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06)
- 2023(12675)
- 2022(10770)
- 2021(9603)
- 2020(7803)
- 2019(17783)
- 2018(17455)
- 2017(33682)
- 2016(18045)
- 2015(20200)
- 2014(20199)
- 2013(20276)
- 2012(19732)
- 2011(18468)
- 2010(18864)
- 2009(17410)
- 2008(17217)
- 2007(15544)
- 2006(14308)
- 2005(12990)
- 学科
- 济(107009)
- 经济(106825)
- 管理(49510)
- 业(46616)
- 方法(39585)
- 企(36442)
- 企业(36442)
- 数学(33513)
- 数学方法(33278)
- 中国(30121)
- 地方(28534)
- 农(23882)
- 业经(21640)
- 学(19347)
- 财(18691)
- 农业(16672)
- 地方经济(16655)
- 制(15285)
- 融(14998)
- 金融(14996)
- 环境(14626)
- 发(14544)
- 贸(14320)
- 贸易(14308)
- 和(14048)
- 银(13901)
- 理论(13880)
- 银行(13879)
- 易(13642)
- 行(13498)
- 机构
- 大学(278258)
- 学院(276141)
- 济(126193)
- 经济(123699)
- 研究(103581)
- 管理(102114)
- 理学(87405)
- 理学院(86213)
- 管理学(84853)
- 管理学院(84317)
- 中国(77305)
- 科学(60756)
- 京(60035)
- 财(56670)
- 所(52584)
- 研究所(47278)
- 中心(45261)
- 财经(44780)
- 农(44423)
- 江(42457)
- 经(40642)
- 经济学(40602)
- 范(39225)
- 师范(38868)
- 北京(38409)
- 业大(37032)
- 院(36923)
- 经济学院(36303)
- 农业(34290)
- 州(33749)
- 基金
- 项目(177428)
- 科学(142123)
- 基金(131493)
- 研究(128962)
- 家(113918)
- 国家(112967)
- 科学基金(97433)
- 社会(88169)
- 社会科(82734)
- 社会科学(82706)
- 基金项目(69446)
- 省(68024)
- 自然(60732)
- 自然科(59392)
- 自然科学(59379)
- 教育(58815)
- 自然科学基金(58380)
- 划(57539)
- 资助(53590)
- 编号(49432)
- 发(43557)
- 成果(40987)
- 重点(40589)
- 部(40250)
- 国家社会(36930)
- 创(36073)
- 课题(35991)
- 发展(35561)
- 教育部(34999)
- 展(34997)
- 期刊
- 济(151136)
- 经济(151136)
- 研究(91673)
- 中国(58013)
- 财(41252)
- 农(41092)
- 学报(40833)
- 科学(40337)
- 管理(39334)
- 大学(31552)
- 学学(29766)
- 融(28733)
- 金融(28733)
- 教育(28385)
- 农业(27897)
- 经济研究(25112)
- 财经(23772)
- 技术(23148)
- 业经(22608)
- 问题(20710)
- 经(20595)
- 技术经济(15348)
- 贸(14970)
- 世界(14462)
- 统计(14106)
- 业(14078)
- 商业(13613)
- 现代(13041)
- 国际(12956)
- 资源(12679)
共检索到4332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任媛 蔡翼飞
通过改进的人类发展指数计算方法,构建了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分别运用聚类分析、地理信息系统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从多个维度对省会城市的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水平的时序变化、空间格局演化特征及相互作用展开了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水平呈增长趋势,2010年以来超过50%的城市跨入中等发展水平行列。不同城市间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水平存在一定差异,呈先扩大后缩小的时序特征。从空间分布格局看,东部沿海城市的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水平优于中西部城市。另外,我国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水平总体呈显著的空间集聚性,局部具有高水平区域集聚、低水平区域集聚的特征,部分城市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合作还有待加强。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赵迎红
在构建图书馆综合发展指标评价体系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从24项图书馆发展指标中提取图书馆综合资源因子、人力资源因子和财务资源因子等三大因子,对地区图书馆的综合发展指标进行了排名,并与10项经济社会发展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指标间均呈显著正相关。
关键词:
图书馆 综合发展指数 经济增长 社会发展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赵迎红 徐宏毅
在构建城市图书馆综合发展指标评价体系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从29项城市图书馆统计指标中提取图书馆综合资源因子、读者服务资源因子等4个公因子,对35个城市图书馆的综合发展水平进行了排名,并与12项该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指标间均呈显著正相关,最后提出了提高城市图书馆发展水平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倪鹏飞 杨华磊 周晓波
