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865)
- 2023(19546)
- 2022(16476)
- 2021(15130)
- 2020(12701)
- 2019(28718)
- 2018(28564)
- 2017(55479)
- 2016(29839)
- 2015(33232)
- 2014(33313)
- 2013(33498)
- 2012(31304)
- 2011(28197)
- 2010(28696)
- 2009(26998)
- 2008(26658)
- 2007(24072)
- 2006(21891)
- 2005(19873)
- 学科
- 济(145841)
- 经济(145686)
- 业(106595)
- 管理(92692)
- 企(87341)
- 企业(87341)
- 方法(55195)
- 农(50081)
- 数学(44531)
- 数学方法(44136)
- 业经(38966)
- 中国(37565)
- 财(35550)
- 农业(33619)
- 地方(33134)
- 学(27480)
- 制(26624)
- 贸(23943)
- 贸易(23925)
- 务(23510)
- 财务(23441)
- 财务管理(23406)
- 技术(23381)
- 易(23167)
- 和(22462)
- 企业财务(22195)
- 理论(21944)
- 银(20465)
- 银行(20410)
- 策(20230)
- 机构
- 学院(438778)
- 大学(435497)
- 济(191364)
- 经济(187650)
- 管理(174233)
- 研究(152678)
- 理学(148909)
- 理学院(147315)
- 管理学(145263)
- 管理学院(144457)
- 中国(117203)
- 京(93501)
- 科学(90498)
- 财(85568)
- 农(80168)
- 所(77400)
- 研究所(69723)
- 中心(68416)
- 江(67893)
- 财经(67347)
- 业大(65676)
- 农业(61503)
- 经(61014)
- 北京(59418)
- 经济学(57548)
- 范(56282)
- 师范(55762)
- 院(54574)
- 州(53750)
- 经济学院(51605)
- 基金
- 项目(285813)
- 科学(225905)
- 研究(212309)
- 基金(207317)
- 家(179361)
- 国家(177735)
- 科学基金(153329)
- 社会(136888)
- 社会科(129592)
- 社会科学(129558)
- 省(112550)
- 基金项目(109739)
- 自然(96816)
- 教育(94903)
- 自然科(94559)
- 自然科学(94540)
- 自然科学基金(92887)
- 划(92619)
- 编号(86525)
- 资助(84734)
- 成果(69984)
- 发(65365)
- 重点(63520)
- 部(63307)
- 创(60622)
- 课题(59114)
- 国家社会(56506)
- 创新(56118)
- 教育部(54247)
- 人文(53690)
- 期刊
- 济(227476)
- 经济(227476)
- 研究(135720)
- 中国(88808)
- 农(77681)
- 管理(68081)
- 财(66284)
- 学报(65144)
- 科学(62582)
- 农业(52453)
- 大学(50312)
- 学学(47747)
- 教育(44027)
- 融(43541)
- 金融(43541)
- 业经(39687)
- 技术(39416)
- 经济研究(35156)
- 财经(33814)
- 问题(29706)
- 经(29254)
- 业(27433)
- 技术经济(24941)
- 世界(22385)
- 现代(21325)
- 贸(21018)
- 商业(20870)
- 科技(20531)
- 版(20023)
- 理论(19960)
共检索到6763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杨浩然 刘悦 刘合光
文章以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对农业总产出增长贡献率作为衡量指标,比较了中美两国农业部门在经济结构转型背景下的发展水平。分析发现,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对农业总产出增长贡献率低于美国,但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贡献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已取代要素投入数量的增长,成为农业部门产出增长的主要动力。中美两国的经济结构转型阶段不同,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两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贡献率之间的差异。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周传豹
笔者把农业部门内种植业、畜牧业和渔业的生产结构变迁分解为合理化和高级化两个方面,构建了关于新时期我国农业结构调整与农业增长和农业生产周期的模型,并对我国农业"结构红利"的存在做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快"增长效应方面,不管是农业部门内部的短期调整还是农业生产外延的长期扩张,均有利于农业增长潜力的释放;而在"稳"增长方面,农业结构的扭曲程度越高越不利于形成对农产品市场的平稳预期,如果不对农业结构扭曲做深度的调整,有理由预期未来我国农产品市场的周期震荡仍将持续甚至加剧;而农业结构的高级化有利于农业生产的
关键词:
结构红利 农业增长 农业周期 转型农业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周传豹
