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946)
- 2023(15686)
- 2022(13014)
- 2021(11604)
- 2020(9927)
- 2019(22855)
- 2018(22554)
- 2017(43687)
- 2016(23742)
- 2015(27379)
- 2014(27789)
- 2013(27518)
- 2012(25654)
- 2011(23370)
- 2010(23858)
- 2009(22764)
- 2008(22973)
- 2007(20656)
- 2006(18340)
- 2005(17196)
- 学科
- 济(119896)
- 经济(119756)
- 管理(75841)
- 业(69087)
- 企(57800)
- 企业(57800)
- 方法(48268)
- 数学(41459)
- 数学方法(41148)
- 财(32555)
- 中国(29272)
- 农(28011)
- 地方(24982)
- 业经(24910)
- 制(24296)
- 学(23403)
- 务(20508)
- 财务(20469)
- 财务管理(20413)
- 贸(19519)
- 贸易(19509)
- 企业财务(19310)
- 融(19034)
- 金融(19030)
- 易(18877)
- 环境(18642)
- 银(18477)
- 农业(18472)
- 银行(18447)
- 行(17363)
- 机构
- 大学(359951)
- 学院(357884)
- 济(160186)
- 经济(156979)
- 管理(134474)
- 研究(122368)
- 理学(114822)
- 理学院(113606)
- 管理学(111953)
- 管理学院(111285)
- 中国(94861)
- 财(79381)
- 京(74985)
- 科学(69688)
- 所(62210)
- 财经(61464)
- 中心(55627)
- 江(55617)
- 经(55480)
- 研究所(55233)
- 农(54694)
- 经济学(51403)
- 北京(47443)
- 业大(47441)
- 经济学院(46117)
- 范(45247)
- 财经大学(45223)
- 师范(44839)
- 院(43413)
- 州(43344)
- 基金
- 项目(224196)
- 科学(177185)
- 研究(166654)
- 基金(164161)
- 家(141160)
- 国家(139995)
- 科学基金(120356)
- 社会(109214)
- 社会科(103574)
- 社会科学(103546)
- 省(86062)
- 基金项目(85971)
- 教育(76778)
- 自然(74350)
- 自然科(72591)
- 自然科学(72571)
- 划(71994)
- 自然科学基金(71308)
- 资助(67632)
- 编号(66957)
- 成果(56670)
- 部(51510)
- 重点(50788)
- 发(48788)
- 课题(46601)
- 创(46093)
- 国家社会(46037)
- 制(45080)
- 教育部(44921)
- 性(43595)
- 期刊
- 济(185238)
- 经济(185238)
- 研究(113003)
- 中国(71512)
- 财(66775)
- 学报(51600)
- 农(50407)
- 管理(50060)
- 科学(47492)
- 大学(40058)
- 学学(37769)
- 融(36797)
- 金融(36797)
- 教育(34260)
- 农业(33266)
- 财经(32623)
- 经济研究(30355)
- 技术(30061)
- 经(28066)
- 业经(26860)
- 问题(24652)
- 贸(20779)
- 会计(19274)
- 技术经济(19025)
- 国际(18660)
- 世界(18040)
- 业(17653)
- 财会(17349)
- 统计(17048)
- 理论(16780)
共检索到5537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跃堂
会计国际化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客观要求 ,是大势所趋。但对于会计准则国际化是否就意味着会计国际化 ,会计准则国际化的进程是否应考虑经济环境的影响 ,则争议颇为激烈。本文基于需求与供给理论 ,对会计准则国际化的需求及其支撑环境的供给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 ,得出支撑环境对会计准则国际化进程有制约作用的结论 ,并认为制定会计准则既要考虑准则国际化的需求 ,也应考虑其支撑环境的建设 ,也就是应在会计国际化的需求与供给平衡中推进会计准则的国际化。中国会计改革的实践对此作出了诠释 ,并提供了经验证据。
关键词:
会计国际化 会计环境 经验证据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跃堂 张莉 赵子夜
会计准则国际化是否应考虑我国的具体国情,学术界争议颇大,监管机构也对此存在分歧。那么会计准则国际化是否就能产生会计实务的可比,而背离国际会计准则是否就一定会导致会计实务的不可比呢?文章利用《企业会计制度》出台的改革政策既有与国际会计准则一致的,也有背离的情况,运用中国资本市场AB股公司境内外审计利润的数据对此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发现,与国际会计准则一致的改革政策执行当年并未消除实质性差异,而与国际会计准则背离的改革政策也并未产生实质性差异,由此证实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并不能保证会计实务的可比,考虑经济环境的改革举措并不一定妨碍会计实务的国际化。研究进一步发现审计是影响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效应的基...
