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78)
- 2023(11230)
- 2022(9325)
- 2021(8502)
- 2020(7256)
- 2019(16613)
- 2018(15947)
- 2017(30472)
- 2016(16358)
- 2015(17952)
- 2014(17984)
- 2013(17693)
- 2012(16909)
- 2011(15281)
- 2010(15572)
- 2009(14724)
- 2008(14712)
- 2007(13475)
- 2006(12267)
- 2005(11353)
- 学科
- 济(89081)
- 经济(88997)
- 管理(46047)
- 业(44567)
- 企(35903)
- 企业(35903)
- 方法(31550)
- 数学(27286)
- 数学方法(26878)
- 地方(20800)
- 学(19780)
- 中国(19400)
- 农(19183)
- 财(17699)
- 业经(16981)
- 制(14227)
- 农业(13918)
- 地方经济(13884)
- 融(11973)
- 金融(11972)
- 理论(11582)
- 银(11513)
- 银行(11485)
- 贸(11449)
- 贸易(11441)
- 易(11024)
- 环境(10983)
- 行(10978)
- 和(10925)
- 体(10870)
- 机构
- 大学(243230)
- 学院(239975)
- 济(105624)
- 经济(103490)
- 研究(89589)
- 管理(86652)
- 理学(74033)
- 理学院(73111)
- 管理学(71644)
- 管理学院(71181)
- 中国(66820)
- 科学(54941)
- 京(51777)
- 财(48168)
- 所(46699)
- 研究所(42320)
- 农(41774)
- 中心(39750)
- 财经(37725)
- 江(37157)
- 业大(35594)
- 经(34092)
- 经济学(33736)
- 北京(32940)
- 范(32742)
- 农业(32472)
- 师范(32367)
- 院(32349)
- 经济学院(29946)
- 州(29407)
- 基金
- 项目(156417)
- 科学(122506)
- 基金(113754)
- 研究(110957)
- 家(100639)
- 国家(99815)
- 科学基金(84192)
- 社会(73010)
- 社会科(69147)
- 社会科学(69126)
- 省(60828)
- 基金项目(58858)
- 自然(53157)
- 自然科(51986)
- 自然科学(51966)
- 自然科学基金(51040)
- 划(50937)
- 教育(50637)
- 资助(47574)
- 编号(42116)
- 重点(35885)
- 成果(35587)
- 部(34441)
- 发(34428)
- 创(31675)
- 国家社会(31063)
- 课题(30814)
- 创新(29773)
- 科研(29662)
- 性(29420)
共检索到3753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叶初升 赵锐 李慧
与宏观层面的转型绩效评价不同,文章通过分析微观层面上社会底层民众的贫困脆弱性,以贫困家户抵御各种风险冲击的能力为视角来评价中俄两国经济转型的绩效。文章使用1996~2008年间5轮中国营养健康调查(CHNS)和俄罗斯纵列监测调查(RLMS)数据,测量了中俄农村家户脆弱性水平及其长期变动趋势,并在分解贫困脆弱性的基础上探寻了两国不同类型的经济转型对农村家户福利水平的长期影响。实证分析表明,中国经济渐进转型保证了农村居民的脆弱性水平逐渐降低,但脆弱性水平仍然较高,其中的风险脆弱性近年来呈上升趋势;而"休克疗法"式的经济转型虽然造成了俄罗斯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较大波动,但波动尚在可以忍受的范围之内,贫...
关键词:
贫困 脆弱性 经济转型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丽 白雪梅
脆弱性是对贫困的事前测度,具有前瞻性。本文遵循多数人的做法,将脆弱性定义为未来陷入贫困的概率。为了识别脆弱家庭和群体,探寻其脆弱根源,使用CHNS面板数据,对2638个家庭的脆弱性进行测度和分解,并按城乡、户主年龄和成人受教育程度交叉分组,汇总各子群的脆弱性及分解结果。研究发现:贫困家庭更脆弱,印证了用脆弱性预测贫困的可靠性;65岁以上组和小学组最脆弱,农村家庭更脆弱,可据此进行反贫政策瞄准;脆弱性相近的家庭,脆弱根源并不相同,当前最脆弱群体仍以水平效应为主要根源。
关键词:
贫困脆弱性 分解 水平效应 变动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蒋姣 赵昕东
文章基于CFPS的4期家庭追踪调查数据,使用预期贫困脆弱性VEP法测度家庭贫困脆弱性,并进行静态和动态分解。研究发现:贫困脆弱性家庭占比在2012年、2014年、2016年和2018年依次为21.52%、19.94%、17.18%和5.09%,有的长期处于贫困状态,有的并非贫困家庭,但存在很高的贫困脆弱性。高波动(HV)型的贫困脆弱性发生率高于低均值(LM)型,消费波动导致较高的贫困脆弱性;而LM型家庭的贫困脆弱性均值高于HV型家庭的贫困脆弱性均值,LM型家庭多处于长期贫困的状态。由动态分解发现,贫困脆弱性的降低主要是因为脱脆效应逐年大幅降低,返脆发生率也在逐渐降低但变化程度较小。长期脆弱发生率也在不断降低,但长期处于贫困脆弱性的家庭仍占不小的比例。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檀学文 李成贵
