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322)
2023(14812)
2022(12289)
2021(11403)
2020(9097)
2019(20485)
2018(19992)
2017(37168)
2016(20268)
2015(22444)
2014(22231)
2013(21665)
2012(20433)
2011(19113)
2010(19469)
2009(17921)
2008(17371)
2007(15849)
2006(14626)
2005(13433)
作者
(59864)
(50792)
(49895)
(47544)
(31769)
(24360)
(22549)
(19672)
(19243)
(17945)
(17421)
(16489)
(16344)
(15914)
(15493)
(15218)
(14870)
(14661)
(14524)
(14271)
(12822)
(12785)
(12324)
(11909)
(11522)
(11305)
(11280)
(10945)
(10369)
(9911)
学科
(104343)
经济(104249)
(54905)
(50451)
管理(46922)
农业(33652)
(31413)
企业(31413)
中国(29932)
方法(29784)
地方(28981)
数学(26200)
数学方法(25953)
业经(24898)
(19103)
(17184)
(17017)
(16790)
贸易(16777)
(16670)
(16196)
地方经济(15954)
(14755)
金融(14755)
(14701)
银行(14660)
(14268)
环境(14123)
发展(13371)
(13338)
机构
学院(291722)
大学(290815)
(130027)
经济(127540)
研究(110866)
管理(103993)
理学(88793)
理学院(87672)
管理学(86088)
管理学院(85554)
中国(83171)
(70450)
科学(66295)
(62055)
(57064)
(54366)
农业(54101)
研究所(51535)
业大(49970)
中心(49704)
(46116)
财经(42292)
(41911)
师范(41461)
经济学(39667)
北京(39590)
(38515)
(38439)
(36286)
(35758)
基金
项目(189303)
科学(148398)
研究(140050)
基金(134836)
(118543)
国家(117361)
科学基金(98671)
社会(91600)
社会科(86417)
社会科学(86394)
(76542)
基金项目(71120)
教育(63392)
(63341)
自然(60378)
自然科(58947)
自然科学(58929)
自然科学基金(57847)
编号(56657)
资助(53164)
(47595)
成果(46484)
重点(42997)
(41467)
课题(40897)
(39509)
发展(38357)
(38074)
国家社会(37996)
(37771)
期刊
(161117)
经济(161117)
研究(94408)
(73788)
中国(71021)
学报(50202)
农业(49860)
科学(45370)
教育(40094)
大学(39526)
(38356)
管理(36777)
学学(36405)
(31451)
金融(31451)
业经(30566)
经济研究(25019)
技术(24552)
(24164)
问题(21677)
财经(21347)
(18623)
世界(17551)
(16283)
农村(15599)
(15599)
技术经济(15566)
农业经济(15510)
(15054)
经济问题(14786)
共检索到4679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鲍威  陈亚晓  
本文旨在考察经济资助和农村第一代大学生学业发展间的联系,以期更好地理解经济资助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基于汀托的学生整合分析理论、比恩的学生资助双重效应理论和实证数据发现,高校学生资助与农村第一代大学生学业发展问存在关联性和特定的影响机制:学生资助在直接促进农村第一代大学生学业成就提升的同时,分别通过调整经济压力、强化学术融入、增加专业兴趣、促进社会融入等不同路径,间接影响农村第一代大学生的学业成就。此外,不同类型资助方式的影响程度存在较大差异,而且影响机制各不相同。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黄维  要攀攀  李凡  
助学贷款扩大了中国第一代大学生的高等教育参与和入学机会,但是否促进了其学业发展,需要精确评估。将倍差法(DID)和倾向得分匹配法(PSM)相结合,对助学贷款影响第一代大学生学业发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助学贷款未能改善第一代大学生的学习成绩,反而增加了他们的偿债压力,刺激他们提早进入劳动力市场就业的需求;学生贷款增加了第一代大学生的课外打工时间,而在学习时间上并没有变化。这一研究发现为助学贷款政策的进一步优化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证据。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张华峰  赵琳  郭菲  
