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01)
2023(9999)
2022(8244)
2021(7433)
2020(6065)
2019(14081)
2018(13436)
2017(26502)
2016(13658)
2015(15645)
2014(15142)
2013(15575)
2012(14950)
2011(13691)
2010(13577)
2009(12793)
2008(12262)
2007(10617)
2006(9581)
2005(8902)
作者
(38433)
(32430)
(32410)
(30979)
(20926)
(15401)
(14496)
(12469)
(12426)
(11515)
(11379)
(10730)
(10452)
(10309)
(10276)
(10092)
(9517)
(9358)
(9257)
(8585)
(8213)
(7781)
(7726)
(7456)
(7452)
(7366)
(6893)
(6478)
(6441)
(6235)
学科
(91591)
经济(91519)
管理(38301)
方法(37527)
(35605)
数学(35005)
数学方法(34898)
(26186)
企业(26186)
中国(22233)
地方(18493)
(17808)
(16985)
(15942)
贸易(15933)
(15494)
业经(14253)
地方经济(13137)
(12652)
农业(12365)
(12307)
(12264)
金融(12264)
环境(12214)
(11065)
银行(11054)
(10671)
(9635)
(9597)
产业(9300)
机构
大学(212566)
学院(208914)
(115344)
经济(113901)
管理(79487)
研究(77499)
理学(69074)
理学院(68362)
管理学(67650)
管理学院(67253)
中国(61269)
(49978)
(43197)
财经(40695)
经济学(40321)
科学(39387)
(37548)
(37446)
经济学院(36479)
研究所(33763)
中心(33680)
财经大学(30634)
(28350)
(27984)
北京(27850)
(27349)
业大(24433)
(24130)
师范(23964)
商学(23870)
基金
项目(135606)
科学(110326)
基金(105879)
研究(99669)
(91233)
国家(90609)
科学基金(78749)
社会(72033)
社会科(68840)
社会科学(68829)
基金项目(54389)
(46872)
自然(46832)
自然科(45835)
自然科学(45825)
自然科学基金(45119)
资助(44626)
教育(44412)
(40078)
编号(35571)
(33425)
国家社会(32909)
重点(30199)
(30192)
教育部(29976)
中国(29512)
成果(28745)
人文(28517)
(27530)
社科(26569)
期刊
(123869)
经济(123869)
研究(70837)
中国(38095)
(36760)
管理(30341)
科学(27097)
学报(26710)
(24811)
经济研究(23400)
(22886)
金融(22886)
财经(22409)
大学(21764)
学学(20864)
(19463)
农业(17096)
问题(16764)
(16554)
技术(16238)
业经(15209)
世界(15117)
国际(14527)
技术经济(12974)
统计(12799)
教育(11578)
(10812)
经济问题(10178)
(10032)
决策(9859)
共检索到3195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李永友  
本文在简单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利用GARCH和TARCH-M模型分析了中国经济波动对经济长期增长水平的影响。得出:对外开放和市场化改革不仅提高了中国经济的长期增长水平,而且也降低了经济增长的波动风险;中国经济波动对长期经济增长具有减损效应,但统计上并不显著,同时,与Stilianosetal.(2004)的分析结论相一致,中国经济波动对经济增长的减损效应在经济波动的不同阶段具有明显的对称效应。本文的政策含义是,继续扩大对外开放和深化市场化改革,加强宏观调控,对保持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池建宇  赵家章  
文章尝试把宏观经济学两大主题——短期波动和长期增长纳入统一的理论框架,并使用我国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1978—2012年的数据,建立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来验证短期波动对长期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各省份的短期波动对长期增长既有正向影响,又有负向影响;政策、市场、技术和制度的不确定性都会带来经济的波动;与政策的不确定性相比,市场,特别是国际市场的不确定性似乎更容易带来经济的波动性。为了促进经济的长期增长,政府应构建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的宏观环境,降低宏观政策的波动性。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邱嘉锋  董直庆  
