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279)
- 2023(4728)
- 2022(3571)
- 2021(2929)
- 2020(2310)
- 2019(5072)
- 2018(4899)
- 2017(9368)
- 2016(4851)
- 2015(5449)
- 2014(5510)
- 2013(5609)
- 2012(5490)
- 2011(5280)
- 2010(5447)
- 2009(5186)
- 2008(4823)
- 2007(4368)
- 2006(4280)
- 2005(3980)
- 学科
- 济(49249)
- 经济(49228)
- 地方(14572)
- 管理(12884)
- 地方经济(11640)
- 方法(11224)
- 数学(10041)
- 数学方法(10013)
- 业(8714)
- 学(8705)
- 中国(8586)
- 业经(8584)
- 企(6681)
- 企业(6681)
- 经济学(6139)
- 产业(6025)
- 环境(5930)
- 农(5714)
- 总论(5288)
- 信息(5113)
- 发(4968)
- 制(4847)
- 信息产业(4808)
- 融(4708)
- 金融(4707)
- 体(4683)
- 和(4660)
- 资源(4298)
- 农业(4211)
- 财(4163)
- 机构
- 学院(81820)
- 大学(81022)
- 济(46798)
- 经济(46089)
- 研究(33945)
- 管理(27011)
- 中国(24855)
- 理学(22482)
- 理学院(22191)
- 管理学(21894)
- 管理学院(21722)
- 科学(18673)
- 财(18242)
- 所(17336)
- 京(16704)
- 经济学(16367)
- 研究所(15585)
- 财经(14473)
- 经济学院(14354)
- 中心(13905)
- 经(13031)
- 江(12665)
- 院(11941)
- 农(11487)
- 北京(10937)
- 科学院(10907)
- 财经大学(10483)
- 范(10124)
- 社会(10086)
- 师范(10055)
- 基金
- 项目(49030)
- 科学(38560)
- 基金(35744)
- 研究(35403)
- 家(30926)
- 国家(30712)
- 科学基金(26007)
- 社会(25353)
- 社会科(24096)
- 社会科学(24089)
- 省(18630)
- 基金项目(18024)
- 划(15074)
- 教育(15025)
- 资助(14718)
- 自然(14703)
- 自然科(14298)
- 自然科学(14292)
- 自然科学基金(14036)
- 发(12691)
- 编号(12490)
- 济(12141)
- 经济(12043)
- 重点(11417)
- 国家社会(11318)
- 发展(10841)
- 展(10696)
- 部(10542)
- 成果(10232)
- 课题(9521)
共检索到1345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程红艳
规范本位道德深受理性主义的影响,至今仍是主导学校道德教育的主流意识形态。规范本位德育寻求道德规范的普遍性,过于倚重道德理性,易陷入知行必然合一等认知陷阱,在认识与实践中存在"见物不见人"的弊病。道德规范的普遍性、强制性与个人道德发展的特殊性、自发性之间始终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综合社会生态系统理论等多学科视野,德育范式的重构在方法论上应以生态系统思维代替理性崇拜,在道德发展观上应以社会生态建构观代替线性发展观,在道德教育的主旨上应以育人为本位,即专注于学生发展。"育人本位"的道德教育要求建设道德学校、聚焦学生的成长需要、教师拥有实践智慧。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许志鹏 阳建勋
从实然上看,我国现行税法虽有不少纳税人权利保护的规定,但总体上仍然是国家本位主义;从应然上看,税法应当是人本主义。这是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根本要求,是社会主义税收法治的客观需要,是实现税法公平价值目标的必然要求。就路径而言,人本主义税法的转型之路在于税法的私法化、社会化和程序化。
关键词:
人本主义 国家本位 税法本位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李海平 刘佳琪
户籍本位村民自治与改革开放40余年所带来的巨大社会变迁不相适应,陷入了与经济体制改革相冲突、与权利需求不兼容等诸多困境之中。从户籍本位向居住本位转型,是走出户籍本位村民自治困境的有效路径。居住本位村民自治具有《宪法》第111条的规范依据,契合中国当下社会现实,亦具有协商民主理论和嵌入理论的支撑。二元化成员权是居住本位村民自治的权利基础,具体体现为本地户籍村民与非本地户籍村民的村民资格差异化,以及非本地户籍村民成员权的权利范围和权利内容的特殊性。应通过修改《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来推动居住本位村民自治的实施,完善中国村民自治的制度体系。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覃睿 刘梦雪 史娅琪
与能力本位教育着眼于外部市场对劳动力能力需求来开发组织教学内容,进而采取机械式复制性的教育不同,可行能力本位教育注重兼顾人的内在价值及知识与技能的工具价值,注重发挥学习主体的能动性来扩展学习者可行能力集,继而扩展学习主体能动性,使其成长为一个追求理想生活的活生生的人,并初步形成了包括教育理念、教学内容开发与组织、教学方法选择与应用及学习成果评价等在内的较为完整的框架体系。可行能力本位教育不仅在价值理念上更符合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取向,而且能为构建系统性协同的职业教育整体架构提供完整思路,进而为我国经济社会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杨尊伟
美国自20世纪50、60年代以来,由于社会各方面的变化,基础教育发生了几次重大的改革,正是由于基础教育改革的推动,教师教育也相应地进行了改革。其中有两次重大的教育改革,即能力主义的基础教育改革和标准评价运动的基础教育改革,教师教育也由“能力本位”转变到“标准本位”模式。本文主要通过比较这两种教师教育模式,探讨美国教师教育的变革。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释元 谢翌 邱霞燕
