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525)
- 2023(15154)
- 2022(12840)
- 2021(11794)
- 2020(9710)
- 2019(22272)
- 2018(22279)
- 2017(43193)
- 2016(23219)
- 2015(26056)
- 2014(26284)
- 2013(26239)
- 2012(24462)
- 2011(22252)
- 2010(22465)
- 2009(20708)
- 2008(19937)
- 2007(17636)
- 2006(15887)
- 2005(14445)
- 学科
- 济(114486)
- 经济(114385)
- 管理(63951)
- 业(61221)
- 企(48932)
- 企业(48932)
- 方法(41822)
- 数学(35735)
- 数学方法(35397)
- 中国(30526)
- 地方(29275)
- 农(27573)
- 业经(24898)
- 学(22992)
- 财(21625)
- 农业(19169)
- 贸(18102)
- 贸易(18089)
- 制(17954)
- 易(17405)
- 地方经济(17192)
- 银(16476)
- 银行(16431)
- 环境(16409)
- 和(16294)
- 融(16264)
- 金融(16263)
- 理论(15874)
- 行(15843)
- 发(15039)
- 机构
- 大学(334652)
- 学院(333966)
- 济(143071)
- 经济(140069)
- 管理(130188)
- 研究(121254)
- 理学(111182)
- 理学院(109899)
- 管理学(108202)
- 管理学院(107593)
- 中国(90403)
- 京(73008)
- 科学(72857)
- 财(63044)
- 所(61730)
- 研究所(55821)
- 中心(53394)
- 农(53185)
- 江(49947)
- 财经(49644)
- 业大(47532)
- 北京(47130)
- 范(45544)
- 师范(45145)
- 经(44964)
- 院(43844)
- 经济学(43017)
- 农业(41087)
- 州(40657)
- 经济学院(38329)
- 基金
- 项目(220707)
- 科学(173161)
- 研究(163802)
- 基金(158590)
- 家(137661)
- 国家(136468)
- 科学基金(116648)
- 社会(103352)
- 社会科(97924)
- 社会科学(97899)
- 省(86171)
- 基金项目(83914)
- 自然(74039)
- 教育(73844)
- 自然科(72250)
- 自然科学(72238)
- 划(72113)
- 自然科学基金(70942)
- 编号(66895)
- 资助(65440)
- 成果(54914)
- 发(51576)
- 重点(49370)
- 部(48275)
- 课题(46626)
- 创(45414)
- 创新(42354)
- 国家社会(42257)
- 发展(41658)
- 教育部(41402)
- 期刊
- 济(168883)
- 经济(168883)
- 研究(107322)
- 中国(68136)
- 管理(50622)
- 学报(50050)
- 农(49181)
- 科学(47534)
- 财(45976)
- 教育(38358)
- 大学(37845)
- 学学(35451)
- 农业(34290)
- 融(31985)
- 金融(31985)
- 技术(30154)
- 经济研究(27656)
- 业经(26629)
- 财经(24475)
- 问题(21383)
- 经(21056)
- 图书(18035)
- 技术经济(17971)
- 业(17567)
- 理论(16607)
- 贸(15800)
- 科技(15753)
- 现代(15727)
- 世界(15684)
- 商业(15381)
共检索到5159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吕钟
我国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依然不足,中期经济发展受阶段性变革影响,迫切需要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以推动我国经济的转型发展。国际市场需求减弱,财政金融风险增大,产能过剩矛盾突出,生产要素成本增加,企业创新能力不足,对我国中期经济增长提出了更多的挑战。本文提出经济转型与经济增长并存,以促进我国中期经济发展,完成"十二五"发展的整体目标。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王一鸣
中国经济增长正在发生阶段性变化,受需求和供给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中期经济增长将回稳到7%—8%的区间。与此同时,国际市场扩张放慢和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对中期稳增长也将提出诸多新的挑战。因此,中国迫切需要推动经济转型,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
关键词:
中期趋势 阶段性变化 经济转型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朱科 文富德
印度经济经历了5年的高增长之后,从2011年起开始呈现放缓趋势,近两年来更是陷入了增长瓶颈——"双赤字"、通货膨胀、卢比贬值。各类问题不断刺激着印度脆弱的经济神经。本文将从目前印度经济遭遇的困难入手,分析其经济增速放缓的原因并预测其未来经济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印度 经济放缓 原因 未来走向
[期刊] 改革
[作者]
李建伟
美国次贷危机对世界经济造成重大影响。应对次贷危机,中国应在把握其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经济运行特点,采取有效措施,促进经济增长和健康发展。一、中国当前经济运行的周期性特征中国当前经济运行的周期性特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第一,中国GDP增长率已进入周期性回调阶段,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褚艺华
本文以菲德模型为框架,分时段实证检验流通业增长为宏观经济带来的外部性,探究不同时期流通业增长经济外部性的差异性。实证结果表明:流通业的经济外部性明显高于流通业对经济的直接影响,且这种外部性伴随着流通业的发展而呈现出日益增强的趋势,而流通业对经济的直接影响却仍小于非流通业对经济的影响。最后,文章提出了促进流通业外部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流通业 菲德模型 经济外部性 趋势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胡怡建
