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536)
2023(12560)
2022(10142)
2021(9419)
2020(7710)
2019(17552)
2018(17568)
2017(33778)
2016(18151)
2015(20815)
2014(20836)
2013(20429)
2012(19135)
2011(17593)
2010(17904)
2009(16866)
2008(16493)
2007(14834)
2006(13635)
2005(12945)
作者
(51748)
(42805)
(42788)
(41052)
(27643)
(20432)
(19361)
(16588)
(16451)
(15245)
(15033)
(14340)
(14041)
(13984)
(13490)
(13280)
(12799)
(12483)
(12331)
(11786)
(11306)
(10487)
(10362)
(9917)
(9761)
(9612)
(9449)
(9101)
(8636)
(8462)
学科
(98016)
经济(97923)
管理(47163)
(43645)
(33990)
企业(33990)
方法(31844)
中国(28458)
数学(27056)
数学方法(26881)
(22785)
地方(22705)
业经(20596)
(18544)
(18236)
贸易(18222)
(17987)
(17980)
(17712)
(16569)
金融(16567)
农业(15041)
(14793)
银行(14776)
(14356)
地方经济(14303)
(13732)
理论(13687)
(13337)
产业(12704)
机构
大学(273158)
学院(270115)
(127804)
经济(125541)
研究(101953)
管理(94191)
中国(79279)
理学(78878)
理学院(77881)
管理学(76823)
管理学院(76283)
(58481)
(58360)
科学(55909)
(51439)
研究所(46091)
财经(45963)
中心(43643)
经济学(42690)
(41846)
(40403)
(38282)
北京(38267)
经济学院(38149)
师范(37994)
(37798)
(35998)
财经大学(33890)
(32198)
业大(31694)
基金
项目(164791)
科学(130494)
研究(126395)
基金(120474)
(104114)
国家(103286)
科学基金(87325)
社会(83990)
社会科(79738)
社会科学(79714)
基金项目(61739)
(60419)
教育(57949)
(51768)
自然(50655)
编号(49819)
资助(49660)
自然科(49492)
自然科学(49481)
自然科学基金(48666)
成果(43241)
(38603)
重点(38077)
(37890)
国家社会(36482)
课题(36172)
中国(33888)
教育部(33814)
(33418)
(32910)
期刊
(153207)
经济(153207)
研究(94858)
中国(57368)
(44019)
管理(38068)
学报(37870)
(36577)
科学(36577)
教育(33256)
大学(29967)
(29562)
金融(29562)
学学(27663)
经济研究(26376)
财经(25647)
农业(24981)
技术(23669)
(22438)
业经(21229)
问题(20707)
(19689)
国际(19224)
世界(17917)
(14488)
技术经济(14319)
现代(12637)
图书(12496)
经济问题(12411)
(12275)
共检索到4338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田野   倪红福   王文斌  
发达国家在逐步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无不经历了经济结构向高级化、合理化的转变过程。考察典型发达经济体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经济增长、产业结构、需求结构、分配结构、贸易结构、人口结构、技术结构的演变特征,总结经济现代化演进过程中的经济结构演变规律,并从经济结构变化视角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经验启示。研究发现:随着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将呈现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产业体系日益服务化,消费主导内需结构,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全球价值链贸易成为主体,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服务化水平不断提高等七大规律。现阶段中国已经基本实现工业化,但面临着经济增长放缓、消费比重较低、服务业发展仍不充分、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问题突出、收入差距处于高位、人口负增长和“未富先老”老龄化、本土化自主创新乏力和前沿核心技术依赖进口等问题。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应当保持经济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构建高效服务业新体系,夯实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基础;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抓住全球价值链重构机遇,实现国内国际经济循环相互促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最大限度发挥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动作用;持续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温国砫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西方国家在非洲推行的现代化模式并不符合非洲国情,成为非洲国家现代化进程曲折的原因之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通过“试点—推广”渐进主义的方式取得了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生态文明等领域的快速发展,成功推进与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为包括非洲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通往现代化提供了新的路径选择。对此,非洲各国不仅可以借鉴中国式现代化经验,还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通过渐进式改革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探索具有非洲风格与特色的现代化之路,为促进中非命运共同体建设贡献力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大晋   吴旭辉   杨亚琼  
