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234)
2023(10636)
2022(8825)
2021(8284)
2020(6836)
2019(15881)
2018(15564)
2017(29820)
2016(15082)
2015(17544)
2014(17397)
2013(17213)
2012(15920)
2011(14706)
2010(14771)
2009(13882)
2008(13264)
2007(11312)
2006(10204)
2005(9310)
作者
(42388)
(35649)
(35564)
(33875)
(22784)
(16802)
(16115)
(13908)
(13462)
(12450)
(12337)
(11772)
(11387)
(11350)
(10948)
(10901)
(10639)
(10213)
(10116)
(9565)
(8996)
(8532)
(8450)
(8207)
(8035)
(7987)
(7624)
(7201)
(7053)
(6877)
学科
(92652)
经济(92586)
管理(41215)
方法(37331)
(36312)
数学(33620)
数学方法(33110)
(29048)
企业(29048)
(23817)
贸易(23804)
(23123)
中国(22764)
地方(19543)
(17156)
业经(15914)
(14420)
(13581)
地方经济(13131)
(12471)
环境(11678)
(11655)
金融(11655)
(11138)
银行(11136)
关系(11132)
农业(11130)
理论(10830)
(10824)
(10405)
机构
大学(230025)
学院(229889)
(118261)
经济(116549)
管理(87813)
研究(82073)
理学(75958)
理学院(75176)
管理学(73939)
管理学院(73518)
中国(63586)
(48622)
(47557)
科学(43641)
财经(39693)
经济学(39569)
(39430)
(36313)
研究所(35699)
经济学院(35560)
中心(35468)
(30812)
北京(30614)
财经大学(29591)
(29441)
(27988)
(27901)
师范(27819)
业大(26754)
商学(24957)
基金
项目(148923)
科学(119923)
基金(112644)
研究(111181)
(96896)
国家(96241)
科学基金(83441)
社会(76367)
社会科(72857)
社会科学(72843)
基金项目(57722)
(53813)
教育(50567)
自然(50532)
自然科(49469)
自然科学(49461)
自然科学基金(48591)
资助(47440)
(45665)
编号(42332)
(35043)
成果(33886)
国家社会(33627)
重点(33534)
(33276)
教育部(31217)
(30846)
中国(30577)
人文(30201)
课题(29315)
期刊
(129803)
经济(129803)
研究(74749)
中国(40547)
(34958)
管理(34454)
科学(29074)
学报(27478)
(25304)
经济研究(24772)
大学(22424)
学学(21280)
(21026)
金融(21026)
财经(20821)
技术(20748)
(20396)
教育(18350)
(18221)
业经(18174)
国际(18146)
问题(17836)
农业(17659)
世界(15303)
统计(14740)
技术经济(13827)
(12861)
商业(11632)
决策(11611)
(10362)
共检索到3465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李天栋  张卫平  杜金宇  
基于我国经济的基本特征,本文提出了我国贸易余额主要由国内产出能力不断提高所形成的新机制。实证分析的结果也表明,相比于实际有效汇率的相对价格效应和货币供应量的收入效应,经济增长的产出效应对贸易失衡的影响更大。在经济快速增长的条件下,我国就出现了贸易顺差和流动性过剩从而物价上涨的内外冲突的组合,依据传统理论,本币汇率升值可以使内外均衡同时实现。然而,根据本文提出的新机制,依靠人民币汇率升值不但难以实现贸易平衡,反而可能陷入升值的两难困境。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丁平  周经  
加入WTO以来,我国投资与消费结构的"失衡"状况愈发严重。本文将我国开放型经济增长划分为3个阶段,通过比较各阶段投资消费比率,发现我国出口的扩张与投资消费的"失衡"紧密关联。同时,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对出口扩张引致失衡的作用机制及影响程度作了具体分析,并针对当前我国出口贸易发展中存在的相关问题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朱军  
通过构建一个内生增长模型探讨贸易开放对政府公共支出规模的扩张效应。基于省级政府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认为:广义的贸易总量对政府支出规模具有明显的扩张效应,而贸易平衡度对于政府支出规模的扩张效应并不明显。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马淑琴  陈红  俞春晓  
本文将电子商务发展速度、电子商务发展程度与出口贸易规模整合在同一框架下,采用20082014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藉由电子商务发展程度与出口贸易规模的关系,探究电子商务发展速度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发现,电子商务发展程度对出口贸易规模具有正向溢出效应,电子商务发展速度对该正向关系具有U型调节作用。电子商务发展速度较慢时,电子商务发展速度上升会抑制电子商务发展程度对出口贸易规模的正向作用;电子商务发展速度突破U型调节临界点且速度进一步加快时,则释放电子商务发展程度对出口贸易规模的正向溢出效应。本文诠释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纪明  赵菊花  
伴随我国对外贸易规模的扩大,反倾销调查成为一些国家制造贸易摩擦、限制我国商品出口的主要手段。实证分析表明反倾销调查与一国对外贸易规模扩张存在很大的一致性,这就要求我国改变粗放型外贸增长模式,追求贸易均衡发展,在规模控制的基础上追求进出口商品层次结构和地区结构的合理化。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随洪光  
本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测度了中国各省市1985-2009年的经济增长质量以及增长效率、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使用动态面板模型分析了FDI和国际贸易的作用,并讨论了政府因素的影响。研究发现:(1)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经历了一个快速、稳定的上升过程,其中,效率和稳定性总体呈上升趋势,可持续性则逐年下降。(2)FDI和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质量发挥了积极作用;政府因素有效促进了FDI的积极作用,但对贸易渠道的作用不显著。(3)FDI仅对可持续性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政府因素降低了FDI的积极作用;国际贸易显著提升了增长的效率和稳定性,但对增长可持续性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政府因素在稳定性渠道中阻碍了贸易效应的发挥。...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赵华  洪银兴  
