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63)
2023(7926)
2022(6264)
2021(5448)
2020(4566)
2019(10123)
2018(9915)
2017(20169)
2016(10660)
2015(11728)
2014(11932)
2013(11856)
2012(10871)
2011(9792)
2010(9982)
2009(9319)
2008(8870)
2007(8028)
2006(7356)
2005(6904)
作者
(30659)
(25720)
(25690)
(24725)
(16572)
(12371)
(11609)
(9919)
(9739)
(9225)
(9216)
(8510)
(8481)
(8330)
(8304)
(7889)
(7595)
(7419)
(7307)
(7090)
(6588)
(6323)
(6099)
(5992)
(5979)
(5869)
(5758)
(5424)
(5355)
(5050)
学科
(69165)
经济(69104)
管理(27630)
(26687)
方法(21767)
(20108)
企业(20108)
数学(19534)
数学方法(19418)
地方(18231)
中国(16928)
(12882)
地方经济(12503)
(12378)
(12205)
业经(12160)
(9445)
农业(9385)
(8518)
(8383)
金融(8382)
(8030)
银行(8019)
环境(7953)
(7709)
经济学(7601)
产业(7469)
(7406)
(7321)
贸易(7317)
机构
学院(156567)
大学(155628)
(79309)
经济(77951)
研究(59017)
管理(55795)
理学(47650)
理学院(47063)
管理学(46385)
管理学院(46056)
中国(43968)
(35099)
科学(33110)
(31695)
(30087)
财经(27812)
经济学(27156)
研究所(27019)
中心(25475)
(25302)
(24843)
经济学院(24143)
(23912)
(20842)
财经大学(20591)
业大(20537)
北京(19962)
(19373)
师范(19194)
农业(18943)
基金
项目(100323)
科学(79774)
基金(74992)
研究(72129)
(65519)
国家(65008)
科学基金(55566)
社会(50391)
社会科(47882)
社会科学(47869)
基金项目(38817)
(38241)
自然(33854)
自然科(33089)
自然科学(33079)
自然科学基金(32532)
教育(31894)
(31638)
资助(30842)
编号(26469)
(23179)
重点(22651)
(22617)
国家社会(22186)
成果(21683)
(20366)
(20113)
教育部(19713)
人文(19358)
发展(19161)
期刊
(94542)
经济(94542)
研究(52645)
中国(31044)
(27635)
学报(23549)
(23336)
管理(22319)
科学(22002)
大学(18216)
学学(17648)
经济研究(17089)
(16236)
金融(16236)
财经(15434)
农业(15273)
(13505)
技术(12762)
业经(12546)
问题(12140)
教育(11101)
技术经济(9570)
统计(8924)
(8728)
世界(8554)
(7757)
(7725)
经济问题(7661)
商业(7359)
国际(7319)
共检索到2450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罗楚亮  
本文在住户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基于穷人受益型经济增长的分析思路,讨论了1988~1995年和1995~2002年期间,经济增长和收入差距扩大对我国城镇贫困状况变动的影响。本文的基本结论表明,两个时期的经济增长都以扩散效应的形式惠及穷人,富裕人群从经济增长中的获益要高于穷人;并且在后一个时期中,穷人受益的程度更加高于前一个时期。在Sharpley分解的基础上,本文还根据收入构成对分项收入惠及穷人的程度进行了分解分析,发现在1995~2002年期间,来自非正规就业的收入的穷人受益程度相对较高,并且成为这一时期穷人受益总指数高于前一时期的主要原因。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延吉  陈祺超  秦波  
劳动力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传统生产要素。随着劳动力市场的日益分化,非正规就业已成为城镇就业的重要途径。本文的估测显示,2000-2010年我国城镇非正规就业占城镇就业人口的比重已达45%左右。但庞大的非正规就业群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尚不清晰。本研究表明,我国城镇非正规就业对经济总产出的带动作用是城镇正规就业的25%,但强于农村劳动力。而城镇非正规就业比重与人均GDP的增速之间呈曲线关系,城镇非正规就业比重在9.6%-100%的区间内与经济增速呈倒U型关系;而当城镇非正规就业比重由9.6%逐步降低时,经济增速将得到更迅速的提高。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罗小芳  卢现祥  
有利于穷人的经济增长实质上是一个增长的成果如何让更多人受惠(或受益)的问题。有利于穷人的经济增长是一种价值观,是一个"友善"的过程,是政治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是一种共享式增长。我们可以从穷人收入与经济增长或国民收入增长幅度的比较、公共支出及受益总量及结构、社会保障的覆盖率及穷人的社会政治参与度等方面,判断一个国家是否实现了有利于穷人的经济增长。市场机制及增长的结果并不必然会惠及所有人。有利于穷人的经济增长的制度安排必须建立在有利于穷人的经济增长的宪政秩序基础之上。从建立强化市场型政府和制约利益集团入手,建立有利于穷人的经济增长的制度安排。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卢现祥  周晓华  
贫困是当今世界所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加强国际区域合作,推进全球反贫困进程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世界银行在其"分享式增长"课题中所提出的"有利于穷人增长"(PPG)的概念思想,通过类贫困增长率模型并结合世界银行的POVCALNET程序对亚洲若干国家(中国、菲律宾、越南、印度、泰国、印度尼西亚、蒙古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经济运行过程是否具备亲贫困特点问题进行比较分析。实证结果显示,1990—2006年期间,这些国家的经济增长过程,总体而言,并不是有利于穷人的增长,穷人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的获益程度明显低于富人和中产阶层。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黄苏萍  王雅林  朱咏  
