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94)
2023(7508)
2022(6335)
2021(5850)
2020(4889)
2019(10900)
2018(10616)
2017(20987)
2016(11110)
2015(12385)
2014(12271)
2013(12433)
2012(11583)
2011(10871)
2010(11175)
2009(10581)
2008(10151)
2007(9615)
2006(9168)
2005(8500)
作者
(31701)
(27619)
(27195)
(25871)
(17283)
(13071)
(12214)
(10707)
(10342)
(9697)
(9527)
(8836)
(8833)
(8695)
(8494)
(8272)
(7877)
(7766)
(7758)
(7527)
(7065)
(6721)
(6683)
(6599)
(6302)
(6267)
(5934)
(5763)
(5671)
(5517)
学科
(75010)
经济(74944)
(47623)
(37691)
农业(32386)
管理(25197)
地方(21009)
方法(18757)
业经(17350)
数学(17088)
中国(17057)
数学方法(17021)
(14790)
企业(14790)
(12881)
地方经济(12068)
(11436)
(10872)
(10781)
发展(10511)
(10499)
农业经济(10397)
收入(10193)
(9327)
农村(9316)
(9154)
(8971)
(8770)
金融(8768)
及其(8479)
机构
学院(169806)
大学(163283)
(87527)
经济(86042)
管理(62960)
研究(62835)
理学(53868)
理学院(53338)
管理学(52657)
管理学院(52363)
中国(49717)
(47941)
农业(36058)
科学(34697)
(34518)
(32844)
(32183)
业大(29423)
中心(29066)
研究所(28845)
经济学(27444)
财经(27007)
(26758)
(24469)
经济学院(24418)
农业大学(21902)
(21567)
经济管理(21547)
师范(21446)
(21188)
基金
项目(105558)
科学(83210)
研究(81805)
基金(76383)
(65338)
国家(64615)
社会(56001)
科学基金(54837)
社会科(52531)
社会科学(52520)
(42552)
基金项目(40478)
教育(34518)
编号(34076)
(33287)
自然(30799)
资助(30223)
自然科(29994)
自然科学(29989)
自然科学基金(29467)
(28753)
成果(27198)
(26481)
(23986)
国家社会(23774)
重点(23158)
课题(22844)
发展(22592)
(22273)
(21626)
期刊
(114690)
经济(114690)
(54385)
研究(53834)
中国(37045)
农业(36483)
(23828)
科学(23665)
学报(23550)
业经(22741)
(20899)
金融(20899)
管理(19737)
大学(19379)
学学(18917)
经济研究(16689)
(16216)
问题(15996)
农村(14544)
(14544)
农业经济(14443)
财经(14236)
技术(13924)
世界(13266)
(12394)
经济问题(11817)
教育(11217)
技术经济(10610)
农村经济(9627)
(9480)
共检索到2702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李宝仪  杨龙  吴本健  
在2010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基础上,从经济状况和人力资本角度对贫困农民的城镇定居意愿进行研究。研究发现,贫困农民的城镇定居意愿并不高,而有意愿定居城镇的贫困农民更倾向于选择县城与小城镇。贫困农民的定居意愿及定居选择与非贫困农民的情况相似。家庭绝对收入和相对收入、个人人力资本和家庭人力资本对贫困农民的城镇定居意愿有显著影响。经济状况和人力资本对贫困农民与非贫困农民城镇定居意愿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在推进城镇化的进程中,应根据不同的城镇化对象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李宝仪  杨龙  吴本健  
在2010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基础上,从经济状况和人力资本角度对贫困农民的城镇定居意愿进行研究。研究发现,贫困农民的城镇定居意愿并不高,而有意愿定居城镇的贫困农民更倾向于选择县城与小城镇。贫困农民的定居意愿及定居选择与非贫困农民的情况相似。家庭绝对收入和相对收入、个人人力资本和家庭人力资本对贫困农民的城镇定居意愿有显著影响。经济状况和人力资本对贫困农民与非贫困农民城镇定居意愿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在推进城镇化的进程中,应根据不同的城镇化对象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聂伟  王小璐  
农民的城镇定居意愿关系到新型城镇化的建设进程和路径选择。既有研究主要以农民工为分析对象,对整个农民群体的城镇定居意愿仍然缺乏系统的经验性研究。基于CGSS2010农村模块的调查数据,以传统"成本—效益"和新迁移经济理论为分析视角,建立二元logit分析模型,从个体人力资本和农民家庭禀赋角度考察了农民城镇定居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民的总体城镇定居意愿并不强烈,小城镇、县城(县级市)是农民城镇定居的首选层级。个体的人力资本越丰富,越倾向于定居城镇。家庭非农人力资本越丰富,城镇定居意愿可能性更高;家庭总收入、家庭非农收入比例、家庭相对收入地位等家庭经济资本能显著提升农民的城镇定居意愿;但家庭经...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黄振华  万丹  
本文通过对全国30个省267个村4980位农民的深入调查,考察了农民进城定居的意愿及其层级偏好,并且对愿意进城定居农民的主体特征进行了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农民进城定居的总体意愿并不强烈,新型农村社区成为农民定居的重要选择;在定居城镇的层级偏好上,县(县级市)成为农民进城定居的首选,且比重远远高于其他层级;年轻、未婚、从事非农职业的农民更加倾向于定居城镇;家庭人均收入越高、以务工为主业、家庭在读学生越多的农民,其定居社区或城镇的需求更为显著;对城镇住房、社会保障的需求越大的农民,希望到城镇定居的意愿更加强烈。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学宽  
镇巴县位于巴山腹地,是一个典型的土石山区县,境内山大坡陡。属陕西汉省汉中地区管辖,全境3384.1平方公里,辖8区1镇48个乡(镇),473个村,2795个村民小组,69984户,281664人,其中农业户65994户,农业人口264636人,农村劳动力12.16万人。现有耕地2.97万公顷(1991年),其中水田0.45万公顷,梯地0.8万公顷,人均基本农田0.047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汪和平,叶宜德,汪时东,岳青,罗珏  