本文基于2015年"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研究"数据,通过与非第一代大学生的比较,全面分析第一代大学生的个体及家庭特征、大学前学习特征以及在大学期间的学习行为特点。希望能够为更具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实证依据,为促进高等教育过程性公平提供新的视角。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包志梅  
基于“中国本科教与学调查”的数据,通过描述统计分析了院校、家庭和同伴对家庭第一代大学生学习支持的现状,并借助回归模型探讨学习支持对家庭第一代大学生在读期间专业情感承诺、继续承诺和规范承诺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家庭第一代大学生与非家庭第一代大学生在家庭支持上存在较大差异,在院校支持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任课教师的帮助上,并且家庭第一代大学生不易受到同伴群体的负面干扰;两者在专业情感承诺和继续承诺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但在专业规范承诺上差异不显著;关系群体的学习支持对家庭第一代大学生的专业承诺有显著作用,但影响程度有所不同。研究认为,应进一步强化任课教师对家庭第一代大学生的学习支持,提高家庭第一代大学生自身的资源利用意识和转化能力,关注家庭对学生的情感支持,并发挥同伴网络的正向作用。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杜彬  余亭蓉  白莹  林娜娜  
从知识获取与应用能力、学习过程的我监控能力、学习资源管理与应用能力三个维度,对在校的第一代大学生与非第一代大学生学习能力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父母亲的学历高低与学生的学习能力呈正相关。在第一代大学生群体中,大一新生的学习能力低于其它年级的学生,经常参加校内活动的学生,总体上学习能力强于不经常参加活动的学生,经常从事兼职的学生,总体上学习能力低于很少从事兼职的学生。而在非第一代大学生群体中,除大二学生学习能力低于其它年级的学生,其他同学之间学习能力差异性则不显著。针对以上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期对高校在大学生分类教育中有所帮助。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杨钋  
多层次、多类型助学体系的推行提高了高等教育的入学机会和可负担性,促进了教育起点的公平。然而学者尚未系统地分析学生资助对个人学习行为、学业发展和成就的影响,因此很难确定资助政策是否也促进了教育过程和结果的公平。本文使用三省19个高校的学生调查数据,分析了学生资助对个人学业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学生资助学习成绩正相关、与课程不及格负相关、与课外学习时间正相关,但是与学校满意度无显著相关关系。由此可见,学生资助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育过程和结果公平。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郭娇  
基于2019年《中国本科教与学调查China College Teaching&Learning Survey(CCTL)》的4 461份问卷,从学业表现、能力提升以及态度认同这三个维度对家庭第一代大学生的在校表现进行评价。回归结果表明:在控制性别、高考分数等背景变量之后,家庭第一代大学生在本科期间的挂科数、专业排名以及奖学金获得情况都与非第一代大学生没有显著差异;但家庭第一代大学生对所修专业的认同以及农村家庭第一代大学生自我报告的各项能力提升都显著低于非第一代大学生。可见高校对家庭第一代大学生的帮扶重点不在学业表现,而是在高考志愿填报阶段的专业选择以及入校之后的专业认同。帮扶工作还需对城乡生源予以区分,促进农村家庭第一代大学生感知、体验并运用高校提供的各种资源来提升沟通表达、未来规划等核心能力。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华峰  郭菲  史静寰  
第一代大学生参与高影响力教育活动的情况,是教育过程性质量的重要体现。使用本研究构建的三类九项有中国特色的高影响力教育活动及清华大学2015年"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研究"调查项目数据,通过描述性统计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参与过各项高影响力教育活动的学生,在知识、技能和自我认知三方面的收获显著高于没有参与此类活动的学生。第一代大学生在"社会实践类"高影响力教育活动上的参与度较高,但在"扩展性学习"和"研究相关性"活动上参与不足。加强对学生人生发展的指导、建构良好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志趣有助于促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刘小年  
第一代农民工的发展诉求包括养家养老、社区交往、职业发展与城乡一体化等需要,要求政府通过以分层为依据制订发展规划、以生产为中心促进职业发展、以改革为动力推动社区参与、以统筹为抓手提供环境保障等政策来回应。该文一方面探讨了第一代农民工发展的问题;另一方面突破流行农民工市民化制度改革与利益分配思路,原创性地提出要以生产发展为前提走出当前普通农民工求发展的困境。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杨素红   范皑皑  
