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67)
2023(10310)
2022(8297)
2021(7567)
2020(5835)
2019(13271)
2018(13188)
2017(23500)
2016(13759)
2015(15610)
2014(15808)
2013(15019)
2012(14689)
2011(13919)
2010(14424)
2009(12965)
2008(12556)
2007(11474)
2006(10836)
2005(10374)
作者
(38141)
(31697)
(31670)
(30243)
(20556)
(15129)
(14572)
(12402)
(12229)
(11559)
(10991)
(10613)
(10431)
(10415)
(10045)
(9918)
(9502)
(9196)
(9172)
(9131)
(8536)
(7850)
(7714)
(7471)
(7221)
(7170)
(7128)
(7065)
(6514)
(6315)
学科
(74622)
经济(74564)
管理(28380)
中国(26443)
(25759)
地方(24233)
教育(20292)
方法(17967)
(17965)
企业(17965)
(16550)
业经(15851)
地方经济(15556)
数学(15298)
数学方法(15157)
(14887)
(13517)
理论(11794)
农业(11705)
(11541)
金融(11541)
(10776)
银行(10764)
(10604)
发展(10488)
(10462)
(10361)
(10111)
贸易(10100)
环境(10041)
机构
大学(195190)
学院(194906)
(85414)
经济(83535)
研究(80363)
管理(61371)
中国(55191)
理学(50519)
理学院(49725)
管理学(48886)
管理学院(48469)
科学(44897)
(44290)
(41311)
(37622)
(37444)
师范(37389)
研究所(36924)
中心(33613)
教育(33167)
(32825)
师范大学(30455)
北京(30053)
(28513)
财经(28454)
(27942)
经济学(27472)
(26117)
(25569)
技术(24713)
基金
项目(114071)
研究(94491)
科学(90633)
基金(76637)
(64898)
国家(64119)
社会(58835)
社会科(55490)
社会科学(55480)
科学基金(53243)
教育(50050)
(46986)
编号(40728)
(40658)
基金项目(38499)
成果(36264)
课题(33322)
(33005)
资助(31248)
自然(28629)
自然科(27875)
自然科学(27871)
发展(27790)
(27668)
重点(27646)
自然科学基金(27338)
(27293)
(26562)
规划(25409)
(24609)
期刊
(111350)
经济(111350)
研究(77505)
教育(55394)
中国(54816)
(27055)
(26705)
管理(25317)
学报(24450)
科学(23577)
技术(22792)
(20711)
金融(20711)
大学(20021)
农业(18759)
经济研究(18749)
学学(17135)
业经(16911)
职业(15350)
财经(15053)
问题(13788)
(13315)
(11991)
论坛(11991)
世界(11024)
(10789)
技术教育(10414)
职业技术(10414)
职业技术教育(10414)
(10376)
共检索到3352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昕昕  
比较经济发展和转型过程中中日职业教育发展历程发现,明显的政府主导性、经济初发和扩张阶段出现发展的黄金阶段,经济成熟期面临调整和转型、学历社会的观念影响较大是中日职业教育发展的共同之处。但与日本相比,职业教育的基本理念和形式受普通教育影响严重,职业教育的经济功能和社会效益低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中面临的重要不足。借鉴日本的经验,我国应从国家高度重视国民的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将职业教育纳入"科教兴国"的核心部分,以切实可行的发展政策引导和支持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楼世洲  徐辉  
近十年来,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的中非教育合作不仅促进了非洲国家教育的发展和改革,同时也扩大了中国在非洲的影响力。在新时期,中非教育合作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趋势,合作内容由"减少贫困"向"促进发展"转型,合作主体由"政府行动"向"社会行动"转型,合作方式由"输血援助"向"造血援助"转型。与此相适应,需要建立双边合作的交流机制,通过加强中非留学生交流,扩大汉语教育和文化影响力,建立合作研究和培训基地,深化中非教育合作研究机制等方式推进中非教育合作的持续发展。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李秀芳  
在国际格局从两极走向多极的过渡时期,中日两国在各自经济改革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了经济合作,贸易结构趋向成熟,并形成了垂直分工与水平分工共存的格局。然而,由于中日两国的战略目标、发展趋势及国内外政治环境的差异,使得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双方的不和谐音将会加剧,竞争摩擦、矛盾将成为中日经济关系的主流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邵会婷  闫志利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并在全社会形成广泛共识。文章按照中央"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要求,在强化经济新常态理论内涵与职业教育发展现实任务认识的基础上,提出重构价值取向、转变发展模式、优化发展目标、活化运行机制、改革管理体制等职业教育发展范式转型的措施。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石伟平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处在极其重要的转型期:经济发展由"出口导向"向"内需拉动"转型与企业发展由"劳动密集"向"知识密集"和"技术密集"转型。通过"新型城镇化",解决"三农"问题,促使广大农村人口尽快富裕起来"拉动内需",国家要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离不开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可以在培养现代农业产业工人,城乡统筹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业培训,帮助进城务工人员提高职业技能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同样,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可以为企业转型培养大批掌握智能化操作技术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大批企业转型所需的技术应用型和创新型高技术人才。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晓  
