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337)
2023(12387)
2022(10730)
2021(9696)
2020(8376)
2019(18952)
2018(18876)
2017(37247)
2016(19904)
2015(22409)
2014(22464)
2013(22265)
2012(20845)
2011(19010)
2010(19516)
2009(18755)
2008(18478)
2007(16622)
2006(14840)
2005(13552)
作者
(57927)
(48727)
(48086)
(46329)
(30777)
(23091)
(22133)
(18859)
(18050)
(17234)
(16593)
(16056)
(15236)
(15206)
(15094)
(15003)
(14585)
(14331)
(14095)
(13920)
(12069)
(11931)
(11704)
(11138)
(11024)
(10890)
(10650)
(10608)
(9741)
(9473)
学科
(101286)
经济(101202)
管理(56826)
(52178)
(41612)
企业(41612)
方法(40037)
数学(35516)
数学方法(35206)
中国(25462)
(23701)
(22810)
地方(21581)
业经(19174)
(18535)
(18471)
(17317)
贸易(17309)
(16780)
(15812)
银行(15782)
农业(15385)
(15060)
(14956)
金融(14954)
地方经济(13916)
(13652)
财务(13622)
财务管理(13582)
环境(13477)
机构
学院(297113)
大学(296070)
(133772)
经济(131104)
管理(111151)
研究(100363)
理学(94521)
理学院(93495)
管理学(91965)
管理学院(91405)
中国(78042)
(62715)
(61227)
科学(58439)
(51207)
财经(49656)
(45973)
研究所(45856)
中心(45677)
(44748)
(44517)
经济学(42908)
业大(40554)
北京(38919)
经济学院(38624)
(37448)
师范(37127)
财经大学(36552)
农业(36267)
(35518)
基金
项目(184995)
科学(144742)
研究(137427)
基金(133491)
(115108)
国家(114175)
科学基金(96907)
社会(88476)
社会科(83902)
社会科学(83876)
(72128)
基金项目(70029)
教育(62995)
(60268)
自然(59991)
自然科(58470)
自然科学(58452)
自然科学基金(57361)
编号(56578)
资助(55205)
成果(46455)
重点(41867)
(41535)
(41139)
课题(38661)
(38181)
国家社会(36644)
教育部(35950)
创新(35785)
人文(35386)
期刊
(154584)
经济(154584)
研究(92039)
中国(53117)
(48979)
学报(42247)
(42053)
管理(40881)
科学(39183)
大学(31955)
(30787)
金融(30787)
学学(30297)
农业(28085)
教育(26553)
经济研究(26358)
技术(25552)
财经(25545)
业经(24522)
(22095)
问题(20540)
(17237)
技术经济(16705)
统计(15928)
商业(15157)
理论(14836)
国际(14375)
(14072)
(13997)
现代(13378)
共检索到4488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玉峰  徐慎晖  黄德春  
在目前经济新常态和国内外疫情影响的双重背景下,不良资产处置已经成为实现经济稳定发展、企业持续运营、金融环境提质的重要措施。如何在不良资产处置中实现债权债务和担保三方的帕累托最优,实现作为国有金融机构的资产管理公司(以下简称"AMC")债权回收和支持实体企业发展的双重甚至多重目标,通过构建不良资产处置下的三方动态博弈模型,探讨何种博弈策略能够实现博弈参与方的"纳什均衡",并从经济法视角下得出担保方基于"双重困境"下履约的动机是债务方的重组收益及保证自身通过担保责任获取收益;当债务额度与债务减让之间的差异越大对债务方按时履约存在负向影响时,债务减让能有效降低债务方偿债压力;债权方的行为策略取决于债务本身及政策性债务减让额度,债权方亦面临"市场化"挑战。基于此,构建有序的债务公开市场和交易机制,有助于在经济法视角下实现动态"纳什均衡",提升不良资产化解效率,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稳健运行。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洋  
国家"十四五"规划把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作为指导方针,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作为主要目标。金融资产管理公司(AMC)是处置不良资产的专门机构,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重要制度安排。梳理评估资产管理公司的运作机制和实践效果,有助于充分发挥其处置不良资产的核心功能,更好防范化解风险、服务实体经济。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刘思京  
不良资产变现处置可以选择协议转让、公开拍卖、招标转让、竞价转让等多种方式。但如何寻找社会 潜在的投资者、购买者和合作伙伴,选择何种处置方式,才能实现处置变现最大化,是不良资产处置中的重要课 题。本文着重就不良资产变现处置过程中主要处置方式的适用、优劣比较和选择进行一些分析与探讨。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朱志强  
截至2006年底,我国四家资产管理公司(Asset Management Company,以下简称AMC)累计处置政策性不良资产12102.82亿元,累计回收现金2110亿元,比国家核定目标超收286亿元。随着AMC政策性不良资产处置任务的全面完成,AMC未来的业务发展主线已明确将向金融服务领域实施商业化转型。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黄志凌  
