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257)
2023(6315)
2022(5279)
2021(4669)
2020(3811)
2019(8577)
2018(8365)
2017(16643)
2016(8784)
2015(9717)
2014(9937)
2013(9811)
2012(9497)
2011(8907)
2010(9481)
2009(8970)
2008(8723)
2007(8002)
2006(7528)
2005(7046)
作者
(25359)
(21338)
(21138)
(20484)
(13947)
(9894)
(9578)
(8133)
(8117)
(7837)
(7501)
(7038)
(6929)
(6852)
(6851)
(6615)
(6349)
(6200)
(6142)
(5870)
(5601)
(5168)
(5160)
(5011)
(4949)
(4888)
(4554)
(4457)
(4317)
(4139)
学科
(61719)
经济(61685)
管理(26837)
(21862)
(17152)
企业(17152)
地方(17043)
方法(16835)
数学(15134)
数学方法(14937)
中国(12832)
地方经济(12420)
(11556)
业经(10582)
(9938)
(9666)
(9156)
(8531)
农业(7679)
环境(7666)
(7561)
贸易(7556)
(7390)
金融(7390)
及其(7350)
(7254)
经济学(7183)
(7130)
银行(7128)
(6941)
机构
学院(136201)
大学(133948)
(71416)
经济(70067)
研究(50649)
管理(50235)
理学(41858)
理学院(41419)
管理学(40834)
管理学院(40559)
中国(39212)
(32092)
(27213)
科学(26472)
(25210)
财经(24455)
经济学(23167)
研究所(22229)
中心(22215)
(21956)
(21933)
经济学院(20369)
(17827)
北京(17766)
财经大学(17576)
(17299)
师范(17215)
(17081)
(16831)
科学院(14972)
基金
项目(78596)
科学(62455)
研究(61245)
基金(56951)
(47588)
国家(47187)
社会(41149)
科学基金(40675)
社会科(39116)
社会科学(39109)
(30033)
基金项目(28361)
教育(27147)
编号(24550)
(24494)
资助(24451)
自然(23265)
自然科(22677)
自然科学(22671)
自然科学基金(22249)
成果(21055)
(19008)
(17758)
课题(17726)
重点(17414)
国家社会(17124)
发展(16528)
(16277)
(16026)
(15880)
期刊
(91266)
经济(91266)
研究(49327)
中国(26322)
(23740)
管理(21037)
(16822)
金融(16822)
(16255)
经济研究(15815)
科学(15144)
学报(14259)
财经(13294)
技术(12861)
业经(12600)
大学(11777)
教育(11712)
(11631)
问题(11244)
学学(11216)
农业(10791)
(9476)
技术经济(8935)
国际(8608)
统计(8217)
世界(8135)
经济问题(7291)
(7231)
经济管理(6953)
改革(6803)
共检索到2251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陶广峰  
经济法是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国家对社会经济活动实行主动性经济政策的结果。无论国家采取积极干预的经济政策,或者采取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其本质都是国家的社会经济意志。经济法是国家经济政策在法律层面的表现,因而也可以称之为经济政策法。我国经济法的产生和演变路径与西方不同,需要历史地、辩证地看待经济政策法及其本质。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甘强  
经济法中的经济政策定位关系到经济法的发展方向,当下的"同一说""本质说""方法说"和"软法说"都注重经济政策与经济法的密切关系,具有重大的意义,但仍有发展的空间。银行法领域的经济政策运行表明,经济政策是经济法思维的一种,是经济法实现对经济生活调控的一种方法,其内在逻辑为:在"经济政策先行"阶段,经济政策是作为立法的先期预演;在"经济政策入法"阶段,经济政策本身就成为一种法律规则;在"经济政策实施"阶段,经济政策又成为一种经济法的实施方式。虽然经济政策的制定、表达和绩效等方面都有待进一步完善,但这不能否定经济法在对经济生活的调控中,经济政策思维起到了重要作用。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徐强胜  
尽管学界对经济法众说纷纭,但普遍承认经济法是一个国家和政府经济政策的法律化。认为:政策性是经济法的本质特征,经济政策对经济法的内容、体系、实施等方面都有决定意义。同时认为,经济法也是法,其政策性是与整个法秩序一致的,否则经济法就失去了法的意义和价值。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张金艳  
