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914)
- 2023(16011)
- 2022(13242)
- 2021(12588)
- 2020(9934)
- 2019(22840)
- 2018(22502)
- 2017(42014)
- 2016(22375)
- 2015(25126)
- 2014(24786)
- 2013(24661)
- 2012(23341)
- 2011(21599)
- 2010(21854)
- 2009(20196)
- 2008(19791)
- 2007(17577)
- 2006(16534)
- 2005(15439)
- 学科
- 济(115921)
- 经济(115810)
- 业(57245)
- 农(51728)
- 管理(50402)
- 中国(35604)
- 农业(34440)
- 方法(33862)
- 企(33532)
- 企业(33532)
- 地方(31584)
- 数学(29853)
- 数学方法(29599)
- 业经(26971)
- 制(22549)
- 学(19919)
- 贸(19788)
- 贸易(19768)
- 财(19140)
- 易(19124)
- 发(18678)
- 银(17974)
- 银行(17959)
- 融(17823)
- 金融(17820)
- 行(17588)
- 地方经济(16874)
- 体(16420)
- 环境(16158)
- 发展(14515)
- 机构
- 学院(320590)
- 大学(317719)
- 济(149115)
- 经济(146305)
- 研究(125229)
- 管理(114874)
- 中国(98004)
- 理学(96717)
- 理学院(95476)
- 管理学(94059)
- 管理学院(93426)
- 科学(70700)
- 京(69513)
- 财(65985)
- 农(64996)
- 所(63259)
- 研究所(56659)
- 中心(55919)
- 江(50647)
- 财经(50199)
- 农业(49158)
- 业大(46674)
- 经济学(46609)
- 范(46217)
- 师范(45865)
- 经(45648)
- 北京(45074)
- 院(44156)
- 经济学院(41611)
- 州(39556)
- 基金
- 项目(202719)
- 科学(160208)
- 研究(156500)
- 基金(145866)
- 家(126258)
- 国家(125078)
- 科学基金(105724)
- 社会(102758)
- 社会科(97015)
- 社会科学(96994)
- 省(78602)
- 基金项目(76022)
- 教育(70034)
- 划(65317)
- 编号(63931)
- 自然(61756)
- 自然科(60217)
- 自然科学(60203)
- 自然科学基金(59104)
- 资助(58362)
- 成果(53037)
- 发(50792)
- 重点(46268)
- 部(46193)
- 课题(45754)
- 国家社会(43686)
- 发展(42304)
- 创(41651)
- 展(41645)
- 性(40247)
- 期刊
- 济(186154)
- 经济(186154)
- 研究(109665)
- 中国(78453)
- 农(67926)
- 财(47581)
- 农业(46121)
- 科学(45825)
- 学报(45781)
- 管理(42259)
- 教育(39838)
- 融(37872)
- 金融(37872)
- 大学(36931)
- 学学(34362)
- 业经(32358)
- 经济研究(29126)
- 技术(28600)
- 财经(25587)
- 问题(25196)
- 业(22987)
- 经(22396)
- 世界(20894)
- 贸(19567)
- 国际(17482)
- 技术经济(16952)
- 资源(16784)
- 经济问题(16718)
- 农村(16540)
- 村(16540)
共检索到5278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孔有利 邵明灿 周建涛 甄若宏 郑建初
该文以经济薄弱村、中国农村改革发源地之一的江苏省泗洪县垫湖村为例,探讨从经济薄弱村发展成为康居村的路径。经济薄弱村可通过推广农业科技提高单位面积产出,推动产业升级;建立合作经济组织,弥补分散经营的制度缺陷;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减少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规划居民点,减少拆迁成本;调动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鼓励农民以自拆自建方式建设新居;发挥后发优势和比较优势,组织农产品加工和销售,增加农户和村集体收入等。这些措施,将一个经济薄弱村建设成为一个康居村。
关键词:
经济薄弱村 后发优势 新农村建设
[期刊] 改革
[作者]
张文宝
恢复我国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已经为时不远了,这将对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实行计划经济管理体制,游离于关贸总协定之外,脱离了国际经济的大循环体系。恢复我国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意味着我们将重新纳入国际经济运行体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田永霞 刘晓娜 李红 孙丹峰 涂宏汉 文化
从居民生活质量角度评价区域发展程度长期以来备受关注。本文以北京山区经济薄弱村为例,在抽样农户调查基础上,基于小康监测体系中的生活质量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构建的主观评价体系,分别测算了村级客观、主观生活质量指数,运用聚类法与差异贡献率法,开展北京山区经济薄弱村居民主客观生活质量的对比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研究表明:1客观指数上,99.29%的村庄低于北京农村的平均水平,村间差异显著,高指数村庄主要分布在地势平坦的近郊区;2主观指数上,具有一定地域趋同性,离城区越近主观满意度越低;3综合来看,深山区与近郊区的村庄自身存在较大的主—客观差异,18.95%的村庄综合生活质量较差,文化娱乐、信息教育、生态环保等生活品质是限制居民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4差异扶贫、提升人口综合素质、扶持生活质量高维度相关产业发展以及开展扶贫动态监测与开发规划,是进一步改善居民生活质量、提升区域发展水平的主要驱动力。主客观生活质量评价能够深入反映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质量间的关系,可作为区域综合发展决策的重要辅助方法。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刘江
中国农村改革与发展:回顾与展望刘江一、农村改革与发展的历史成就及当前存在的主要矛盾(一)农村改革与发展取得的成就第一,突破了吃“大锅饭”的人民公社体制,普遍实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制为主的责任制,确立了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这种经营体制,既有利于调动农...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陆学艺
