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03)
- 2023(13334)
- 2022(11464)
- 2021(10500)
- 2020(8598)
- 2019(19696)
- 2018(19519)
- 2017(37656)
- 2016(20040)
- 2015(22598)
- 2014(22508)
- 2013(22564)
- 2012(20763)
- 2011(18956)
- 2010(18880)
- 2009(17297)
- 2008(16351)
- 2007(14324)
- 2006(12719)
- 2005(11033)
- 学科
- 济(105137)
- 经济(105020)
- 管理(57019)
- 业(52717)
- 企(42724)
- 企业(42724)
- 方法(42249)
- 数学(37182)
- 数学方法(36870)
- 农(25696)
- 地方(23946)
- 中国(23498)
- 业经(21748)
- 财(20609)
- 学(20272)
- 农业(17741)
- 地方经济(14551)
- 环境(14309)
- 制(14204)
- 贸(14088)
- 贸易(14080)
- 和(13789)
- 易(13548)
- 理论(13425)
- 融(12174)
- 金融(12173)
- 发(12087)
- 技术(11995)
- 银(11746)
- 划(11712)
- 机构
- 大学(296839)
- 学院(295033)
- 济(128563)
- 经济(126014)
- 管理(118640)
- 理学(103656)
- 理学院(102526)
- 管理学(100875)
- 管理学院(100348)
- 研究(100014)
- 中国(72029)
- 京(61821)
- 科学(60628)
- 财(54966)
- 所(49448)
- 研究所(45213)
- 财经(45034)
- 农(44519)
- 中心(44092)
- 业大(42756)
- 江(41487)
- 经(40988)
- 经济学(40216)
- 北京(38863)
- 范(38336)
- 师范(38039)
- 经济学院(36026)
- 院(36015)
- 农业(34428)
- 财经大学(33580)
- 基金
- 项目(204297)
- 科学(161449)
- 基金(149932)
- 研究(149434)
- 家(129687)
- 国家(128632)
- 科学基金(111252)
- 社会(97091)
- 社会科(92078)
- 社会科学(92054)
- 基金项目(80000)
- 省(78653)
- 自然(71058)
- 自然科(69406)
- 自然科学(69396)
- 自然科学基金(68132)
- 教育(67247)
- 划(65482)
- 资助(61468)
- 编号(59850)
- 成果(47571)
- 部(45209)
- 重点(44986)
- 发(43825)
- 创(41831)
- 课题(40583)
- 国家社会(40422)
- 教育部(39215)
- 创新(38988)
- 科研(38600)
- 期刊
- 济(143686)
- 经济(143686)
- 研究(89649)
- 中国(51479)
- 学报(45177)
- 管理(43142)
- 科学(42691)
- 农(41626)
- 财(39315)
- 大学(34625)
- 学学(32927)
- 农业(29234)
- 教育(26955)
- 技术(25036)
- 经济研究(24117)
- 融(22585)
- 金融(22585)
- 财经(22475)
- 业经(22218)
- 经(19302)
- 问题(18315)
- 技术经济(16058)
- 理论(14703)
- 图书(14157)
- 科技(13569)
- 商业(13561)
- 业(13491)
- 现代(13463)
- 统计(13256)
- 实践(13178)
共检索到4255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陈太明
本文将经济波动对经济增速的负面影响引入福利损失模型,构建了量化经济波动对居民福利的间接影响模型,并采用1985-2007年全国以及28个省市区的城乡居民消费数据对异质居民在经济波动过程中承受的间接福利损失进行测度。研究结果表明,经济波动通过负面影响经济增速给居民带来了不容忽视的间接福利损失,忽略经济波动与经济增速的联系得到的福利损失估算值存在低估问题;无论是全国层面,还是省级层面,农村居民承受的间接福利损失都倾向于大于城镇居民。因此,为了切实提高居民的福利水平,中国政府应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更要重视保持城乡差异化经济的平稳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付景远 王金河
文章提出了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应在符合波动相关性的前提下进行,运用1978~2007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首先采取N步列表中的联合概率和独立、相等检验法以及交叉相关系数等方法对两者之间的波动关系进行检验,然后在此基础上运用简单线形回归模型检验经济增长对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贡献效果,从而区分出城乡之间的差异。
关键词:
居民消费 经济增长 波动关系 贡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丽娜
本文基于我国2010-2021年31省市区面板数据,利用回归面板和门槛模型实证分析农产品价格波动对居民消费水平影响。研究发现,农产品价格波动无论是对城镇居民消费水平,还是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均呈现负向抑制作用。从不同地区来看,东部地区及中部地区农产品价格波动对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呈显著性负向抑制作用,而西部地区农产品价格波动对居民消费水平影响系数为-0.005,但未呈现显著性。当以城乡收入差异作为门槛变量时,农产品价格波动对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存在两阶段变化,当城乡收入差异处于低水平和高水平时,农产品价格波动对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抑制作用随着城乡收入差异的提升而增强。最后,本文提出完善我国农产品价格市场体系建设、加强农产品流通组织和技术创新、加大人才配合和资本扶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等相关建议。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陈太明
