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537)
- 2023(9467)
- 2022(7127)
- 2021(6058)
- 2020(4920)
- 2019(10722)
- 2018(10303)
- 2017(20495)
- 2016(10400)
- 2015(11733)
- 2014(11806)
- 2013(11463)
- 2012(10482)
- 2011(9647)
- 2010(10006)
- 2009(9880)
- 2008(8662)
- 2007(7911)
- 2006(7559)
- 2005(7374)
- 学科
- 济(70339)
- 经济(70294)
- 业(29831)
- 管理(29822)
- 融(26481)
- 金融(26481)
- 中国(24390)
- 企(23911)
- 企业(23911)
- 银(23399)
- 银行(23394)
- 行(22736)
- 地方(21028)
- 方法(18896)
- 数学(16749)
- 数学方法(16696)
- 业经(15245)
- 农(14289)
- 财(14025)
- 制(13664)
- 地方经济(12646)
- 中国金融(11224)
- 农业(10663)
- 学(10250)
- 体(10165)
- 产业(9865)
- 务(9428)
- 财务(9401)
- 财务管理(9391)
- 发(9322)
- 机构
- 学院(155614)
- 大学(153790)
- 济(81831)
- 经济(80413)
- 研究(56147)
- 管理(55211)
- 中国(50042)
- 理学(46259)
- 理学院(45815)
- 管理学(45200)
- 管理学院(44926)
- 财(37068)
- 京(30955)
- 财经(29341)
- 经济学(28674)
- 科学(28588)
- 所(27306)
- 中心(26787)
- 经(26504)
- 经济学院(25579)
- 研究所(24332)
- 江(23549)
- 财经大学(21722)
- 融(21090)
- 金融(20731)
- 农(20459)
- 银(20125)
- 北京(19863)
- 院(19501)
- 银行(19410)
- 基金
- 项目(94352)
- 科学(75282)
- 研究(72364)
- 基金(69566)
- 家(58599)
- 国家(58109)
- 社会(50882)
- 科学基金(50625)
- 社会科(48448)
- 社会科学(48437)
- 省(36654)
- 基金项目(35764)
- 教育(31346)
- 划(29065)
- 编号(28101)
- 自然(28060)
- 资助(28039)
- 自然科(27412)
- 自然科学(27408)
- 自然科学基金(26940)
- 发(23163)
- 成果(23139)
- 国家社会(22341)
- 重点(21427)
- 部(20615)
- 发展(20060)
- 课题(19800)
- 展(19784)
- 创(19718)
- 性(19151)
共检索到2550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渡边雅男 高晨曦
从《资本论》出发,以信用制度的发展和消费资本两个维度解读2006年全球金融危机,此次金融危机具有深层背景:一方面,资本主义的信用制度通过资本的神秘化掩盖了生息资本利润来自剩余价值的分配,导致虚拟经济和三级市场的畸形发展;另一方面,盯上工人消费基金的生息资本从生产领域转向消费领域,为抵御一般利润率下降不惜追逐"洪水期"前的利润。新自由主义时期的新历史条件使当前危机不可避免地带有金融的性质。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李瑞德
在资本主义经济的金融化浪潮中,资本的拜物教性质作为一种巨大的隐形推动力,尤其是其逐利性、贪婪性和狂热性,推动金融资本不断走向膨胀化、投机化、泡沫化和全球化。虚拟金融资本的无节制膨胀和扩张,最终导致了国际金融危机频繁爆发及危机之后经济的持续衰退,财富分配两极分化和失业率持续走高,主权债务危机和普通民众负债累累等严重后果。资本拜物教推动下的资本主义经济金融化及其引发的负面效应,对于我国当前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重要的警示作用。
关键词:
资本拜物教 资本主义 经济金融化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栾文莲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资本主义发生了金融化的变化。它是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时代发展中的阶段性变化,以虚拟金融资本垄断为主导统治社会经济生活。货币化经济新形态——金融经济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结合形成资本主义经济金融化——是在信息技术革命条件下,金融资本的形态变化。
关键词:
资本主义 金融化 变化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王璐 李晨阳
在资本主义经济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金融扩张运动表现出周期性发生与长期性发展的一般规律,其核心特征在于脱离价值生产而实现价值增殖,进而呈现出价值自主运动的一般特征。依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决定了价值生产与价值实现的矛盾,进而决定价值自主运动倾向与价值自主运动能力的矛盾运动,这是最终决定价值自主运动发展并决定金融扩张发生的根本原因。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资本家阶级通过信用体系的频繁扩张试图使价值自主运动倾向与价值自主运动能力达成统一,从而构成了价值在增殖过程中持续采取金融资本形式以进行自主运动的特殊发展机制,由此彰显政治经济学框架下的当代资本主义经济金融化本质。我国经济发展至今同样表现出了金融扩张的现象,而以金融部门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是难以持续的,我国应始终维持实体经济的核心地位,通过信用体系发展来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谢长安 俞使超
金融的本质是信用,金融化也就是信用化。资本主义经济金融化是货币在由贵金属形式演变到信用形式后,经济体由于货币创造的便利性出现大量信用活动进而呈现出类似金融的状态。资本主义经济金融化是伴随现代银行和融资制度产生而已出现的现象。经济金融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资本主义在过去的发展历程中,金融化分别有初级、中级和高级三种不同形态及其相对应的特征,在三种不同形态的金融化环境中,国民经济所受到的影响各不相同。资本主义经济金融化的实质是西方金融资本参与全球财富的再分配。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谢长安 俞使超
