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662)
- 2023(8306)
- 2022(7196)
- 2021(6253)
- 2020(5570)
- 2019(12866)
- 2018(12612)
- 2017(24922)
- 2016(13464)
- 2015(15550)
- 2014(15743)
- 2013(16068)
- 2012(15281)
- 2011(14150)
- 2010(14488)
- 2009(13875)
- 2008(13850)
- 2007(12676)
- 2006(11072)
- 2005(10161)
- 学科
- 济(83307)
- 经济(83238)
- 管理(39042)
- 业(35535)
- 方法(32293)
- 企(28828)
- 企业(28828)
- 数学(28658)
- 数学方法(28432)
- 地方(18963)
- 中国(16341)
- 农(16296)
- 财(16202)
- 学(15637)
- 业经(14445)
- 地方经济(13044)
- 制(11532)
- 贸(11445)
- 贸易(11442)
- 易(10999)
- 农业(10909)
- 和(10547)
- 环境(10242)
- 务(10061)
- 财务(10043)
- 财务管理(10016)
- 融(9572)
- 金融(9570)
- 企业财务(9412)
- 银(9230)
- 机构
- 大学(211834)
- 学院(211077)
- 济(99062)
- 经济(97167)
- 管理(78424)
- 研究(73625)
- 理学(66992)
- 理学院(66223)
- 管理学(65164)
- 管理学院(64752)
- 中国(55326)
- 京(43978)
- 科学(43529)
- 财(43175)
- 所(38361)
- 农(34756)
- 研究所(34531)
- 财经(34500)
- 中心(33029)
- 江(32387)
- 经济学(32068)
- 经(31008)
- 业大(29932)
- 经济学院(28713)
- 北京(27969)
- 农业(27279)
- 范(26893)
- 师范(26675)
- 院(25470)
- 财经大学(25175)
- 基金
- 项目(131209)
- 科学(102367)
- 研究(95774)
- 基金(94973)
- 家(81913)
- 国家(81253)
- 科学基金(68784)
- 社会(62408)
- 社会科(59121)
- 社会科学(59100)
- 省(50996)
- 基金项目(49967)
- 教育(43495)
- 自然(42609)
- 划(42424)
- 自然科(41537)
- 自然科学(41520)
- 自然科学基金(40785)
- 资助(39452)
- 编号(38495)
- 成果(31784)
- 部(29640)
- 重点(29564)
- 发(29557)
- 创(26494)
- 课题(26436)
- 国家社会(25991)
- 教育部(25479)
- 科研(25032)
- 人文(24895)
共检索到3194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孙月华
本文首先概述了关于经济法价值取向的研究成果和观点,接着论述了效益是经济法基本价值取向这个观点,认为效益是经济法基本价值取向的理论基础,效益是经济法基本价值的体现,从宏观调控法领域、市场规制法领域、社会分配法领域以及国有资产管理法领域等方面给予了论证和分析,接着从经济法立法、执法和司法环节研究和探讨了如何保障和实现经济法的效益价值取向,最后探讨了经济法价值取向与其他集中价值取向之间的关系。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孙学华
社会整体效益原则是经济法的一个重要基本原则,虽然经济法学界在研究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时分歧很大,但是不同学者总结出的基本原则中大多都有关于效益或效率的基本原则,只是在具体用语上有所差别。社会整体效益原则的提出是基于对“效益”及“效率”的语言学和经济学分析,因为“效益”及“效率”最早来源于经济学中。社会整体效益原则对经济法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从经济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可以明显看出这一基本原则在国有企业法、反垄断法和宏观调控法中的具体作用。
关键词:
经济法 社会整体效益 效率 经济学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孔德周
文章运用辩证系统思维,通过对中国经济建设中主要矛盾的分析,揭示了经济法的价值——通过公平,实现整体的、长期的、协调的高效益,认为经济法的价值是一个多元的、多层次的系统。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林金文
经济法价值是经济法的一个重要的基本理论问题,准确把握经济法的根本价值对于构筑经济法理论体系有着重大的意义。文章试图从研究经济法的根本价值着手,提出确立经济法根本价值的判别标准,认为经济法的根本价值是社会整体利益,它是经济法区别于其它法律部门的标准。
关键词:
经济法 根本 价值 社会 整体利益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佳慧 刘玉红 刘玉锋
公平与效率的矛盾一直是经济法学界研究和讨论的主题,寻找一个支点,使两者在经济法的理论和实践中达到平衡是学者们孜孜以求的核心问题,笔者认为,在公平与效率之间无法作出简单的价值评价,解决问题的重点并不在于取舍时公平优先或者效率优先的问题,而应是在具体的制度建构上把握经济法的特性,找到公平与效率最佳结合的落脚点。在本文中,笔者引入法律经济学的观点,力求在确定一个新标准方面做一些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
经济法 法律经济学 公平 效率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闫禹希
文章分析了经济法中权力主体的经济法律责任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首先,权力主体经济法律责任方式较为单一,缺乏对称性,责任形式有限。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对国家意志渗透效率进行强化和主动落实国家经济赔偿责任来加强权力主体的经济法律责任。通过加强意志渗透、立法监管和信息公开,能够规范和约束权力主体的行为;通过完善赔偿制度、加强赔偿程序和责任追究,能够保障受害方的合法权益。通过这些方法,可以进一步加强对权力主体的经济法律责任,维护公共利益和促进经济秩序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经济法 权力主体 法律责任 主要方法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吴潇玮