一、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中西部地区5县(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调查研究》,本文研究主要依据在重庆市巫溪、湖北省武穴、安徽省宁国与岳西4县(市)调查的807户的入户调查资料。调查设计见《中西部地区5县(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社会心理研究背景与设计要点》。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汪和平,叶宜德,汪时东,岳青,罗珏  
是由卫生Ⅷ项目及卫生Ⅷ支持性项目资助的《中西部地区5县(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社会心理研究》报告之一,将农户年人均收入情况分为4个不同层次,并进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意愿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经济状况农户在是否愿意或赞成合作医疗、对合作医疗好处的认识、对合作医疗的担心、选择合作医疗模式等方面不存在明显区别。在缴纳个人入保金意愿上,56.1%的农户意愿交纳10元左右,只有约20%的农户意愿交纳10元以下。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邱黎源  徐芳  甘宇  
本文作者利用对三峡库区的返乡农民工家庭的调查数据,探究返乡农民工家庭进城镇定居意愿的影响因素与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家庭年收入越高的家庭比其他家庭更愿意进入城镇定居;人力资本在返乡农民工家庭进城镇定居的选择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家庭整体受教育水平显著正向影响农村居民的进城镇定居意愿;家庭社会阶层地位的主观认知的作用机制比较复杂,其通过家庭社会资本的中介作用发挥着其对进城镇定居意愿的正向影响力。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杨龙  白南风  李萌  
在北京和深圳655名农民工调查数据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快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研究"课题组2001年对6232名农民工的调研数据基础上,本文对农民工在城镇的居住状况、定居意愿和能力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农民工在城镇中住房水平总体偏低,群体内部居住条件出现分化;农民工聚居区域形成城镇社区的"边缘居住格局";农民工有较强的进城意愿,其工资水平虽然在不断上升,但他们依然不具备进城定居的能力;住房问题阻碍了农民工进城意愿的实现;受户籍制度、城镇住房保障制度等限制,当前城镇保障政策并未惠及农民工。为此文章提出三点政策建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山娜  姜向群  
老年人是"精准扶贫"工作的重点关注对象之一。文章采用2014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的基线数据,比较了贫困老年人与总体老年人的收入来源和内部差异的不同,发现贫困老年人的收入盘子存在可替代性、收入来源单一脆弱、扶贫长效机制难建立等特征,因此,以社会保障为基础,调动社会优势资源为贫困老年人构建立体化现代化管理体系非常有必要。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利  
《农民工与城镇流动劳动人口经济状况分析》一书通过大量案例和调查数据分析,指出未来城市需继续完善农民工社会政策,通过多种途径解决社会人口流动过程中的突出矛盾,保障流动人口的基本权利,彰显社会公平,为城市后续发展提供更充足的活力。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李实  
本文对中国农民工的就业、收入、社会保障和住房的最新状况进行了描述,从而对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进程进行了评估。农民工在就业选择、工资增长和差距方面的状况有了较为明显的改善,社会保障的状况改善不甚明显,而在住房保障方面几乎没有任何改善。最后的基本结论是农民工的经济和社会状况决定着中国劳动力市场发展的进程、新型城镇化的进程和城镇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因此加快改善农民工的市民待遇是各级政府的优先改革任务。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杨亦民  赵佳荣  刘纯阳  
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造就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这已成社会各界的共识。本文在构建贫困地区新型农民培养指数模型的基础上,利用5个国家级贫困县的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中国贫困地区的新型农民培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贫困地区新型农民的培养水平还比较低,贫困地区农民参与新型农民培养的行为受到农户个体特征、农业生产资源特征、经济环境特征以及社会环境特征等因素的影响。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冯怡琳  
城镇的多维贫困现象虽已得到关注,但对我国城镇地区整体多维贫困现状、人群特征的探讨仍显不足。本文基于全国性的住户收支与生活状况调查数据,使用全球多维贫困指数方法构建中国的多维贫困指数体系,测量了2014年和2016年中国城镇地区的多维贫困现状,并使用Logit模型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2016年中国城镇多维贫困发生率已降至1.1%,但东北地区、城乡结合区多维贫困发生率相对较高。城镇多维贫困人群呈现"低就业、高负担"特点,以老年户为主。Logit模型回归结果表明,提高户主文化程度、家庭成员有养老保险、社区基础设施改善均能显著减少多维贫困发生风险。建议构建城镇多维贫困的统筹治理模式,重点关注老年贫困户和外来户,加大对民生领域的财政资金投入并改进多维贫困的统计监测。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友华  郑美雁  
目前,我国正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而农民工的进城意愿与定居地点偏好直接关系到城镇化的顺利进行与路径选择。采用赫克曼二阶段模型控制农民工自我选择带来的部分内生性问题,考察了社会信任水平对农民工城镇定居地点偏好决策的影响。结果显示:农民工的制度信任和一般信任水平越高,其选择到城镇定居的可能性越大;制度信任可促进农民工选择到县级市或以下城镇居住,而一般信任则对他们选择到地级及以上城市居住产生影响;亲熟信任对农民工城镇定居意愿和定居地点偏好无显著性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