基于文化本体论的思考,针对学校教育实践中的"校园文化建设"的"浮浅"现象,审视当下对"学校文化建设"理论与实践理解的错位,对"校园文化"和"学校文化"这两个概念进行重新辨析和关系梳理,反思概念本身导致的现实问题,指出当前学校文化建设中把"学校文化建设"窄化为"校园文化建设",关注"器物层面",忽视了学校文化建设的"意义层面"和整体性。"学校文化"理论旨在引领中小学校超越"器物装点"的学校文化建设,做有"意义之魂"的学校文化建设。
关键词:
器物本位 意义本位 校园文化 学校文化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淳燕
一、纳税人本位论的立论依据1.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而任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均是根基于研究和揭示系统结构与功能的一般规律的系统学之上的.那么,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社会系统工程的“系统学”应为何?2.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省、区、市党委政策研究室主任座谈会上指出,要通过广泛的宣传和学习,使我们的领导干部尽快了解和掌握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理论概念、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他寄希望于理论工作者,既要认识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西方市场经济体制的共同之点.对西方市场经济中一切合乎市场规律和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好经验,都要努力学习过来.同...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项卫星 杨丽莹
美元本位制作为中美贸易—资金双循环机制的基础,印证了中美经济关系是"贸易国家"和"金融国家"之间的非对称的相互依赖关系。美元本位制对中美贸易失衡和金融失衡具有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表明,中美经济关系中存在非对称的"金融恐怖平衡"。全球金融危机后,美元和美元本位制的地位不仅没有被削弱,而且更加巩固;美元本位制仍将继续。中国必须在现行的政策框架下降低对美元本位制的依赖。为此,应加快完成从出口导向发展战略向内外平衡的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变和加快金融转型的进程。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忻怡
经济法是社会本位法,在对经济关系的调整中立足于社会整体,在任何情况下都以大多数人的意志和利益为重,社会公共利益至上。社会本位思想是经济法产生的基础,体现于经济法的本质性原则,决定了公平、正义的价值取向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经济法从始至终体现着社会本位思想,并且对我国经济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与完善,也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廖忠明
职业教育价值取向是职业教育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职业教育诞生以来,其价值取向总是跟随历史的变动而不断发展和变化着,对职业教育价值取向进行历史回顾和不断的总结,从而为当代职业教育价值取向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撑和基础,是职业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文章结合目前职业教育的现状与中国的具体现实背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出了以社会本位和个人本位作为当代职业教育价值取向的基本观点。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社会本位 个人本位 价值取向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吴安春
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是创造教育观的形成和发展。实践的发展和相关理论研究的进展 ,都呼唤教师的创造教育观必须从偏重于人的认知性创造素质发展的“知识本位”立场 ,回归到重视人的完整德性生命发展的“德性本位”立场上来 ,实现整体性和根本性转型。“德性本位”教师创造教育观的核心在于 ,教师从德性生命的高度 ,来认识和理解教育的目的、过程、对象、内容、方法等 ,形成以发展学生的德性生命为本的教育观、人才观、教学观、课程观等。“德性本位”教师创造教育观具有人性化、完整性、多样化、内在性等特征。
关键词:
知识本位 德性本位 创造教育观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杨琴
现代国家作为法治国家、税收国家,在税收法律关系中树立纳税人本位的权利义务观是其应有之义。在我国目前税法制度尚待进一步完善、税收法律关系中行政机关本位倾向明显的情况下,全面贯彻税收法律主义原则,构筑建设型的税收征纳关系,从各方面保障纳税人权利的实现是实现依法治税的基本要求。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李晓美
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之争,是现代教育目的论上的重要论题。处理这一论题时,如今的教育理论教科书多采取折中调和立场。与之不同,刘咸炘在继承中国传统思想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了“个人主义”与“社会本位”二论之偏弊,创造性地提出了“个人本位的社会主义”之论断,堪称继往开来以创新中国教育理论之典范。“个人本位的社会主义”主张个人是无限时空关联中的一个点,纵向贯通祖先后代,横向连贯家国天下,因此教育要从个人的自我完善做起,以个人达于社会。“社会本位”和“个人主义”则割裂了人与社会的关系,此即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之争的根源所在,概念间的混淆也导致了当代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之争的偏谬,因此,教育目的的选择和确立当以“个人本位的社会主义”为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