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410)
- 2023(3527)
- 2022(2931)
- 2021(2401)
- 2019(4281)
- 2018(4137)
- 2017(8034)
- 2016(3993)
- 2015(4512)
- 2014(4573)
- 2013(4742)
- 2012(4700)
- 2011(4600)
- 2010(4824)
- 2009(4598)
- 2008(4284)
- 2007(3919)
- 2006(3914)
- 2005(3693)
- 2004(3391)
- 学科
- 济(46769)
- 经济(46743)
- 地方(14136)
- 地方经济(11444)
- 方法(10877)
- 管理(10793)
- 数学(9867)
- 数学方法(9843)
- 中国(9426)
- 学(7187)
- 业(7015)
- 业经(6702)
- 经济学(6031)
- 农(5359)
- 环境(5197)
- 企(4830)
- 企业(4830)
- 发(4732)
- 人口(4643)
- 产业(4499)
- 制(4499)
- 融(4393)
- 金融(4393)
- 体(4195)
- 资源(4073)
- 农业(4066)
- 总论(3944)
- 和(3924)
- 问题(3766)
- 信息(3754)
- 机构
- 大学(71540)
- 学院(70988)
- 济(44848)
- 经济(44199)
- 研究(30479)
- 管理(24078)
- 中国(22143)
- 理学(20110)
- 理学院(19857)
- 管理学(19646)
- 管理学院(19502)
- 财(17389)
- 经济学(16024)
- 所(15656)
- 科学(14914)
- 京(14529)
- 经济学院(14052)
- 财经(13916)
- 研究所(13877)
- 经(12524)
- 中心(12301)
- 江(10655)
- 财经大学(10133)
- 院(10115)
- 社会(10027)
- 北京(9626)
- 科学院(9626)
- 经济研究(9379)
- 范(8851)
- 师范(8820)
- 基金
- 项目(40241)
- 科学(32203)
- 研究(30259)
- 基金(30164)
- 家(25450)
- 国家(25273)
- 社会(22801)
- 社会科(21677)
- 社会科学(21671)
- 科学基金(21629)
- 基金项目(15132)
- 省(14668)
- 教育(12594)
- 资助(12581)
- 划(11774)
- 济(11591)
- 经济(11504)
- 自然(11289)
- 自然科(11001)
- 自然科学(10999)
- 自然科学基金(10806)
- 编号(10691)
- 发(10596)
- 国家社会(10304)
- 发展(9461)
- 展(9349)
- 重点(9098)
- 部(9045)
- 成果(8913)
- 社科(8307)
共检索到1203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荣时
经济起飞与人口转变,是西方经济中较流行的两种理论,前者概括了近代社会物质再生产的发展,后者总结了人口再生产的转变。有人认为,把这两种理论结合起来,似乎就可以得出结论:人口增长会促进经济增长,而经济增长又能自然而然地带来人口转变。提出“发展就是最好的避孕方法”,“如果把‘发展’引进第三世界,生育率就会自然下降。”这种观点迷惑了一些人。用这种理论来认识中国的人口问题,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翟燕立
人口转变论是以西欧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历史资料为依据,对人口发展不同阶段作出描述性说明的理论。其基本观点认为,人口发展不是一个独立自行运动的过程,而与社会经济条件变化密切相关;人口的发展过程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与这三个阶段相适应,人口再生产分别呈现出“高—高—低”、“高—低—高”和“低—低—低”三种形式。虽然各国人口再生产的转变情况和转变动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颖 倪超
文章基于经济收敛理论构建理论模型,以53个国家和地区、1960~2009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分析人口结构转变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劳动力人口增长与人均GDP增长率是显著的正向关系;而总人口增长、少儿抚养比和人均GDP增长率是显著的负向关系;总体而言,这期间人口转变因素解释了人均GDP增长中28.3%,其中20世纪八十年代人口转变因素对经济增长贡献最大,达到53.6%;
关键词:
人口结构 经济增长 人口红利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成德宁
人口素质的提高与中国经济起飞成德宁一、历史的启示:经济起飞离不开人口素质的提高马克思认为,发展生产力主要有两种基本思路:一是以社会的方式发展生产力,其途径和方式主要是调整和变革生产关系、发展科学技术、加强管理;二是以人的方式发展生产力,即把重心放在每...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周君玉
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资本流动、货币流通、商品流通和产业结构的变动,都是与人口流动密切相联的。研究和揭示人口流动与市场经济的内在联系,探讨人口流动怎样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以促进市场经济发展,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黄亚生
