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20)
- 2023(9504)
- 2022(8010)
- 2021(7362)
- 2020(6196)
- 2019(13834)
- 2018(13839)
- 2017(26043)
- 2016(13561)
- 2015(15387)
- 2014(15129)
- 2013(14632)
- 2012(13442)
- 2011(12389)
- 2010(12919)
- 2009(11856)
- 2008(11143)
- 2007(10135)
- 2006(9073)
- 2005(8144)
- 学科
- 济(80751)
- 经济(80711)
- 管理(43896)
- 业(42032)
- 企(36520)
- 企业(36520)
- 方法(29849)
- 数学(26614)
- 数学方法(26107)
- 技术(20507)
- 地方(18425)
- 中国(17054)
- 业经(15067)
- 农(13859)
- 技术管理(13261)
- 地方经济(13107)
- 学(12657)
- 理论(12251)
- 财(10879)
- 制(10152)
- 农业(9753)
- 贸(9610)
- 贸易(9600)
- 融(9335)
- 金融(9335)
- 易(9228)
- 环境(9149)
- 产业(9071)
- 银(9054)
- 银行(9039)
- 机构
- 学院(199874)
- 大学(196139)
- 济(93492)
- 经济(91793)
- 管理(79331)
- 理学(68222)
- 理学院(67546)
- 研究(66558)
- 管理学(66225)
- 管理学院(65837)
- 中国(49392)
- 京(40320)
- 科学(37933)
- 财(37731)
- 所(32367)
- 江(30515)
- 财经(30098)
- 中心(29768)
- 经济学(29526)
- 研究所(29145)
- 经(27231)
- 经济学院(26181)
- 北京(25590)
- 业大(25386)
- 农(25078)
- 范(25034)
- 师范(24836)
- 州(24106)
- 院(23812)
- 技术(23068)
- 基金
- 项目(129908)
- 科学(104179)
- 研究(97885)
- 基金(93140)
- 家(80045)
- 国家(79438)
- 科学基金(69961)
- 社会(63791)
- 社会科(60777)
- 社会科学(60762)
- 省(53425)
- 基金项目(48398)
- 教育(46692)
- 自然(43422)
- 划(43186)
- 自然科(42553)
- 自然科学(42547)
- 自然科学基金(41800)
- 编号(38962)
- 资助(38306)
- 创(33091)
- 成果(30175)
- 创新(30023)
- 重点(29644)
- 发(29419)
- 部(28274)
- 课题(28206)
- 国家社会(26682)
- 教育部(25029)
- 大学(24617)
共检索到3056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文东伟
借鉴Hummels等(2001)的垂直专业化分析框架,本文比较了中国大陆等32个经济体1995年、2000年以及2005年制造业出口的垂直专业化水平。在此基础上,本文利用中国大陆等32个经济体18个制造业行业数据,进一步探讨了影响垂直专业化水平的主要因素。经验观察和计量分析结果发现,经济规模越大、技术创新能力越强的经济体,垂直专业化水平越低;技术复杂度越高的行业,垂直专业化水平也越高;技术越复杂的行业在经济规模越大、技术创新能力越强的经济体内,垂直专业化水平相对更低。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我们评估中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方式和国际竞争力提供了一个思路。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叶龙凤
已有的研究大多从外商直接投资、加工贸易、外包等垂直专业化分工的重要表现形式入手,研究它们对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的影响。文章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利用1998—2003年间23个行业的垂直专业化比率数据和其他行业相关数据建立企业技术创新的解释方程,研究垂直专业化分工对本土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垂直专业化比率和本土企业专利申请数量、科技人员占从业人员比重呈正相关关系,说明垂直专业化比率的提高有利于本土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
垂直专业化 技术创新 本土企业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赵明亮 臧旭恒
国内外学者基于研究问题侧重点的差异,构建了相应的指标对垂直专业化分工程度进行了度量,并对垂直专业化分工对工资、就业、技术溢出和生产率等产生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及实证分析,本文在国内外学者对垂直专业化分工测度及经济效应研究的基础上,对未来垂直专业化分工问题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垂直专业化分工 度量 经济效应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李占国 符磊 江心英
在经济转型、产业升级中,如何评判产业升级对发展战略制定和产业政策选择的影响是一个关键。产业升级的本质内涵是国内附加值率的提高还是以"高大上"产业占比不断提高为表征的所谓产业结构优化?这些问题的深入讨论需要厘清垂直专业化分工条件下中国产业升级具体形态的历史演变。从垂直专业化分工视角对"产业升级"进行重新定义,采用KWW法测算中国2007年、2012年物质生产部门小类行业的国内附加值率,重点研究中国国内附加值的纵向比较及其与产业升级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国物质生产部门2007-2012年间国内附加值率整体提高,由2007年的60.61%提高到2012年的62.14%,实现了产业升级。进一步比较不同贸易方式、不同产业、不同要素密集度产业、不同技术密集度产业的国内附加值率变化的结果表明,加工贸易的国内附加值率提升较快;劳动密集型部门和资本密集型部门的国内附加值率提高约2%;低技术、中高技术与高技术产业的国内附加值率提升程度依次递减。尤其是高技术产品的高出口额与低国内附加值率表明,中国的产业升级过程仍然遵从动态比较优势原则。最后,从集聚高端要素、深化对外开放、攀升价值链、调整产业政策等角度对中国未来产业升级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垂直专业化分工 产业升级 KWW法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于明超 陈柳
本文利用面板数据分析方法,从行业和地区的角度实证分析了垂直专业与中国企业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以垂直专业化融入全球价值链在总体上促进了企业技术创新产出的提高,但对本土的创新投入有一定的挤出效应。通过对不同种类专利数据的进一步分析表明,中国企业往往只是掌握某些"实用型"的非核心技术实现一般意义上的产品升级,要彻底改变中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仍需要在开放条件下实现本土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洋 李小平 张骋
垂直专业化分工拓展了传统意义上分工的深度和潜力,开除了生产率增长新源泉。文章运用中国制造业2000~2010年的数据,对中国参与垂直专业化分工的水平及其技术溢出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
关键词:
