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308)
2023(5891)
2022(4160)
2021(3219)
2020(2426)
2019(5102)
2018(4899)
2017(9352)
2016(4677)
2015(5352)
2014(5428)
2013(5588)
2012(5570)
2011(5349)
2010(5622)
2009(5399)
2008(5138)
2007(4701)
2006(4503)
2005(4281)
作者
(16088)
(13587)
(13520)
(13135)
(8683)
(6273)
(6077)
(5208)
(5136)
(4923)
(4742)
(4429)
(4376)
(4341)
(4142)
(4139)
(4010)
(3965)
(3812)
(3623)
(3489)
(3223)
(3198)
(3164)
(3152)
(3140)
(2806)
(2718)
(2651)
(2599)
学科
(53527)
经济(53506)
管理(15353)
地方(14291)
方法(12417)
业经(11864)
地方经济(11447)
数学(11185)
数学方法(11091)
(10191)
中国(9420)
产业(9035)
总论(8476)
信息(8432)
(8111)
企业(8111)
信息产业(7991)
(7786)
经济学(6244)
(6117)
(5953)
金融(5953)
环境(5759)
(5482)
(5209)
(5059)
银行(5057)
(4961)
(4954)
(4644)
机构
大学(87055)
学院(86362)
(48992)
经济(48213)
研究(33556)
管理(30379)
理学(25317)
中国(25153)
理学院(25005)
管理学(24658)
管理学院(24473)
(20028)
(17786)
科学(17570)
经济学(17077)
(16639)
财经(15870)
经济学院(15020)
研究所(14787)
(14241)
中心(14173)
(13054)
(11732)
北京(11650)
财经大学(11485)
(10977)
师范(10917)
科学院(10581)
社会(10205)
(10160)
基金
项目(51492)
科学(40878)
研究(38742)
基金(38003)
(32429)
国家(32195)
社会(28274)
科学基金(27589)
社会科(26976)
社会科学(26969)
(18977)
基金项目(18866)
教育(15894)
(15307)
资助(15206)
自然(14562)
编号(14555)
自然科(14206)
自然科学(14203)
自然科学基金(13923)
国家社会(12965)
(12761)
(12588)
经济(12487)
成果(12161)
重点(11331)
发展(11130)
(10989)
(10975)
(10052)
期刊
(62650)
经济(62650)
研究(31228)
中国(15798)
(15095)
管理(12949)
经济研究(11461)
学报(10815)
科学(10163)
财经(9323)
(8941)
大学(8607)
(8448)
金融(8448)
(8228)
学学(8127)
技术(8125)
问题(7651)
业经(7379)
技术经济(6681)
统计(6179)
农业(5924)
(5727)
世界(5538)
(5323)
国际(5269)
图书(4980)
经济问题(4941)
决策(4920)
经济学(4765)
共检索到1423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征信  [作者] 周坤琳  
数字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数字鸿沟能够在个体层面、行业层面和区域层面引发实质不公,是数字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也是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亟需解决的矛盾。经济法实质公平原则能够为数字鸿沟的弥合提供坚实的理论指导和制度支撑。在数字经济高速发展背景下,理顺数字经济发展与数字鸿沟引发的实质不公问题,梳理和优化经济法实质公平原则,充分发挥其对数字鸿沟的弥合作用,以包容性发展理念引导数字经济发展,为政府进行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管提供合理性判准,营造数字经济发展的良好制度生态,进而实现数字经济的良法善治。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勇  
经济法的公平原则是社会本位的,因此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调整的,在现阶段我国经济法的公平原则应当包括起点公平、过程公平、结果公平和代际公平几方面的内容。并且以起点公平与机会公平为主,兼顾过程公平、结果公平和代际公平,逐步向结果公平和代际公平迈进。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薛伟贤  张飞燕  
从数字鸿沟的形成原因、测度、影响及弥合方法四个角度,梳理国内外学者对数字鸿沟的研究与贡献,并发现数字鸿沟是一个需要全面认识的现象,未来应着重对数字鸿沟的形成原因及测度进行研究。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王凤羽   王永健  
