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471)
- 2023(6574)
- 2022(5246)
- 2021(4833)
- 2020(3927)
- 2019(8979)
- 2018(8642)
- 2017(16084)
- 2016(8274)
- 2015(9723)
- 2014(9504)
- 2013(9768)
- 2012(9577)
- 2011(9226)
- 2010(9052)
- 2009(8613)
- 2008(8288)
- 2007(7181)
- 2006(6733)
- 2005(6435)
- 学科
- 济(66200)
- 经济(66159)
- 方法(21076)
- 管理(20720)
- 数学(19254)
- 数学方法(19205)
- 中国(16939)
- 业(16718)
- 地方(15500)
- 企(12200)
- 企业(12200)
- 地方经济(12072)
- 贸(10967)
- 贸易(10960)
- 易(10668)
- 农(10415)
- 业经(10231)
- 学(10078)
- 环境(8609)
- 制(8280)
- 融(8073)
- 金融(8073)
- 发(8056)
- 财(7764)
- 关系(7645)
- 银(7478)
- 银行(7477)
- 行(7377)
- 经济学(7096)
- 农业(6981)
- 机构
- 大学(137404)
- 学院(134060)
- 济(78674)
- 经济(77716)
- 研究(57040)
- 管理(47332)
- 中国(44214)
- 理学(40108)
- 理学院(39613)
- 管理学(39284)
- 管理学院(39012)
- 财(31451)
- 京(29159)
- 科学(29019)
- 所(28272)
- 经济学(27724)
- 研究所(25594)
- 财经(25459)
- 经济学院(24761)
- 中心(23446)
- 经(23408)
- 院(19906)
- 北京(19515)
- 财经大学(18923)
- 科学院(17982)
- 江(17903)
- 范(16911)
- 社会(16874)
- 师范(16828)
- 农(16781)
- 基金
- 项目(82867)
- 科学(66900)
- 基金(64230)
- 研究(62127)
- 家(55712)
- 国家(55359)
- 科学基金(46769)
- 社会(45269)
- 社会科(43162)
- 社会科学(43153)
- 基金项目(32248)
- 省(27292)
- 资助(27062)
- 教育(27056)
- 自然(26170)
- 自然科(25557)
- 自然科学(25549)
- 自然科学基金(25137)
- 划(24083)
- 编号(21570)
- 国家社会(21102)
- 中国(21010)
- 部(20783)
- 发(20029)
- 重点(19080)
- 教育部(18367)
- 济(18356)
- 经济(18213)
- 成果(18207)
- 发展(17426)
共检索到2167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肖刚
经济特区有没有一个科学的、适当的、能否充分反应自身发展特色的定位,决定经济特区本身发展的命运和前途。走向海洋强国必定是中国未来几十年最为重要的发展战略,而经济特区将在更大的平台上和更深入的领域配合国家的海洋强国之战略,只有这样,经济特区之"特"才能真正体现出来。
关键词:
经济特区再定位 海洋强国 核心地缘支撑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周明武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关于经济特区的走向便成为理论界的一个热点。本文认为经济特区将长远存在,是未来国际贸易自由化总趋势与资本等生卢要素国际移动的障碍普遍存在两相矛盾的结果;亚太经济增长迅猛为我国经济特区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机遇;中国经济特区的创建和发展顺应了世界经济特区发展趋势,具有持久的生命力;中国经济特区在地理分布和规模、数量上不会有多大改变,但未来经济特区的功能必将有所侧重。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郭建科 董梦如 韩增林 秦娅风
在提出海洋地缘经济内涵的基础上,梳理海洋地缘经济发展历程、研究热点及中国学者研究重点,总结其研究特点与现有不足,对未来研究趋向进行展望。(1)海洋地缘经济由地缘经济和海洋地缘政治衍生而来,受地缘政治影响,研究核心主题是涉海国家经贸联系。(2)西方海洋地缘经济研究从海洋地缘思想萌发,到对海权争夺的战略思考,到地缘经济理论的定性描述,再发展到多元化的定量探索。(3)中国的研究重点包括海洋地缘经济理论、海洋地缘经济活动、海洋地缘经济关系、海洋战略资源竞争格局、海洋地缘经济战略、公海保护区等。(4)当前海洋地缘经济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基础理论研究和定量分析均相对缺乏,但其受多学科关注,研究内容愈加多元化。今后可加强对海洋地缘经济研究的理论范式与决策支持、公海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及其空间效应、人类海洋命运共同体与国际海洋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海上运输通道安全与港航供应链韧性、海洋强国建设背景下中国海洋地缘经济环境等的研究。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宋太庆
一、走向南海,强化广西的沿海意识广西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沿海省份。但是,我们却需要强化广西的沿海意识。长期以来,由于南宁、柳州、桂林等经济文化中心都远离海岸,过去的铁路、交通中心都不在广西直接通海,因此,尽管我们有一个得天独厚的南海一北部湾,但却处处象一个内陆省份,没有做出“沿海发展”的大文章,远远地落在粤海一珠江三角洲工业经济带和海南大特区的后面。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郑天祥 魏清泉