本文在卢卡斯理论模型基础上,拓展并构建了估算居民收入波动的福利成本理论模型,采用中国1978-2005年度数据估算城乡居民收入波动的福利成本,并分析城乡居民收入波动福利成本的跨时差异性。结果表明:居民收入波动的福利成本取决于居民收入波动率和相对风险规避系数;当相对风险规避系数相同时,总体来说,在1978-2005年间,城镇居民收入波动的福利成本大于农村居民收入波动的福利成本;在考虑跨时差异性情形下,在1978-1992年间,城镇居民收入波动的福利成本大于农村居民收入波动的福利成本,但在1993-2005年间,城镇居民收入波动的福利成本却小于农村居民收入波动的福利成本;横向比较结果显示,收入波动...
关键词:
收入波动 福利成本 城乡差异 跨时差异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张东辉 孙华臣
物价波动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是经济学传统的研究课题。本文在测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基础上,利用TARCH模型研究了物价波动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非对称影响,并从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视角分析了物价波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物价波动使得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变化越来越小;物价波动与城乡居民消费差距之间呈负相关关系,当物价变动1%时,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反向变动0.579%;物价波动对经济增长有着负的直接影响;物价波动通过影响城乡居民消费差距进而对经济增长产生负的间接影响。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丁志华 李文博 何凌云 刘振华
石油价格波动对我国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变化有重要影响。基于计量经济模型和时变状态空间模型,采用我国2000年6月-2014年5月的时间序列数据,就石油价格波动对我国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长短期影响效力、影响时滞和动态时变效率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长期和短期内,石油价格波动对我国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均造成正向影响,且对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效力更为显著;石油价格波动对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平均影响时滞分别为5个月和4个月;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对石油价格变动的时变弹性起伏较大,且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对石油价格变动的时变弹性在总体上要大于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对石油价格变动的时变弹性。并就上述研究结论,从调整石油定价机制...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陈太明 杜两省 齐鹰飞
本文基于考虑到经济波动减缓经济增速的理论拓展模型,使用1985~2007年中国28个省份的城乡消费数据估算不同地区经济波动福利损失的城乡差异。结果表明,中国经济波动的福利损失显著大于国内外同类研究的估算结果;经济波动给不同省份城镇居民带来的福利损失显著不同;不同省份农村居民在经济波动中承受的福利损失明显不同;省内城乡居民的经济波动福利损失也存在差异。为切实降低中国经济波动的福利损失,需要具有地区和城乡差异化的经济稳定政策,以有效减缓经济波动幅度。
关键词:
经济波动 经济增长 福利损失 城乡差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谢升峰 卢娟红
测算表明,我国普惠金融发展水平东部地区较高,中西部大部地区较低;城乡居民福利水平东部多数省市差异较大,中部差异不明显,西部地区差异较小;文章对普惠金融影响城乡居民福利差异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从全国看普惠金融发展缩小了城乡居民福利水平的差距,而分地区看,普惠金融发展扩大了东部地区、缩小了中部地区城乡居民福利差距。
关键词:
普惠金融 城乡统筹 福利差异 效应测度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陈太明
本文通过把经济波动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嵌入经济波动福利损失模型中,系统分析了经济波动通过影响经济增长而间接给居民带来的福利损失,并主要采用1985-2007年省级层面数据实证研究了中国地区经济波动的间接福利损失。研究表明,经济波动使居民承受了不容忽视的间接福利损失,不同地区经济波动的间接福利损失显著不同,东、中、西部三大区域经济波动的间接福利损失依次逐渐递增。为提高居民的福利水平,政府应采取地区差异化的稳定政策有效减缓各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的经济波动幅度。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王德祥 赵婷