垂直专业化 技术溢出 国际分工 价值链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郭炳南 刘霁雯 陈春林
垂直专业化分工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经济的显著特征,垂直专业化分工与一般贸易模式对经济增长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分别从理论和实证角度,并通过VAR模型,证明垂直专业化与一般贸易模式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差异性,并得出相关结论。
关键词:
垂直专业化 经济增长 一般贸易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唐东波
本文考察了中国工业行业的垂直专业化分工状况及演变规律,并系统分析了影响企业垂直专业化水平的核心因素。研究发现:市场规模决定企业的垂直专业化水平,市场规模越大,企业的垂直专业化程度越高。并且,降低市场交易费用和行业进入成本有助于增加企业的外购中间品比例,进而提升企业的垂直专业化分工程度。从实证估计结果来看,相比市场规模扩张的影响,市场化改革所带来的交易成本的下降更能促进企业的垂直专业化分工。此外,企业的垂直专业化程度与产业周期之间呈倒"U"型关系。基于理论和实证研究结论,我们提出了继续坚持市场化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垂直专业化 市场规模 交易成本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梁超
本文利用我国1999~2010年的行业面板数据,从工业行业和行业技术水平的角度实证分析了垂直专业、人力资本与中国工业企业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垂直专业化促进了20个工业行业和13个制造业技术创新活动的提高,并用垂直专业化的滞后变量验证了其结果的稳健性;从行业技术水平的角度看,垂直专业化也促进了劳动资源密集型、低中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人力资本及其吸收能力显著提升了各行业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瑾 陈青 陈俊聪
近年来,随着我国逐步融入全球生产网络,制造业参与国际分工的垂直专业化水平显著提升。本文利用我国相关年份的投入产出表,测算了制造业细分行业垂直专业化水平,并运用2000—2011年我国15个制造业分行业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垂直专业化对我国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检验了我国知识产权制度对垂直专业化的创新效应影响研究。实证结果表明,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提升了我国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其中一般贸易垂直专业化对我国技术创新水平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而加工贸易垂直专业化对我国技术创新水平的提高产生了抑制作用。与此同时,研究发现当前我国适度的知识产权保护,更有利于垂直专业化对我国技术创新...
关键词:
垂直专业化 知识产权保护 技术创新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高越 高峰
垂直专业化分工是国际分工的深化,是同一产业或行业内同一产品的不同生产阶段之间的国际分工。基于比较优势的垂直专业化分工,其表现形式是包含中间产品的产业内贸易,其分工和贸易模式是可预测的。我国在全球垂直专业化分工中的地位是进口半制成品并加工装配成消费品,然后出口,其主要形式是加工贸易。
关键词:
国际分工 垂直专业化分工 加工贸易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中华 赵曙东 王雅琳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国际垂直专业化过程中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技术转移的动机与收益。在此基础上运用我国工业行业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我国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的技术进步效应。结果表明: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有利于促进工业行业技术进步与生产率的提升;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对生产率的影响程度与行业特性密切相关,行业的资本密集度和外向度是影响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对技术进步作用程度的重要因素,在资本密集型行业与出口密集度高的行业中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对生产率与技术进步的积极影响更大。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肖尧 杨校美
笔者利用投入产出法测算了中国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的水平,并以全要素生产率对工业总产值增长贡献率作为中国工业经济增长方式衡量指标,从总体和行业分组两个层面,实证研究了2001年~2013年期间中国参与垂直专业化分工和产业结构调整对中国工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垂直专业化分工在总体上对中国工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影响呈现显著的倒U型曲线关系,在参与垂直专业化分工的初期,有利于中国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但随着参与垂直专业化分工程度的不断加深,又会抑制中国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唐东波
本文从全球价值链视角重新界定了"产业升级"的涵义,并在HIY方法的基础上特别考虑了加工贸易的出口品价值构成,进而准确测算了中国出口贸易的垂直专业化程度(VSS)。研究发现,2000~2008年中国出口的VSS均值为47.93%,出口品的国外附加值率整体较高且主要缘于加工贸易。细分行业的结果进一步显示,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出口值中的国外附加值率显著高于劳动密集型行业,而科技含量集中的电子设备制品行业的VSS更是在80%以上,说明中国出口的巨额增长带有某种"假象",出口品所含技能水平的提升并未反映为国内附加值的同步增长,产业升级步伐缓慢。最后,我们基于出口贸易价值构成的分析,对中国产业升级的未来道路...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未无 蔡敏
越来越多的国家积极参与垂直专业化分工,融入全球化生产网络,其劳动力市场不可避免地深受影响,垂直专业化对就业的影响正成为研究前沿和热点。本文从三个方面归纳和评述已有研究成果:①一些学者依托传统国际贸易理论框架,侧重探讨中间品贸易、要素禀赋变化和要素再分配等对就业的影响;②部分学者在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理论的分析框架下进行研究;③近年来,许多学者从技术进步、劳动市场特征、交易费用和搜寻成本等不同视角展开深入分析。本文最后还指出了未来重要的研究方向,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而言。
关键词:
垂直专业化分工 就业 发展中国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