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409)
- 2023(20951)
- 2022(17634)
- 2021(16093)
- 2020(13513)
- 2019(30483)
- 2018(29925)
- 2017(57543)
- 2016(31169)
- 2015(34910)
- 2014(34491)
- 2013(33750)
- 2012(30821)
- 2011(27844)
- 2010(27723)
- 2009(25705)
- 2008(24397)
- 2007(21387)
- 2006(18983)
- 2005(16538)
- 学科
- 济(141306)
- 经济(141158)
- 管理(87675)
- 业(81517)
- 企(67114)
- 企业(67114)
- 方法(58780)
- 数学(51397)
- 数学方法(50738)
- 中国(35505)
- 农(34727)
- 地方(31369)
- 财(30877)
- 业经(30503)
- 学(29714)
- 农业(23476)
- 制(22652)
- 贸(21978)
- 贸易(21966)
- 易(21190)
- 理论(20855)
- 环境(20196)
- 和(19767)
- 技术(19045)
- 务(18913)
- 财务(18818)
- 财务管理(18774)
- 融(18628)
- 金融(18625)
- 银(18433)
- 机构
- 大学(440752)
- 学院(440619)
- 济(182127)
- 经济(178409)
- 管理(169815)
- 研究(152158)
- 理学(147244)
- 理学院(145594)
- 管理学(142753)
- 管理学院(141970)
- 中国(111268)
- 科学(94850)
- 京(93294)
- 财(80502)
- 所(76318)
- 农(72797)
- 研究所(69695)
- 中心(68103)
- 业大(66429)
- 财经(65006)
- 江(64846)
- 经(59130)
- 北京(58423)
- 范(58313)
- 师范(57664)
- 农业(56996)
- 经济学(56229)
- 院(55943)
- 州(52061)
- 经济学院(50417)
- 基金
- 项目(304754)
- 科学(239766)
- 基金(221191)
- 研究(219593)
- 家(194051)
- 国家(192501)
- 科学基金(165200)
- 社会(139685)
- 社会科(132416)
- 社会科学(132382)
- 省(119173)
- 基金项目(116113)
- 自然(107802)
- 自然科(105286)
- 自然科学(105259)
- 自然科学基金(103364)
- 教育(101128)
- 划(100326)
- 资助(91778)
- 编号(88361)
- 成果(70787)
- 重点(69017)
- 部(66422)
- 发(66218)
- 创(62897)
- 课题(61353)
- 创新(58822)
- 科研(58358)
- 国家社会(58003)
- 教育部(56912)
- 期刊
- 济(201827)
- 经济(201827)
- 研究(129155)
- 中国(81907)
- 学报(72088)
- 农(66086)
- 科学(65665)
- 管理(63708)
- 财(60583)
- 大学(54832)
- 学学(51910)
- 教育(46548)
- 农业(45422)
- 技术(39432)
- 融(36359)
- 金融(36359)
- 经济研究(33721)
- 业经(32396)
- 财经(32173)
- 经(27724)
- 问题(25958)
- 业(23329)
- 技术经济(22034)
- 统计(21300)
- 图书(21016)
- 版(20640)
- 科技(20593)
- 商业(19800)
- 理论(19613)
- 现代(19328)
共检索到6452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姜玉砚
产业布局的优化和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及城镇化是互促互进的良性互动关系。在对山西产业布局和城镇化的现状及问题的研究基础上,认为应该通过以"一核一圈三群"的"人"字形城镇化格局为依托,选择具有区位优势的主导产业优先发展;优化三次产业布局,升级调整三次产业之间和各产业内部结构;以产业链延伸为导向进行多元化发展,加快资源型经济平稳转型;强化开发区和产业集聚区建设,增强城镇化产业布局的合理推动力等路径优化山西产业布局。
关键词:
经济转型 城镇化 产业布局 山西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孙才志 杨羽頔 邹玮
当前我国海洋经济已进入调整优化时期,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本文从环渤海地区各沿海城市海洋产业发展基础的角度出发,利用环渤海地区17个沿海城市2008-2010年的相关数据,运用D-S证据理论进行主客观权重结合,对各城市海洋产业发展结构基础进行评价,并引入NRCA模型,计算各海洋产业的比较优势。以《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为政策导向,参考各地实际情况,对环渤海地区海洋产业进行全面的、合理的、科学的布局。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郭晨 张卫东
以新型城镇化建设对区域经济发展质量影响及机制作为研究内容,归纳三大中介机制,并基于中国2012—2016年288个市级面板数据采用PSM-DID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新型城镇化建设能够提升区域经济发展质量。(2)新型城镇化建设通过提高公共设施水平、促进就业结构转型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区域经济发展质量。(3)在经济规模大、人力资本高、政府作用强的前提下,新型城镇化建设能够进一步提升区域经济发展质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屈仁雄
当前我国高职教育体系建设存在办学理念落伍、专业建设方向失衡、办学经费筹措困难、支撑高职教育的相关社会保障系统建设不到位等问题。文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重构高职院校服务县域经济的办学理念,以县域产业政策为指导,修订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建立服务县域经济的覆盖整个职业生涯的教育体系,健全服务县域经济的高职教育社会保障机制。
关键词:
城镇化 县域经济 高职教育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绍华
创新型经济是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聚集丰富的创新资源和高新技术产业的高新区理应成为我国创新型经济发展的先行区,但其现阶段产业布局不合理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创新型经济的发展。文章认为,后金融危机时代,高新区必须对其现有的产业布局进行调整和优化,明确主导产业,增强高新区产业协作性及对区域产业的带动促进作用;扩大主导产业规模经济,提升主导产业在区域产业结构中的比重;培育发展品牌龙头企业,增强新兴产业发展的带动力。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胡国良 王继源
