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671)
2023(8367)
2022(6926)
2021(6320)
2020(5432)
2019(11959)
2018(11834)
2017(23717)
2016(12439)
2015(13766)
2014(14191)
2013(14096)
2012(13378)
2011(12276)
2010(12517)
2009(11942)
2008(11778)
2007(10783)
2006(9699)
2005(9247)
作者
(37578)
(31375)
(31193)
(29893)
(20223)
(14893)
(14327)
(12087)
(12028)
(11508)
(11124)
(10541)
(10224)
(10151)
(10078)
(10016)
(9431)
(9123)
(8994)
(8496)
(7929)
(7906)
(7461)
(7236)
(7225)
(7149)
(6987)
(6519)
(6414)
(5999)
学科
(72604)
经济(72552)
管理(33236)
(32467)
方法(27187)
(25073)
企业(25073)
数学(24547)
数学方法(24381)
(21575)
银行(21430)
(20020)
(18819)
中国(17346)
地方(16457)
(15419)
金融(15419)
(13512)
(13117)
地方经济(11977)
业经(11696)
(11212)
制度(11205)
业务(10958)
(10934)
(10896)
保险(10842)
(9436)
银行制(9080)
(9069)
机构
大学(184894)
学院(182772)
(89137)
经济(87408)
管理(67818)
研究(64856)
中国(62451)
理学(56428)
理学院(55830)
管理学(54921)
管理学院(54589)
(43191)
(38693)
科学(36623)
财经(34040)
(33118)
中心(31458)
(30936)
经济学(30360)
(29798)
研究所(29720)
(28934)
(28012)
经济学院(27108)
银行(26831)
财经大学(25709)
(25048)
北京(24881)
业大(24018)
(23341)
基金
项目(113460)
科学(89427)
基金(85564)
研究(79164)
(74356)
国家(73809)
科学基金(63444)
社会(53891)
社会科(51261)
社会科学(51246)
基金项目(44261)
(42116)
自然(40725)
自然科(39821)
自然科学(39810)
自然科学基金(39144)
资助(37161)
(35486)
教育(35346)
编号(28925)
(25711)
重点(25419)
(24070)
成果(23650)
国家社会(23323)
(22696)
教育部(22518)
(22190)
科研(21812)
人文(21714)
期刊
(101102)
经济(101102)
研究(64855)
(42499)
金融(42499)
中国(37615)
(33562)
学报(27732)
管理(26710)
(26004)
科学(25340)
大学(21419)
学学(20790)
财经(18816)
经济研究(17699)
(16106)
技术(15488)
农业(15084)
问题(12425)
业经(12000)
技术经济(10923)
统计(10704)
理论(10628)
(9910)
国际(9658)
(9328)
实践(9286)
(9286)
教育(9087)
世界(8806)
共检索到3012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李麟  索彦峰  
在全球经济变动及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增强的背景下,中国经济波动的信贷周期及银行亲周期性的双重特征极易触发银行业的系统性风险。本文以经济波动与不良贷款的关系为切入点,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系统地研究了上述问题并证明了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基于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研究、评估经济波动对银行业的潜在影响、审慎使用信用风险模型、实施差别化的调控政策、推进银行战略转型等政策建议,以有效预防银行业的系统性风险。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孙光林  王海军  王雪标  
本文选取2005年到2014年各省市面板数据,在理论阐述经济波动、产能过剩和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相互影响的机理上,构建PVAR模型,利用系统GMM估计三者之间的动态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经济波动和产能过剩变动会给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带来短暂的正向冲击效应,但这种效应并不能持久;产能过剩会给经济波动带来正向冲击效应;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对自身具有正向冲击效应。由此表明,产能过剩和经济波动引致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攀升不具有持续性。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孙光林  王海军  王雪标  
本文选取2005年到2014年各省市面板数据,在理论阐述经济波动、产能过剩和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相互影响的机理上,构建PVAR模型,利用系统GMM估计三者之间的动态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经济波动和产能过剩变动会给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带来短暂的正向冲击效应,但这种效应并不能持久;产能过剩会给经济波动带来正向冲击效应;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对自身具有正向冲击效应。由此表明,产能过剩和经济波动引致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攀升不具有持续性。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宋凌峰  肖雅慧  
银行间网络关联和经济波动是形成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重要来源。本文从经济波动影响内生于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视角出发,将SCCA模型与马尔科夫区制转移模型相结合,量化系统性风险中银行间网络关联和经济波动的影响,并分析不同风险来源受不同类型银行的影响程度。本文以14家上市银行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发现银行间网络关联发挥风险承担和风险溢出的功能,且网络关联风险与内部脆弱性风险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而经济波动主要发挥“增效器”的作用。同时,银行业系统性风险是大型国有银行风险和中小型银行风险的组合,系统性风险中的内部脆弱性风险和经济波动影响主要来源于中小型银行,网络关联风险主要来源于大型国有银行。因此,本文建议针对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不同来源使用不同监管工具,并注重监管工具之间的配合,还需要结合具体风险来源,针对不同类型的银行制定差异化监管要求。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吴义根  胡志九  
竭力保证银行贷款有效偿还是维护金融体系稳健的内在要求。2003-2015年中国银行业不良贷款以2011年为分界点,在此之前保持连续多年的下降轨迹,随后进入上升通道且短期之内难言见顶。受贷款基数扩大影响,不良贷款率微小上升带来不良贷款绝对量大幅增加,商业银行潜在信用风险不容忽视。为了有效遏制不良贷款的惯性上升,需要趁早防范不良贷款的潜在增量风险,多手段灵活处置存量不良贷款,改善不良贷款处置的外部环境,减少不良贷款处置的道德风险。文章进一步剖析债转股化解不良贷款的利弊,认为现阶段需要谨慎推行债转股。
