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86)
- 2023(10584)
- 2022(8919)
- 2021(7790)
- 2020(6467)
- 2019(14445)
- 2018(13950)
- 2017(27599)
- 2016(14543)
- 2015(15548)
- 2014(15362)
- 2013(15472)
- 2012(14644)
- 2011(13474)
- 2010(13525)
- 2009(12542)
- 2008(11840)
- 2007(10393)
- 2006(9389)
- 2005(8380)
- 学科
- 济(92684)
- 经济(92618)
- 管理(39916)
- 业(37445)
- 方法(31050)
- 企(28717)
- 企业(28717)
- 数学(27990)
- 数学方法(27826)
- 地方(23136)
- 中国(20521)
- 学(18233)
- 农(18209)
- 业经(16887)
- 地方经济(15010)
- 财(14728)
- 产业(13472)
- 农业(12560)
- 环境(12536)
- 制(12097)
- 贸(11534)
- 贸易(11530)
- 易(11051)
- 经济学(10939)
- 技术(10238)
- 体(10172)
- 发(10092)
- 融(9569)
- 金融(9569)
- 和(9166)
- 机构
- 学院(220897)
- 大学(220711)
- 济(108102)
- 经济(106311)
- 管理(84159)
- 研究(82319)
- 理学(73463)
- 理学院(72580)
- 管理学(71525)
- 管理学院(71138)
- 中国(59168)
- 科学(50455)
- 京(46209)
- 农(42223)
- 财(42084)
- 所(41876)
- 研究所(38496)
- 业大(36274)
- 中心(35564)
- 经济学(35264)
- 财经(34811)
- 农业(33491)
- 江(31869)
- 经(31672)
- 经济学院(31665)
- 院(29543)
- 北京(28379)
- 科学院(26460)
- 范(26310)
- 师范(25942)
- 基金
- 项目(153417)
- 科学(121832)
- 基金(114774)
- 研究(103602)
- 家(102537)
- 国家(101789)
- 科学基金(87055)
- 社会(72476)
- 社会科(69172)
- 社会科学(69152)
- 基金项目(61927)
- 省(59650)
- 自然(56549)
- 自然科(55263)
- 自然科学(55247)
- 自然科学基金(54272)
- 划(49984)
- 资助(45524)
- 教育(44160)
- 编号(36953)
- 发(35559)
- 重点(34836)
- 部(33440)
- 创(31888)
- 国家社会(31537)
- 创新(30099)
- 计划(29349)
- 科研(28994)
- 发展(28415)
- 教育部(28248)
- 期刊
- 济(121081)
- 经济(121081)
- 研究(65230)
- 中国(39179)
- 学报(38020)
- 农(37313)
- 科学(36191)
- 财(30111)
- 管理(30061)
- 大学(27880)
- 学学(27340)
- 农业(24966)
- 经济研究(21391)
- 财经(18366)
- 业经(18323)
- 问题(17632)
- 融(16592)
- 金融(16592)
- 技术(16307)
- 经(16178)
- 技术经济(13200)
- 业(12734)
- 统计(11593)
- 商业(11527)
- 贸(11237)
- 资源(11162)
- 策(10950)
- 世界(10724)
- 现代(10648)
- 科技(10573)
共检索到3207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梁流涛 翟彬 樊鹏飞
从经济集聚、产业结构两方面构建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影响因素分析框架,并通过计量经济模型定量考察经济集聚、产业结构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现阶段中国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处于随集聚程度的提高而增加的阶段,拥挤效应还不明显。同时,集聚程度的不同方面对土地利用效率的贡献大小存在差异,资本密度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大于就业密度和人口规模,这表明现阶段中国城市经济增长主要由资本投入推动的。(2)城市产业结构优化能够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意味着资本对劳动的替代作用增强,其进一步加大了资本对城市土地产出的推动作用,有利于土地利用效率的提升,但不利于城市就业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
经济集聚 产业结构 城市土地 效率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梁流涛 翟彬 樊鹏飞
从经济集聚、产业结构两方面构建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影响因素分析框架,并通过计量经济模型定量考察经济集聚、产业结构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现阶段中国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处于随集聚程度的提高而增加的阶段,拥挤效应还不明显。同时,集聚程度的不同方面对土地利用效率的贡献大小存在差异,资本密度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大于就业密度和人口规模,这表明现阶段中国城市经济增长主要由资本投入推动的。(2)城市产业结构优化能够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意味着资本对劳动的替代作用增强,其进一步加大了资本对城
关键词:
经济集聚 产业结构 城市土地 效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薛建春 张安录 曹力博 刘蒙罢