中国加入WTO后,外贸出口急速增长,有关各方也对中国外贸出口的激增产生了不信任感。中国出口增长的原因,除经济成长、贸易政策等内部因素外,在华跨国企业的生产—出口的增加是引起中国外贸出口增长的重要外部因素。同时,跨国企业的贸易活动促进了外资来源国与贸易伙伴国之间的一致性,进而推动了区域经贸一体化进程。基于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主要外资来源国是互补型的贸易关系,中国的出口增长对于这些国家来说是安全的。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咏梅  
消费需求低下和经济供给过量是我国宏观经济近年来一直面临的系统性问题,中央和地方政府为此付出诸多努力却收效甚微。本文在综合研究我国消费经济供求失衡与宏观财政扩张关系的基础上,解析了当前宏观财政政策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给出了包括深化收入水平分配、技术创新以及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在内的应对解决方案,希望能够对我国扩大内需战略和实施稳健合理的财政政策提供参考。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朱希伟  金祥荣  罗德明  
本文将国内市场分割和边际成本与固定成本之间的反向关系引入Melitz(2003)的模型,构建了一个开放经济模型。文章证明了国内市场分割导致不同生产技术的企业都首选进入国外市场。这似乎解释了中国出口贸易的强劲增长其实是严重的国内市场分割导致企业无法依托巨大的国内需求、发挥规模经济而被迫出口的扭曲现象。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万广华  M.S.Qureshi  伏润民  
本文探讨了中印之间以及中印与其它国家之间的贸易竞争性和互补性。研究结果表明:(1)印度在第三方市场,尤其在服装、纺织品和皮革制品等方面,面临来自中国的强烈竞争;(2)中印之间的贸易增长具有一定潜力;(3)中国在中等技术行业对东亚各国、美国和大多数欧洲国家构成挑战,而印度主要对周边的南亚国家构成威胁;(4)在贸易的互补性方面,中国和印度大幅上升的进口为美国、欧洲和东亚一些国家,尤其是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泰国的出口提供了扩张的机会。同时我们发现中国的出口结构正在发生变化,技术密集型和高科技产品的出口份额在增加,这表明从长期来看,由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带来的挑战将会削弱。本文探讨了中印之...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殷书炉  张瑜  
在全球经济失衡和国内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背景下,中国现行外贸政策难以适应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就中国贸易政策的路径选择展开探讨,认为实施有针对性的"限出口",避免全面限制加工出口贸易增长速度的"压出口",同时配合以"促进口"政策,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与贸易方式,促进经济均衡发展,将成为中国今后一段时期内贸易政策的发展方向。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赵放  冯晓玲  
进入新世纪,中美两国的贸易失衡作为两国乃至世界的经贸焦点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两国内部经济结构失衡是双方贸易失衡的内因,而外因则是由于全球化背景下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调整,使其他东亚国家和地区向中国转移一部分对美顺差成为可能。要缓解贸易失衡,就必须通过两国的协商与合作,优先解决各自内部经济失衡问题。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林峰  
文章基于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基准模型和拓展模型,利用世界主要经济体1998~2012年的经济数据实证检验了财政支出对贸易平衡的动态冲击效应。研究表明:财政支出扩张对贸易平衡的冲击效应十分有限,长期内财政支出对贸易平衡缺乏直接的影响机制;价格水平、利率和实际汇率等传导性因素对财政支出与贸易平衡的动态关系未能形成有效的传导机制,财政支出扩张对贸易平衡也不会产生间接的影响;剔除财政支出、区分贸易类型等形式的稳健性检验,进一步保证了PVAR模型设定的有效性和分析结论的可靠性,通过45个国家的经验证据证实了传统研究中关于"李嘉图等价"假说的适用性。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段瑞君  
本文基于就业增长的理论模型,采用2003-2012年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科学产生的经济效率变化对就业增长的影响不显著;教育产生的经济效率变化和原有产品规模扩张对就业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教育的作用在短期内有效,原有产品规模扩张具有长期的持续效应;产品创新对就业具有明显的替代作用。从分区域的角度看,原有产品规模扩张对于促进中西部地区就业增长要明显高于东都地区,而产品创新对于中西部地区劳动力的替代作用要明显高于东部地区。
[期刊] 求索  [作者] 刘荣增  
基于中国2003—2017年28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城市扩张对经济增长质量的效应,研究表明,从全国范围来看,城市扩张对经济增长质量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从城市规模来看,大中城市的城市扩张对经济增长质量有显著的提升作用,小城市则由于人口规模小,难以形成有效的集聚效应而对经济增长质量提升作用不明显;从区域范围来看,东部地区的城市扩张提高了经济增长质量,而中西部地区城市扩张对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作用相对较弱。因此,在城市扩张过程中应充分注重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考虑不同规模城市之间的城市扩张效应和不同区域城市扩张效应的差异,实现城市扩张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良性互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