笔者把农业部门内种植业、畜牧业和渔业的生产结构变迁分解为合理化和高级化两个方面,构建了关于新时期我国农业结构调整与农业增长和农业生产周期的模型,并对我国农业"结构红利"的存在做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快"增长效应方面,不管是农业部门内部的短期调整还是农业生产外延的长期扩张,均有利于农业增长潜力的释放;而在"稳"增长方面,农业结构的扭曲程度越高越不利于形成对农产品市场的平稳预期,如果不对农业结构扭曲做深度的调整,有理由预期未来我国农产品市场的周期震荡仍将持续甚至加剧;而农业结构的高级化有利于农业生产的稳定,这主要是由于高级化的过程内生于农产品市场的日益成熟和法律法规的完善,农业结构高级化的本质就是以市场来抗衡市场。因此,政府在制定农业发展战略时,应在强调农业各部门结构合理化的同时,推进农业结构的高级化,充分发挥农业结构红利对农业经济增长的持续推动作用。
关键词:
结构红利 农业增长 农业周期 转型农业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贵富
本文构筑二元劳动力市场理论模型分析显示,农民工增加会提高非农业部门GDP增长、扩大城镇技术劳动力与非技术劳动力部门间收入差距。采用1993—2007年29个省份的省际动态面板数据,利用GMM模型对农民工增加与城镇技术劳动力与非技术劳动力部门间收入差距动态关系进行实证分析显示,农民工的增加会提高全国非农业部门GDP增长、会扩大全国城镇单位技术劳动力行业与非技术劳动力行业之间收入差距,农民工的增加对非农业部门GDP增长与城镇平均劳动报酬差距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地域性特征。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刘红梅
2000~2010年间,中美两国农业部门各产业的产业内贸易比例增长迅速。其中,农产品总体产业内贸易比例最高,且以垂直产业内贸易为主;林业产品总体产业内贸易比例居第二位,且以垂直产业内贸易为主;鱼和新鲜、冷藏或冷冻及其他海产品的总体产业内贸易水平居第三位,且水平产业内贸易比例与垂直产业内贸易比例相当;牲畜和畜产品的总体产业内贸易比例最低,且以水平产业内贸易为主。
关键词:
中美 农业部门 产业内贸易 比较 变迁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周庆元
运用2000—2013年的数据,借助于索罗余值法测算2001—2013年我国农业部门和整体经济发展的全要素生产率并加以比较分析,结果发现我国农业部门和整体经济发展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01—2004年,农业部门全要素生产率带动整体经济全要素生产率下降阶段。第二阶段为2005—2007年,整体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带动农业部门全要素生产率上升阶段。第三阶段为2008—2013年,我国整体经济全要素生产率与农业部门全要素生产率都处于上升水平,两者之间的全要素生产率差异有缩小趋势,从两者的变动过程表现出整体经济带动农业部门全要素生产率上升或下降的过程。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 农业 经济 对比分析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陈宏 银路
农业部门与国民经济其它部门经济效益的关系研究成都电子科技大学管理工程系陈宏,银路一、引言农业是人类社会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其兴衰成败,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的全局。农业部门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部门,一方面直接提供人民生活所必需的粮食和食物,一方面为各部门...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柏培文
本文探讨了改革开放30年我国农业部门人力资本及其效率问题,并与非农业部门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农业部门和非农业部门人力资本总量均呈增加趋势,但农业部门人力资本占比持续下降;农业部门的人力资本生产率低于非农业部门,全要素生产率在1990年前与非农业部门相近,但此后开始逐渐低于非农业部门,并且差距有不断扩大趋势。前者的主要原因是人力资本的资本配置比的贡献不同,后者主要是因为劳动力人力资本水平的影响效应不同;进一步考察人力资本重新配置,发现人力资本的自由流动虽然提高了整体效率,但也导致农业部门的发展萎缩。最后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业部门 人力资本 效率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范丽霞 李谷成 蔡根女 冯中朝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政策优势发挥殆尽后,到底是什么因素支撑了中国农村经济的长期增长?这是一个值得令人深思的命题。本文在利用全国和湖北省农村固定观察点所形成的村域微观数据的基础上,试图来回答这一问题,并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本文认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的中国农村所进行的工业化、非农化选择了一条建立小规模、劳动密集型、本地化企业的发展道路,充分发挥了劳动力丰富的比较优势;农村工业化、城镇化所带来的农村就业结构转换和产业结构调整支撑了中国农村经济的长期增长;增长的关键是劳动力从农业到非农部门的再配置与自由化。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农村工业化 劳动力转移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柏培文