关键词:
会计国际化 境内外审计利润 公允价值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建新
本文以《非货币性交易》准则为例,从公允价值的运用与修订出发,检验了准则修订的实施效果。研究得出:基于国情的准则修订有力地遏制了上市公司直接利用非经常性损益的盈余管理,加大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难度,提高了会计盈余质量。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并未就此杜绝,一些上市公司仍通过变换不同的非货币性交易方式绕过新准则规定操纵盈余。本研究为我国会计准则制定国际化策略选择提供了直接证据,阐述了现实环境制约对会计准则国际化的影响,揭示了准则制定策略选择的两难困境。
关键词:
会计国际化 环境制约 策略选择 效果评价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王建新
本文运用既发行A股又发行B股的公司(以下简称AB股公司)2001年会计准则改革前后的经验数据,分别从国际化的结果和过程的角度,就会计盈余质量进行定量研究,从而对改革效果做出实证性分析,籍此评价改革的合理性。研究表明:从国际化结果来看,AB股公司分别在中国会计准则与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下的盈余质量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了在我国目前的现实环境条件下完全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也不能显著地提高会计盈余质量;从国际化过程来看,两种准则体系下盈余质量差异的绝对值变化显著且逐年减少,说明了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改革形式上协调促进了实质上的协调,提高了会计盈余质量。
关键词:
会计准则国际化 盈余质量 效果评价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游家兴 罗胜强
以我国不断推进的会计准则国际化进程为研究背景,选取我国AB股上市公司1996年度至2008年度的财务报告作为研究对象,从相对信息含量、增量信息含量和同步双重信号三个角度,比较了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价值相关性,检验了我国会计国际化所产生的效果。实证结果表明,会计改革效果在某些阶段还不尽如人意,但总体而言,在会计国际化进程中确实改善了我国会计准则的质量,提高了盈余信息含量,增强了会计信息的有用性。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于李胜 王艳艳 陈泽云
本文从资本市场会计信息的第一道防线——独立审计视角,通过发展一个以CAPM模型为基础的关于信息中介质量与权益资本成本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来阐释信息中介是如何在资本市场资源配置的过程中发挥作用,然后以2001~2004年间的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对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实证检验。理论分析的结果表明,信息中介可以通过提高企业未来的现金流和降低企业的信息风险来影响权益资本成本,信息中介的声誉与权益资本成本之间呈负相关关系。实证检验的结果为我们的模型分析提供了进一步的经验证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韩绍凤 向国成 汪金成
本文以杨小凯等人的分工与消费多样化同时演进的新兴古典模型为基础,进一步揭示了多样化只有在不使生产者的专业化水平降低或减少生产者固定学习费用的基础上才能促进经济发展的命题,提出了通过提高农民的创新能力、分担农民的学习费用、改善农业的交易效率促进农业多样化发展,以实现我国小农经济效率进一步改进的基本建议。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杨刚强 王海森 范恒山 岳子洋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系统性变革,需要全社会共同发力。数字经济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理应为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构建了一个内生增长模型,揭示了数字经济促进碳减排的新机制,并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碳减排效应,在考虑变量选择偏误、剔除其他政策影响和容忍“不外生工具变量”等稳健性、内生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机制分析发现,除技术进步和能源利用效率渠道以外,数字经济促进了技术多样化,为碳减排提供了更稳定的激励,且技术相关性越高,数字经济对技术多样化的提升效应越明显。异质性分析表明,要素禀赋差异、跨界污染转移和主体功能定位是影响省际交界地区数字经济碳减排效应的重要因素。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对碳减排的影响具有区域差异,在低数字产业化与高产业数字化的地区,数字经济的碳减排作用更加显著。本文不仅为系统理解数字经济的碳排放影响提供了新的分析视角,也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提供了政策启示。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何代欣 叶子荣 江晓莉