在过去的30年,中国经济学家们以祖国的前途和命运为己任,为改革开放献计献策,贡献智慧。经董辅礽基金会联合相关机构严格评定,将"首届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于2008年11月29日授予了以杜润生为代表的中国农村发展研究组。同时,大会组织者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以"中国改革开放30年"和"全球经济危机和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为题,邀请了9位著名经济学家联袂进行演讲。这是一次思想智慧的盛宴。经会议主办方授权,将9位学者的发言稿刊发于此,以飨读者,以示我刊对首届中国经济学家论坛的高度关注,对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颁发的祝贺。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徐星明
中国农村改革与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徐星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农村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1992年以来,农村改革又取得了一些突破性进展,如农产品购销体制改革,农村种植业结构调整,乡镇企业股份合作制的发展等。然而,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出现了大面积的...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田旭中
波澜壮阔的中国农村改革走过20年艰难曲折的摸索道路,到今天可以说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是举世公认的。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讲,农村改革较之后来的城市改革,来得更彻底,取得的成效也更明显。城市改革虽然在后,但它涉及到的方面更多,面临的问题更复杂,遇到的阻力...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江
中国农村改革与发展的回顾和展望农业部部长刘江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我国农业和农村与世界其他国家比较,虽有许多共同点,但也有其自身的一些明显特点。一是我国农村幅员广大,人口众多,对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具有“重要的影响。士1前,我国人门有力%居住在农村...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何存祥
发展村级经济,是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课题,也是增强村级组织战斗力,搞好农村各项工作,促进商品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的重要措施。对发展村级经济意义的反思村级经济是当前农村经济中的一个经营层次。发展村级经济,不是要把承包下去的东西收回来重新“归大堆”,而是要在新的条件下发展新型的集体经济,目的是完善双层经营体制,增强村级集体的调节能力,更好地为家庭经营提供多种多样的服务,带领群众共同富裕。从总体上来看,村级经济又是一种多种经济成份、多种经济形式的多元化经济。在组织结构上,既包括农村集体经济、村级经济,也包括农村私营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黄祖辉,男,上海人,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院长;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浙江大学农业现代化与农村发展研究中心(CARD)主任,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浙江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农村合作经济管理学会副理事长;浙江省农业经济学会会长。黄祖辉教授长期从事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教学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以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界,前20年是人民公社的历史,后20年是改革开放时期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历史。这两个20年构成新中国成立以来两个特点鲜明的历史阶段。后者的成功与其前者的失误相比较,具有理论上与实践上的经典意义。回顾农村改革开放的历史,如果...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曹东勃
对小农经济有效性表示质疑的理论传统并非马克思主义所独有,在新古典经济学中也长期存在。改造小农经济以适应国家现代化进程,是二者的共识。总体而言,1949年以来中国农业政策都或强或弱地体现了这一点。始于1978年的改革,似乎使中国农业一夜之间从"一大二公"的状态又回到了小农经济的分散经营状态,30年粮食产量的历史性突破创造了"小农的奇迹"。然而要确保农业的持续性发展,则改造小农经济的目标和任务依然存在。在人地矛盾现状未发生根本变化和农业发展受市场风险冲击渐强的背景下,应当通过发展专业合作组织,对小农自愿、适度的联合保持开放和支持的姿态,使小农经济首先走向小而有效、小而不散,进而走出小农经济的陷阱。
关键词:
小农经济 农村改革 农业发展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以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界,前20年是人民公社的历史,后20年是改革开放时期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历史。这两个20年构成新中国成立以来两个特点鲜明的历史阶段。其前者的失误与后者的成功相比较,具有理论上与实践上的经典意义。对这一经典意义的认识和总结具...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鲍建安
古人说:"食为政先","农为邦本"。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安天下的战略产业。1978年11月24日,安徽凤阳小岗村生产队18位村民在"大包干"契约书上摁下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王兰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的指引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則,坚持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我国城乡经济面貌特别是农村经济面貌发生了深刻而巨大的变化,它标志着我国农业发展走向一个新的阶段。随着农村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农村金融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纪念农业银行恢复十周年时,回顾我国农村经济改革发展和农村金融工作,总结历史经验,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根据党的十三大精神,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农村金融事业的设想,无疑是十分必要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