经济法作为一种法律现象,其产生有着深刻的政治、经济原因和经济理论、法律文化背景。尽管经济法律规范的萌芽可以上溯到古罗马法中垄断禁止性法律的出现,然而经济法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的出现则是在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近代社会,自然法学的逐渐衰退,导致相应的法律观念发生由个人本位向社会本位的根本性变化,法律应逐渐对个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衣仁翠  
文章认为,国家调节充分体现了经济法的本质特征,是经济法的核心范畴。因为国家调节科学地界定了政府与市场职能,主张国家以引导和促进方式来管理国民经济。国家调节是经济法核心范畴构成的内在要求,它不仅有利于把经济法和民商法、行政法等部门法区分开来,也有利于经济法理论的不断完善,是建构经济法理论和经济法范畴体系的基础。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衣仁翠  
文章认为,国家调节充分体现了经济法的本质特征,是经济法的核心范畴。因为国家调节科学地界定了政府与市场职能,主张国家以引导和促进方式来管理国民经济。国家调节是经济法核心范畴构成的内在要求,它不仅有利于把经济法和民商法、行政法等部门法区分开来,也有利于经济法理论的不断完善,是建构经济法理论和经济法范畴体系的基础。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林金文  
经济法价值是经济法的一个重要的基本理论问题,准确把握经济法的根本价值对于构筑经济法理论体系有着重大的意义。文章试图从研究经济法的根本价值着手,提出确立经济法根本价值的判别标准,认为经济法的根本价值是社会整体利益,它是经济法区别于其它法律部门的标准。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薛克鹏  
入世后 ,外国商品、服务和经营者的大量涌入必然引致我国经济关系的变化 ,尤其是具有社会公共利益性质的经济关系 ,因此需要以此为调整对象的经济法及时作出回应。在影响经济关系的基础上 ,入世还将对经济法的立法根据和价值选择产生影响 ,并要求经济法具有政府干预和干预政府的“双刃剑”功用。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蒋晓伟  
史文清教授主编的《新编经济法教程》最近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我有幸在该书付梓时通读了这本新著。读后深深地觉得这是一本颇有特色和新意的经济法专著兼教材。《新编经济法教程》不落俗套,打破了经济法专著和教材惯有的以法为本的撰写体例,开拓思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刘大洪  
现代社会经济与法律全面渗透和融合的态势,导致本世纪法经济学的兴起。它运用包括成本效益在内的经济理论方法和价值观研究分析评判几乎所有的法律问题,给人以全新的启迪,对最具经济性的经济法无疑更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效果。本文正是以此为基点,对经济法成本...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全先银  胡滨  
经济法的目的是关系到经济法正当性以及经济法价值取向的重要问题。作者首先回顾了西方经济法产生之初的经济法目的目的,然后分析了我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研究经济法目的的意义和发现经济法目的的方法,最后提出我国经济法的目的及其顺序。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房建恩  
研究目的:明确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的政策目标,探究政策目标实现的国家(政府)干预的路径和方式。研究方法:运用政策文本分析法结合制度演进的进化博弈理论,归纳"三权分置"政策的目标;运用法经济学分析方法结合国家干预理论,分析国家(政府)干预的路径和方式。研究结果: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政策目标具有阶段性、层次性和系统性特点。研究结论:国家(政府)应当以经济法干预理念,适时调整激励手段、激励策略、激励力度和激励方向,逐步实现"三权分置"的政策目标。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房建恩  
研究目的:明确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的政策目标,探究政策目标实现的国家(政府)干预的路径和方式。研究方法:运用政策文本分析法结合制度演进的进化博弈理论,归纳"三权分置"政策的目标;运用法经济学分析方法结合国家干预理论,分析国家(政府)干预的路径和方式。研究结果: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政策目标具有阶段性、层次性和系统性特点。研究结论:国家(政府)应当以经济法干预理念,适时调整激励手段、激励策略、激励力度和激励方向,逐步实现"三权分置"的政策目标。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邵平  
经济法作为国家干预经济之法,必须随着社会经济形势和市场的变化而变化。作为现代性法的经济法,要充分发挥出法制功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