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730)
- 2023(4055)
- 2022(3415)
- 2021(2878)
- 2020(2350)
- 2019(5094)
- 2018(5025)
- 2017(9898)
- 2016(4930)
- 2015(5629)
- 2014(5699)
- 2013(5801)
- 2012(5753)
- 2011(5511)
- 2010(5741)
- 2009(5527)
- 2008(5133)
- 2007(4892)
- 2006(4778)
- 2005(4269)
- 学科
- 济(50759)
- 经济(50625)
- 地方(14350)
- 方法(13913)
- 管理(13900)
- 地方经济(11481)
- 数学(10488)
- 数学方法(10462)
- 业(9762)
- 业经(9611)
- 中国(9400)
- 企(8856)
- 企业(8856)
- 学(7880)
- 和(7212)
- 农(7017)
- 经济学(6183)
- 理论(6019)
- 环境(5459)
- 制(5049)
- 发(4898)
- 财(4891)
- 社会(4820)
- 产业(4646)
- 农业(4636)
- 体(4609)
- 融(4539)
- 金融(4538)
- 资源(4223)
- 策(4151)
- 机构
- 大学(84465)
- 学院(84031)
- 济(48677)
- 经济(47917)
- 研究(32896)
- 管理(30217)
- 理学(25537)
- 理学院(25231)
- 管理学(24926)
- 管理学院(24754)
- 中国(23942)
- 财(19955)
- 京(16871)
- 经济学(16777)
- 科学(16567)
- 所(16231)
- 财经(15883)
- 经济学院(14681)
- 研究所(14372)
- 经(14249)
- 中心(13703)
- 江(12697)
- 社会(11766)
- 财经大学(11501)
- 院(11037)
- 范(11010)
- 师范(10975)
- 北京(10916)
- 科学院(10080)
- 州(9712)
- 基金
- 项目(48845)
- 科学(39355)
- 研究(37585)
- 基金(36539)
- 家(30418)
- 国家(30157)
- 社会(29264)
- 社会科(26544)
- 社会科学(26531)
- 科学基金(26199)
- 基金项目(18697)
- 省(18171)
- 教育(16252)
- 资助(14897)
- 划(14497)
- 编号(14038)
- 自然(13738)
- 自然科(13415)
- 自然科学(13413)
- 自然科学基金(13190)
- 国家社会(12245)
- 济(12066)
- 经济(11959)
- 成果(11939)
- 发(11923)
- 部(11238)
- 重点(10900)
- 发展(10545)
- 展(10413)
- 教育部(10272)
共检索到1390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欣广
"以人为本"的发展目的由生存需要、享乐需要、发展需要及和谐需要构成。就我国现阶段而言,必须普遍满足生存需要,合理限制享乐需要,适当满足发展需要和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满足和谐需要。但是,在现实中,我国贫困群体的生存需要尚未得到满足,享乐供给分配极端不公平,严重的两极分化发展导致发展需要难以实现,和谐需要还相当欠缺。文章认为,"以人为本"的发展目标应当从满足四大需要的价值规范入手,即应把生存需要的满足置于优先地位,发挥社会舆论和政府的作用合理限制以物质方面为重点的享乐需要,增加发展需要的供给并增强其公平性,大
关键词:
以人为本 经济发展 目的 目标 人本审视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朱富强
现代主流经济学推崇经济人行为的主要依据是私恶可以通达公益的"无形的手"原理,问题是,"无形的手"是否存在。其实,在经验主义人性论兴起的中世纪后期,这一点就存在很大争论:马基雅弗利等宣扬"私恶为害"的观念,孟德维尔等则提出了"私恶即公益"的命题。但是,由于西方社会经济竞争的加剧以及斯密的"无形的手"之宣扬,"私恶即公益"的观点逐渐流行,最终成了现代主流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
经济人 无形的手 马基雅弗利 孟德维尔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王日根
中国社会经济史,顾名思义就是要将社会与经济相互结合,研究经济制度要与研究经济制度的形成、运行与变化相结合(要自下而上,也要自上而下)。研究理性行为要与研究非理性行为相结合。一、应加强对社会与经济的结合的研究。简单的GDP衡量肯定是有偏颇的,衡量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指标是综合性的,既有经济性的指标如GDP等,也包括人的寿命、幸福指数等等。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谢永新
市场经济社会中人文关怀的缺失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人文关怀在人类社会中总是表现为人们对于个体生命处境的关照以及对于意义世界和价值世界的追求,是真诚和真情转化为人性美的体现。人文关怀的缺失就意味着人们失去了对人的价值、人的尊严的操守。这种缺失与经济的市场化和诸如官本位等社会历史文化的因素有关。人文关怀对完善市场经济制度、对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有着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
市场经济 人文关怀 和谐社会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祝林林
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最终归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既是马克思主义人民立场观的时代化,也是习近平多年实践经验的升华,更是对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模式的扬弃。人民立场集中体现在经济发展的实践中明确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目的和发展追求是满足人民的需要,发展动力和检验主体是人民。坚持人民立场不仅为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了不竭动力,还为实现世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叶东安,陈功
