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23)
- 2023(13379)
- 2022(11722)
- 2021(10911)
- 2020(9146)
- 2019(20862)
- 2018(21118)
- 2017(41657)
- 2016(22257)
- 2015(24783)
- 2014(24780)
- 2013(24808)
- 2012(22897)
- 2011(20906)
- 2010(21030)
- 2009(19472)
- 2008(18561)
- 2007(16638)
- 2006(15056)
- 2005(13195)
- 学科
- 济(112289)
- 经济(112183)
- 业(64889)
- 管理(59887)
- 农(48082)
- 企(43683)
- 企业(43683)
- 方法(42314)
- 数学(37100)
- 数学方法(36782)
- 农业(31957)
- 中国(25259)
- 业经(25185)
- 地方(25184)
- 学(21172)
- 财(19838)
- 制(17988)
- 贸(15579)
- 贸易(15569)
- 易(15051)
- 环境(14580)
- 发(14276)
- 地方经济(14168)
- 理论(14131)
- 和(14108)
- 银(13602)
- 银行(13566)
- 体(13549)
- 策(13506)
- 技术(13413)
- 机构
- 学院(322088)
- 大学(320866)
- 济(141512)
- 经济(138791)
- 管理(130624)
- 理学(113850)
- 理学院(112693)
- 管理学(110931)
- 管理学院(110370)
- 研究(109437)
- 中国(82368)
- 京(67135)
- 科学(66058)
- 农(65969)
- 财(58318)
- 所(54706)
- 业大(52258)
- 农业(50417)
- 中心(49841)
- 研究所(49784)
- 财经(47332)
- 江(46725)
- 经(43122)
- 经济学(42119)
- 北京(42073)
- 范(41242)
- 师范(40942)
- 院(38296)
- 经济学院(37615)
- 州(37201)
- 基金
- 项目(218783)
- 科学(172668)
- 研究(162321)
- 基金(159835)
- 家(137927)
- 国家(136722)
- 科学基金(118003)
- 社会(104356)
- 社会科(98516)
- 社会科学(98489)
- 基金项目(85632)
- 省(84980)
- 自然(75068)
- 自然科(73283)
- 自然科学(73270)
- 教育(72038)
- 自然科学基金(71957)
- 划(69997)
- 编号(67305)
- 资助(65233)
- 成果(53654)
- 部(48659)
- 发(47787)
- 重点(47744)
- 创(44749)
- 课题(44316)
- 国家社会(42884)
- 教育部(41702)
- 创新(41682)
- 人文(41485)
- 期刊
- 济(163883)
- 经济(163883)
- 研究(95975)
- 农(67118)
- 中国(60469)
- 学报(48993)
- 科学(46599)
- 农业(45552)
- 管理(45232)
- 财(40951)
- 大学(38237)
- 学学(36453)
- 业经(29645)
- 融(29633)
- 金融(29633)
- 教育(29096)
- 技术(27523)
- 经济研究(24711)
- 财经(23290)
- 问题(21975)
- 业(20927)
- 经(19931)
- 技术经济(17649)
- 世界(16548)
- 理论(16113)
- 版(15578)
- 经济问题(15453)
- 图书(15218)
- 现代(15200)
- 科技(14874)
共检索到4748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林秀 霍艾米 罗斯高 黄季焜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王永进 盛丹
本文基于劳动力市场摩擦的视角构建理论模型,考察了经济波动对产业结构微观机制的影响:当发生负面经济冲击时,由于差异化产品生产企业的工资无法灵活调整,这就使得密集使用差异化中间投入的产业用工需求、利润和产值的大幅下降。因此,频繁的经济波动会增加这些产业的运行成本,并降低其技术进步与产值占比。在此基础上,本文采用跨国分行业数据验证了经济波动影响产业结构的现象,并利用2008年金融危机这一"准自然实验",结合2007和2009年微观企业数据对理论模型的核心机制进行检验。研究发现,对于密集使用差异化中间投入的产业而言,经济波动显著降低了其技术进步与产值占比。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黎德福 唐雪梅
