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772)
2023(21169)
2022(17585)
2021(16135)
2020(13582)
2019(30449)
2018(30184)
2017(58345)
2016(31523)
2015(35219)
2014(35036)
2013(34941)
2012(32005)
2011(28741)
2010(29041)
2009(27480)
2008(26603)
2007(24230)
2006(21702)
2005(19613)
作者
(92853)
(77319)
(76775)
(72910)
(49045)
(37181)
(34682)
(30218)
(29348)
(27697)
(26434)
(25869)
(24662)
(24552)
(23898)
(23633)
(22824)
(22661)
(22260)
(22168)
(19343)
(19175)
(18821)
(17816)
(17561)
(17279)
(17165)
(17103)
(15609)
(15264)
学科
(143490)
经济(143261)
(108713)
管理(96655)
(89963)
企业(89963)
方法(56592)
(50308)
数学(45937)
数学方法(45542)
中国(40886)
业经(38903)
(37597)
农业(33640)
地方(31295)
(29513)
金融(29508)
(29213)
(28399)
银行(28328)
(27853)
(27277)
(25172)
财务(25097)
财务管理(25066)
企业财务(23825)
理论(23708)
(23313)
贸易(23294)
(22610)
机构
学院(457178)
大学(454509)
(193987)
经济(190114)
管理(178490)
研究(155810)
理学(153218)
理学院(151585)
管理学(149152)
管理学院(148343)
中国(122962)
(96392)
科学(94441)
(87918)
(87348)
(79277)
研究所(71808)
中心(71248)
业大(71162)
财经(70151)
(68871)
农业(67591)
(63761)
北京(60669)
经济学(59225)
(57442)
师范(56870)
(55245)
(54711)
经济学院(53159)
基金
项目(302406)
科学(237481)
研究(220059)
基金(219784)
(191849)
国家(190101)
科学基金(163058)
社会(142771)
社会科(134737)
社会科学(134694)
(118583)
基金项目(116514)
自然(104319)
自然科(101883)
自然科学(101856)
自然科学基金(100071)
教育(98782)
(98400)
资助(89325)
编号(89009)
成果(71995)
重点(67418)
(66197)
(65805)
(63874)
课题(60689)
创新(59184)
国家社会(58905)
科研(56986)
教育部(56718)
期刊
(225916)
经济(225916)
研究(137394)
中国(89746)
(84891)
学报(74719)
(68579)
科学(68394)
管理(68290)
大学(57049)
农业(56641)
学学(54420)
(52716)
金融(52716)
教育(42939)
业经(38836)
技术(38227)
财经(35969)
经济研究(35075)
(31032)
问题(29588)
(29466)
技术经济(24338)
(22930)
世界(22008)
现代(21593)
科技(21423)
商业(20980)
理论(20774)
(20123)
共检索到6932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程欣炜  林乐芬  
本文基于苏皖两省4市713名新生代农业转移人口调查数据,从代际传承视角切入,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多元线性回归(OLS)和分位数回归(QS)等方法分析了农业转移人口经济、社会和文化资本传承对金融市民化程度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新生代农业转移人口认知的父代城市融入程度与老一代农民工的自我认知非常接近,但认知结构具有一定差异;经济资本、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代际传承对农业转移人口金融市民化程度均有显著影响;随着农业转移人口金融市民化程度的提升,资本积累对金融市民化程度的影响作用会发生相应变化。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程欣炜  林乐芬  
本文基于苏皖两省4市713名新生代农业转移人口调查数据,从代际传承视角切入,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多元线性回归(OLS)和分位数回归(QS)等方法分析了农业转移人口经济、社会和文化资本传承对金融市民化程度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新生代农业转移人口认知的父代城市融入程度与老一代农民工的自我认知非常接近,但认知结构具有一定差异;经济资本、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代际传承对农业转移人口金融市民化程度均有显著影响;随着农业转移人口金融市民化程度的提升,资本积累对金融市民化程度的影响作用会发生相应变化。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玉秀  
在家族企业代际传承中,社会资本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它不仅影响着传承的选择,还影响着传承的结果。社会资本的丰富程度决定了传承选择的难度,影响着经营权传承模式的选择。不同层次的社会资本对传承结果的影响机制不同,其中,退位者个人社会资本对传承结果的影响方向是不确定的。为了促进家族企业的顺利传承,应该促进普遍信任体系建设,提高社会层次社会资本水平;强化企业组织社会资本,弱化个人社会资本;并要做好家族企业社会资本的传承。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文乐  
利用1999~2014年中国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研究了地区人力资本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人力资本表现出显著的空间外溢性,本地人力资本积累推动了区域内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但是,从区域间关系来看,人力资本的集聚效应大于扩散效应,本地人力资本积累对周边地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产生了不利影响,因而人力资本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总效应并不显著。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文乐  
利用19992014年中国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研究了地区人力资本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人力资本表现出显著的空间外溢性,本地人力资本积累推动了区域内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但是,从区域间关系来看,人力资本的集聚效应大于扩散效应,本地人力资本积累对周边地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产生了不利影响,因而人力资本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总效应并不显著。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汪伟  徐乐  蔡嘉雯  姜振茂  
社会资本是影响人口省际迁移的重要动因,文章在分析社会资本影响人口省际迁移机制的基础上,使用人口迁移的"度"和"影响力"两个指标,度量了我国各个省市的人口迁移情况,并结合利用CFPS面板数据得到的社会资本指标研究发现:社会资本水平较高的地区吸引了大量人口的迁入,而社会资本水平较低的地区则成为人口迁出的中心。在此基础上,文章建立Logit模型对社会资本与人口省际迁移的关系开展了实证研究,证实当居民由于贫富差距、户籍原因和在政府办事时受到不公待遇以及邻里之间的信任程度高时,发生跨省迁移行为的概率会提高,居民在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和职业选择上的差异,将通过社会资本对其省际迁移行为产生影响。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北平  