根据间接税的再分配原理建立模型,运用广义熵指数(MLD)和2002—2012年的数据测算了我国三种主要间接税(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对城乡居民收入分配的作用或效应。研究发现,我国现行间接税制对城乡居民收入分配不具有正向调节功能,反而具有逆向调节作用:与税前收入差距相比,税后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增大;城乡内部收入差距的扩大要大于城乡之间收入差距的扩大。从三种主要税收各自的作用来看,增值税的逆向调节作用显得更突出一些,其次是消费税,最后是营业税;我国间接税制之所以呈现逆向的分配调节效应,主要是因为三种主要间接税的税率设计不科学、基本生活品(服务)和非基本生活品(服务)的适用税率没有拉开档距。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梁灼铭
目前,收入与消费关系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函数性典型相关分析方法是研究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消费性支出关系的一项非常有效的手段。研究发现,目前,我国城镇居民家庭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消费性支出之间具有很强的相关性。但是,它们之间的相关形式会随着地区经济差异的变化而变化。实践证明,与其它分析方法相比,函数性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具有其无法比拟的优势,不仅具有适合经济数据分析的良好特性,而且便于充分挖掘一些新的经济规律。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卫彦琦
实现经济可持续均衡发展,迫切需要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由投资驱动向消费驱动转变。本文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探讨了城乡异质性下家庭资产结构资对家庭消费的影响。结果表明,资产存量和资产价格对家庭消费具有正向效应。此外,城乡差异背景下,不同的家庭资产对家庭消费模式具有异质性效应,尤其是发展型消费的财富效应更大。更重要的是从家庭资产的角度来看,它呈现出显著的城乡二元结构。为此,本文提出应进一步强化实施包容性金融改革为促进财产性收入和家庭财务能力创造条件,这对于促进家庭消费、畅通内循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家庭消费 资产结构 价格波动 普惠金融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毅杰 成萍
基于2010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探讨了基于城乡不同制度安排下社会经济地位对居民健康水平的回报。回归分析发现:尽管总体上城市居民的健康状况要好于农村居民,但在控制社会经济地位等变量后,农村居民要强于城市居民;更重要的是社会经济地位对城乡居民健康的影响机制是存在差异的,教育、收入对农村居民的回报大于对城市居民。进而,添加年龄组后,发现经济社会地位对城乡居民健康影响在不同人群中也会有所不同。为缩小城乡居民之间的健康差异,应着力提升农村居民的收入和教育水平,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关键词:
社会经济地位 城乡居民健康差异 城乡比较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倪瑶 成春林
基于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的数字化特征,将普惠金融发展进程分为普惠金融数字化前阶段(2005—2010年)和普惠金融数字化后阶段(2011年至今),建立两个阶段的普惠金融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测算,分别对城乡居民福利差异进行整体回归和分区域回归,结果显示:普惠金融数字化前显著地扩大城乡居民福利差异,而普惠金融数字化后则显著缩小城乡居民福利差异;普惠金融数字化后对东部地区和东北部地区的城乡居民福利差异影响更大,对中部地区缩小作用减弱,对西部不显著缩小。研究提出加速中西部地区金融机构运营的数字化改造与升级,将普惠金融数字化与扶贫相结合,强化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普惠金融数字化发展战略,丰富多层次的普惠金融产品等建议,同时警惕不发达地区因城镇化导致的城乡居民福利差异的拉大。
关键词:
普惠金融 数字化 城乡居民福利差异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慧
本文基于双循环视角,考察了不同类别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我国城镇和农村居民消费的冲击效应及其非线性门槛效应。研究发现,总体上而言,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城镇和农村居民消费均会产生显著的冲击效应,但不同类别大宗商品价格对城镇和农村居民消费的冲击效应存在明显的异质性。能源类大宗商品价格和大宗农产品价格(上涨)对城镇居民消费的负向冲击效应更强。进一步的非线性检验发现,对于城镇居民消费而言,不同类别大宗商品价格对城镇居民消费存在非线性门槛效应,同时城镇居民消费对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具有一定的容忍度。相比较而言,城镇居民对基础原材料类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幅度的容忍度更大,而对大宗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容忍度相对最低。对于农村居民而言,能源类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农村居民消费冲击的门槛效应不存在,但基础原材料类大宗商品价格和大宗农产品价格波动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效应存在非线性门槛效应。基础原材料类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幅度超过门槛值之后,会对农村居民消费产生更为明显的负向冲击作用。而大宗农产品价格波动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效应在门槛值前后会产生截然不同的影响。在门槛值之前表现为负向冲击效应,而跨越门槛值之后则会促进农村居民消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