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237)
2023(6359)
2022(5362)
2021(4621)
2020(4079)
2019(9315)
2018(9026)
2017(17488)
2016(9031)
2015(9681)
2014(9580)
2013(9703)
2012(9510)
2011(8728)
2010(9234)
2009(8642)
2008(8593)
2007(7763)
2006(7300)
2005(6904)
作者
(26618)
(22520)
(22130)
(21479)
(14484)
(10691)
(10106)
(8555)
(8503)
(8092)
(7953)
(7458)
(7339)
(7243)
(7126)
(6932)
(6641)
(6542)
(6294)
(6027)
(5942)
(5556)
(5410)
(5199)
(5167)
(5075)
(4840)
(4544)
(4538)
(4336)
学科
(65818)
经济(65786)
管理(27195)
(22701)
(19947)
企业(19947)
方法(19225)
地方(17067)
数学(16937)
数学方法(16773)
中国(13215)
(13071)
地方经济(12846)
(11711)
业经(10533)
(9835)
(9109)
(8354)
(8339)
财务(8323)
财务管理(8310)
(8111)
金融(8111)
企业财务(7988)
产业(7856)
(7470)
银行(7457)
经济学(7158)
(7129)
环境(6933)
机构
大学(138088)
学院(136637)
(70489)
经济(69284)
研究(52630)
管理(47998)
理学(40592)
中国(40413)
理学院(40075)
管理学(39344)
管理学院(39074)
(32057)
(29420)
科学(28737)
(26647)
财经(24984)
经济学(23918)
研究所(23786)
(22601)
中心(22432)
经济学院(21165)
(21016)
北京(19053)
(18911)
(18612)
财经大学(18435)
(17221)
师范(17043)
业大(16686)
(16255)
基金
项目(83229)
科学(66345)
基金(62375)
研究(60111)
(53956)
国家(53570)
科学基金(46054)
社会(41668)
社会科(39672)
社会科学(39662)
基金项目(31915)
(31229)
自然(28088)
自然科(27449)
自然科学(27442)
教育(27111)
自然科学基金(26947)
资助(26540)
(25713)
编号(21839)
重点(19384)
(19206)
(18929)
成果(18658)
国家社会(18117)
教育部(16699)
(16293)
经济(16150)
(16128)
课题(16086)
期刊
(87097)
经济(87097)
研究(48784)
中国(27515)
(26455)
管理(21317)
学报(19892)
科学(18681)
(16787)
经济研究(16165)
大学(15776)
学学(15032)
(14580)
金融(14580)
财经(14181)
(12460)
技术(12236)
问题(10966)
农业(10868)
业经(10519)
教育(10326)
技术经济(8801)
(8749)
统计(8378)
世界(8102)
国际(7680)
(7153)
经济问题(6879)
经济管理(6833)
决策(6564)
共检索到2235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谢家智  周振  
我国的宏观经济已经处在转型和升级的关键阶段,宏观经济增长动力已发生了趋势性改变,现阶段宏观经济运行困境具有内外因素叠加效应。宏观经济增长动力失衡从而引发出的结构矛盾是困扰中国经济金融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因,快速的政府主导型的投资驱动调控无疑有助于阻止经济总量增速的快速下滑,但是从长远看,投资驱动型总量政策将更进一步加剧经济增长的结构矛盾。基于经济增长动力结构失衡矛盾视角分析结论表明,宏观调控政策应以促进消费增长的消费驱动型代替投资驱动型经济增长模式。以消费为动力的内部需求扩大就成为新一轮宏观调控政策的主要着力点。
[期刊] 改革  [作者] 周立群  杜德瑞  
中国经济增速"破8"引起了国内外主要研究机构和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对长期宏观经济形势的预测源于对中国改革方向和政府调控能力的不同研判,对短期经济走势的争论集中于政策调整空间的不同判断。这种情势表明,中国已进入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期,从根本上转变发展模式已日显紧迫。利用经济增速下调提供的时间和空间,认真梳理和总结中国的发展路径和发展取向,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并在体制创新方面实现新突破,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柳庆刚  
无论是纵向历史跟踪还是横向与其他同等发展阶段的国家进行比较,我国的经济结构都存在着长期的失衡现象,文章从信息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对这一现象提出了解释。中国式的财政分权引发了不同层面上同一级别间的地方竞争,这就使得地方政府在制定经济发展战略时需要考虑到很强的决策外部性,相互比拼的激励使得地方政府对于上级政府的宏观调控显得过于敏感,并最终导致不同地区在发展战略的选择上渐趋一致。本文通过一个数学模型阐述了上述想法,并以此为基础做了福利比较分析,最后还对该模型框架进行了扩展并得出了进一步的结论。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伟  蔡志洲  