我国城镇化已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其中,城市的二元结构以及农民工市民化问题较为突出。要推进农民工市民化,促进城市二元结构一元化,首先需要测算农民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明确政府、个人、企业各自承担的成本,建立合理的分担机制,促进政府对市政设施与社会服务的投入。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杜宝瑞   石晓军   秦国庆   朱玉春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当前新型城镇化的首要任务。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维护农业转移人口切身利益的客观要求,也是畅通城乡循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基于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测算了不同地级市的社会流动性水平,并将地级市特征信息与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CMDS)数据进行匹配,实证考察了社会流动性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意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社会流动性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意愿具有正向影响,该结论具有稳健性,且在考虑了内生性问题后依旧成立。机制检验发现,较高的社会流动性能够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在流入地的经济、社交和心理融入,进而提升其市民化意愿。异质性分析发现,社会流动性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意愿的影响因地区劳动力市场化程度和个体人力资本水平差异而存在异质性。据此,文章建议积极营造公平开放的社会环境,畅通社会流动渠道,以吸引农业转移人口安居落户。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黄进  
本文研究了本土性社会资本和再生性社会资本与农民工市民化的关系,发现社会网络规模、本土性社会网络的交往频率、再生性社会网络的帮助,对农民工市民化程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本土性社会资本对农民工初入城市具有帮助作用,但长期来看不利于其市民化。农民工再生性网络交往规模太小,对市民化的促进不足。因此,应当扩大农民工的社会网络规模,特别要加强再生性社会资本的建设。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段梦  黄德林  
[目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关系到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败,通过分析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对我国宏观经济和农业部门经济发展的具体影响,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相关政策的顶层设计提供参考。[方法]文章在借鉴以往研究的基础上,以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理论为基础,构建了中国农业一般均衡模型,研究农业转移人口不断转变为城镇居民,促使城镇化率每年提高0. 87个百分点对中国宏观经济和农业部门经济发展的具体影响。[结果]农业转移人口不断转变为城镇居民,拉动了投资的增长,促使土地租金、真实GDP、实际工资、家庭可支配收入出现不同程度的提高,促进家庭消费和政府消费的增加。同时,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也使得CPI、GDP价格指数、出口价格指数出现不同程度地降低。[结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发展整体上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为了更好地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发展,要继续加快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协调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与乡村振兴战略之间的关系。同时,在推进以提升质量和效益为核心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进程中,要不断完善配套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蔡瑞林  陈万明  张丽丽  
在农业转移人口、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经济人"假设下,农业转移人口依据主动市民化与被动市民化的预期收益之差选择市民化类型;引入社会民生函数,构建了农业转移人口、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三方优化博弈收益矩阵,得出并分析了6种三方博弈均衡。在此基础上,提出摒弃单纯经济指标,引进人文发展指标考核;保证地方政府在城镇化进程中获得利益,强调地方政府事权与财权的匹配;实现地区差异化的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三点政策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冯立刚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过程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非经济成本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用人单位、城镇居民、农业转移人口等都需要承担相应的非经济成本,并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产生一定影响。调控非经济成本应从统筹经济成本与非经济成本关系、激发承担主体意识、降低非经济成本风险等方面入手。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阳  宋周  
本文从农业人口转移实施主体的角度,以农业转移人口身份认同作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结果指标,应用Logit回归模型全面系统分析了农业转移人口的人口统计特征、工作情况、生活质量、思想观念等因素对身份认同的影响。回归结果表明,在达到0.05显著性水平的各因素中,相关性由强到弱,已在城里买房、没有务农经验、有丰富的娱乐活动等12个方面的农业转移人口更倾向于城市人的身份认同。基于此,本文提出制定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政策,应当充分考虑农业转移人口的主体需求,既要着重解决农业转移人口面临的住房、户籍以及就业等问题,更要转变农业转移人口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积极推动农村与城市融合发展。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宁光杰  刘丽丽  
文章运用国家卫计委流动人口动态监测社会融合数据,采用OLS、PSM、标准logit模型等方法估计市民化意愿(转户意愿和长期居住意愿)对农业转移人口消费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有转户意愿和长期居住意愿分别使消费水平显著提升,长期居住意愿对消费水平的影响高于转户意愿。政府应适当提供政策支持,提高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意愿。结合"户籍化市民化",重点推进"常住化市民化",以推动消费需求增长。在消费结构方面,有市民化意愿者会显著降低食品支出占比,明显增加在住房和请客送礼方面的消费比重以促进融入城市。有转户意愿者还会显著提高教育支出比例,而有长期居住意愿者还将大幅增加医疗消费份额。因此,政府应尽力为农业转移人口提供融入城市的条件,致力于完善住房、教育和医疗等制度。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朱健  李子芳  
基于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利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分位数回归等模型,考察不同市民化方式对农业转移人口消费需求的影响差异。结果表明,被动市民化群体的消费需求低于主动市民化群体。这种消费需求分化作用,随农业转移人口消费水平的增加呈显著“U形”关系,51~65岁年龄段受影响更大,且只在东、西部地区显著。相较主动市民化,被动市民化群体面临更大的社会融入难度和就业不确定性,难以充分释放消费潜力。鉴于此,应着力提高公共服务质量,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提供就业服务和保障,以提升消费活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