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50)
2023(11389)
2022(9433)
2021(8585)
2020(6930)
2019(15950)
2018(15185)
2017(28713)
2016(14545)
2015(16069)
2014(15534)
2013(15399)
2012(14519)
2011(13308)
2010(13822)
2009(12966)
2008(11561)
2007(10171)
2006(9601)
2005(8943)
作者
(40370)
(33728)
(33267)
(31944)
(21546)
(16089)
(15446)
(12976)
(12763)
(12162)
(11533)
(11263)
(10852)
(10695)
(10593)
(10298)
(9681)
(9621)
(9573)
(9289)
(8623)
(8167)
(7895)
(7884)
(7713)
(7666)
(7211)
(7149)
(6869)
(6564)
学科
(81471)
经济(81397)
管理(35726)
(34639)
地方(26491)
(26157)
金融(26154)
中国(25733)
(25182)
企业(25182)
(23309)
银行(23300)
(22679)
方法(22350)
(20986)
数学(19782)
数学方法(19522)
业经(16924)
农业(15742)
(15685)
(15660)
地方经济(15135)
(13292)
中国金融(11146)
(11050)
理论(11047)
环境(10275)
(10077)
贸易(10061)
(9596)
机构
学院(202388)
大学(200779)
(93927)
经济(91915)
研究(74603)
管理(70320)
中国(62865)
理学(58888)
理学院(58130)
管理学(57034)
管理学院(56640)
(43085)
(42641)
科学(41203)
(36469)
中心(35716)
财经(33172)
研究所(32541)
(31935)
经济学(30970)
(29868)
(29806)
(28781)
师范(28563)
经济学院(27590)
北京(27538)
(26924)
(26622)
业大(24864)
财经大学(24337)
基金
项目(128848)
科学(100656)
研究(100370)
基金(91453)
(78337)
国家(77589)
科学基金(66140)
社会(65381)
社会科(61866)
社会科学(61849)
(50998)
基金项目(47891)
教育(45344)
(41667)
编号(41086)
自然(37954)
自然科(36979)
自然科学(36971)
资助(36550)
自然科学基金(36265)
成果(34297)
(30824)
课题(29551)
重点(29424)
国家社会(27948)
(27806)
(26764)
(25856)
发展(25851)
(25460)
期刊
(115580)
经济(115580)
研究(70113)
中国(47458)
(34561)
金融(34561)
(33459)
(28993)
管理(27993)
学报(26036)
科学(25773)
教育(24891)
大学(21066)
技术(19853)
学学(19520)
经济研究(19077)
农业(18372)
财经(17399)
业经(16175)
(15227)
问题(14822)
(11168)
技术经济(10785)
世界(10260)
国际(10251)
统计(9841)
(9693)
(9690)
经济问题(9451)
现代(9239)
共检索到3355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邓锁  
文章基于陕西省白水县的农村反贫困实践探索,从发展性社会工作视角探讨经济赋能与社区融合干预对于残疾人脱贫发展的意义。这一反贫困实践案例显示,贫困者的生计发展嵌入在其家庭及社区的关系性脉络中,依托于残疾人互助合作社的社区融合介入,有助于残疾人的经济与社会的双重赋能,提升残疾人生计发展的内生动力。同时,本地社会组织在残疾人反贫困中发挥关键作用,社会组织的能动性发展促进了多主体合作参与的贫困治理,也带动了社会工作专业理念和方法在反贫困实践中的运用。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温铁军  彭辉  范堉暐  郑风田  
中央财政支农资金由于强制性的配套制度,存在着"钓鱼工程"、"一刀切"、"行政力量软强制"等现象,产生了大量乡村负债并有可能使中国乡村负债进一步恶化。本文对中西部地区1994~2020年间农村义务教育、乡村公路建设、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农村医疗四项建设中的中央支农配套资金引发的乡村负债进行了估算。结果显示:中国支农配套资金引起的乡村负债占目前乡村存量负债的比例为15.2%~25.8%;在2005~2020年这段时间,支农配套资金最高将引发17850.77亿元乡村新增负债。如果目前实行"一刀切"的配套资金政策不改变,至少还会造成10517.91亿元的乡村公共负债;如果根据各地经济发展水平,按照中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颜齐  李玉琴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农村三产融合为贫困地区脱贫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遇。基于黑龙江省6个贫困县的调研,研究发现贫困地区农村三产融合的现实困境主要表现为三产业融合的载体发展落后、硬件条件不足、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和人才匮乏。进一步提出促进贫困地区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可行方案和对策建议,以期从农村三产融合的角度为贫困地区脱贫找到新的解决路径和决策参考依据。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高云虹  
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城市贫困现象迅速突显并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文章以兰州市为例,利用课题组2005年8月对该市的入户调查数据,分析了其城市贫困的现状及成因,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杨冬民  韦苇  
贫困问题是人类面临的世界性难题之一。围绕贫困理论中贫困的定义、贫困线的确定、总体贫困程度的测定以及反贫困战略及政策的选择等问题,中外学者的研究具有不同特色。分析比较这些理论成果,对推动我国西部反贫困的进程具有启示作用。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刘锋  
生态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的重点工作之一,能够有效促进贫困地区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建设协同发展。对于深度贫困地区,林业资源丰富但地理位置偏远、经济发展滞后,贫困问题往往成片出现。为此,我国推进贫困地区的林业生态建设,必须做到绿色发展、生态扶贫。由奉钦亮、王亚明和马龙波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深度贫困地区林业生态扶贫政策研究——以云南怒江、四川阿坝为例》一书,立足国家脱贫攻坚时代背景,结合深度贫困地区的林业生态扶贫发展历程和实际情况进行了理论和数据上的调研分析,并从政策执行角度运用科学的评价机制系统阐述了其建设成效,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对于推动扶贫政策的落实、取得脱贫攻坚实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魏丽莉  李佩佩  