将脆弱性纳入贫困概念和减贫战略,有助于降低未来贫困的风险,增强减贫的稳定性。本文基于现有文献,综述了贫困的经济脆弱性的三个主要来源以及相应的应对战略。贫困的市场脆弱性主要在于农产品市场体系的不完善和波动性以及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市场的不完善,应对战略为反贫困总体框架的市场机制化,加快农产品和城乡劳动力市场体系建设。经济全球化当前对中国贫困脆弱性的影响程度有限,但是,仍需对未来可能的贸易摩擦采取预防性措施,并针对主动的产业升级战略采取补充性措施。经济危机的冲击具有阶段性和局部性特征,应主要采取应急措施降低其对贫困脆弱性的影响。
关键词:
贫困脆弱性 经济脆弱性 减贫战略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朝辉 王太祥
生态退化与经济贫困是荒漠干旱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障碍与主要矛盾。通过对新疆和田地区的考察,建立生态脆弱性与经济贫困的评价指标体系,应用AHP与EVM方法确定指标的综合权重,设计了和田地区县级尺度的生态脆弱性与社会经济贫困耦合协调模型,显现了和田荒漠干旱区生态脆弱性与经济贫困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1)生态脆弱区与经济贫困区高度重叠,生态脆弱性与经济贫困显著负向耦合,和田地区生态治理与贫困消除陷入厄运循环;(2)生态脆弱性与经济贫困的耦合态势揭示了生态建设与扶贫开发融合发展的现实价值与实践依据,为和田地区精准
关键词:
生态脆弱性 经济贫困 耦合协调 生态扶贫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和月月 周常春
评估农户的生计脆弱性,有利于明确脆弱性表现、脆弱人群分布以及脆弱性成因。文章以云南省巧家县、大姚县、龙陵县、红河县4个国家贫困县为研究对象,基于"风险-适应-敏感性"框架,构建了农户生计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478户农户调查数据,采用综合指数法和熵值法计算和评价云南省贫困地区农户的生计脆弱性。结果表明:整体上农户生计脆弱性值为正值,表明农户应对风险的能力低于所遭遇的风险,生计脆弱性比较大,其与农户遭遇的自然灾害风险和市场风险具有直接的联系。结果发现,农业户的生计脆弱性最大,非农业户的生计脆弱性最小,表明随着家庭非农就业的增加,农户生计脆弱性逐渐减小。
关键词:
贫困地区 农户 生计脆弱性 云南省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汤萱 廖高可 谢梦园
在考虑实体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提出实体经济脆弱性的概念,从经济预期环节、流通环节和生产环节三个方面构建实体经济脆弱性测度指标体系,测算实体经济脆弱性指数,其结果表明实体经济脆弱性具有较大波动性,目前处于高位运行状态。其次从居民、企业和政府三部门角度考察实体经济脆弱性影响因素,通过使用ARDL模型和LSTAR模型对其进行分析,得出金融企业部门对实体经济脆弱性的影响具有非对称性,其它影响因素对实体经济脆弱性的影响存在长期协整关系的结论。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汤萱 廖高可 谢梦园
在考虑实体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提出实体经济脆弱性的概念,从经济预期环节、流通环节和生产环节三个方面构建实体经济脆弱性测度指标体系,测算实体经济脆弱性指数,其结果表明实体经济脆弱性具有较大波动性,目前处于高位运行状态。其次从居民、企业和政府三部门角度考察实体经济脆弱性影响因素,通过使用ARDL模型和LSTAR模型对其进行分析,得出金融企业部门对实体经济脆弱性的影响具有非对称性,其它影响因素对实体经济脆弱性的影响存在长期协整关系的结论。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段立中 成春林
将金融健康纳入普惠金融指标体系框架,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构建包括可得性、使用性和健康性三个维度的普惠金融指数,实证检验普惠金融对多维贫困脆弱性的影响,以探究普惠金融防止返贫的作用。结果表明:首先,普惠金融总指数及其分维度指数均与多维贫困脆弱性显著负相关;其次,机制检验表明,普惠金融可以显著降低多维贫困水平及其不确定性;再次,普惠金融减缓多维贫困脆弱性的作用在农村比在城镇更明显,在西部地区比在东部和中部地区更明显;继次,随着分位数水平的提高,可得性的作用整体呈下降趋势,使用性和健康性的作用整体呈上升趋势;最后,分不同金融服务和产品来看,银行存贷款、养老保险和商业性保险防止返贫的作用明显。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林文 邓明
本文利用CHNS微观调查数据,估算了我国农村居民家庭的贫困脆弱性,在此基础上,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了贸易开放度对贫困脆弱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贸易开放度能显著降低我国农村居民家庭的贫困脆弱性,即使考虑到贫困脆弱性的惯性特征和贸易开放度可能存在的内生性,该研究结果也是稳健的;家庭的受教育程度、家庭成员的技能水平能显著降低家庭的贫困脆弱性,家庭的劳动力数量对贫困脆弱性无显著影响,而家庭成员的平均年龄与贫困脆弱性之间存在U型关系;一个地区的整体收入水平以及该地区的整体受教育程度能显著降低该地区农村家庭的贫困脆弱性,但公共支出对减贫没有起到作用。
关键词:
贸易开放度 贫困 脆弱性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斯丽娟
