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798)
2023(8306)
2022(6594)
2021(5758)
2020(4413)
2019(9659)
2018(9266)
2017(17587)
2016(9118)
2015(10089)
2014(9784)
2013(9823)
2012(9220)
2011(8563)
2010(8546)
2009(7822)
2008(7273)
2007(6641)
2006(6111)
2005(5558)
作者
(26728)
(22825)
(22740)
(21723)
(14436)
(10742)
(9976)
(8744)
(8562)
(8111)
(7892)
(7410)
(7305)
(7267)
(7129)
(6955)
(6670)
(6569)
(6534)
(6094)
(5738)
(5503)
(5418)
(5329)
(5226)
(5147)
(4841)
(4507)
(4485)
(4415)
学科
(65683)
经济(65642)
管理(22767)
方法(20198)
(20048)
数学(18468)
数学方法(18373)
地方(16941)
中国(13983)
(13679)
企业(13679)
(13321)
地方经济(12397)
(11705)
业经(11346)
(11205)
农业(9773)
收入(8861)
环境(8315)
(7606)
(7562)
金融(7561)
经济学(7473)
(7148)
贸易(7143)
产业(7130)
(7104)
(6823)
(6748)
银行(6738)
机构
学院(140336)
大学(138590)
(73538)
经济(72398)
研究(52526)
管理(49155)
理学(42504)
理学院(42018)
管理学(41365)
管理学院(41110)
中国(39045)
(31385)
科学(29621)
(27274)
(26147)
经济学(25823)
财经(25320)
研究所(23766)
经济学院(23148)
(23103)
中心(22861)
(20890)
(19717)
(19041)
财经大学(18764)
(17787)
师范(17640)
业大(17438)
北京(17136)
科学院(16070)
基金
项目(93007)
科学(74725)
基金(69550)
研究(68133)
(60603)
国家(60143)
科学基金(51574)
社会(47926)
社会科(45634)
社会科学(45624)
基金项目(36105)
(35340)
自然(30459)
教育(29956)
自然科(29770)
自然科学(29765)
(29390)
自然科学基金(29220)
资助(27678)
编号(25615)
(22198)
重点(21468)
国家社会(21353)
(20611)
成果(20079)
(18969)
发展(18380)
教育部(18131)
(18092)
课题(18076)
期刊
(86546)
经济(86546)
研究(46931)
中国(25559)
(22197)
学报(19736)
科学(19176)
管理(19012)
(18289)
经济研究(16326)
大学(15562)
学学(15220)
财经(13630)
(12941)
金融(12941)
农业(12285)
(11977)
业经(11885)
技术(11760)
问题(11007)
教育(9140)
技术经济(8619)
统计(8382)
(8138)
世界(7610)
(7248)
商业(7114)
经济问题(7044)
国际(6803)
决策(6518)
共检索到2145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席鹏辉  杜爽  
为实现财政收入目标,经济下行时期的地方政府容易在年末组织收入,这将直接改变年度收入结构。本文基于中国地市级季度财政收入数据,实证分析了经济波动对地方年度收入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经济下行波动,地方政府第四季度财政收入占比显著提高,其中11月份尤为突出。异质性分析表明,这一现象在欠发达地区更明显,且主要形成于实际经济增长不及预期的经济下行时期。进一步的机制分析发现,地方政府倾向于通过强征管及空转等方式完成收入任务,企业所得税是加强征管的重要税种。因此,有必要重新审视地方政府的税收征管行为,在经济下行波动或减税降费背景下,为促进积极财政政策提质增效,地方财政收入目标和支出计划应做出及时且合理的调整,以减轻政府收入组织压力和企业非预期负担。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涂巍  王治国  邹恒甫  
本文使用1978—2013年的中国宏观经济数据,从总需求、产业、生产力、就业与工资、价格水平、货币与利息6个方面考察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波动的规律。不同于已有的研究结果,本文发现中国经济波动具有明显的"转型经济"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经济周期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1978—1990年和1991—2013年。前一阶段,主要是供给面因素造成经济波动,且波动率较大。后一阶段,经济波动表现为需求驱动型,波动幅度明显减弱。二是第一产业就业人数与第二、三产业就业人数之和的比值具有明显的反周期特征。这反映了在我国的工业化进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在空间上频繁迁移的特点,即宏观经济景气时,农村剩余劳动力迁移到城市;反之,则迁移回农村。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陈甬军   陈义国   宴宗新  
通过测度1953—2021年中国省区市间GDP波动的溢出指数和溢出网络,从经济周期关联角度研究了中国省际市场的统一程度。研究发现,一是我国省区市间的市场融合程度保持在较高水平,呈现“急剧上升→缓慢下降→保持平稳”的时变规律。二是波动溢出总指数在GDP增速下降状态下比增速上升状态下高,即经济增速放缓时,市场间的融合程度更高。三是市场统一程度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六大行政区的市场统一程度高低顺序依次是华北、中南、西北、华东、西南、东北,四大经济区域的市场统一程度高低顺序依次是东部、西部、中部和东北。四是省市之间存在直接和间接的GDP波动传导渠道,形成了GDP波动溢出网络。因此,坚持和加强国家对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宏观引导和政策调节、处理好统一市场与区域市场的关系,实施区域内的产业主导政策、完善统一大市场的内在体系与组织结构等三个方面,将是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重点路径。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王爱俭  温博慧  
关于虚拟经济的研究方法,理论界一直处于不断探求的过程中。学者们逐步意识到寻求一种更能准确反映虚拟经济特征的研究方法,对进一步深入探索愈来愈重要。近年来复杂性科学迅速崛起,其研究问题的视角对诸多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从复杂性的视角出发,通过理论与实证双方面分析得出,虚拟经济波动呈现复杂性系统的主要特征;并借助复杂性系统的演化路径,探索出虚拟经济波动的演化路径。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刘桂艳  武晓玉  包庆丰  徐玮  