本文基于2005~2015年西部12省市(区)数据,测度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贫困程度,运用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普惠金融的反贫困效应,研究表明:(1)西部地区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整体较低,发展速度缓慢,省际差异明显;(2)西部地区的扶贫开发取得了明显效果,贫困程度较轻;(3)从普惠金融的各个维度看:金融服务覆盖率、金融服务可得性以及金融资源的实际使用效率对贫困均有明显的减缓作用;(4)普惠金融对西部地区反贫困效应整体显著,但分省效果并不明显。最后,就发展普惠金融以减缓西部地区的贫困现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魏丽莉  李佩佩  
本文基于20052015年西部12省市(区)数据,测度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贫困程度,运用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普惠金融的反贫困效应,研究表明:(1)西部地区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整体较低,发展速度缓慢,省际差异明显;(2)西部地区的扶贫开发取得了明显效果,贫困程度较轻;(3)从普惠金融的各个维度看:金融服务覆盖率、金融服务可得性以及金融资源的实际使用效率对贫困均有明显的减缓作用;(4)普惠金融对西部地区反贫困效应整体显著,但分省效果并不明显。最后,就发展普惠金融以减缓西部地区的贫困现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胡军  杨和平  
精准扶贫是新时代的要求,职业教育与区域协同发展是产业扶贫升级的关键。一方面,职业教育扶贫进行职业素养和技能培养,提升贫困人口的自身价值;另一方面产业扶贫为贫困人口技能致富提供职业保障。因此,将两者有机结合是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根本方式。然而,产业扶贫与职业教育扶贫创新合作机制不完善、贫困人口致富内生动力不强、脱贫-返贫恶性循环等问题长期存在。基于此,以三峡库区为例,探究职业教育扶贫与产业扶贫有机结合必要性以及产教融合实践效能,为库区精准扶贫提供理论支持。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胡艳丽  
贫困现象在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是世界所面临的人类生存问题。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由于地理位置和资源问题,收入差距逐渐拉大。在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大背景下,各级政府主导型的农村扶贫开发战略也在大力促进贫困人口的脱贫进度。长期以来,政府对于农村反贫困工作的开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各种政策和各种资金流向贫困地区,对边疆地区明确贫困的功能定位,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和调整反贫困战略,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实现民族地区的安定团结,缓解直至最终消除农村贫困、促进贫困地区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叶普万  
本文主要回顾了20世纪60年代以来贫困经济学领域关于经济增长和缓解贫困,贫困的内涵、度量和类型,减贫战略及其演进等一系列热点问题的研究,并进行了简要评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发展中国家应在宏观上将减贫战略和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相结合、微观上将瞄准机制直接瞄准穷人和进行制度扶贫等政策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曙光  
边疆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与民族和谐的基础是民生建设,民生建设的基础是发展民族地区经济和有效消除贫困,而发展民族地区经济和消除贫困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建立系统的农村金融反贫困政策框架,并用制度化的手段保障金融反贫困的推进。本文基于对新疆五家渠国民村镇银行和五家渠市经济发展的实地调研,运用大量第一手数据分析了五家渠国民村镇银行带来的东西部资本整合、文化融合和体制磨合,探讨了五家渠国民村镇银行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与困境,并针对民族地区金融反贫困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陈政  朱翠萍  
习近平总书记说:"反贫困是古今中外治国理政的一件大事。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作为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近年来,贵州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全力实施大扶贫战略行动,把"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作为总要求,减贫和搬迁人数居全国首位,走出了一条脱贫攻坚"贵州实践"之路,为全球贫困治理提供了"中国智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左停  王琳瑛  旷宗仁  
随着传统贫困治理方案成效的减弱和脱贫攻坚中负面激励现象的多发,贫困治理体系亟待创新完善。基于"工作换福利"思想的公益性岗位扶贫,通过对农民主体性的激发,对其参与权、决策权和发展权的保护与实践,不仅有效解决了贫困治理中的福利依赖和负向激励问题,而且促进了贫困个体收入增长、社区融入和能力提升,有效助推脱贫攻坚的同时也使得乡村治理获得显著改善。公益性岗位扶贫方式紧扣乡村治理的核心主体,通过调动贫困者的主观能动性和公共服务意识,使其在工作报酬之外还获得了超越个体与单个家庭的集体的认同感、存在感、幸福感等多重福祉,有效增强了村庄内源性的发展动力和发展能力。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高云虹  王娟娟  
不论是东部发达地区还是西部欠发达地区,城市贫困居民在收入、消费、住房、教育和医疗等各方面都表现出与平均水平的明显差距。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城市居民收入差距越大,城市贫困居民入不敷出的经济窘境较之欠发达地区表现得更为突出,相对贫困也表现得更为严重,城市主观贫困线和实际救助线也越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