本文通过构建中美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从制造业的三个技术类别、两个发展阶段以及三个影响渠道定量测算了制造业外迁对中国GDP和产业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1)中国对美出口以高技术产品为主,高技术制造业受美制约较大,需要重点关注;(2)制造业外迁通过直接效应、关联效应和溢出效应三个渠道产生影响,短期内直接效应是主要影响渠道,而长期内溢出效应是造成部门间差异的主要因素;(3)短期内低技术制造业外迁对国内GDP的影响程度最大,长期内中高技术制造业的影响将超过低技术制造业,而且中高技术制造业外迁更加不利于国内产业结构升级。为减轻产业外迁的冲击,本文建议应对不同技术类别的制造业采取差异化政策,特别要注重强化中高技术制造业在产业链上的主导性与不可替代性。
关键词:
产业外迁 制造业外迁 产业链 产业结构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崔波
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一个基本问题。城镇化进程面临粮食安全、资源能源短缺、环境污染的挑战。要解决这些问题唯一的选择是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也就是低碳经济的道路。低碳经济是生态文明时代全新的经济形态与发展模式,也是城镇化建设的最佳经济形态与发展模式。因此,在我国发展现阶段,推进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统筹构建低碳城乡必将成为未来城镇化建设的着力点。
关键词:
城镇化 低碳经济 城乡统筹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伟 张庆文
北京正处在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小城镇在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2009年北京市在10个远郊区县确定了42个重点小城镇作为今后重点扶持的小城镇。新型城镇化是北京市郊区发展的方向,本文结合新型城镇化要求介绍了北京市重点小城镇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基于北京市郊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提出了重点小城镇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宋洋 吴昊
文章在新经济地理理论框架下分析珠三角地区区域一体化与地区专业化之间的关系,利用珠三角各个城市的地区间专业化指数、地区相对专业化指数、产业平均集中率以及行业空间分散指数进行综合分析,珠三角地区更符合一体化的中级到高级阶段,各地区的专业化程度上升,区域中心城市的制造业发生了有序地扩散,各地区制造业结构的差异性也逐渐增强,在经济一体化的子区域中,存在不同的产业分工与合作的模式。
[期刊] 求索
[作者]
童中贤 曾群华
推进中部地区的新型城镇化,应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既要优化区域空间布局,使具有承东启西和连南进北联结作用的长江中游城市群与长武郑都市带共同构筑起支撑国家区域协调发展的"金十字架构",也要推动中部地区跨省边际城镇联动发展。着力发展中部新兴城市群,使之成为支撑中部崛起、促进经济增长、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重要平台。构建以武汉、长沙、郑州、南昌、太原、合肥为核心,依托长江、沪昆、陇海、京九、京广、二广"三纵三横"重点发展轴线,形成"六核六轴六组团多节点"的空间发展格局。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空间布局 形态优化 中部地区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晓翠
小城镇是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关键着力点,产业是新型小城镇发展的重要支撑,产业布局直接影响新型小城镇发展的质量与水平。新型小城镇产业布局更强调有利于促进产城融合、促进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促进城乡一体化、促进有序发展。在理论探讨基础上,从经济支撑、社会发展、资源环境与区域协同四大维度构建了我国新型小城镇产业布局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模糊综合评价计量模型,并通过协调度对综合评价结果进行修正,最后以湖北省为例进行实证检验。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冯彦杰 王之禹
本文基于城市生命周期理论,以我国老工业城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梳理总结老工业城市发展历程及其产业结构特征,采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两个指标维度实证度量产业结构转型实际效果。研究发现:从整体看,产业结构合理化指标各地区会有波动,但幅度不大,产业结构正向合理化方向演变。但我国老工业城市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不高,仍存在产业间协调程度和资源有效利用程度不高的现实。产业结构高级化指标在我国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波动趋势较为一致,整体发展趋势都向好。近年来,东北老工业城市的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要优于东中西部,与国家东北振兴战略密不可分;而东部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要好于中西部,与该地区整体经济发展水平有关。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海峰
调整农业产品结构不仅影响到农业内部,且与农村的全局息息相关。要想从本质上对农业结构性矛盾进行解决,实践证明单单调整农业内部结构是不够的;一旦解决了以往的矛盾,那么还会不间断的出现新的矛盾。所以,我们必须采取部分新的举措以及战略,确立新的思路--"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对传统的农业论理念进行突破,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上不断开创新局面。
关键词:
城镇化 农业产业结构 调整 优化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高素英 李能 张烨 王羽婵
优化空间布局对推动区域健康发展、加快京津冀协同发展进程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而圈层经济理论为优化空间布局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鉴于此,运用ESDA方法和区域复杂网络模型,以河北省为实证对象,分析了区域间布局结构及其联系强度,对网络结构特征度量值进行了聚类分析。研究发现,区域发展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马太效应",区域网络呈现出无标度的"择优增长"特征,空间布局亟待优化;石家庄和唐山在区域复杂网络中具有良好的资源控制能力和重要地位,河北省可以优化为三大经济圈层,即环京津经济圈、冀中南经济圈和冀西北经济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