文章分析了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农业部门人力资本演变特征,并与非农业部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农业与非农业劳动力的平均人力资本比值有随时间下降的趋势,但具有收敛性,农业部门人力资本占比总体下降,其中农业劳动力比重变化呈负效应,人力资本比值变化效应较为复杂。农业部门人力资本生产率一般为非农业部门的0.2~0.4,比值总体处于一个平稳下降状态,其中静态劳动生产率比值效应和人力资本比值效应是主要影响因素。农业人力资本收益呈增加态势,但总体低于非农业部门,表明农业部门的从业人员人力资本长期得不到公平合理的回报。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国家应当从制度上、政策上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以纠正。
关键词:
农业部门 人力资本 生产率 收益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名祝
经济实体化有两个条件 :一是相对独立性 ,二是可提供社会所需产品或服务。经济实体化程度决定于生产力发展水平 ,与生产力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在我国 ,随着农业的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 ,农业部门经济实体化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而且目前也具有一定的客观条件。有关各个方面应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促进早日实现农业部门经济实体化。
关键词:
农业部门 经济实体化 目标 意义 措施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过建春
本文通过海南农业部门模型 ,介绍一种农业政策分析和决策分析工具。其目的在于创建一个区域性非线性农业部门模型 ,为省级农业政策分析和预测决策提供一种较系统的、科学的定量化分析工具。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盛来运 付凌晖
本文从农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以及农业与非农产业间的关系三个方面,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变化趋势,并着重于分析经济转型期二者关系的新特点。研究发现,在经济转型期,从对经济增长的总贡献来看,农业仍是重要的经济增长源;从结构特点看,农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间接贡献上升,农业劳动力转移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已超过农业增长的影响;从产业间关系看,农业与非农产业的经济技术联系更加紧密,农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增强。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方振 李谷成 音永欣 刘鹏凌
为了解乡村数字经济发展概况并探讨乡村数字经济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的影响。依据乡村数字经济的概念,从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和乡村产业数字化2个维度构建乡村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使用熵值法对2011—2020年中国省级层面乡村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变和地区差异进行了探析,系统分析乡村数字经济对农业TFP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乡村数字经济发展水平逐年递增,但地区之间存在着明显差异且发展趋于失衡;2)乡村数字经济能够显著促进农业TFP增长;3)农业TFP增长分解指标发现,乡村数字经济对农业技术效率有明显的提升作用,其对农业TFP增长的影响主要通过改善农业技术效率来实现;4)影响机制分析发现,乡村数字经济能够通过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和提升工业化水平促进农业TFP增长;5)异质性分析发现,乡村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农业TFP增长越高的地区,乡村数字经济促进农业TFP增长的效应越明显,进而导致了地区间农业TFP增长差异。本研究可为乡村数字经济指标体系的构建、其经济影响的评估和乡村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设计提供依据。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政通 顾海英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为国民生活提供必备的食物来源,也吸纳了大量劳动力。农业经济增长由生产要素投入、市场摩擦以及技术冲击三方面因素共同决定,不同的农业发展阶段对经济结构具有不同影响。随着农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大量农业劳动力进入城市转变为非农劳动力,其中市场机制与剩余价值转移机制在该转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同的作用机制导致经济结构转型出现不同的结果,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经济结构失衡现象,主要表现为就业结构与产出结构不协调,导致部门间生产率差异较大,且农业的生产率较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