本文利用我国1993年到2009年的季度数据从频域的视角分析了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关系。利用小波变换的频域分析结果显示,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短周期波动呈现阶段性特征,但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双向因果关系显著;中周期波动无明显的共变性且呈现就业增长是经济增长的单向Granger原因,这缘于产业结构调整和高收益率环境下投资偏向于资本密集型行业,以及发展中国家技术路径选择所引致的结构性失业。而二者的长周期波动和长期趋势成分具有较好的共变性,并表现出双向Granger因果关系,这和传统理论高增长高就业观点相一致。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姚耀军  鲍晓辉  
金融中介发展与经济波动的联系属于学术研究前沿课题。文章基于1994-201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研究发现,尽管中国金融中介发展具有显著的货币冲击减震效应,但总体而言,中国还未到达金融中介发展对经济波动产生平抑效应的阶段。文章还发现,中国正从金融中介发展对经济波动具有放大效应的阶段步入临界区间。因此,文章研究结果所蕴含的一个重要政策涵义是,中国金融中介发展已处于一个关键时期,进一步加快发展必定会为宏观经济稳定和经济增长产生积极影响。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李保林  
文章主要在Lee et al.(2015)模型基础上探讨中国宏观经济波动对房价波动的影响,以房价波动度为被解释变量,生产者物价指数、人均GDP、利率、货币供给及汇率五个宏观经济变量的波动度为解释变量,选取2003年1月至2017年12月中国31个省市的区域房价与宏观经济数据为样本,采用固定效应面板回归,得到如下结论:整体而言,不论是全样本期间或金融危机前后,影响房价波动最重要因素为反映经济景气度的人均GDP波动和反映资金供求的货币供给波动,但两因素对不同区域及省市房价波动的影响存在差异。由此得出,在抑制房价波动方面,数量型的货币政策比价格型的货币政策更为有效,但考虑到地区经济差异,可以采取因地制宜的政策或政策组合。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董冠鹏  郭腾云  马静  
区域经济波动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对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基于1978-2007年中国省级区域横截面和面板2种数据格式,运用相应的计量模型对我国区域经济波动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①我国区域经济波动对经济增长的负作用在时间—空间2个维度上均显著,但随改革开放的推进,经济波动对经济增长的负作用呈逐渐减小趋势;②金融深化和市场化程度的加深有利于减小经济波动对增长的负作用,各地区金融深化和市场化程度的差异造成了波动—增长关系的地区异质性,这种异质性主要表现在不同地区经济波动对经济增长负面影响的强度上;③控制经济波动的内生性后,经济波动对经济增长的负作用有被放大的倾向,考虑经济波动内生性时,中国经济波动程度提高1%,会导致经济增长率降低0.125%。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纪明  刘志彪  
本文从动态的角度构建了需求结构合理化和需求结构高级化两个指标测度需求结构演进,并运用中国31个地区1998-2011年平衡面板数据,定量分析了中国需求结构演进对经济增长及经济波动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需求结构合理化水平和需求结构高级化水平的适度降低均能够提高经济增长速度,而需求结构合理化和需求结构高级化的推进能够有效地抑制经济波动。现实条件下,为了促进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和稳定增长,政府应充分考虑需求结构合理化和需求结构高级化影响经济增长和经济波动机制的异同,在努力创造需求结构高级化经济环境的同时,应更多地考虑需求结构合理化。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邢军伟  
本文基于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加总时序和地区、工业行业分解面板数据,在考虑到处于不同波动状态的经济周期性波动对长期增长可能存在非线性影响的假设下,运用门槛回归模型,研究了我国经济波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经济周期性波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波动门槛效应,总体上,在低波动时期,经济波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有减损效应,在高波动时期,波动对增长的影响正向不显著,但分不同工业行业性质下,竞争性行业在低波动期波动对增长有负影响,垄断性行业则有正影响。由结果本文认为中国还是一个以投资为主体的经济转型国家,在经济受到冲击时,政府的稳定性政策可以避免经济陷入严重的衰退。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周达军  
