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528)
- 2023(15273)
- 2022(13106)
- 2021(11950)
- 2020(9908)
- 2019(22570)
- 2018(22198)
- 2017(42432)
- 2016(22867)
- 2015(25572)
- 2014(25681)
- 2013(25276)
- 2012(24023)
- 2011(22088)
- 2010(22668)
- 2009(21310)
- 2008(21097)
- 2007(19118)
- 2006(17002)
- 2005(15875)
- 学科
- 济(114257)
- 经济(114154)
- 管理(63515)
- 业(59767)
- 企(47421)
- 企业(47421)
- 方法(42086)
- 数学(35916)
- 数学方法(35563)
- 中国(30493)
- 地方(28685)
- 农(28432)
- 学(24364)
- 财(23942)
- 业经(23748)
- 农业(19259)
- 制(19254)
- 环境(18977)
- 贸(18725)
- 贸易(18715)
- 易(18004)
- 融(17661)
- 金融(17659)
- 银(17647)
- 银行(17616)
- 行(17009)
- 地方经济(16880)
- 理论(16547)
- 和(16173)
- 发(15007)
- 机构
- 学院(339638)
- 大学(337618)
- 济(146656)
- 经济(143543)
- 管理(123300)
- 研究(122716)
- 理学(104783)
- 理学院(103490)
- 管理学(101683)
- 管理学院(101048)
- 中国(92933)
- 科学(74900)
- 京(72253)
- 财(66875)
- 所(64130)
- 农(58776)
- 研究所(57835)
- 中心(54923)
- 江(52735)
- 财经(52383)
- 业大(48779)
- 经(47308)
- 范(46404)
- 北京(46060)
- 经济学(46052)
- 农业(46044)
- 师范(45936)
- 院(43478)
- 州(42311)
- 经济学院(41144)
- 基金
- 项目(215354)
- 科学(168479)
- 研究(157865)
- 基金(154124)
- 家(134461)
- 国家(133300)
- 科学基金(112772)
- 社会(100800)
- 社会科(95465)
- 社会科学(95441)
- 省(85427)
- 基金项目(80651)
- 教育(72152)
- 划(71465)
- 自然(70890)
- 自然科(69180)
- 自然科学(69157)
- 自然科学基金(67926)
- 编号(64158)
- 资助(63483)
- 成果(53019)
- 发(51654)
- 重点(49452)
- 部(47284)
- 课题(45398)
- 创(44484)
- 创新(41644)
- 国家社会(41564)
- 发展(41531)
- 科研(41071)
- 期刊
- 济(174501)
- 经济(174501)
- 研究(105254)
- 中国(70736)
- 农(54874)
- 学报(53200)
- 财(52332)
- 科学(49177)
- 管理(46068)
- 大学(39661)
- 教育(37677)
- 学学(37423)
- 农业(37067)
- 融(34041)
- 金融(34041)
- 技术(29410)
- 经济研究(28879)
- 业经(27901)
- 财经(26837)
- 经(23259)
- 问题(22422)
- 业(19612)
- 技术经济(18037)
- 贸(18003)
- 商业(16525)
- 统计(16340)
- 世界(16171)
- 版(15992)
- 国际(15439)
- 图书(15374)
共检索到5257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伟凯
金融危机导致的经济萧条,使人们对前一时期遵循的"发展"理念及路径产生了质疑,因此在当前情况下如何全面诠释"发展"也就成为重要的理论课题。"发展"作为客观存在,具有"规律性"、"永恒性"、"层次性"和"主体性"特征,这些特征决定了无论在任何环境下,针对"发展"所采取的路径都必须坚持"科学性"、可持续性以及"人的主体性",否则,"发展"就不可能完成社会主体的预期。
关键词:
经济萧条 发展 理论性 分析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庄美男 姚春和
根据《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词典》对于“萧条”的定义,对照中、日两国的实际经济状况,我们可以认定目前中国和日本均处于“萧条经济”之中,但却分属两种不同类型。对两种萧条经济的特征、表现形式和原因等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发现,货币政策时于二者的作用均不明显,但原因却有不同。目前,积极的财政政策应是两国共同的主要政策方向。同时,由于体制性因素是二者萧条的根本原因,故而作者主张进行结构调整。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刘昌黎
日本经济从1991年第二季度起开始滑坡,陷入了严重的危机之中。因这次经济危机发生在泡沫经济崩溃之后。被称之为“泡沫经济崩溃萧条”,或称之为“平成萧条”。这是战后日本发生的第11次经济危机,也是80年代中期以来日本大力推行金融自由化、国际化后的第一次危机。具体表现为:企业活动停滞;个人消费不振,住宅投资减少;泡沫经济崩溃;金融危机严重。本文从日本经济的内部因素和综合因素方面探讨造成这次经济萧条的原因。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傅钧文