2004年以来,中国经济仍然保持了强劲的增长,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58773亿元,同比增长9.7%。通过国家的宏观调控,累计的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同比增幅从2月底的53%降低到7月底的31.1%,累计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幅则从1月底的11.8%增加到7月底的12.8%。这说明国家
[期刊] 改革  [作者] 周阳  
经济的非平衡增长近年来在宏观经济的研究中广受关注。利用1952~2009年的样本数据,分析检验发现,我国经济具有非平衡增长的基本特征,这导致了我国经济结构的升级演进路径呈现出结构转变性质;在所选择的样本期内,农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呈现出倒U型曲线的特征,而服务业对经济的贡献则表现出逐步增加的势头。另外,经验分析的结果表明,我国经济可能正经历长期的结构调整。因此,采取合适的措施使我国经济持续长久增长至关重要。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孙志  
当前,我国经济总体上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势头,但受欧盟国家主权债务危机、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下调等因素影响,我国经济运行增加了新的不确定因素,要提早谋划、更富前瞻性地考虑与设计今后一个时期宏观调控政策的方向和重点。结构调整具有长期性与根本性,要把结构调整作为破解增速趋缓与物价上涨的根本之策,将短期调控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隋建利  李玥蓉  李悦欣  
中国经济正处于结构调整攻坚期,如何通过“政府之手”推进结构改革、引导经济转型是未来发展的重心。本文分别从需求和供给两个层面构建经济结构变迁指标,运用马尔科夫区制转移因果模型探究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与相对价格变化、产业结构变迁之间的非线性驱动机制,甄别变量间的时变因果关系以及时间区制分布,以期为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参考。研究发现:价格型货币政策与数量型货币政策均能显著影响相对价格变化和产业结构变迁,且第三产业部门对货币政策冲击的敏感度较强。此外,政府支出政策与税收政策均能有效作用于相对价格变化和产业结构变迁,且第一、第二产业部门对财政政策的冲击更为敏感。最后,中国政府通常采取利率政策和税收政策调控相对物价水平,采用货币供给政策和政府支出政策推动产业结构发展。宏观调控政策对经济结构变迁的作用具有时变性特征。相比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对经济结构变迁的作用时间更长。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一鸣  
当前,在继续稳健审慎使用财政和货币政策工具、积极有效扩大内需的同时,必须根据经济增长的阶段性变化,从体制变革和科技创新入手,采取更有力的措施,通过放松管制、激活市场等制度创新,促进平等竞争,强化市场功能,化解制约要素配置效率提高的制度性因素,改变供给低效和刚性,提高供给效率和弹性,从而推动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资源和要素大规模投入驱动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许光建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郭克莎  
从2003年至2004年第一季度的统计数据看,我国经济中的结构失衡问题日益严重,结构问题使总量问题更加突出,通胀的压力明显增大,同时,又存在着通胀(结构性膨胀)转变为通缩(结构性过剩)的危险,宏观调控处于一个相当微妙的阶段。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丛明  朱乃肖  
本文利用最新公布的2009年一季度统计数据,分析认为,我国一季度经济形势出现回暖迹象,但总体来看,当前国内外经济环境依然比较严峻。因此,下一步在宏观经济政策的取向方面,应坚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努力扩大居民消费、调整工业结构、千方百计扩大外需、扩大就业等。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杨良初  
对宏观经济运行的总体把握是做好财政宏观调控的重要前提。当前,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增多的复杂局面下,应根据宏观经济运行存在的主要矛盾,采取针对性、预见性、有效性更强的财政宏观调控对策,以实现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的目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