文章采用三阶段Super-SBM-SFA模型剔除了人口、水域环境变量对黄河流域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得到更为客观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值,进一步利用系统GMM模型分析产业多样化、产业专业化集聚和产业结构之间的交互作用对黄河流域不同类型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间内黄河流域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偏低,且资源型城市的土地利用效率值低于非资源型城市。二产专业化程度越高,产业多样化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调节灵敏度越低,三产专业化程度越高,产业多样化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调节灵敏度越高,且产业专业化与多样化之间的制约作用在资源型城市和非省会城市内减弱。产业多样化显著扩大了中高速、低高速发展城市之间和上中游、上下游城市之间的土地利用效率差异,产业结构则缩小差异,产业结构、产业集聚扩大了中高速发展类城市间土地利用效率差异,其综合贡献度为-75.37%,缩小了低高速发展类城市间、上中游、上下游城市间的土地利用效率差异。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聂雷 郭忠兴 刘秀丽
基于2003-2014年的面板数据,构建了面板Tobit模型,从全部城市、不同类型城市两个层面分别考察了土地利用结构、土地价格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机理。结果显示:公共设施用地占建设用地的比例、建设用地价格与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呈现正相关关系;工业用地占建设用地的比例与建设用地利用效率为正U型关系。分城市类型来看:降低居住用地占建设用地总量的比例能够提高区域综合型城市的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公共设施用地占建设用地总量的比例与工业主导型、其他类型城市的用地效率关系分别为正相关和负相关关系;工业用地占建设用地总量的比例对资源型城市、区域综合型城市的用地效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与其他类型城市呈正U型关系。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宋家鹏 陈松林
基于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EBM模型,测算2005—2016年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等中国三大城市群土地利用生态效率,采用核密度函数对其演变特征进行分析,并运用面板门槛回归模型和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从产业和人口两个角度分析经济集聚对城市群土地利用生态效率的非线性影响和直接冲击。结果表明:(1)2005—2016年间中国三大城市群土地利用生态效率总体呈现先收敛后分化的演化特征,不同城市群之间的土地利用生态效率时空演变具有显著差异;(2)第三产业集聚水平和人口集聚水平对城市群土地利用生态效率表现出单门槛效应,表明适度产业集聚和人口集聚对城市群土地利用生态效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反之则会导致促进作用下降甚至出现负向影响;(3)第三产业集聚水平和土地利用生态效率自身对土地利用生态效率的直接冲击都是从开始就达到顶峰而后收敛为0,而第二产业集聚水平和人口集聚水平则是先负向冲击后持续正向冲击。城市群在制定经济发展政策和土地利用政策时,既要充分发挥经济集聚的正面环境效应,也要重视不同经济集聚的适度性和动态性。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苏强
城市经济是国家经济的命脉,而其主要是通过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更替、深化得以迅速发展的,在城市产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城市土地利用形态也必然地产生相应的变化。城市化的演变首先表现为产业经济的发展,其次表现为城市土地形态的调整和演化,最终,形成适合城市产业结构的城市空间结构,表现为城市土地利用形态与城市功能的统一。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李因果
本文利用1997-2003年中国171个地级以上城市的统计数据,通过一个包含城市产业差异的聚集经济函数,实证分析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城市就业结构、聚集经济对区域城市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聚集经济与区域城市产业结构关联性存在差异;东部城市密集人口引致了城市生产率的降低。
关键词:
聚集经济 就业结构 生产率差异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英浩 陈江龙 高金龙 蒋伟萱
经济转型背景下,研究全球化、市场化和分权化等因素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基于2000-2015年长三角地区各地区面板数据,构建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测度指标体系,运用超效率DEA模型测算研究区域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利用空间计量模型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机制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从时间演变特征来看,长三角地区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呈现出两阶段波动上升的趋势。(2)从空间分异特征来看,长三角地区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呈现较为明显的区域差异,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高值区沿"沪宁—沪杭—杭甬"交通线分布,且这一空间特征较为稳定。(3)从第一阶段到第二阶段,全球化因素对长三角地区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推动作用不断增强;经济市场化因素的总效应呈现减弱趋势;财政分权在第一阶段对本地区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有显著的积极作用,对临近地区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有显著的消极作用,但到了第二阶段,这两种作用均变为不显著;土地财政在第一阶段对土地利用效率提升具有重要作用,但第二阶段随着土地的资本化加强,反而不利于土地利用效率的提升。(4)控制变量中,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对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人口密度因素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直接影响也愈发显著。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苗建军 徐愫