技能型社会建设背景下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要面向国家产业经济与人民美好生活需求,肩负起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稳定就业市场供需平衡、建设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任。新时期中等职业教育要兼顾"基础性"和"融通性"双重发展属性,在人才培养上从"服务就业"转向"服务发展"。对此,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要紧紧围绕培养怎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和如何评价三个基本问题,以中小学为重点大力开展职业启蒙教育,以长学制人才培养凸显技能人才类型成长特征,以服务学生个性发展为目标推动中职学校多样化办学,以人才类型选择为导向促进"职教高考"的科学性和公平性。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鑑民  
遵循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注重与强化职业教育的科学研究和发展方向是实现职业教育为区域社会经济服务的前提和保障。本文以浙江省为例,研究经济发展对经济阶段运行模式提出的变革要求,探索促进区域职业教育资源开放与市场化配置的举措,推动区域职业教育的改革与深化。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陈启清  朱辇  
从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和要素支撑条件看,中国正进入一个新的经济发展时期。过去,"世界工厂"的国家定位帮助中国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未来亟待转型。通过研究,我们认为中国在未来的世界经济中要扮演世界工厂、世界市场和世界投资国的三重角色,相应地,中国经济发展还需要把握三大主题:自主发展、持续增长和无危机增长。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戴秀英  康晶  
日本从1955年至1975年,中国从1980年至2000年,国民经济都以8%的速度持续增长。20年后,日本一跃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我国却仍然是发展中国家。经过比较分析,两国存在的差异主要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起步时社会经济基础条件不同 1955年,日本已经是完全的市场经济国家,并实现了企业组织多元化。此后在美国扶持下,成为美、欧的最重要贸易伙伴。而我国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起步的,边改革边发展,除少数政策性开放试点地区外,绝大部分地区到1992年以后才向市场经济过渡。缺乏竞争机制,市场准入门坎高、退出障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陈树生  徐东  
县域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区域经济发展来看,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差距主要在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上。造成县域经济滞后的原因之一,就是西部职业教育对县域经济的贡献落后于东部。为此,本文在分析县域经济发展与职业教育贡献的关系,以及东西部县域经济发展状况和职业教育状况的基础上,提出了借鉴东部经验、完善西部职业教育,以进一步促进西部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畅秀平  畅晋华  佟雪菲  
本文在总结了当前职业教育发展问题的基础上,论述了职业教育向"中国创造"转型发展的策略:完善职业教育法律保障体系,加大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更新观念,切实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加强职业教育的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优化职业教育专业及课程设置等教育教学内容;制定优惠政策,为转型发展集聚人才;创新办学,大力营造创新文化。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赵红军  王奕俊  
经济转型与职业教育的发展之间有着很强的相关性,经济转型引领着职业教育的发展,职业教育的发展要适应经济转型的需要。从分析台湾和新加坡两个国家和地区经济转型期职业教育的发展入手,探寻其职业教育适应经济转型发展的经验和特点及对正处于经济转型中的我国大陆地区的启示。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王毅武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次飞跃的伟大成果分别是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其经济方面的基本内容构成新中国的主流经济理论。改革开放以来的新时期,中国特色市场经济理论不断完善,与新阶段科学发展观的系统阐述共同构成邓小平理论的新发展,成为新时期新阶段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主流经济理论的新贡献。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黄群慧  
有关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主题,而近年来中国经济存在的"脱实向虚"问题又是政府努力解决的重大经济结构问题。然而,有关什么是实体经济以及实体经济包括的范围,无论是在理论层面,还是在政策层面,并没有形成共识。本文创新性地提出了一个关于实体经济分类的分层框架,认为第一个层次的实体经济(R_0)是制造业,这是实体经济核心部分,可以理解为最狭义的实体经济;第二个层次的实体经济(R_1)包括R_0、农业、建筑业和除制造业以外的其他工业,这是实体经济的主体部分,是一般意义或者传统意义上的实体经济;第三个层次的实体经济(R_2)包括R_1、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以及除金融业、房地产业以外的其他所有服务业,这是实体经济的整体内容,也是最广义的实体经济。R_2和金融业、房地产业构成了国民经济的整体,也就是由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构成的整体经济。基于这个分类框架,本文测算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三个层次的实体经济的增长情况,认为"十八大"以来中国实体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实体经济大国且地位不断加强。但是,实体经济发展也存在严重的结构失衡问题,在R_0上表现为制造业结构性供需失衡,在R_1上表现为服务业和工业发展的失衡,在R_2上表现为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结构失衡。基于对实体经济结构失衡的机制分析,本文提出了未来实体经济健康发展的政策思路:一是提高制造业供给体系质量,围绕提高制造业供给体系质量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化解制造业供需结构失衡;二是形成工业和服务业良性互动、融合共生的关系,化解产业结构失衡,构建创新驱动、效率导向的现代产业体系;三是在"虚实分离"的常态中坚持"实体经济决定论",从体制机制上化解"虚实结构失衡",将风险防范的工作重点从关注金融领域风险转向关注长期系统性经济风险。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黄群慧  
有关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主题,而近年来中国经济存在的"脱实向虚"问题又是政府努力解决的重大经济结构问题。然而,有关什么是实体经济以及实体经济包括的范围,无论是在理论层面,还是在政策层面,并没有形成共识。本文创新性地提出了一个关于实体经济分类的分层框架,认为第一个层次的实体经济(R_0)是制造业,这是实体经济核心部分,可以理解为最狭义的实体经济;第二个层次的实体经济(R_1)包括R_0、农业、建筑业和除制造业以外的其他工业,这是实体经济的主体部分,是一般意义或者传统意义上的实体经济;第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