为全面客观地评价中国式现代化水平,文章首先从经济繁荣、共同富裕、精神富有、生态文明、平安和谐五个维度构建中国式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基于2010—2021年中国31个省份的数据,采用熵值法对中国式现代化水平进行测算,最后用Dagum基尼系数、马尔科夫链、收敛模型对中国式现代化水平的时空演变规律和长期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式现代化水平在各区域不断提升,且东部地区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从区域差异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水平的差异在中西部地区缩小,而在东部地区逐渐扩大,其差异主要来自区域间差异。从转移的时空规律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水平的等级转移具有稳定性,且存在“俱乐部收敛”现象,地理背景在中国式现代化水平的转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长期发展趋势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水平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步提升,且呈现向高值集中的趋势。从收敛性来看,仅在中西部地区存在σ收敛,但是收敛性不强,而在全国及三大地区均存在β收敛,但收敛速度存在差异,具体表现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东部地区。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肖磊  唐晓勇  胡俊超  
中国式经济现代化遵循经济现代化一般规律,同时也体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能动的实践诉求和独特的民族特性。它不仅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对世界发展做出重要贡献,而且提供了社会主义经济形态的新探索以及发展中国家经济现代化的实践经验,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巨大精神价值。中国式经济现代化新征程是以新发展阶段为历史方位、以新发展理念为战略引领、以新发展格局为路径选择、以高质量发展为内在要求、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为核心内容、以共同富裕为重要特征、以“新两步走”为战略部署的继往开来、承前启后的伟大事业,将为创造类文明新形态做出更大世界贡献。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毅  
无论是后发国家还是发达国家的现代化道路都需要国家权威来解决现代化进程中的秩序困境。回到中国语境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挽救民族危亡中积累的国家权威为处在十字路口的现代化道路指明了社会主义方向;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在曲折前行中积累的国家权威为独立自主的现代化道路提供了基础性保障;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追求发展与保护双重目标中积累的国家权威为超大规模的现代化道路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准备和制度前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在追求治理现代化目标中积累的国家权威为人民至上的现代化道路提供了党建引领的共同体保障。从价值观念的共识达成看,国家权威积累从源头方面为现代化道路提供了国家发展目标,有助于优化国家行为。从行动动员的组织化程度看,国家权威积累为实现现代化有序参与和高效运转提供组织保障。从权力运作的制度化安排看,国家权威积累为现代化道路的稳健前行提供规则遵从和法治意蕴,有助于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从领导主体的能力养成看,国家权威的积累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政党主导相辅相成、相互增强,使主导性政治力量从弱小走向强大再到高效。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伟新   殷徐康   王晨光  
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是破局我国“大国小农”难题的关键。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为这一难题提供了新的解决路径。本文基于2012—2021年中国地级市层面的面板数据,使用TOPSIS熵权法测算分析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数(CARMI),并借助高维固定效应面板模型和多期DID模型,深入分析了数字经济对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2012—2021年中国的CARMI整体上不断提升,且各地区差距逐渐缩小。数字经济可有效助推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的提升,尤其在东部地区、南方地区、非粮食主产区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较高的地区,其促进作用更加明显。机制分析表明,数字经济通过促进农村资本深化和提高市场化程度推动了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的提升。此外,农业劳动力转移进一步显著增强了数字经济对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促进作用。因此,研究建议立足中国国情,充分发挥数字经济的促进作用,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问题,有序推动农业劳动力非农就业,提高农民市场参与程度和农村资本深化水平。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黄纯艳  
蔡京茶法改革是北宋最后一次、也是宋代影响最大的一次茶法改革。蔡京茶法改革经历了三个阶段 :崇宁元年茶法恢复和改进了官府垄断收购的制度 ,崇宁四年改行通过垄断茶引印卖权实行专卖的卖引法 ,政和二年又创立了系统而严密的以引榷茶的合同场法。其改革最大的特点是由官府垄断收购的专卖制向以引榷茶制度转变。以引榷茶制度成为了南宋东南茶法和四川茶法的基本模式。这一转变也代表了宋代茶法演变的基本规律 ,它是商品经济发展、财政结构转变和强化中央集权等因素促成的。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张建荣  