非正规就业规模及其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一直是理论界和政策制定者聚焦的热点话题。本研究利用现有统计数据计算出东北非正规就业规模、区域经济增长非正规就业弹性及非正规就业对东北区域经济增长贡献值。研究发现东北三省非正规就业人数均占总就业人口的1/3左右,经济贡献占三省GDP的36%,非正规就业理应受到政策制定者重视。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克中  
在经济增长能否自动惠及穷人的争论中,国际机构和研究者纷纷关注"支持穷人增长"这一新兴的研究领域。本文旨在总结学术界对"支持穷人增长"的各种定义,介绍在阐述经济增长、不平等与贫困三者之间关系基础上支持穷人增长的实证测度方法,为进一步的实证研究和政策分析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沈红丽  
采用Moran’s I指数等空间分析工具并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对正规金融、非正规金融的经济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正规金融、非正规金融和经济增长的空间关联性逐年扩大;正规金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增大,非正规金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显著降低;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2013年存在正的空间溢出效应,2005年则不存在空间效应。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沈晓栋  李金昌  
文章基于2008版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新框架,利用统计指数理论和综合评价技术从投资、消费、就业、金融四个方面设计并测算我国非正规部门指数。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非正规部门与经济增长的内在联系。研究结果显示,我国非正规部门年均增长快于同期经济增长;非正规部门的"低抗风险性、低政府规制"的特征增加了非正规部门增长的不稳定性;非正规部门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不论从长期还是短期看,当期非正规部门与经济增长均存在正向关系,但影响程度较弱。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常进雄  王丹枫  
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人力资本回报率的差异是了解劳动力市场的重要指标,本文基于CHNS数据,对我国正规就业和非正规就业之间的工资差异进行了细致的考察。1997年非正规就业人员的工资要略高于正规就业人员,而此后,则正规就业人员的工资高于非正规就业人员,差距在逐渐扩大。研究发现,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在教育回报率和经验回报率的差距在逐渐扩大,人力资本配置向正规就业倾斜是造成两者工资差异逐渐扩大的主要原因。考虑到非正规就业在我国城镇就业中所占的比重较大,研究结果也揭示了当前收入分配的新特点、新趋势。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张克中  彭涛  王伟域  
本文探讨了经济增长、收入分配与支持穷人收入增长三者之间的关系,分析了税收政策支持穷人收入增长的两个途径,分别从所得税、财产税、社会保障税、教育税、隐性税收等方面提出了支持穷人收入增长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聂高辉  邱洋冬  
本文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了非正规金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2005年以来,我国非正规金融规模呈现出不断扩张的趋势,年均增速高达24.6%,超过正规金融规模增速17%;非正规金融的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经济增长表现出边际递减效应;进一步探索非正规金融促进经济增长的产业结构升级传导机制,发现非正规金融的发展有利于推动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倪青山  陈国强  宋蕾  
基于1985~2012年城镇居民收入分组数据,分析了经济结构转换、投资增长以及经济开放程度的改变对于各收入组收入增长的不同效应,以及这一期间相应宏观经济变量对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均衡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升级会拉大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第三产业比重增加更有利于高收入人群收入提高;国内投资与利用外资、经济开放程度对城镇不同收入组收入增长都具有不同的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袁霓  
在分析劳动者是否从事非正规就业的过程中,特别是在估计工资方程时一个可能存在的问题是"选择性偏误"。这是由于不同就业类型从业人员的分布并不是随机的,他们的就业类型极有可能是自选择的结果。文章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1997~2006)分析了自选择性在城镇居民选择就业类型中的作用,并对非正规就业中的性别差异进行了研究。借助BGF(2001)分析方法,发现正规就业者具有负向自选择性,表明对于具有优质不可观测特征的劳动者来说,从事正规就业是一种自我选择的过程,而非正规就业者没有自选择性,这表明我国劳动力市场存在一定的效率损失和市场扭曲。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少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总体上保持了快速增长,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产业结构也由低级向高级化方向发展,由此对我国的城镇就业带来了深刻影响。文章通过对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升级对城镇就业的影响进行分析解释,提出降低城镇就业压力的对策。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阮素梅  陈静  
从我国非正规金融与农村经济增长关系入手,利用汇总的1997~2008年间有关我国农村金融发展规模和经济增长的相关指标,通过构建相关的线性回归方程等进行实证分析,得出非正规金融投资效率明显高于正规金融投资效率并且与农村经济增长存在一定的单向因果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