基于TARCH—M模型和我国1954~2005年的经验数据,本文对波动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论表明,在我国,波动对长期经济增长具有负面影响,但统计上并不显著。另外,波动在经济增长的不同阶段对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对称性,而我国自1978年以来实施的对外开放和市场化改革不仅明显提高了经济的平均增长水平.而且也降低了经济的波动风险。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洁  许泽想  董科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经济政策溢出效应成为影响经济周期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以往研究大都基于美联储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影响的角度,较少有探索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对美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基于此,本文检验了中国央行货币政策是否为美国宏观经济波动的原因,并构建了非线性计量经济模型,研究了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对美国宏观经济的非线性溢出效应。研究发现:中国央行货币政策确实对美国宏观经济产生了非线性影响,第一,中国央行价格型货币政策对美国宏观经济影响幅度较大,而数量型货币政策对美国宏观经济影响幅度较小;第二,中国货币政策在经济高涨时期对美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幅度最大,在经济萧条时期的影响幅度次之,在经济平稳时期的影响幅度最小;第三,中国数量型货币政策对美国产出水平的影响程度最大,对通货膨胀水平的影响程度最小,对就业水平的影响程度适中;中国价格型货币政策对美国产出水平的影响程度最大,对就业水平的影响程度最小,对通货膨胀水平的影响程度适中。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小明  
本文借鉴Lucas(1987)、Alvarez和Jermann(2004)的研究模型,将非平稳的消费序列分解为周期波动成分和增长趋势成分,估算中国经济波动与经济增长的总福利成本和边际福利成本,得出以下结论:无论是经济波动还是经济增长,边际福利成本均为总福利成本的两倍左右;中国经济波动与增长的福利成本在1952~2010年呈现显著的阶段性特征,1952~1990年经济波动的福利成本显著大于1991~2010年,而后一阶段经济增长的福利成本则远远大于前一阶段。宏观调控应增强中国经济的稳定性,着重防范内外部因素对经济增长趋势的不确定冲击。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孙杰  
本文以我国2001-2011年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对宏观经济波动与企业现金持有量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宏观经济繁荣时期,即经济景气、经济快速增长、货币供应充足时,企业持有现金水平较低;而在宏观经济萧条不景气,经济增长放缓,货币供给紧张时,企业会持有的较高的现金余额。此外我们还发现融资约束严重的公司对于宏观经济波动状况更敏感。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程俊杰  刘志彪  
本文分析了产能过剩影响经济波动的直接机制和间接机制,利用中国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构建计量模型验证得出:第一,产能过剩引起的企业产能利用率的变动会直接导致经济波动,两者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第二,产能过剩通过要素市场扭曲的中介效应影响经济波动,其中,资本市场扭曲和要素配置扭曲的中介效应非常显著,而劳动市场扭曲的中介效应不显著,且资本市场扭曲和要素配置扭曲表现出不完全中介效应特征。第三,产能过剩引起的产能利用率变动对经济波动的直接效应要远大于资本市场扭曲和要素配置扭曲产生的中介效应。因此,在产能过剩环境下,政府应放弃对要素价格以及配置的不当干预,加快构建统一市场,重点是完善要素市场,以使经济增...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王宇鹏  赵庆明  
1997年东南亚危机之后,学界将关注的目标转向金融发展与宏观经济波动的研究。一些学者指出,金融体系脆弱是东南亚危机的根本原因。本文分别从信贷市场、资本市场和金融衍生产品市场三个角度分析了金融发展对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机理,以1961-2012年214个国家的宏观数据为样本,引入了利率、FDI、劳动力、出口、TFP、M2、政府公共支出、汇率等控制变量,采用时间维度的固定效应模型,验证了金融发展与GDP、投资、消费增速波动率的统计关系。结果表明,金融发展与以上三者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金融发展程度越高,宏观经济波动率越低,这将有助于解释为什么新兴市场国家波动率高于发达国家的经济现象。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刘达禹  刘金全  赵婷婷  
本文对货币当局在经济周期不同阶段内的货币政策规则进行多重门限效应检验,发现货币当局在不同经济状况下的名义利率调整具有明显的非对称性偏好。其中,当经济处于扩张期时,货币当局的名义利率调整具有规避通货膨胀偏好,而当经济处于紧缩期时,其政策操作则会向产出缺口倾斜。随后,为进一步识别货币政策规则在典型经济波动阶段内的动态演变路径,本文采用LT-TVP-VAR模型对新凯恩斯理性预期框架下的时变系数货币政策规则进行再估计,结果发现:货币当局根据经济周期更迭进行的政策规则调整具有明显的渐变性特征,而这种微调手段难以被公众察觉,因此不会对公众预期和货币当局的信誉产生系统性影响。这使得货币当局能够在确保其政策公信力的情况下对经济行为的变化做出有效反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