随着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世界历史”成为当下现代化发展的时代境遇和研究视域。作为世界历史的“资本”阐释,《资本论》较为全面地呈现了世界历史的逻辑起点、内在动力、拓展空间和发展界限,并在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深刻揭示中发生世界观转变、对社会历史现实进程的总体考察中实现方法论变革以及在对资本逻辑造成人的消极发展的无情批判中提出价值观展望,最终达成了对世界历史之谜的解答。这一解答对于如何在新的历史方位、新的发展形势和新的时代任务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而推进世界历史进程有着重要的现实启示作用。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高小明  郭剑雄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持续推进,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就总体而言,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特征仍然突出,转型尚未完成,表现为工农业生产率水平差距大、城乡居民收入不平衡、区域间异质性发展等问题。借鉴英国、美国、日本、韩国的历史经验和主要做法,我国应从产业结构升级、激发技术创新、加大人力资源投入、推动农业现代化等方面入手,加快推进城乡经济结构转型。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陈惠雄  
经济学主要是研究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开展经济活动的目的与动机,二是实现目的的约束条件。作者认为,不管人们行为的具体目标如何变幻,行为的最终目的永远是唯一确定的;也不管有多少种约束条件,归根结底,只有人类自身的有限生命成本约束或者叫人力资源稀缺性约束这一条。因此,事实是,一切经济现象都可以抽象为人类自身的生命现象,对立统一于人类自身的两条单一性规则——生命的有限性约束与有限生命对于快乐的无限追求,支配着人类的全部经济活动和经济学的全部发展。
[期刊] 第二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  [作者] 祁嘉正  
近50年的中国经济建设经历了"好差好"的过程,形成了一条"N"字形运行轨迹。分析这条轨迹,证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辩证作用的规律,是支配中国经济建设的根本规律。联系俄罗斯和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危机,可以进一步总结出20年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理论收获。着眼于中国经济跨世纪发展,从政府作用的角度提出四个值得注意解决的问题:改革对基本理论的学习;不断寻求生产关系的实现形式;按生产关系实现形式协调政府职能部门的工作;依生产关系实现形式改善政府宏观调控方式。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袁康  
知识经济的出现既是世界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又是现代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方向。发展知识经济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基本内容,但是中国实现现代化必须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只能是中国式的现代化。从中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中国发展知识经济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一是要科学理解知识经济,避免理论上的误解;二是要加快改革,创造出适合知识经济发展的社会环境;三是要从国情出发,选择正确的发展战略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新光  
当代世界农业发展的基本趋势和主要特征是高度的商业化、资本化、规模化、专业化、区域化、工厂化、知识化、社会化、国际化交织在一起,极大地提高了土地产出率、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产品商品率和国际市场竞争力。农业现代化最实质、最核心的内容是化"农,"就是农民比重大幅减少、农业比重大幅下降、城市化水平大幅提高的过程,农业资本参与利润平均化的规律与国家支持保护农业政策并行不悖。当前摆在我国面前的两大实践难题是如何实现小农制与现代农业的有效衔接,如何培育农业资本的生成机制,归结起来就是"人往哪里去"和"钱从哪里来"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发展资本农业和外向型经济。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洪银兴  
本文从经济维度考察中国式现代化思想的提出、目标、道路、新征程的开启和制度基础,系统总结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对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探索经验与远景展望。中国式现代化不仅要符合现代化的一般特征,更要体现中国国情和进入新时代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要求。中国式现代化,最终目标定位是赶超发达国家。同步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中国的独特创造,不仅需要准确把握这“四化”在新时代的新内容,还要按照共同富裕的要求,关注农村和后发展地区现代化的跨越,建立彰显优势联动的现代化区域协调发展体系。高质量开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路径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指导原则是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落脚点在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具体要求:一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二是以创新作为引领现代化的第一动力;三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国式现代化以制度现代化为前提,需要推进市场现代化和政府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开创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指导中国现代化新道路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也将得到世界认同。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王允贵  
In the 1990s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strikingly recessive economy,gradually falling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 power, Japanese government had carried out the economic structure adjusdment which extended siumltaneous-ly among the goverment and enterprises and mainly concentrated on the regime reform...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