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化进程推进,农村家庭第一代大学生规模可观,为深入探讨大学生发展状况带来新的议题和挑战。基于江苏省重点高校本科毕业生就业调查数据,采用嵌套logit模型和多元logit模型,研究发现农村家庭第一代本科生毕业后的路径选择不仅受原生家庭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还受读研机会、教育质量、就业机会等宏观因素制约。对宏观因素变化影响本科毕业生发展路径进行反事实模拟发现,与其他群体相比,农村家庭第一代本科生对读研机会、教育质量、就业机会和家庭经济支付能力等因素变化的反应更为敏感。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马迪倩  
我国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发展阶段,第一代大学生在校占比持续上升且受先赋性不利因素的影响,在学业、社交、校园生活等方面表现不足,部分教育收获较低。高校图书馆的适时介入与助推可显著减少高等教育对该群体的无效供给,有效改善其大学体验感和受教育经历。文章以美国研究型大学图书馆为研究对象,运用系统性文献研究方法,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和中国知网(CNKI)检索文献中梳理美国图书馆学界参与校园支持的研究进展;运用网络调研方法,调查美国13所研究型大学图书馆的服务举措。立足我国第一代大学生非经济因素群体困境,借鉴国外图书馆的支持理念和服务经验,建议我国“211工程”和“985工程”高校图书馆从减少服务障碍、搭建同伴支持平台、尽早开展信息素养和财经素养教育以及合作组织高影响力教育活动5个途径开展支持服务,以融入大学“三全育人”体系,助力大学生成长成才、促进教育公平和高质量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勇  
近些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村经济发展方式发生了一定改变。然而,在大学生就业问题方面,我国仍需通过贯彻乡村振兴战略为大学生就业创业开辟全新的途径,促使大学生积极参加到建设美丽乡村及美丽社会的活动中。本文围绕大学生返乡创业,分析大学生返乡创业对农村经济发展方式带来的影响,结合大学生返乡创业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几点促进大学生返乡创业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相关战略建议,仅供参考。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跃生  
文章基于2015年5省市第一代独生子女家庭调查数据,揭示了第一代独生子女家庭亲子代居住方式、影响因素和变动特征。研究发现,独生子女未婚者中,亲子组成核心家户是主导;已婚者中,亲子独居和合爨并存。已婚子女的性别、婚配组合类型、亲代所拥有的住房数量和亲子受教育程度对亲子居住方式影响显著。这是传统惯习和现代观念、居住意愿和物质条件、个人偏好和家庭功能履行相互制约的结果。而亲子在初婚、初育和抚幼阶段家户类型的时期差异更表明不同代际成员居住方式并非遵循单向或单一模式演变,表现出较强的时代特征。相对于多子女家庭,独生子女与父母所组成的生活单位边界相对模糊,分中有合、合中有分特征明显。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叶香丽  
中国的农民问题,说到底就是农民的出路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工和农村学生不断向城市流动,为缩小我国的城乡差距以及加速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作出了重要贡献。现阶段,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提出,更有待进一步处理好建设新农村和农村人口流动之间的问题。本文以农民工和农村大学生为农村流动人口的主要组成部分,就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原因及其对流出地和流入地的经济发展的影响作较为详细的分析,并对农村人口的转移出路提出建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黄维  廖小薇  阳立高  要攀攀  颜佳琳  
基于严格随机抽样的湖南省7所高校2557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实证检验经济资助对大学生政治信任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在控制了其他变量和样本自选择偏差后,经济资助能显著提升大学生的政治信任水平。但这种影响效应具有异质性,仅获得奖/助学金等无偿型资助的大学生在提升政治信任水平方面的效果最为显著,而仅获得助学贷款等偿还型资助和同时获得偿还型和无偿型资助对大学生政治信任水平的影响的效果并不显著。对大学生经济资助育人效果的考察不能仅局限于探讨经济资助对大学生自身发展的影响,还要考虑到其在更为宏观的政治层面所带来的效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