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34)
- 2023(13026)
- 2022(10848)
- 2021(10114)
- 2020(8410)
- 2019(19231)
- 2018(19548)
- 2017(35800)
- 2016(19804)
- 2015(22304)
- 2014(22351)
- 2013(21027)
- 2012(18893)
- 2011(17231)
- 2010(17873)
- 2009(16679)
- 2008(16073)
- 2007(14275)
- 2006(12937)
- 2005(11718)
- 学科
- 济(92937)
- 经济(92854)
- 管理(53976)
- 业(45129)
- 企(38790)
- 企业(38790)
- 方法(33633)
- 数学(29526)
- 数学方法(28903)
- 中国(23928)
- 地方(21502)
- 农(20050)
- 财(19151)
- 业经(19130)
- 制(17945)
- 学(16474)
- 理论(16383)
- 地方经济(13962)
- 体(13932)
- 教育(13231)
- 银(13009)
- 银行(12990)
- 融(12983)
- 金融(12981)
- 农业(12861)
- 贸(12713)
- 贸易(12703)
- 行(12477)
- 易(12239)
- 教学(11945)
- 机构
- 学院(271782)
- 大学(269537)
- 济(114269)
- 经济(111758)
- 管理(98290)
- 研究(90878)
- 理学(83462)
- 理学院(82514)
- 管理学(80629)
- 管理学院(80107)
- 中国(68334)
- 京(56242)
- 财(54037)
- 科学(52260)
- 所(44926)
- 江(43257)
- 财经(41514)
- 中心(40751)
- 研究所(40026)
- 范(38823)
- 师范(38477)
- 经(37466)
- 农(36657)
- 经济学(36088)
- 北京(35949)
- 业大(34712)
- 州(34671)
- 院(33042)
- 经济学院(32028)
- 技术(30634)
- 基金
- 项目(170045)
- 科学(133530)
- 研究(131856)
- 基金(118855)
- 家(101130)
- 国家(100260)
- 科学基金(86670)
- 社会(82061)
- 社会科(77710)
- 社会科学(77689)
- 省(69377)
- 教育(64991)
- 基金项目(61032)
- 划(56770)
- 编号(56044)
- 自然(52989)
- 自然科(51785)
- 自然科学(51775)
- 自然科学基金(50791)
- 资助(49777)
- 成果(47352)
- 课题(40872)
- 重点(39064)
- 发(37626)
- 部(37010)
- 创(35859)
- 年(34395)
- 项目编号(34121)
- 大学(33625)
- 性(33374)
- 期刊
- 济(138327)
- 经济(138327)
- 研究(89231)
- 中国(61605)
- 教育(46681)
- 财(43321)
- 管理(40444)
- 学报(36071)
- 农(33773)
- 科学(33495)
- 大学(29077)
- 技术(28494)
- 学学(26191)
- 融(25179)
- 金融(25179)
- 经济研究(23625)
- 农业(22367)
- 业经(21887)
- 财经(21459)
- 经(18803)
- 问题(16557)
- 统计(15032)
- 图书(14988)
- 技术经济(14472)
- 职业(14393)
- 策(13445)
- 商业(12869)
- 贸(12742)
- 坛(12451)
- 论坛(12451)
共检索到4276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黄加文 陈胜祥
近十多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日益突显,有观点认为根本原因在于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过高,专业设置未与市场需求接轨等等,因而需要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作大力的调整和改革,以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然而,理论与现实的逻辑均表明,要求一事物适应另一事物的发展,必须以另一事物是健康发展的为前提。但目前的情况是,我国经济发展存在严重的"结构不合理"现象。据此,若只是片面地在高等教育身上查找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势必会误导高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刘虎
人才培养是大学教育的基本逻辑起点,体现着大学教育的基本价值。目前我国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存在诸多问题,相应的改革措施并未能取得更为积极的效能。应从大学人才培养的过程出发,实行全程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关键词:
大学教育 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学英 王璐
本文在产业结构调整的经济发展背景下探析美国CBE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历程,分四个历史阶段,分别阐述了各个阶段产业结构调整对CBE培养模式的影响,总结了该人才培养模式的精髓,以期为构建有本土特色、适合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参考。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继明 朱磊
就业力是新职业环境下个体实现就业和职业发展的一种综合素养。以就业力为逻辑起点构建课程与教学体系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有益探索。当前我国高校人才培养面临重知识能力而轻心理结构、重专业教育而轻通识教育、重职业技能而轻职业素养等问题。因此,要合理确定"就业力"涵义,确立科学的人才培养目标;摒弃工具和功利主义思想,切实推行通识教育改革;构建多元立体的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主体自觉意识。
关键词:
就业力 高等学校 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曹杰旺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高校教师来源多样化、教师职业专业化的背景下,面对日趋激烈的高等教育竞争形势,地方师范院校如何抓住机遇,深化改革,迎接挑战,已成为亟需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为此,地方师范院校要科学定位,主动调整专业结构,努力探索特色鲜明的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必须统筹师范专业与非师范专业的关系,坚持师范性,为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服务;必须深化教学改革,构建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顺克
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使得经济类学科教育呈现出专业复合性和培养目标多元化趋势,对经济类人才培养提出了符合市场需求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定位。因此,需要在树立人才多元化培养目标理念,建立不同特色人才培养机制,优化人才成长环境,构建理论教学、实践训练和素质拓展互相渗透的课程体系和教学环节,拓展教学方式和手段,以及创建面向世界的、开放型的师资队伍建设机制等方面探索新的路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韦巧燕
文章分析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并回顾近30年来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变化过程,在此基础上,尝试构建一个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
人才培养模式 内涵 多样化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朱清香 戚佳 刘志坚
本文对2006年以来关于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进行了回顾与梳理,分析了目前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和措施。
关键词:
高校 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古广灵
协同创新是推动我国教育与科技、经济、文化紧密结合的重大战略。在国家大力倡导科技创新的背景下,面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和高等教育发展带来的重大机遇,协同创新对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协同创新视阈下,地方高校需要重新审视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协同育人机制。
关键词:
协同创新 地方高校 人才培养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裴晓敏 张增常
以完备心理品质评价体系为指导,对"行商"概念进行了分析,并从行商视角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和探索,构建了集智商、情商、行商于一体的创新型人才评价和集人文素质、科学素质、技术素质为一体的完备素质教育结构,对高职创新人才培养具有理论指导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
行商 行为 技术素养 创新教育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石娟
基础理论类课程的应用性、创新性改革是目前地方院校在向应用型高校转型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鉴于此,以《西方经济学》课程作为研究对象,对地方高校理论课程教学的现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发现该门课程的教学存在教学内容偏重理论、教学方法陈旧和考核方式单一等比较突出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考核方法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四个方面,提出若干改进措施、意见,以确保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邓晓春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顾德学
苏南地区正处于经济转型期,亟需一批优秀的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型人才。本文从苏南地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入手,分析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评价体系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力求探索出一套满足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具有地方及高校特色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健 吴文雅 许菱
当前电子商务专业的就业现状是"需求旺、就业率低",其主要原因是,专业定位不太清晰,研究方向不甚明确,课程设置不很合理,实践教学环节偏薄弱等。文章尝试通过分析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现状及培养存在的问题,建设性地提出电子商务专业"2+3+1"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希望能对电子商务人才的具体培养环节起到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高等学校 电子商务 专业人才 培养模式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梁晓丽 敬采云
一、引言"人才培养模式"首次被提出是在文育林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按学科设置专业》一文中,其后,众多学者开始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各类研究。1998年,教育部《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意见》首次对人才培养模式内涵给出了正式定义":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