本文构建了一个劳动力长期供给具有无限弹性的总供求模型,模型的核心特点是长期总供给曲线不是垂直而是向右上倾斜。根据该模型,本文认为,农业部门存在剩余劳动而使非农部门具有无限弹性的劳动供给,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波动出现"软着陆"、"紧缩增长"和"高增长低通胀"等现有理论难以解释的特殊现象的根本原因,并使经济波动对就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劳动力转移速度的波动而非城镇失业率的变化。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周慧珺 赵扶扬 傅春杨
本文在一个DSGE模型中引入劳动力市场摩擦及企业的进入退出机制,通过四种不同形式的劳动力市场冲击考察了疫情对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结果表明,疫情冲击将首先导致失业增加,然后传导至企业端,引起单个企业产出下降和中小企业退出,进一步抑制对劳动力的需求,形成正反馈循环。在劳动力市场摩擦和企业数目下降两个机制的互相强化下,短期冲击会带来持续性的影响,仅存在一个季度的冲击也会导致宏观经济的波动持续数年。最后,本文通过政策分析为稳定就业、纾困中小企业等举措的有效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蒋涛
本文分别基于新古典增长模型、可变资本利用率模型和投资调整成本模型对中国经济波动进行BCA分解(Business CyCle ACCounting),并得到一个较为稳健的结果:在解释中国经济波动的各种冲击传播机制中,那些能够产生全要素生产率波动的经济波动机制相对更加重要;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的大规模转移主要反映为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包括政策冲击在内的各种经济冲击通过作用于产业间劳动力转移来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可以产生更大的经济波动效果。这些发现为宏观调控政策提供重要启示。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都阳
本文利用贫困地区的农户调查资料估计了农户的农业生产函数 ,并在此基础上根据 劳动的边际生产率估算了家庭成员的影子工资率和影子收入。由于贫困地区劳动力市场 的不完善 ,本文以影子工资率和影子收入为基础对劳动供给函数进行了估计。本文的研 究结果表明 ,农户家庭决策与劳动供给决策是相互联系的 ,而且劳动供给具有家庭联合决 策的特征
关键词:
劳动力配置 影子工资率 贫困地区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石文慧
引入消费攀比与劳动调整成本两种内生机制于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显著改善了模型对于中国经济动态特征的匹配性,它能够增强消费的持久性动态特征,而且准确地复制出了实际经济对中性技术冲击的"驼峰"反应动态以及劳动力市场的反周期动态。进一步,我们定量分析了中国经济波动的来源问题,发现中性技术冲击和投资冲击对中长期波动的显著解释力。
关键词:
动态一般均衡 消费攀比 劳动调整成本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陈利锋 雷盼盼
本文建立了一个包含劳动力调整成本的NK-DSGE模型,并考察了劳动力调整成本对于货币政策动态效应所产生的影响。研究表明,劳动力调整成本显著改变了技术冲击以及货币政策冲击下宏观经济变量动态变化的轨迹。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分析了存在劳动力调整成本下的最优货币政策。研究表明,为了缓和劳动力调整成本造成的扭曲,基于最小化福利损失的角度,当劳动力调整成本显著存在时,政府不仅需要牺牲部分产出的增长,而且需要忍受通胀的上升。因此,基于本文的研究结论,在评价我国货币政策效应时,应该考虑劳动力调整成本造成的影响。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陈利锋 雷盼盼
本文建立了一个包含劳动力调整成本的NK-DSGE模型,并考察了劳动力调整成本对于货币政策动态效应所产生的影响。研究表明,劳动力调整成本显著改变了技术冲击以及货币政策冲击下宏观经济变量动态变化的轨迹。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分析了存在劳动力调整成本下的最优货币政策。研究表明,为了缓和劳动力调整成本造成的扭曲,基于最小化福利损失的角度,当劳动力调整成本显著存在时,政府不仅需要牺牲部分产出的增长,而且需要忍受通胀的上升。因此,基于本文的研究结论,在评价我国货币政策效应时,应该考虑劳动力调整成本造成的影响。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朱思洲
