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89)
- 2023(11538)
- 2022(9857)
- 2021(8927)
- 2020(7655)
- 2019(17511)
- 2018(17384)
- 2017(35062)
- 2016(18504)
- 2015(21119)
- 2014(21057)
- 2013(20834)
- 2012(19241)
- 2011(17467)
- 2010(18016)
- 2009(17210)
- 2008(16523)
- 2007(14924)
- 2006(13324)
- 2005(12232)
- 学科
- 济(104113)
- 经济(103988)
- 管理(60940)
- 业(52998)
- 方法(44803)
- 企(44399)
- 企业(44399)
- 数学(41007)
- 数学方法(40464)
- 财(25071)
- 中国(21780)
- 地方(20782)
- 农(20170)
- 制(19361)
- 业经(18482)
- 学(15208)
- 贸(14271)
- 贸易(14263)
- 体(14160)
- 融(14000)
- 金融(13998)
- 务(13916)
- 财务(13870)
- 财务管理(13830)
- 易(13779)
- 地方经济(13628)
- 银(13403)
- 银行(13387)
- 农业(13288)
- 企业财务(13150)
- 机构
- 大学(274814)
- 学院(273891)
- 济(129982)
- 经济(127715)
- 管理(107984)
- 理学(93197)
- 理学院(92323)
- 管理学(90767)
- 管理学院(90246)
- 研究(89090)
- 中国(69410)
- 财(62846)
- 京(55529)
- 财经(49190)
- 科学(48032)
- 经(44608)
- 所(43094)
- 经济学(42914)
- 江(41163)
- 中心(40675)
- 经济学院(38431)
- 研究所(38140)
- 财经大学(36488)
- 农(35696)
- 北京(34899)
- 业大(34144)
- 院(31819)
- 州(31512)
- 范(31326)
- 师范(31057)
- 基金
- 项目(175682)
- 科学(140881)
- 基金(131834)
- 研究(129440)
- 家(112293)
- 国家(111479)
- 科学基金(97933)
- 社会(87811)
- 社会科(83627)
- 社会科学(83608)
- 基金项目(68125)
- 省(66891)
- 自然(60913)
- 教育(60517)
- 自然科(59586)
- 自然科学(59575)
- 自然科学基金(58521)
- 资助(56368)
- 划(55220)
- 编号(50365)
- 成果(41487)
- 部(40775)
- 重点(39044)
- 国家社会(37535)
- 制(37442)
- 发(36942)
- 教育部(36483)
- 创(36235)
- 人文(35392)
- 课题(35059)
- 期刊
- 济(146372)
- 经济(146372)
- 研究(86545)
- 中国(53343)
- 财(50514)
- 管理(42761)
- 学报(35319)
- 科学(33949)
- 农(32013)
- 大学(28994)
- 融(28158)
- 金融(28158)
- 学学(27599)
- 财经(26553)
- 经济研究(25826)
- 技术(25314)
- 经(22793)
- 教育(22388)
- 农业(20808)
- 业经(20315)
- 问题(18510)
- 统计(17547)
- 技术经济(15926)
- 策(15640)
- 贸(14599)
- 决策(14190)
- 理论(13037)
- 世界(13035)
- 商业(12836)
- 国际(12133)
共检索到4162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陈太明
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考察经济波动、地方政府规模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理论研究发现,经济波动加剧时,公众对工作部门的选择意愿会受到影响,更偏好较私人部门更稳定的政府部门工作,引致更大规模的地方政府,使得更多的资源从生产性的私人部门撤出,资源配置效率下降,经济增速回落。进一步,基于3SLS方法对中国1978—2014年省级面板样本的实证检验显示,经济波动确实推动了地方政府规模的扩张,而政府规模扩张抑制了经济增长。上述结论在多种敏感性分析下均十分稳健。这表明虽然经济波动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作用仍存在其他可能途径,但其通过影响地方政府规模进而负向作用于经济增长是显著的,且是一个被遗忘的至关重要的传导机制。在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的背景下,推进就业部门结构转变以控制地方政府规模,有利于经济在合理区间内"稳中求进"。
关键词:
经济波动 地方政府规模 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沈炳珍 黄漓江
笔者在Barro的政府规模与经济增长理论基础上,引入经济波动以反映政府支出规模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利用中国28个省(市、自治区)1979年~2008年的面板数据,检验了政府支出规模与经济波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我国地方政府支出规模与经济波动对区域经济增长都产生了负效应,且经济波动比政府支出规模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负效应更大。因此,政府在追求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要更加注重保持经济增长的稳定性。
关键词:
政府支出规模 经济波动 经济增长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宣胜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背后却隐藏着深层次矛盾,如产业结构不合理、粗放式增长等,随着我国与世界经济联系的日益紧密,更易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我国经济增长呈一定程度的下滑,说明现有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经济的发展要求,须要适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与十八届三中全会等精神是一致的。基于此,本文在相关经济理论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相关文献,引入经济波动、政府支出规模对经济的干预等模型,利用我国27个省市区1979-2012年的数据,验证了两者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验证结果表明这两者都对经济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因而未来我国在保证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促进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应从产...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池建宇 赵家章
财政收入和支出的波动是宏观经济波动的重要来源,并对长期经济增长存在重要影响。本文分析了1981—2016年以来中国30个省级区域财政收入和支出及其细分项目的波动性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产出波动性对长期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政府收入的波动性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为负,但政府支出的波动性提高则会促进经济增长。另外,财政收入的规模本身对长期经济增长存在负向影响。
关键词:
波动性 财政收入 财政支出 经济增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夏海清 徐大为