1992年的日本经济无论是在下滑速度上还是在萧条波及的广度上都超出了人们的预料。在这一年,“泡沫经济”崩溃,一度疯涨的股价和地价急剧下跌,平均股价一度跌至1.5万日元,跌幅创战后纪录,股价仅相当于高峰时的45%;消费市场萧瑟,百货店销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宋小川
本文对新古典经济学在这场全球经济危机中所起的作用进行了一次系统的清算和理论与历史的反思,探讨了新古典经济学"铸成如此大错"的理论和历史渊源。文章认为,新古典经济学的完美理性和完善市场假定在经济理论和政策实践中的误导作用,对这场百年不遇的全球金融危机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并指出经济学走出困境的根本出路在于按现实世界的本来面目来理解、分析和描述世界。
关键词:
萧条经济学 有效市场假定 新古典经济学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高毅 关涛
日本跨国公司20多年的全球高速扩张把大量生产资源转移到国外,对国内中间产品订货量的减少造成了与大型跨国公司配套的日本中小企业产出的需求不足,使占日本70%的中小企业出现经营困难,动摇了日本传统的以“株式会社”为主的产业结构根基。另外跨国公司的高速扩张增加了大型企业对日本国家经济的控制力,日本政府的国家经济干预能力随之减弱,面对多年的经济萧条而难有大的作为。
关键词:
跨国公司 资源外移 经济危机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孙振远
孙景超、张舒英主编的《冷战后的日本经济》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推出“世界经济论坛”的论著之一,已于1998年10月出版。该书运用日本官方公布的大量资料和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系统评了论日本经济发展模式的利弊、功过,研究和考察了日本经济当前发展过程中遇...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周寂沫
本文通过对美国20世纪以来主要经济危机成因的分析,力图阐明导致经济危机的原因之一来自于市场经济自身所蕴含的一种矛盾,即由需求推动的市场内在扩张力与抑制这种扩张力的经济结构之间的矛盾。美国的经济发展史说明,市场自身的调节力量不仅无助于化解这种矛盾,反而可能使之加剧。从大萧条到次贷危机,美国这个世界上最强大也是最成熟的市场化国家,也仍然没有能力去避免危机的发生,这足以说明这种矛盾是市场经济所固有的和内在的,只要一个国家完全由市场来决定其经济发展,那么他就始终不能摆脱这种矛盾的影响。
关键词:
美国经济 大萧条 次贷危机 经济结构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原倩
现代货币理论是"萧条经济学"复兴的"第四波",其认识前提、分析侧重、研究对象、方法论均符合萧条经济学的一般特征。随着全球经济萧条程度不断加深,现代货币理论既有承认"萧条"、对抗"萧条"的时代意义,也存在操作尺度难以把握、对市场机制重视不够、对发展中国家适用性受限、分析切入点相对窄化等理论短板。因此,对现代货币理论应注意借鉴、科学扬弃,以便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郭冠清
2008—2009年发生的金融危机再次引起了人们对大萧条这一最特殊经济史事件的关注。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凭借动态一般均衡分析框架和"真实再现世界"的数值模拟技术,对大萧条的起因和缓慢复苏给出了具有颠覆性的解释:以技术冲击为主的外部冲击引起了1929年大的衰退,胡佛的企业联合政策将一次大的衰退转化为大萧条,而1934年到1939年美国经济缓慢复苏的根源是试图将经济拉出泥潭的"罗斯福新政"。针对我国学术界在该方面研究的不足,本文在对大萧条争论全面回顾的基础上,对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对大萧条的重新解释进行了全面介绍和系统分析。文章的最后还对政府干预是否有益于经济危机的解决进行了反思。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江瑞平 常思纯
日本经济走势对其与东亚的经贸关系发挥着决定性作用。 1997~ 1998年的东亚金融危机就是日本经济萧条扩散的直接后果 ,而目前日本与东亚经贸关系中存在的贸易失衡与摩擦加剧、日本直接投资和资金援助大幅萎缩、货币合作举步不前等问题 ,也与日本经济萧条恶化有直接关系。
关键词:
日本 东亚 经济萧条 经贸关系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虞吉海 王劲松
日本自 1 991年泡沫经济崩溃后一直处于萧条状态 ,在预期通货紧缩和收入下降的情况下已经陷入流动性陷阱。这种流动性陷阱具有的新特征使日本政府传统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金融改革在新形势下失效。日本经济只有实施通货膨胀目标政策及进行永久性减税 ,并努力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才能走出萧条。
关键词:
流动性陷阱 日本 经济萧条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许维鸿
该文试图通过比较萧条经济学所强调的概念与传统经济周期理论的概念,探讨目前欧美政府采取经济政策隐藏的趋势和风险。文章指出,政府通过非常规手段,控制经济危机的破坏范围,是萧条经济学带给世界的积极主张;影子银行的快速发展和高杠杆操作给整个金融体系带来了巨大的脆弱性,各国金融监管机构需要联手采取新的、更加严格的监管措施,但目前欧美政府对积淀已久的金融系统化风险似乎还认识不够。
关键词:
自我实现 影子银行系统 经济萧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