虽然扶贫政策的实施和经济增长的拉动对农村减贫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大量农户却仍处于贫困脆弱状态,这一问题是未来反贫困工作的重点。文章基于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采用FGLS和Probit模型实证检验家庭教育支出对农户贫困脆弱性的影响,并进一步运用倾向得分匹配(PSM)的方法进行了全样本检验。从贫困特征和子女受教育阶段角度的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家庭教育支出显著降低了农户的贫困脆弱性。分样本来看,对贫困家庭的降低程度大于非贫困家庭,所有教育阶段的家庭教育支出都能降低农户贫困脆弱性,其中义务教育阶段家庭教育支出的增加对降低农户贫困脆弱性的效应最大,高中及以上教育阶段次之,学前教育阶段的效应最小。增加社区控制变量后结论仍然稳健。机制检验发现,农户人力资本的增加和社会网络的增强是家庭教育支出影响贫困脆弱性的重要机制。据此,文章认为增加家庭教育支出是降低农户贫困脆弱性和实现长期稳定脱贫的重要途径。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胜旗 廖前豪
随着我国步入后脱贫时代,相对贫困与返贫问题亟待解决。本文运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2015年和2017年数据,从相对贫困角度研究我国已婚女性参与劳动能否降低家庭贫困脆弱性问题。研究发现,已婚女性参与劳动能显著降低家庭贫困脆弱性,农村地区女性参与劳动对家庭贫困脆弱性影响程度大于城镇地区,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后,已婚女性参与劳动对家庭贫困脆弱性的负向影响仍具有稳健性。实证结果表明:西部家庭已婚女性参与劳动对脆弱性的降低幅度显著高于东中部家庭,其中西部农村家庭女性参与劳动对脆弱性影响最强,各收入层级上农村女性参与劳动对脆弱性影响均强于城镇家庭,农村女性受教育程度达到大学及以上时参与劳动对脆弱性的影响最大,同时调节效应表明已婚女性参与劳动对家庭有“雪中送炭”的作用。机制分析表明,已婚女性参与劳动能够通过提高家庭保险参与、促进家庭创业以及提升家庭储蓄率,改善家庭状况,降低家庭贫困脆弱性,本文根据研究结论分别从短期和长期角度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已婚女性 相对贫困 贫困脆弱性 劳动参与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冀县卿 王琢 沈晓敏
基于DFID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的理论分析表明,土地流转引致农户生计资本禀赋的变化是降低农户相对贫困脆弱性的基础和引擎。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四期微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土地流转对农户相对贫困脆弱性的影响及其异质性,结果表明:土地流转能够显著降低农户相对贫困脆弱性;土地转入对中部地区农户、低收入组农户以及年老男性户主农户相对贫困脆弱性的负向影响显著;土地转出则显著降低了西部地区农户、低收入组农户和年轻户主农户的相对贫困脆弱性。
关键词:
土地流转 相对贫困脆弱性 生计资本 农户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冀县卿 王琢 沈晓敏
基于DFID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的理论分析表明,土地流转引致农户生计资本禀赋的变化是降低农户相对贫困脆弱性的基础和引擎。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四期微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土地流转对农户相对贫困脆弱性的影响及其异质性,结果表明:土地流转能够显著降低农户相对贫困脆弱性;土地转入对中部地区农户、低收入组农户以及年老男性户主农户相对贫困脆弱性的负向影响显著;土地转出则显著降低了西部地区农户、低收入组农户和年轻户主农户的相对贫困脆弱性。
关键词:
土地流转 相对贫困脆弱性 生计资本 农户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孙才志 曹强 王泽宇
基于海洋经济系统与脆弱性内涵,提出海洋经济系统脆弱性概念,并对海洋经济系统脆弱性发生机制及属性特征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以胁迫性、敏感性、弹性、适应性为基础的指标体系。鉴于海洋经济系统脆弱性评价具有模糊性,选用基于信息扩散技术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2000—2015年环渤海17个沿海城市进行评价,最后运用核密度估计以及信息可视化技术对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系统脆弱性进行时空分异分析。结果表明:①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系统脆弱性的整体水平及差距逐渐减小,并呈现由快到慢变化的阶段性现象。②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系统脆弱性时空演变脉络清晰,驱动因素差异明显。其中,大连脆弱性有所增加,青岛、威海降幅较为突出,营口、锦州、葫芦岛、沧州、潍坊未发生明显变化,其余9市均得到缓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