文章通过对我国消费波动与经济波动特征的比较与分析,得知市场化改革以来二者的稳定性都大幅度提高了,并且在1994年之前是消费波动幅度大于经济波动,在那之后则相反,然后以投资、消费、GDP增长率作为内生变量进行脉冲反应,对投资经由消费直到GDP波动这一机理进行了验证,发现在买方市场之下一个单位的消费冲击会导致1.2个单位的GDP的同步波动,而在卖方市场之下却只会导致0.5个单位的GDP的波动,这说明买方市场之下消费会加剧经济波动,而卖方市场之下才真正起到了稳定器的作用,文章最后还从体制的角度对此进行了解释与说明。
关键词:
消费波动 经济波动稳定性 稳定性检验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金全 付一婷 王勇
本文利用均值—条件异方差模型检验了我国产出增长率中的条件波动性(条件标准差)与经济增长速度之间的关系,并且利用结构VAR模型的冲击反应函数描述了增长率波动性和经济增长率水平之间交互影响的动态传导路径。检验结果表明,我国的经济波动性对经济增长水平具有正向的"溢出效应",体现出经济周期波动性与经济增长趋势之间的正相关性。由此说明,我国的金融发展程度和市场发展规模,以及宏观经济政策调控都具有一定程度的顺周期性质,特别是经济处于回升时期的经济政策方向与经济周期的扩张方向基本一致。我国经济周期波动性与经济增长趋势之间的正相关性预示着我国新出现的经济波动将是一轮上升型经济波动,未来一段时期的经济增长速度将...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杨万平 袁晓玲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的经济波动会通过国际贸易、国际投资等资本的跨国流动传导到别的国家。鉴于美国已经成为中国主要的贸易伙伴和FDI来源国,其经济的波动会对中国的经济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本文运用基于VAR模型的广义脉冲响应函数法与方差分解法,在以双边贸易与投资为传导纽带,暗含汇率变化影响的基础上定量分析了美国经济波动对中国经济冲击的长期传导机制和短期动态影响特征。冲击响应分析结果表明,美国经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更大,美国经济的波动主要通过影响中国对美国出口的途径对中国经济增长造成冲击;方差分解结果显示,中国经济对美国经济的贡献更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国富 兰宇宁
文章采用我国省际面板数据,通过面板协整检验以及建立面板数据模型,考察我国政府支出、居民消费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探讨政府支出影响经济增长的传导机制,特别是居民消费在其中是否发挥了作用。
关键词:
政府支出 居民消费 经济增长 面板协整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悦 冯宗宪 孙坤伟
为充分研究不同冲击对中国经济波动性的影响及解决货币中性问题,文章引入一个包含12个冲击的DSGE模型,采用校准法和贝叶斯法对模型中的参数进行估计,并利用条件方差分解来研究对中国经济造成波动的冲击来源。DSGE模拟结果显示:技术冲击、利率冲击、货币增长率冲击和实际工资加成冲击等对中国经济波动影响较大,能解释大部分中国经济波动性的冲击。其中,技术冲击、利率冲击和货币供给冲击能解释70%的产出波动;工资加成冲击、利率冲击和货币供给冲击能解释接近70%的通货膨胀波动。
关键词:
冲击 中国经济波动 DSGE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冯永琦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国际贸易已经是一个国家的经济波动在国际间传导和扩散的重要传导渠道之一。通过在1998-2007年十年间的季度经济数据基础上,用VAR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等计量方法,对中美经济波动的国际贸易传导机制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中美经济波动的国际贸易传导机制在长期中并不发挥作用,只是在短期内中国对美国出口贸易的传导在一定程度上还发挥着作用,并且美国经济波动只有在短期内对中国经济波动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而在长期美国经济波动对中国经济波动并没有影响。
关键词:
中美经济波动 国际贸易 传导机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卢方元 李彦龙
文章根据2005—2014年中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建立Panel-VAR模型,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对中国金融发展规模、效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体现在金融发展规模和金融效率两个方面,但这种影响并不显著,相对经济增长自身的贡献率较低;经济增长对金融发展规模和金融效率具有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但经济增长对金融发展规模和金融效率的贡献率相对金融发展本身较低。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毛渊龙 姜国刚
文章首先借助DDF及ML生产率指数测度了2007—2017年我国26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项。结果表明,研究期内全国及各地区城市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均实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且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要优于技术效率,并成为决定当前城市绿色增长的主导因素。其次,通过面板门槛模型对城市规模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人口规模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双重门槛效应,总体上可划分为前期抑制、中期积极促进、后期小幅促进三个阶段,门槛值分别为88.7万和300.1万。最后,运用系统GMM方法检验城市规模对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的内在影响路径。结果表明,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对技术效率的促进作用持续减弱,直至不再显著;而对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则主要发生在大城市,且促进效应逐渐减弱。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滕飞 霍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始终保持着稳中有进的态势,经济总量逐年攀升,与此同时国内对原油等资源类物品的依存度日益上升,国际油价波动对我国经济的冲击越来越深入。鉴于此,文章选用1986-2015年国际油价和我国经济增长数据,并通过构建ARCH族模型和Granger检验实证分析了国际油价波动的特征、效应及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实证结果显示:国际原油价格时间序列数据整体上呈现出"尖峰厚尾"的态势;此外ARCH族模型检验结果也显示国际油价波动具有集簇性和非对称性的特征,且存在价格波动的"杠杆效应";Granger检验结果也表明国际原油价格变动与我国经济波动之间存在单向因果关系。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周达军
基于TARCH—M模型和我国1954~2005年的经验数据,本文对波动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论表明,在我国,波动对长期经济增长具有负面影响,但统计上并不显著。另外,波动在经济增长的不同阶段对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对称性,而我国自1978年以来实施的对外开放和市场化改革不仅明显提高了经济的平均增长水平.而且也降低了经济的波动风险。
关键词:
增长 条件波动 TARCH—M模型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张华嘉 扶青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