文章通过数据挖掘发现:(1)1994~2011年人均GDP较高和较低的省份,经济重心都先向省会城市聚集,然后再远离省会城市,且前者经济重心偏离省会城市的程度大于后者;人均GDP居中的省份,经济重心还在不断向省会城市聚集。(2)1990~2011年人均GDP较高的省份,人口重心开始缓慢地远离省会城市;人均GDP较低的省份,人口重心还在不断向省会城市聚集。(3)2011年整体上经济重心偏离省会城市的程度小于人口重心偏离省会城市的程度。(4)人口重心远离(或聚集)省会城市滞后于经济重心远离(或聚集)省会城市。总之,经济重心和人口重心围绕省会城市呈现收缩和扩张的脉动现象,并在脉动的过程中,经济重心调整的步调快于人口重心,经济重心和人口重心不断偏离省会城市。这些发现和结论,将为以后制定和实行的新型城镇化、区域协调及缩小区域差距的发展战略提供事实和理论基础。
关键词:
省会城市 经济重心 人口重心 数据挖掘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丛海彬 邹德玲 吴福象
以内地31个省级行政区为基本区域单元,选取26项代表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利用熵值法对2001、2006、2011年我国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水平进行评价与比较,并通过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分析了我国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水平差异、时空格局演化及驱动机制。结果表明:我国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并整体呈现"东高西低"的特征;我国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水平空间差异明显,空间集聚特征日益显著,并呈现出"中间低,两头高"的空间集聚特征。西部地区整体处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冷点区域,而中部地区逐渐从次冷区域向次热区域转化,发展水平逐渐提升,东部沿海地带则主要处于经济发展的热点区;从经济地理、新经济地理、经济政策、制度等四个方面剖析了我国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水平时空演变的驱动机制,认为政府干预程度、交通条件、地方保护、对外开放度和需求能力等因素影响着我国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水平的演变。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周荣敏 张燕
本文以河北省为例,采用综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考察了2000-2008年间的能源、经济、环境(3E)综合发展水平状况。研究发现,区域3E综合发展水平虽然整体趋势向好,但各子系统间的非平衡性矛盾依然突出。基于此,文章提出了协调发展区域3E的合理措施,为制定统筹兼顾的区域可持续发展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丁涛 黄宇菲 冯奎 吴华清
本文采用“逐层纵横向”拉开档次法、“熵值”非线性规划法、TOWA-GA混合算子方法,首次以八大综合经济区的视角对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分析,并运用Dagum基尼系数和β收敛方法揭示八大综合经济区低碳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和空间收敛性特征。研究发现:八大综合经济区低碳经济发展整体上呈稳步向好的趋势,但仍存在总体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现象;八大综合经济区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非均衡性特征明显,总体差异水平不高且呈波动上升趋势,北部沿海经济区的内部差异最大,东部沿海经济区和大西北经济区的区域间差异最大,区域间差异对八大综合经济区总体差异的贡献最大;八大综合经济区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且全国层面和东北、东部沿海、南部沿海、大西北、大西南、长江中游、黄河中游7个综合经济区均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北部沿海经济区不存在绝对β收敛,但存在显著的条件β收敛。本文研究内容对制定八大综合经济区差异化政策,落实八大综合经济区协同发展战略具有理论和现实上的参考价值。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城市是经济、科学、教育、文化等先进社会文化的集聚中心,城市的振兴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了加快城市改革开放的步伐,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我们根据城市发展的主要指标,从1988年至1991年对地级以上城市已进行了四次综合评价。评价方法是选择39个有代表性的,能概括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构成评价的总系统,下设五个子系统。这种评价方法的特点是,能全面概括和客观地反映各城市的综合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能反映经济与社会的协调状况,还反映了居民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的满足程度,人的潜力发挥程度,以及城市基础设施的水平。指标体系中大部分指标是用人口和劳动力计算的平均水平...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庆 赵新泉 常金华
经济社会的发展归根到底是人的发展。文章根据人口相关指标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使用人口增长、人口结构、人口素质等指标综合评价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并且采用主成份分析法进行量化,为政府考核地区发展水平评价提供参考,避免唯GDP论。同时选取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评价青山区各个街道办事处以及各个社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同时分析地区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相关人口问题。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李明 聂召
