了DEA方法对生产率增长进行了分解。结果表明,总体上,经济波动对效率改进的影响并不显著,但分段样本考察结果看,1997年以后时间段的效率改进呈逆周期性;无论是对于整体样本,还是分段样本,技术进步均呈逆周期性,经济向下波动反而对技术进步起到促进作用。以上结论的直接含义就是,尽管经济向下波动有其负面影响,但更应看到它可能对长期增长产生的积极作用。面对经济危机,最需要的是理性与客观,最关键的是信心。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刘盾  施祖麟  袁伦渠  
本文对不同学派有关劳资分配和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思想进行了比较性的梳理与评析,批评了当前主流经济学相关理论的重要不足,并主张使用Bhaduri-Marglin模型作为研究此类问题的理论基础。随后笔者通过构建计量经济模型,并分析1978—2012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我国劳动收入份额影响经济增长率的情况展开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现阶段我国呈现"工资拉动增长"的类型,劳动收入份额提高对消费需求增长率的促进作用明显超过它对投资和净出口增长率的抑制作用,因而总体上会促进经济增长,公平与效率的目标相容。要实现"扩内需、稳增长、调结构",关键在于建立一套有助于提升劳动收入份额的制度体系和调控手段。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周信君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劳动收入份额长期偏低已经对经济增长产生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在当前阶段,提升我国劳动收入份额不仅有利于总需求的扩张,还能减轻投资压力,进而缓解地方债务问题和产能过剩问题,是扩内需、稳增长、调结构,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增长的重要手段。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三林  
劳动素质对经济增长的效应通过劳动效率的价值表现得到实现。在科技决定经济繁荣的当今时代,劳动效率已成为经济增长的核心要素,以物化要素衡量经济绩效已经被以技术和制度等软化要素代替。以新经济增长理论为核心构建劳动效率为核心指标的劳动素质与经济增长模型,以劳动工资代替传统的受教育程度作为劳动效率标准,检验劳动效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考虑到新经济增长理论中制度的重要性和中国分配制度的特殊性,以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30多年的经验数据对模型进行初步验证,结果对传统劳动价值与经济增长有更多解释,对于建立有效灵活的劳动价值机制促进经济增长的理性与活力有积极的意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姚东  
文章基于地理信息技术构建城市动态发展视角的多因素中国大都市经济增长时空引力模型,利用中国10大城市1998~2012的面板数据,将多图层海量异源异构地理信息数据纳入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中对数据样本进行实证检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