[期刊] 改革  [作者] 陈伟光  许晓婷  
我国银行业的不良贷款存量的形成有着深层次的体制性和政策性的金融生态环境原因。在此,在近年来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的持续下降的前提下,以应对当前全球金融危机导致的信贷激增为背景,从金融生态的角度对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的演变轨迹、成因和发展态势进行分析,设计出防止不良贷款反弹、控制信贷风险积聚的方法和路径。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岳蓓蓓  郑循刚  
本文在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进行Hodrick-Prescott滤波的基础上,建立了经济增长与不良贷款率波动的VAR模型,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及方差分解方法分析了经济增长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波动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良贷款率波动对经济增长的速度有较大的制约作用,而经济增长只是对不良贷款率向下的变动趋势有明显影响,对不良贷款率本身波动作用并不明显。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卢盼盼  
本文采用2004年第1季度至2010年第4季度的时间序列数据,在VAR模型的基础上,对利率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波动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我国,提高利率会推高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LBIR)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CNPL)有正向冲击,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DBIR)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CNPL)有负向冲击,但综合影响是正向冲击。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汤柳  
欧洲银行业不良贷款激增是国际金融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遗留问题。由于不良贷款增加对于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影响巨大,近两年欧盟和各成员国加大了银行业监管力度,在降低不良贷款率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降低了银行业的系统性风险。欧洲银行业不良贷款及其处置现状欧洲银行业不良贷款问题突出。根据IMF的统计数据,2007年欧元区平均不良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汤柳  
欧洲银行业不良贷款激增是国际金融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遗留问题。由于不良贷款增加对于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影响巨大,近两年欧盟和各成员国加大了银行业监管力度,在降低不良贷款率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降低了银行业的系统性风险。欧洲银行业不良贷款及其处置现状欧洲银行业不良贷款问题突出。根据IMF的统计数据,2007年欧元区平均不良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俊寿  
当前,受周期性和结构性因素综合影响,银行业资产质量下行压力较大。有效处置银行业不良贷款,防控化解信用风险,已成为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的重要战役。笔者站在实践者的角度,结合山东银行业的实际,对不良贷款处置问题进行了调研分析,直面不良贷款处置遇到的现实问题,以危中求机的态度和除症解难的思路,提出工作建议,以期能够坚定信心决心,凝聚多方合力,加快不良贷款处置,亦是落实好习近平总书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王海军  曾博  杨虎  王梦凯  
金融科技是当前商业银行重要的技术和模式创新。本文采用2005—2020年A股上市银行微观数据,构建了金融科技、不良贷款和银行业绩的理论与计量模型,研究发现:第一,金融科技可以显著提高银行业绩,但是这种促进作用存在滞后性,金融科技削弱了银行当期业绩,但是在平均滞后4—5年后,对银行业绩增进作用开始显现,并呈现边际贡献递增趋势。第二,金融科技有助于银行进行风险识别、量化和定价,通过抑制不良贷款风险损失,进而提高了银行预期收益,其中信息技术人员投入、软件投入和硬件投入对关注类贷款率和损失类贷款率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第三,银行规模异质性将扩大金融科技投入差距,并会引起信贷市场风险外溢和风险迁移,中小银行面临的不良贷款风险有扩大趋势。本文的研究对于当前商业银行合理布局金融科技,防范化解不良贷款风险,改进业务经营绩效,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王海军  曾博  杨虎  王梦凯  
金融科技是当前商业银行重要的技术和模式创新。本文采用2005—2020年A股上市银行微观数据,构建了金融科技、不良贷款和银行业绩的理论与计量模型,研究发现:第一,金融科技可以显著提高银行业绩,但是这种促进作用存在滞后性,金融科技削弱了银行当期业绩,但是在平均滞后4—5年后,对银行业绩增进作用开始显现,并呈现边际贡献递增趋势。第二,金融科技有助于银行进行风险识别、量化和定价,通过抑制不良贷款风险损失,进而提高了银行预期收益,其中信息技术人员投入、软件投入和硬件投入对关注类贷款率和损失类贷款率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第三,银行规模异质性将扩大金融科技投入差距,并会引起信贷市场风险外溢和风险迁移,中小银行面临的不良贷款风险有扩大趋势。本文的研究对于当前商业银行合理布局金融科技,防范化解不良贷款风险,改进业务经营绩效,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肖浩  
经济下行期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增加是次贷危机后世界主要经济体金融运行中的一种普遍现象。但数据分析发现,发达经济体和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速下降对银行业资产质量的影响是存在区别的:在危机爆发和深化的阶段(2007—2010年),发达经济体和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经济增速下行都导致银行业不良贷款率显著上升,并且在统计检验上都是显著的;在后危机时代(2011—2014年),发达国家经济增速下行并没有导致银行业不良贷款率显著上升,而新兴经济体国家的经济增速下行则对银行业不良贷款率上升有比较显著的影响;无论是在危机爆发和深化的阶段(2007—2010年)还是在后危机时代(2011—2014年),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速...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王威  赵安平  
针对现有研究的不足,本文根据中国商业银行信贷规模的数据特征,运用Beveridge-Nelson(B-N)趋势周期分解技术,将1990年1季度以来的信贷余额季度数据分解为确定性趋势、随机趋势和周期成分。在此基础上,分别研究了信贷冲击与不同类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以及信贷周期、经济周期与总体不良贷款率之间的关系,并获得了不同于现有文献的研究发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