国家审计的本质目标是保障和促进公共受托经济责任的全面有效履行,经济发展责任是公共受托经济责任的主要内容之一。因此,保障和促进经济发展理应成为国家审计的重要目标。本文以公共受托经济责任理论为基础,运用1984—2010年的省级地方政府数据,实证考察国家审计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效果及作用路径等问题。研究发现:国家审计作用的发挥并不利于实现短期经济增长,但却能够显著促进地方经济的长期发展;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实施以来,国家审计在促进地方经济的长期发展中发挥了更大的作用;国家审计对于地方经济的促进作用,主要是通过提升地方政府的治理效率来实现的。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思博
经济增长与能源产业依赖性之间关系是探索经济社会发展是否具备可持续性的重要内容,本研究基于14年间(20012014年)中国大陆30个省份(除西藏外)面板数据,借助空间面板计量模型,探讨不同发展阶段经济增长与能源产业依赖性间的关系,在此层面揭示我国经济增长结构转变过程,据此论证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备可持续发展的特征。实证结果显示,我国经济增长结构在不同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存在显著差异。经济增长方式逐渐从高耗能、低效率的发展模式向依赖科技创新、人力资本积累可持续发展模式转变,相关经济结构调整政策效果良好,我国经济社
关键词:
经济增长 能源产业依赖 空间面板计量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强 李泽锦
本文引入高质量发展指标,构建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程度的评价指标体系,厘清了产业结构升级对于区域协调发展的作用机制,从省域与城市群两个层面进行了实证分析与稳健性检验。研究发现:样本期内,省域与城市群两个层面的经济协调发展程度均呈现攀升态势,东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程度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在作用机制方面,产业结构升级可显著提升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程度,且在内陆省份“、生产型”省份以及人力资本优势省份该作用效果更为显著;产业结构升级对于省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上,对于城市群经济协调发展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上。此外,产业结构升级也可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生产要素积累以及促进居民消费升级三种方式间接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兆德 刘聪 刘强 孔祥飞
从经济发展、城镇化、经济效益、居民生活、外向度和区域联系等6个方面,构建了地级单元区域综合发展水平测度的指标体系,测算了2012年中国地级以上城市的综合发展水平、发展协调度,并依据综合发展、协调度指数,对中国地级以上城市发展类型进行了划分。研究表明:综合发展及其6个子系统指数、协调度指数、发展类型均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东部沿海地区综合发展和协调度指数较高的城市在空间上彼此接近,形成若干高值集聚区;中西部地区省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发展水平也相对较高,低值区域主要分布在自然条件复杂多样的胡焕庸人口分布线沿线及其西北侧,总体上呈现出东高西弱、阶梯状减弱的空间格局;较高水平初级协调型以上的城市数量不多,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中等发展水平以下的城市大多为勉强协调型、濒临失调型、轻度失调型和中度失调型。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蒋天颖 刘刚 刘程军
文章根据文献和统计数据,研究重构了县域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社会保障、生活水平、创新水平、生态环境是县域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水平的六个主要因子,其中经济发展是主导因子。通过空间分析,进一步研究发现浙江县域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水平呈现集聚的现象,整体水平呈现东北方向上高于西南方向上的趋势,并形成以杭州-宁波连线的热点聚集区,衢州-苍南连线的冷点集聚区。
关键词:
县域社会经济 综合发展水平 空间分异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钱耀军
本研究利用动态因子分析法对海南、深圳、珠海、厦门、汕头五大经济特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和排名。研究表明,海南经济特区排在末位,与深圳、珠海的经济社会发展差距有不断增大的趋势,从横向和纵向两方面分析得知其原因是海南的资源利用率和环境的污染治理率较低;海南的发展动力不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动力不足;海南的社会发展基础较弱,民生短板问题依然突出。并结合以上问题,提出了节约集约利用资源,不断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协调发展,不断增强发展动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等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