由于全球金融危机,我国宏观经济态势骤变,加之"5.12"特大地震的持续影响,四川省经济发展出现了诸多新的情况和变化。研究发现,四川省投资和消费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有巨大落差,形成消费拉动型的经济结构存在很大潜力;近期四川省的投资、产出和消费环节存在脱节现象,市场中微观经济主体亟待保护和扶持;四川居民消费存在"理性迷茫"现象,且拉动内需和保障民生需要进一步结合。在应对地震后续影响及外部经济冲击时,四川省需要更加灵活务实地采取应对措施,实现社会福利和经济福利的双向增进。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马草原 程茂勇 侯晓辉
在探讨中国城市劳动力跨部门流动的制约因素时,不仅要关注行业技术特征及劳动复杂程度的异质性,也应当重视所有制的影响。本文在委托-代理框架下构造了理论模型,基于企业微观劳动力配置机制的视角,在考虑行业异质性的同时,重点分析了国有部门委托人约束不足与劳动人事制度引起劳动力流动性下降的作用机制,以及劳动力跨所有制流动不够通畅的形成原因。然后,基于CHIP(2013)微观调查数据的回归模型,检验并分析了行业技术特征和所有制性质对劳动力流动的不同影响,实证结论较稳健地支持了理论推断。本研究有两方面的政策含义:一是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提高出资人和企业经营绩效的相关性,进而强化国有企业的委托人约束;二是以国有资本功能的分类界定为前提,加快制订和落实差异化的企业用工改制方案,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的劳动人事制度。在健全国有资本监管体制、理顺委托-代理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国有企业劳动力配置的持续优化,促进劳动力在不同部门之间的合理流动。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周宇飞 胡求光
为考察近年来以持续高速增长的环境投资治理费用为代表的环境规制政策对环境污染的影响,从隐性经济视角出发,以浙江省为研究对象,采用多指标多原因模型测算了浙江省2003-2016年各地级市的隐性经济规模,进而构建了包括环境污染滞后项在内的动态面板模型,并运用广义矩估计就浙江省环境规制在隐性经济作用下对环境污染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环境规制对环境污染有着显著的直接抑制作用;隐性经济会恶化生态环境,并在一定程度上扭曲环境规制对环境污染原有的影响路径,降低环境规制的政策绩效。
关键词:
环境规制 隐性经济 环境污染 浙江省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刘亮 李廉水 刘军 程中华
中国正处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攻关期,迫切需要新一代人工智能等重大创新添薪续力。本文通过构建包含智能化与经济增长集约化的CES生产函数模型,采用2004-2015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智能化对经济增长集约化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表明:智能化对经济增长集约化呈显著的U型影响,即智能化对经济增长集约化的影响呈现先抑制后促进的动态作用,在考虑区域异质性以及内生性问题后,U型影响依然稳健;机制分析表明,智能化通过影响技术效率与技术进步,进而影响经济增长集约化。本文明确了智能化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显著效果与作用渠道,也为中国推动智能化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政策启示。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罗胜强
公允价值会计一直是会计准则制定者与银行界及其监管机构之间争论的焦点。围绕着公允价值会计的争论全面而系统地综述了国外关于公允价值会计对银行业及监管影响的相关研究成果。从历史成本向公允价值转变确实会对银行业及其监管、乃至整个金融体系产生重大影响,在决定是否采用公允价值作为财务报表的主要计量手段之前,需要对公允价值所产生的影响做出不断深入的研究。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庄旭东 王仁曾
结合区域创新能力相关理论,探究市场化进程、数字化转型与区域创新能力的内在联系。研究发现,市场化进程能通过缓解创新主体的外部融资约束、激发创新主体内在创新动力,进而间接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市场化进程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存在异质性,数字化程度较高地区的市场化进程对区域创新能力提升效果更显著。结论可为政府加速市场化改革与数字化转型、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经验证据及政策启示。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杨胜刚 谢晋元 成程
跨境电商作为数字经济时代最重要的国际贸易业务模式之一,为传统国际商务流程带来了深刻变革。本文使用网络爬虫技术和文本分析方法,基于A股上市公司2007—2020年发布的388.9万份公告,对上市公司开展跨境电商业务的情况进行了精确筛选,实证检验了上市公司开展跨境电商业务对企业国际化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第一,上市企业开展跨境电商业务可以显著提高企业的国际化水平;第二,优化供应链结构、缓解融资约束、推动数字化转型是跨境电商提升企业国际化水平的重要途径;第三,在精确识别开展相关业务企业的基础上,本文发现跨境电商试验区政策能够通过强化融资优化与数字赋能效应进一步提升跨境电商对企业国际化的促进效果。基于上述分析,本文从企业内部的战略选择和外部的政策支持两个角度,为进一步优化跨境电商支持政策,促进企业高水平国际化发展,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全面实现,提供了具体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