目前,如何根据不良资产的特点,准确把握处置时机,灵活运用各种资产处置方式,积极探索资产处置的技术难点,是一项紧迫的现实课题。本文在对资产整理技术和处置技术、金融不良资产的定价技术和当前资产出售的技术行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包括内部资源与外部资源的配置在内的六项技术模式,供决策部门参考。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黄志凌  
目前,如何根据不良资产的特点,准确把握处置时机,灵活运用各种资产处置方式,积极探索资产处置的技术难点,是一项紧迫的现实课题。本文在时资产整理技术和处置技术分析、金融不良资产的主体技术分析和当前资产出售的技术行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包括内部资源与外部资源的配置在内的六项技术模式,供决策部门参考。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黄菲菲  陈金龙  
本文以委托代理理论和激励约束理论为基础,建立一个商业银行总分行间的经济激励长期博弈模型。应用模型来分析,我国商业银行考核机制中,不同的考核指标对分支机构经营者处置不良资产行为的影响,并揭示银行自主处置不良资产缓慢的内部管理原因。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耿建新  崔宏  
本文利用250个样本资料,对长城AMC不良资产处置绩效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发现企业偿债能力、贷款本金以及企业的所有制性质、企业所处的区域位置、不良资产的处置方式等几个因素对不良资产的处置绩效有显著影响。其中贷款企业的较大偿债能力和贷款企业所处的较发达的区位,显著提升了不良资产的处置绩效;而企业贷款规模较大以及多数企业的国有性质,显著降低了不良资产的处置绩效;另外,以物抵债的处置方式有较高的处置绩效,而采取破产的方式其处置绩效显著较差。贷款企业的总资产、资产负债率以及行业分布、运行状况、贷款方式对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处置绩效的高低则没有显著影响。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朱志强  
不良资产打包批量处置的难点与对策分析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来说,随着不良资产处置工作的深入推进,存量有效资产不断减少,处置难度越来越大。在新的形势下,只有在处置方式和手段上大胆创新,勇于开拓,不断拓宽业务领域,提高处置效率和效益,才能圆满地完成国家赋予资产公司的历史使命。不良债权打包批量处置作为不良资产集约化处置的主要方式,是后期不良资产处置的重要手段。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黄志凌  
总体来说,经过近些年理论界的呼吁和资产管理公司的处置实践,我国政府、银行业以及社会各界对加速处置我国金融不良资产的认识确实在不断深化。这种认识上的深化和观念上的改变实质上可归及我国金融部门目前所面临的内外形势,既有被动的因素,也有主动方面的因素。其中1997年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亚洲金融危机,可以说使国家有关政府部门第一次真正认识到有必要迅速解决我国金融体系内蕴含的庞大不良资产,抵御来自外部的可能危及我国经济安全的金融冲击。正是基于这样的一种认识,中央政府采取了大规模剥离国有银行不良资产并通过组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进行集中处置的果断措施。可以说,这一次是自上而下、银行被动接受的不良资产处置实践,带有...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石佳华  
在我国,处置银行体系不良贷款的主力,是以华融、长城、东方、信达为代表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以下简称"资产公司"或AMC)。四家资产公司作为财政部控股的国有金融公司,在处置不良资产的过程中,与各级政府、债务人(即企业)的利益并不一致,三方从各自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出发,提出不同的处置思路,本文将对此作出罗列,通过提出最优、次优、最劣策略,推导三方多赢的最优解,令人意外的是,这个最优解与我们的第一直觉是不相同的。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赵爱玲  
资产管理公司作为专门负责收购、管理和处置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自 1 999年建立以来取得显著的成效。然而 ,由于受一些因素的制约 ,资产管理公司对不良资产的处置效率不高 ,为了避免金融资产的更大损失 ,寻找加快处置不良资产的途径就显得非常重要。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刘晓欣  李军帅  
解决不良资产风险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重点。本文揭示不良资产与金融危机的一般规律,指出管控好不良资产率是避免金融危机爆发的关键,西方发达国家频繁爆发金融危机的根源是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当代经济虚拟化背景下金融危机首先爆发进而引发实体经济危机,不良资产处置金融活动引发系统性风险呈现不同的特征、路径及危害,只有秉持货币金融“公器”标准才是合理配置市场资源与化解系统性风险的根本。中国在没有金融危机的情况下保持40多年经济持续增长,以国有金融机构为主的金融体系及其与经济运行相契合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不良资产处置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政府与市场有机结合是与西方“市场经济规则”不同的实践创新。中国应从化解风险职能、支持不良资产处置与经济增长同步以及金融市场规范化、国际化的角度,构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长效机制,保持经济高质量增长,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李雪梅  
论文分析了当前形势下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清收处置工作面临的严峻挑战,随后从提升创新清收处置手段和优化不良资产管理模式方面,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