在当前我国的法律体系内,经济法目前是一部旨在正确处理好社会整体利益的法律,也是与社会整体利益相关的本位法和基础性法律,它是以社会的整体效益作为制定法律的主要依据和立法宗旨的。经济法中的社会整体利益是一种不同于国家利益、个人利益的一种新型的利益,是社会进步以及社会生产力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通过经济法的机制调节可以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整体利益分配环境,符合各个利益集团的根本利益。
关键词:
经济法 社会利益 社会整体利益 保障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岩松
法律是公正的代名词,自身具有价值取向,在自由市场经济下,其法律保障机制为近代民商法,步入社会市场经济后,法律保障机制为经济法,随着我国社会市场经济发展,经济法已变成现代民商法作用发挥必要条件,经济法对民商法具有价值超越性,本文就解析了经济法在民商法上的价值超越。
关键词:
民商法 经济法 价值超越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宏军
经济法与民法的关系问题虽然是经济法基础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但至今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经济法学界多年来对这一问题的研究状况表明,传统的部门法划分标准无法解决这一问题。本文通过对经济法与民法的关系进行经济学分析,认为民法催生和增强市场失灵,经济法则矫正市场失灵;民法是对市场经济中权利的初始界定,是国家建立和维持市场经济之法,或称市场机制之法,而经济法是对权利的重新界定,是国家干预市场经济之法;民法确立市场自有制度,经济法则确立政府干预制度。
关键词:
经济法 民法 市场失灵 制度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邓级
经济效益是指物质生产过程中所实现的使用价值与劳动消耗、劳动占用的比值。“实现了的使用价值”是为社会所消费或为社会所承认了的,即适销对路,满足社会需要的产品,包括产品的产量、品种、质量及时间因素(交货期等)。劳动消耗为在取得使用价值过程中所耗费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劳动占用指所占用的全部劳动,包括在生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程守太 邓君韬
学界对经济法域内基本价值取向的探讨大都遮蔽了这样一个事实,即或多或少地持一种“人类中心主义”视角。而晚近生态价值理论对此亦有矫枉过正之嫌,很容易滑向另一极端,即“生态中心主义”。本文所倡之整体生态价值,旨在消弭如上弊端,并以“公民环境权”为中介阐明整体生态价值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并不背离,仍旧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陶自祥
在市场经济和农业现代化的政策体系冲击下,农业经营主体发生分化,依据经营价值取向,可划分四类经济主体,即"留守农业"、"中农"、家庭农场和农业企业,形成多元化的农业经营主体体系。通过比较各类农业经营主体的价值取向及其社会效益,发现占主要比例的"留守农业"和"中农"是粮食安全的坚实保障,也为城市化背景下的农民双向流动秩序提供经济基础。家庭农场是农业经营效益最佳的生产方式,也是返乡农民创业致富的途径之一,其经营者是新型农业价值观的承载者。农业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天然地具有排挤小农的取向。出于农村社会稳定的角度考虑,地方政府应该认识到小农的农业经营主体地位的重要性而予以保护。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李超平 叶斌
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对公共财政的耗费越来越大,不可避免地面临纳税人和公共财政管理部门对投资效益的质询,这就要求公共图书馆能够描述其自身的存在能够产生什么样的效益。图书馆经济价值研究就是针对这一问题而兴起的评估研究。本研究在对杭州图书馆经济价值进行评估的基础上,对条件价值法和消费者剩余法的运用进行了研究,同时对影响图书馆经济价值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①条件价值法与消费者剩余法的研究信度受市场替代品价格的处理方式和调查问卷的提问方式影响较大;②单个图书馆与图书馆群所产生的经济价值有较大差别;③在基础服务一定的情况下,要通过高附加值服务项目来提升图书馆整体经济价值;④在投入一定的条件下,降低服务成...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陈香珠 何宜强
图书馆联盟对于加强资源共建共享,完善图书馆服务体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昌北高校图书馆联盟投入的成本主要包括建设成本、管理成本、服务成本、隐蔽成本,其所取得的效益主要表现在提升成员馆文献资源保障力度、创新服务绩效、促进联盟文化品牌建设、增强联盟集团采购、引起公众媒体强烈关注等方面。通过成本-效益分析,图书馆联盟应在充分发挥联盟经济效益的基础上,争取达到投入产出最大化,以实现其可持续发展。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刘璇
公共图书馆的成本-效益分析(CBA)是一种新兴的,以经济学视角对图书馆经济价值展开的评价研究。公共图书馆总经济价值包括使用价值和非使用价值,较难确认和量化。但因体现公共图书馆价值的服务具备公共物品的性质,所以国际上主要采用经济学中的消费者剩余法、意愿支付法和时间成本法为代表的公共物品评价方法,保守地评价公共图书馆的经济价值。结果表明,通过上述方法可以测量公共图书馆的经济价值,且公共图书馆全部的经济价值要高于实际测量结果。这不仅对量化评估公共图书馆自身服务所形成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有重要作用,从另一方面也向公众表明了公共图书馆服务效益对促进社会文化、经济发展的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