从1979年起,我国先后在广东省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省的厦门,划出共338.4平方公里的四小块地方,筹办经济特区。三年多来,特区建设进展迅速,举世瞩目。它们在引进外资、引进技术、引进经济管理经验、扩大出口贸易和扩大就业机会等方面,均取得显著成效。为了更好地发挥经济特区的积极作用,本文试图从经济地理的角度,探讨我国经济特区的性质、区位条件以及各区的发展方向。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洪菊花 骆华松
着力于地缘政治学与地缘经济学学科之争、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内涵之争。地缘经济学既不从属于也不会取代地缘政治学;地缘政治学、地缘经济学对客观世界在时代特征、国际关系、国家利益、国家安全、领土等关键要素上存在不同见解,国家联盟、争夺领域、争夺地域、博弈手段在地缘政治时期和地缘经济时期亦存在显著差异,同时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殊途同归并有着深刻的互动作用。中国的现实是经济大国正在崛起、区域合作如火如荼地发展,但面临严峻的地缘政治环境,中国地缘战略应以地缘经济为重心,地缘政治为根本。
关键词:
地缘政治 地缘经济 地缘战略 中国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李红
免税区或其他名义的自由经济区域的建立,可以追溯到大亚历山大征服腓尼基岛的时代。虽然免税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却迟至近20年才开始在国际贸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目前世界上约有70多国(主要是发展中国家)建立了近400个免税区。然而,理论界却鲜有人运用贸易理论分析免税区。直到1974年Hamada才做了开创性的研究。在标准的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夏小林 孙安琴
中国经济特区在改革、开放、发展方面的进程既定格局,均受到国内、国际背景的规定。迄今为止,以1992年为主要界线,经济特区经历了两种有显著差异的发展背景。 中国经济特区的发展,既有突进,也有局限性。90年代国内、国际背景的加速演进,汇聚成了经济特区面临大挑战的场景,改变了其在全国的综合性的优越位势。经济特区需要在国内各区域之间相对平等的、多元化的进取格局中,实事求是地选择新的发展立足点,发挥自身的优势,完成阶段性的转变,实现新的跃迁。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蔡继明
由陶一桃、鲁志国教授主编的《中国经济特区史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是一部详细记载中国经济特区产生、发展、演变历程的史书。它的出版不仅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国家的经济由起步到飞速发展的神奇的历史进程,更向人们展现了一个转型社会制度变迁的路径与轨道。书中许多思想与论述对人们研究特区,探寻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1.高度评价了经济特区的意义。30年前开始的改革开放,是从中国这样一个计划经济的汪洋大海中,创立市场经济的绿洲开始的。深圳、珠海、汕头、厦门作为计划经济最薄弱的地方,凭借着地理位置的优势(或比邻港澳,或远离计划经济中心),首先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罗海平
中国市场经济的形成,从总体上看是一个渐进式的非均衡制度移植、变迁的过程,但却存在着经济特区局部跃进的空间路径。经济特区正是这种"整体渐进,局部跃进"空间非均衡转型的载体。而特区作为中国"市场经济的试验场所",是市场经济诱致变迁的空间起点,起到了转型空间诱致的作用。
关键词:
经济特区 制度变迁 非均衡转型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李小华
摆脱两极体制的桎梏后,中日在两国关系史上第一次告别了过去“一强一弱”型的模式,走向“两强并立”的新时代。对这一全新的双边关系前景,人们开始用两种不同的思维来考虑问题:政治现实主义认为,两大缺少战略缓冲空间的地缘力量中心必将在“安全困境”的作用下重复过...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曲金良 朱雄
明代"海上丝绸之路"勃兴与江南地区经济结构的"向海型"亦即"海洋性"变迁是双向互动的历史进程。明代江南地区作为与海洋密切接触的前沿地带,在这一历史进程中,海洋性特征愈发凸显,逐渐发展成为"海陆一体"的向海型的"海洋江南",以其大规模面向全球市场的商品货源的主要、集中产地,在明代"海上丝绸之路"兴盛和早期贸易全球化进程中担当了历史舞台的主角。将海洋史视角引入明代江南社会、经济转型研究,进而提出"海洋江南"这一概念,重新探讨海洋与江南地区的关联性以及海洋在江南地区社会、经济转型和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与影响,对于丰富明代江南经济史研究,拓展江南地域研究的范围,从整体上认知明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面貌以及江南地区如何通过"内外联动"与"中西互动"参与构建了早期贸易全球化的过程,无疑具有重要的历史复原与当代启示意义。
关键词:
海洋江南 海陆一体 海洋贸易 全球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贺向阳 吴秋芳
文章以浙江海洋经济示范区宁波市为例,通过建立改进的索洛模型及回归模型,放松了索洛模型的约束假设,从交通投资、运输服务等微观要素层次,证明了交通运输对海洋经济发展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服务性三大功能。模型结果表明,不同质的交通投资对海洋经济的适应支撑作用不同;信息化建设和物流成本降低是推动交通技术进步的重要手段。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崔冠杰
"经济特区"是指主权国家为实现特定经济目标而开辟的实施特殊经济管理体制和特殊经济政策的地区。根据其特点,经济特区大致可分作五类: 1、自由港。这类经济特区是在国境之内、关税之外的免税区,一般来讲,它与国内其它地区是隔离开的。它通常规定,外国商品进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