自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增长。这是没有争议的。争议比较大的问题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机制。研究中国的西方经济学家和其他学者有一个共识,即中国的发展不同于甚至挑战强调私有经济和金融自由的一般经济学理论。文章基于大量文献和一定的数据研究,认为私有经济、金融自由化、产权的安全性甚至政治制度的改革实际上在中国经济起飞过程中起了核心的作用。但是文献研究也表明,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施行的一些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比如在农村的金融开放,在20世纪90年代全部被逆转了。20世纪90年代发生的中国农村改革的逆转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构成和中国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步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赵玉香 赵银祥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尽快实现西部经济起飞是党中央审时度势、高瞻远瞩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建国以来,由于受各种条件的影响,西部经济发展相对缓慢。近些年中央政府出台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旨在逐步缩小地区间发展差距,促进共同繁荣。但是,西部经济的起飞只有经济条件是不够的,从长远来看,政治条件的具备也至关重要。
关键词:
西部地区 经济起飞 政治条件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洪英芳
经济增长质量与人口效应,是一个尚未引起足够重视,但又至关重要的现实性很强的问题。实践证明,在追求经济增长时,必须充分重视人口效应,才能更有效地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形成以提高效率为中心的良性经济循环,加速经济发展。当前深入研究与解决这个问题,对于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人口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朱钟棣
菲律宾经济开始起飞上海财经大学朱钟棣"菲律宾不再是只虎崽,而是一只老虎!"英国贸易大臣尼达姆(RichardNeedham)访菲后得出的这个结论,一直被菲律宾政界与民间引以为荣。的确,菲律宾在1993年之前,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增长率一直小于2%,199...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陈方正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经济奇迹般的发展,震惊了世界。于是,各国的经济学家、企业家纷纷到日本考察,结果他们发现:日本现代企业管理方式基本上是从美国人那里学来的,没有多少新发明;促使日本登上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真正奥秘就在于他们把东方的哲学思想、西方的管理理论同日本传统的民族文化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民族精神和企业精神。正是这种精神的作用,把日本国民和企业职工紧密地凝聚在一起,产生了系统论所揭示的1+1>2的整体功能。日本的明治维新运动推动了日本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日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颖 佟健 蒋正华
中国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存在人口机会窗口,但人口机会窗口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会转化为人口红利。与增加人口数量相比,提高人口素质、充分开发各年龄层次的人力资源、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则是我国经济增长更有效、更持久、可持续的人口动力和源泉。一些学者基于我国人口红利分析的基础上得出只有保持大量廉价劳动力才能保证发展,因此必须提高人口出生率的政策建议,显然没有认清严峻的人口形势,也不利于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与发展方式转变,背离了我国人口发展战略。文章认为,从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出发,不断完善人口政策是必须的,但这与人口红利无关。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欧杰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与治理人口环境的关系非常密切。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必须很好地配置社会资源,包括人力、资本等资源,提高科技含量。而要提高科技含量,又必须提高人口素质。一、进一步控制人口的增长目前,我国人口数量多,包含有两方面问题,一是人口基...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赵书茂 李通屏
通过建国后人口对经济增长方式影响的历史考察和现实分析,指出了实现这一转变的主要困难,并提出了从中国人口国情出发,实现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的原则思考和路径选择
关键词:
人口 经济增长方式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陈卫
我国快速经历的人口转变所引起的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一直为人们所观注。其中人口年龄结构的老化趋势最为引人注目,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为研究中国人口的变化提供了最新信息,在此基础上学术界和有关部门进一步展开了对我国人口老化的研究。本文作为其中之一,旨在考察我国生育率转变与人口老化的趋势,包括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对这一趋势的影响。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本刊编辑部 ,胡鞍钢,莫荣,张车伟,原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