金融的本质是信用,金融化也就是信用化。资本主义经济金融化是货币在由贵金属形式演变到信用形式后,经济体由于货币创造的便利性出现大量信用活动进而呈现出类似金融的状态。资本主义经济金融化是伴随现代银行和融资制度产生而已出现的现象。经济金融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资本主义在过去的发展历程中,金融化分别有初级、中级和高级三种不同形态及其相对应的特征,在三种不同形态的金融化环境中,国民经济所受到的影响各不相同。资本主义经济金融化的实质是西方金融资本参与全球财富的再分配。
[期刊] 征信
[作者]
鲁春义
从经济主体角度来看,当前的金融化现象使得家庭、非金融企业以及金融企业等经济主体之间呈现新的经济关系,而且这些经济主体的行为与该国经济之间产生更紧密联系。尤其是在资本转移过程中,经济主体之间相互作用,使得其金融化行为具有新的跨行业、跨时期、跨区域等特征。从全球角度来看,这种新的特征使得经济主体的资本转移机制更依赖于国内外金融体系,而且更具有弹性。这就使得系统性经济风险产生的概率大大增加,对经济社会产生不利影响,甚至可能出现金融经济危机。因此,我国推行金融自由化一定要适度,监管部门应高度警惕系统风险。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黄振奇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栾文莲等完成的院重大项目《资本主义经济金融化与世界金融危机研究》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对深入认识资本主义发展至虚拟金融资本统治为主导阶段的经济、政治、社会,对研究资本主义危机问题,有重要参考价值。一、对当前垄断资本主义的阶段性认识栾文莲等沿用西方左翼学者使用的资本主义经济"金融化"的提法,认为资本主义经济金融化是金融帝国主义时代发展中的阶段性变化,以虚拟金融资本垄断为主导统治社会经济生活。资本主义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裴祥宇
本文从部门视角构建测度经济金融化的指标体系,采用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主观静态赋权法和基于熵值法的客观动态赋权法对美国经济金融化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样本期内的美国经济金融化趋势不断增强,金融部门扩张强劲,非金融企业部门金融化呈现周期性上升态势;联邦基金利率调节在一定范围内对非金融企业部门金融化产生波动性影响,但无法左右其金融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进程。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渡边雅男 高晨曦
本文试图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体系的视角出发,从企业、国家政权、阶级三层结构探讨日本经济金融化的原因。在企业层面,本文通过观测企业资产、企业受益和其支出的结构确认了企业积累活动的金融化,并指出劳动分配率的下降以及资本积累率的停滞是它的前提。在国家层面,国家的自由化战略显著推动了经济的金融化。日本经济自由化改革的外因是全球竞争带来的门户开放压力,其内因则是作为统治阶级的资产阶级为了推动企业积累活动的金融化,要求政府放松金融管制。在阶级层面,本文展示了工人、产业资本家和货币资本家是如何在剩余价值的分配问题上围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裴祥宇
本文从部门视角构建测度经济金融化的指标体系,采用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主观静态赋权法和基于熵值法的客观动态赋权法对美国经济金融化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样本期内的美国经济金融化趋势不断增强,金融部门扩张强劲,非金融企业部门金融化呈现周期性上升态势;联邦基金利率调节在一定范围内对非金融企业部门金融化产生波动性影响,但无法左右其金融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进程。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严启发
一、对当前经济金融化的观察与分析(一)经济金融化的本质是虚拟经济不断扩张从现象看,经济金融化已经成为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这一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渡边雅男 高晨曦
本文试图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体系的视角出发,从企业、国家政权、阶级三层结构探讨日本经济金融化的原因。在企业层面,本文通过观测企业资产、企业受益和其支出的结构确认了企业积累活动的金融化,并指出劳动分配率的下降以及资本积累率的停滞是它的前提。在国家层面,国家的自由化战略显著推动了经济的金融化。日本经济自由化改革的外因是全球竞争带来的门户开放压力,其内因则是作为统治阶级的资产阶级为了推动企业积累活动的金融化,要求政府放松金融管制。在阶级层面,本文展示了工人、产业资本家和货币资本家是如何在剩余价值的分配问题上围绕劳动分配率、生产率和利润分配率展开复杂的斗争,并指出工人阶级的历史性失败和资产阶级内部的霸权交替是经济金融化这一“经济地震”背后的“板块运动”。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高晨曦
本文从"服务是什么"、"服务提供的资本主义形态"、"围绕服务提供的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三个方面出发,探讨马克思的服务论和服务劳动论是否适用于当代服务业分析。首先,马克思把服务看作使用价值的有用作用,看作消费过程而非直接生产过程的范畴,因此把"服务"视作商品、"精神劳动"产品的观点与庸俗经济学并无二致。学界应区分"服务"和"提供服务的劳动"的概念。其次,从资本主义制度下消费者"购买服务"时的经济关系来看,资本主义下提供服务的形式是将消费资料和服务工人劳动力的短期使用权以实物形式租赁给消费者。在提供服务前,消费者就已经支付包含服务资本利润在内的租赁费用。在这个过程中,处于资本-雇佣劳动关系下的消费者将受到"二次剥削"。最后,本文将服务提供部门视作非生产部门,将其附加在再生产公式中,通过模拟社会再生产以及货币的预付和回流过程,揭示购买"服务"行为背后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的规律。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林楠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金融发展的历史进程和经验证明,经济的金融化既带来了促进全球各国共同发展和提升相互依存度的正面发展效应,也给全球各国带来了波动、萧条和危机的互动与联动的深刻负面效应。经济金融化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经济停滞和膨胀的恶性循环发展,其负效应对全球的震荡与影响不但巨大还惊心动魄,其深度发展导致全球经济体系更难控制,使全球经济体系的易变性与波动性不断增强,风险持续上升,金融结构变得脆弱,金融动荡的负面效应也被数倍放大。同时,过度金融化成为近年金融危机的主要根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