长期以来,我国的计划生育方针政策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定效率的运行机制和特有的工作方式。人口情报工作产生于这一时期,适应国情需要并主要为计划生育工作服务,已取得了骄人的业绩。而今在我国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时,人口情报工作也相应改变其工作机制以适应新体制的要求,建立一个更加完备协调的系统。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国家宏观调节下,通过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人口情报作为一种社会资源,应该得到充分利用和共享。与社会需求相结合,人口情报虽然一般不能直接创造财富,但科研部门、生产部门对情报的吸收利用却能促进物质财富更快地增长。 1 搞好人口情报工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首先应该对情报市场和情报用户进行研究,使人口情报工作更具有目的性,从而提高人口情报的利用率和社会经济价值。从人口情报工作服务的对象来看,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考察: 1.1 作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柱之一,人口情报必须为解决宏观的人口问题服务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程连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事管理体制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程连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对我国人事制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人事制度是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它已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现实已昭示我们,人事制度不改革,其他改革就难以进...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朱富强
本能是基于生理反应的结果,它是人和其他动物所共有的;而"性"是社会的产物,只有人类的活动才是社会性的,因此,"性"是人类所特有的。既然"性"是社会互动的产物,就不是天然的,因而也就不存在真正的"本"性。通常所谓的"本性"实际上是对先天的"本能"或后天养成的"人性"的误用,这也意味着不存在"性恶"或"性善"之说。同时,虽然人具有先天的本能,但生活在群体中的人的本能必然会受到一定制度的约束和影响,因而,人的本能就会逐渐让位于后天养成的人性。另外,人性具有多层次性,它是不断演进的,具有社会认同精神的超我是人性发
关键词:
本能 本性 人性 社会互动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志良,范小琴,郭川
人口是社会经济大系统中重要的子系统,它本身也包含着多层次因素,各种要素间也存在着相互关系。它们都既受制于社会经济因素,同时又对社会经济产生着巨大的反作用。本文通过分析甘肃省人口变量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关系,展示了人口变量因素在社会经济规划中的重要作用。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思源 陈琳
党的十九大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一以贯之的人本经济思想,体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中国梦""五位一体"总布局、新发展理念、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治理、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关键思想对人本经济学的启示,这对人本经济学研究具有重大启发意义。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提高人民的安全感、幸福感和获得感,就要在经济建设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拓展、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本经济学研究。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魏民
西方经济学对人的研究表明:西方经济学是以财富的获取和占有为对象,以资源稀缺为出发点,以资源配置为核心的物本经济学;马克思的人本经济思想,实现人本主义哲学传统和经济学的统一,对经济关系的研究和对人的研究的统一.由于当代人类在经济生活中所面临的问题,需要确立人在经济学中的地位,强调经济学研究人,强化经济学的人本精神.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建民
进入本世纪10年代以来,我国的经济和人口双双进入了"新常态"。这两个新常态将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产生深刻和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决定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道路、模式和步伐。人口变量不仅是影响消费市场的决定因素,作为经济增长的内生性因素还会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影响各个要素市场,进而影响整个经济的供给与需求的长期均衡。因此,人口新常态不仅是我国经济新常态形成的决定因素之一,同时也是新常态下经济运行的基础性条件。文章在明确我国人口新常态的性质及其5个基本特征的基础上,从新常态下的人口与经济关系结构入手,分析人口新常态对新常态经济影响的具体路径,探讨人口新常态各种可能的经济后果及应对策略。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彭文生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口罩需求陡然增加,供求缺口带来口罩价格是否应该上升的争议。价格上升抑制口罩需求、引导企业增加产量,促进供求平衡,这是市场有效配置资源的机制。但是在短期内供给弹性低的情况下,高价格可能导致部分低收入人群负担不起口罩,由此产生一个支付意愿是否和口罩需求的急迫性一致的问题;而一部分人不戴口罩会降低整个社会的防疫效率,这种外部性意味着自由市场交易形成的价格既不公平也没有效率。在面临重大灾害时,社会更需要人文关怀,这次疫情对经济学的一个启示是资源配置不仅涉及市场和政府的作用,还有一个社会伦理的视角。
关键词:
口罩需求 市场价格 外部性 人文精神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