劳动力价格波动与居民消费价格具有密切的联系。根据实证分析发现,劳动力价格的上升会引起CPI的快速变化,CPI的变化会缓慢引起劳动力价格的变化。劳动力价格的传递效应为非完全传递,劳动力价格的上涨幅度总是大于价格的波动幅度。同时,城乡劳动力价格与CPI的关系存在差别,城镇收入的波动受到CPI的影响要大于且快于农村收入的波动。基于此,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劳动力价格 价格波动 CPI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黄赜琳
文章根据国内外经济波动的不同特征,构建了用于研究中国经济波动的可分劳动RBC模型,并对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经济进行了实证检验,从供给角度考察技术冲击对中国经济波动的影响,并在RBC模型框架下分析了技术进步对中国劳动市场的影响。研究发现,一是在固定劳动和可分劳动RBC模型中,技术冲击可以解释中国经济波动的主要部分;二是可分劳动RBC模型的实证结果表明,劳动供给变动对经济波动的影响较小,技术进步对改革后的产出、居民消费和就业都产生了正向冲击效应。技术进步对就业增长效应较小,致使我国的劳动需求增长率明显小于劳动供给增长率,劳动市场供需严重不平衡,这也是导致就业波动较为平缓、失业问题日趋严峻的一个重要原...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敏杰 应丽艳
农户从业行为是在特定环境下农户家庭成员做出的行为选择,本文利用辽宁省农调队提供的1860户资料,在对辽宁省2005年农村实现转移的劳动力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以农民微观的个人行为作为研究的起点,从经济、社会、制度、文化等四个方面来说明农户进行这一目的性行动的动因,找出影响农户决策的主要因素和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户 劳动力转移 辽宁省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徐林清
中国劳动力市场明显地分割为农村就业部门、城市非正规就业部门和城市正规就业部门。由于劳动力市场分割,劳动者并不能够在各种不同的市场上自由流动,农村劳动者被限制在农村就业部门和城市的非正规就业部门。这两个部门对劳动者的人力资本特征并无太高的要求,劳动者收入的高低仅仅与自己付出的劳动量有关。这种状况刺激了劳动供给的增加,抑制了农村家庭进行人力资本积累的积极性。因此,消除劳动力市场的各种分割,促进劳动力在更大的地域空间和职业空间内流动,应当成为未来劳动力政策的重点。
关键词:
劳动力市场分割 农村 劳动供给 人力资本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胡永刚 刘方
中国特定的社会经济制度和隐性失业的存在使得中国就业人数变动表现得与产量增减无关,信用制度的不完善使中国消费的波动远远大于其他国家,从标准RBC模型得到的与产量高度相关的劳动投入和平滑的消费与中国实际相差甚远。然而,本文在劳动不可分的RBC模型基础上引入劳动的调整成本和消费的流动性约束,得到了与中国经济波动事实匹配的令人较为满意的模拟结果。由包含劳动调整成本的RBC模型得到的就业与产出波动相对标准差与实际值基本一致,模型同时显示了劳动波动的弱顺周期性,较好地解释了中国1978年以来就业波动的相关特征。在劳动调整成本模型基础上,通过引入流动性约束,进一步改善了模型各变量尤其是消费与其实际值的匹配程...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凤 赵燕 邓格致
本文从新结构经济学分析视角入手,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采用中介效应模型、Logit模型和分位数回归等方法,重点考察互联网应用对农户劳动生产率的结构性影响。通过研究发现,农村互联网应用通过两个路径化解了“索洛悖论”,其一是直接效应,即互联网应用作为技术本身直接渗透至具体的劳动生产过程,从而对劳动生产率产生直接影响;其二是间接效应,即通过创造性破坏机制改变城乡劳动力的分布间接影响劳动生产率。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不仅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是结构性的,而且创造效应和破坏效应也是结构性的,此类结构性的变化会对农业农村的禀赋结构,尤其是通过提升和改变劳动力的质量与分布对农户劳动生产率产生实质影响。基于此,本文认为准确识别农村部门互联网应用的作用路径及其结构性差异,对于在制度创新与政策导向上更好适应科技革命浪潮,推动数字乡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