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后内蒙古国有林区林业经济发生了较大波动,文章运用“常-常”法划分内蒙古国有林区林业经济发展的波动周期,并采用HP滤波法进行短期波动和长期趋势的分离。在潜在增长率逐年降低且呈负增长趋势的情况下,林业经济在不同周期的波动具有年均增长率差异大、波动幅度大、经济脆弱性强等特征。文章运用2003-2019年内蒙古森工集团19个林业局的面板数据,选取3个维度6个指标进行不同波动周期的随机效应回归,探究影响林业经济增长变动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1)2001-2010年,木材采运在第一产业产值中的比例变化对林业经济增长具有非常显著的负向影响。(2)2011-2015年,第三产业结构比例变化对林业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木材采运在第一产业产值中的比例变化对林业经济增长具有非常显著的负向影响。(3)2016-2019年,第三产业结构占比、木材采运在第一产业产值中的比例及资本要素投入的变化均对林业经济增长产生非常显著的正向影响。(4)从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以来的总体情况来看,木材采运在第一产业产值中的比例变化对林业经济增长呈现非常显著的负向影响,而除了第三产业结构占比和资本要素投入的变化对林业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外,劳动要素投入变化也对林业经济增长具有非常显著的正向影响。由此,文章提出在内蒙古国有林区继续推进林业产业结构调整、适度开展必要的木材采运业务、增加非林木产业投资、组织职工技能培训以及发展林下经济等政策启示,以实现国有林区林业经济的稳定增长。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曹永福  
本文对金融危机前后(2006~2009年)中美两国经济指标的波动性和协动性进行系统比较,发现两国的宏观经济波动特征有显著差异。这种差异有些属于金融危机期间的非常规现象,有些与中国特殊的调控措施、经济发展模式有关。就上述差异的理解对于分析宏观经济形势、制定宏观调控政策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立勋  韩立国  
文章借鉴Blanchard&Quah(1989)提出的方法构建二元SVAR模型,将影响中国实际GDP波动和失业波动的随机冲击分解成供给冲击和需求冲击。结果发现: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遭遇的供给冲击为正,需求冲击为负;供给冲击对产出具有正向持久效应,对就业总体呈现持续的负向影响;需求冲击对产出产生短期的正向"驼峰"效应,并在第5个年度出现反转,由正转为负向效应,对就业则产生持续的正向冲击效应;无论是在短期还是长期,需求冲击对就业波动占主导因素,供给冲击对就业波动则解释1/4左右。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樊士德  
首先针对乔依德先生的"一次性退税拉动消费"观点,从全球经济波动与国内股市房市双波动、李嘉图等价定理和立论依据以及国内外研究结论类推机制等方面进行商榷;然后基于长期以来中国消费与投资结构失衡以及偏重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这一宏观经济背景,论证了2007年消费与投资刺激经济的格局,提出了政府应更加重视消费,尤其在全球经济波动情况下拉动消费还需巧妙使用政策组合等建议。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董昀  
199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经济波动形态发生了从剧烈到平稳的转变。其原因可以归结为体制转轨路径从增量到存量、从微观到宏观的转变。当前中国仍存在经济剧烈波动的可能,其根源在于关键领域改革的滞后。政府需要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消除影响经济稳定的制度隐患。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经济波动:农业波动的后发性效应本刊专论周期性波动是经济运行的一个基本特征。如何抑制周期性波动对经济发展造成的有害影响,是市场化条件下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内容。我国经济发展是在经历了传统体制时期的5次波动周期之后,第六个波动周期开始时,进入改革开放新...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范从来  董书辉  
本文通过对此次美国次贷危机形成的成因进行分析,引出可以从收入结构的角度来分析收入结构的变化与经济波动之间的关系。文章首先利用美国的年度数据分析了大萧条期间居民收入结构的变化与经济波动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本文研究了美国1929—2008年居民收入结构的变化趋势与此次经济危机之间的关系,并提出财产性收入会影响经济波动的理由。然后运用AR(3)-GARCH(1,1)模型拟合美国二战以来的真实GDP的波动情况,建立GDP波动、财产性收入占总收入比重的VAR模型,通过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得出财产性收入占比能显著单向影响经济稳定性的结论。最后,通过对中国居民收入结构变化趋势的分析,提出在"创造条件让更多...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柳欣  王晨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解释功能性收入分配失调与有效需求结构失衡问题的新框架,分析了中国长期经济增长中,投资的高速增长累积的大量资本存量,使得工资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重下降,及企业投资需求下降,最终将引起有效需求的不足。提出政府在调节经济的同时,应特别注意有效需求问题,同时调整收入分配,保持资本存量与收入流量之间适当的比例关系,这对实现国民经济平稳、快速的增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骆永民  徐明星  
现有研究发现经济波动、收入分配和房价之间存在明显的互动关联,却并未将三者放到同一个理论框架中开展研究。本文首先从理论上阐述了经济波动、收入分配与房价两两之间可能存在的互动关联,继而使用中国大陆30个省份1998~2012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及面板向量自回归(Panel VAR)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东部地区除房价对另外两个变量影响为负外,其余的互动关联均显著为正;中部地区房价上涨和经济波动将显著扩大收入差距,其余的互动关系为负或者不显著;西部地区除经济波动和收入分配会对房价的影响显著为负外,其余的互动关系基本为微弱的正向效应。据此,应根据不同地区三者之间不同的互动关联,因地制宜地采用相关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