2011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速明显放慢,但结构趋于调整优化,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与此同时,税收增长也呈现新趋势,即税收增速加速下滑,但与GDP增速进一步趋同;税收占GDP比重仍在提高,但宏观税负趋于稳定。一、经济发展新常态2014年,我国拉动经济增长的出口、投资、消费需求动力明显不足。进出口增长3.4%(按美元计算),低于2013年的7.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7%,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李建伟
周期性波动是各国经济增长的基本规律,任何周期性波动均存在瞬时均衡值,经济增长周期的瞬时均衡值取决于内部结构性因素和财政支出及出口等外生变量,随影响因素的变化呈动态发展状态。动态化索罗模型本身即是一个内生性周期性波动模型,其稳定均衡增长状态与经济增长周期的动态均衡增长状态是一致的。凯恩斯主义的非均衡增长理论和新古典主义的均衡增长理论分别反映了经济增长周期的周期性波动及其动态均衡增长状态。从我国实际经济运行看,短期波动总是围绕长期波动展开,并以长期波动为动态均衡值。未来十年我国经济增速将保持周期性下降趋势,但年均GDP增速仍能保持在6.5%左右的较快增长状态。
关键词:
经济增长周期 动态均衡增长状态 发展趋势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金三林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刘伟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我国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开启“第二个百年目标”新征程的起步之年,又是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新冠疫情进一步冲击以及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矛盾运动更加尖锐复杂、“三重压力”空前加剧之年。认识和总结我国经济增长和宏观调控的特点和经验,分析和把握新时代我国经济面临的挑战和客观规律,对推动我国宏观经济均衡运行,实现高质量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2021年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目标达成状况及由此推进我国经济发展达到的水平,探讨了2022年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的要求和面临的约束条件,考察了宏观经济政策倾向和强度的变化,阐释了相应的宏观调控方式和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的完善。
关键词:
宏观经济 经济政策 宏观调控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王一鸣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基本特征(一)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在全球位势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一个持续3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期。1979—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9%,明显高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平均增速,也一直高于国际组织最乐观的预期。世界银行1997年发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郭克莎
一、世界商品经济发展的趋势和表现从世界商品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考察(撇开社会制度的变革和差异,仅就技术和经济的角度来看),大体上经历了这样一个发展趋势:商品经济普遍发展:数量型经济—→数量型向质量型经济转变—→质量型经济。数量与质量虽然是两个相互联系,不可截然分开,并且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彼此转化的基本经济因素,但数量型经济与质量型经济毕竟是两个不同的经济类型。概括地说,他们的基本标志是:在整个社会经济活动中,究竟是以数量还是以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郑友敬 方汉中
一、经济增长的基本趋势研究经济增长趋势首先应弄清什么叫做经济增长。关于经济增长概念,各家之说很不相同,有的强调这一方面,有的强调那一方面,其概念不是“大同小异”,而是相差甚远。所以产生这种现象,我们认为一是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概念容易混淆,并经常交替使用;二是经济增长的内容繁多,难以高度概括;三是经济增长的因素很多,研究本体时容易掺进外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何日莫奇
冷战结束后蒙古经济陷入了极大的困境,经过多年的努力,在面向21世纪的今天,蒙古经济有了明显的低速增长势头,但是,蒙古经济的发展还很脆弱,在发展的过程中仍有危机存在,克服经济发展中的负面影响,使蒙古经济走上健康、持续、发展的道路,是蒙古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
关键词:
蒙古 经济形势 发展道路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连平
十九大为中国未来的长期发展描绘了一幅宏伟的图画,从中可以读到许多重大的判断,重大的政策思路,以及许多相关任务。我想在这里跟大家交流一下我对十九大有关经济问题、思路和政策的一些分析和解读,以及按照十九大的发展蓝图,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趋势和金融领域的展望。经济方面的三个关键词人民十九大报告中提到人民的频率非常高,是最为明确和清晰的一个定位,即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