依据影响机制理论提出假说,以长三角城市群30个地级市2003-2016年的数据为样本,运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评价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并使用空间面板计量方法从空间视角探究了产业协同集聚的土地利用提升效应。研究发现:长三角城市群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存在内部差异,主要与各城市两部门各自的集聚程度有关;样本研究期内,只有上海、舟山、淮南和滁州的土地利用效率始终处于前沿面,长三角城市群整体土地利用效率偏低;长三角城市群土地利用效率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产业协同集聚对土地利用的影响表现为倒U型。最后,依据研究结论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产业集聚 协同集聚 土地利用 空间计量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黄蓉
从金融集聚和经济发展的相关理论出发,在前人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长短期模型,说明了变量在长期存在正向强弹性关系,短期中本期与滞后一期存在相反的弹性系数,随后的格兰杰因果检验说明,我国金融集聚和经济总量以及产业结构变化之间的不同反应关系。最后,以此为基础对我国促进金融集聚发展及突破"瓶颈"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金融集聚 产业结构 经济总量 互动关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伊茹 马占新
文章以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为基础,研究了依据效率评价城市土地利用经济效益问题,并对内蒙古土地利用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94~2004年内蒙古省会城市的土地利用经济效益总体水平比较高,而且呈现出上升趋势。通过横向比较,发现土地利用经济效益与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有着一定的关系。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璐 董捷 张俊峰
认识和探讨长江经济带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地区差异及其形成机理,对于引导城市土地高效利用、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利用超效率DEA模型、重心模型、泰尔指数和地理探测器模型,系统研究了2004~2014年长江经济带105个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时空演化格局、地区差异及其形成机理。研究表明:2004~2014年长江经济带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呈明显上升态势,其地理重心总体由西向东、由南向北迁移;在空间上,长江经济带东、中、西部地区均出现"中心-外围"空间分异格局;长江经济带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泰尔指数表明地区差异显著,且东、中、西部地区出现"组内趋同而组间趋异"特点的俱乐部趋同现象;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受控于多种复杂因素,从长江经济带整体来看,社会经济因素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空间分布的决定力最高;不同区域的主导因素存在显著差异,从东部、中部到西部,主导因素呈现出由区域自身条件及内在动力向外部要素转变的特征。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杨奎 文琦 钟太洋
城市土地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以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对2005—2015年城市土地利用效率进行静态和动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剔除外部环境和随机误差因素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影响之后,综合效率和纯技术效率显著提高,规模效率、技术进步和全要素生产率呈现不同幅度下降;(2)土地利用效率整体处于较低水平,空间格局呈现下游地区显著高于中、上游地区,长江沿线以南地区显著高于以北地区的分布态势,与纯技术效率联系密切;(3)土地利用规模报酬空间分异明显,长江中上游地区多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而中下游地区投入冗余情况显著;(4)土地利用全要素生产率年均下降0.7%,前期受到规模效率和纯技术效率的抑制,后期由技术进步推动发展,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趋于均衡。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马安胜 李诚固 刘双良
研究目的:探讨城市产业结构与土地利用耦合关系。研究方法:数据统计法,文献资料法,综合分析法。研究结果:通过对沈阳市调研案例进行实证分析,城市共同发展的过程是城市中所包含的产业结构进行优化,合理利用城市土地的一个耦合过程。研究结论:土地利用和产业结构调整要具有战略性目标,城市土地置换与产业的结构性调整可以进行合理结合,从而减少城市土地资源的绝对使用量,提高土地使用效率。
关键词:
土地利用 产业结构 耦合关系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孟媛 张凤荣 姜广辉 陈铁森
分析产业结构与土地利用结构之间的关系,为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及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提供依据。以处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北京市18个区(县)作为案例区。首先,采用人均GDP和产业产值结构等指标对各区(县)的经济发展阶段进行判断;其次,分析各区(县)各类产业用地的结构特征;第三,采用地均产值(VA)指标分析各类产业的用地效益,采用产值占地比值比(OR)指标分析各个产业的产值与用地量之间的关联方式。结果显示:第三产业地均产值高于第二产业及第一产业,但变化规律并不相同;全市三次产业的产值与用地之间都不是完全协调的关系。结论是产业结构调整是提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主要途径,集约用地政策也是引导和约束产业结构调整的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