数字经济是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和核心驱动力,而数字鸿沟则成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升自主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阻碍。随着数字技术的深入发展和创新应用,我国城乡数字鸿沟的弥合不仅有助于广大农村居民公平参与数字经济、共享数字普惠成果,而且有助于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基于文献梳理,概括总结城乡数字鸿沟的内涵。通过历史回顾可以发现,我国城乡数字鸿沟的重要特性和矛盾焦点存在着从早期数字接入鸿沟到数字使用鸿沟,再到数字效果鸿沟的演变。伴随着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日益完善,我国城乡数字接入鸿沟渐趋弥合。然而,城乡地区在数字接入质量、数字应用质量以及数字应用效果等方面的差距依然明显。因此,面对不断创新的数字技术对治理提出的新要求,必须加强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与资源开发、提升农村居民数字化发展意识与数字素养和技能、推动数字农业科技创新与农业数字化发展,完善农村地区数字社会服务和数字治理体系,促进我国城乡数字鸿沟的进一步弥合,推动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刘宝存   庞若洋  
全球数字鸿沟日益加剧,以接入鸿沟、素养鸿沟和结果鸿沟三种形态对教育公平造成威胁与挑战。面对复杂而多维的数字鸿沟,国际组织与多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出台数字化战略,为弥合数字鸿沟提供顶层设计与根本保障;缩小数字接入鸿沟,持续提升数字化设施的可及性与可负担性;将数字资源视作公共产品,创建开放包容的优质数字教育内容;缩小数字使用鸿沟,加强对于学生数字素养的培育与评估;以国际组织为领导力量,推动全球数字鸿沟治理体系建设。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数字鸿沟治理仍面临多重挑战,包括弥合数字接入鸿沟的资金缺口较大,公共数字学习可能滋生新的数字霸权与风险,全球数字鸿沟治理面临双重结构性矛盾以及数字鸿沟的根治需与更广泛的社会鸿沟治理相联系。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嵘均  操远芃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宏观背景下,乡村数字发展战略应运而生,其核心是乡村数字赋能。乡村数字赋能的政策内涵在于为乡村发展寻找内生动力并提供发展新动能,以期破解"三农"问题和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然而,乡村社会普遍存在的数字鸿沟,却是制约乡村数字赋能的内生因素,二者之间的张力具有很强的内生性和客观性。因而,能否消解二者之间的张力以及由此张力而衍生的内生困境,则是数字乡村战略实践能否成功的关键,也是检验数字乡村战略政策效能的重要标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借鉴英国社会学家吉登斯"脱域"机制建设的思想,运用"脱域式赋能"的发展观念,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数字化转型;培育农民主体能力、实现个体赋能;推动技术革新、实现产业赋能和治理赋能。除此之外,在中国基层乡村治理的语境中,要特别重视抓住农村社会党员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加强组织和领导。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嵘均  操远芃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宏观背景下,乡村数字发展战略应运而生,其核心是乡村数字赋能。乡村数字赋能的政策内涵在于为乡村发展寻找内生动力并提供发展新动能,以期破解"三农"问题和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然而,乡村社会普遍存在的数字鸿沟,却是制约乡村数字赋能的内生因素,二者之间的张力具有很强的内生性和客观性。因而,能否消解二者之间的张力以及由此张力而衍生的内生困境,则是数字乡村战略实践能否成功的关键,也是检验数字乡村战略政策效能的重要标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借鉴英国社会学家吉登斯"脱域"机制建设的思想,运用"脱域式赋能"的发展观念,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数字化转型;培育农民主体能力、实现个体赋能;推动技术革新、实现产业赋能和治理赋能。除此之外,在中国基层乡村治理的语境中,要特别重视抓住农村社会党员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加强组织和领导。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龚新蜀  赵贤  董依婷  
中国扶贫治理战略已经从解决绝对贫困转化为治理相对贫困,如何在数字化时代治理相对贫困已成为新的工作重点。本文在梳理数字经济治理相对贫困文献的基础上,提出数字经济发展缓解农村多维相对贫困的作用机制,并利用2013-2020年省级平衡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与农村多维相对贫困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即数字经济发展初期因数字鸿沟会扩大农村多维相对贫困,随着数字经济发展深入则会缓解农村多维相对贫困状况。中介效应检验发现,数字经济能够通过影响农村创业机会与人力资本水平来缓解农村多维相对贫困。进一步研究发现,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和教育投入的增加都可以显著地调节数字经济发展对农村多维相对贫困的影响,缓解数字经济发展初期扩大农村多维相对贫困的负面作用。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任灿灿  
数字经济为企业带来发展红利的同时,也导致区域间、省市间数字鸿沟问题显现。以2013-2021年沪深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所在省市间的数字鸿沟视角出发,探究数字经济对商业信用融资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的发展能显著提升企业商业信用融资能力,数字鸿沟与商业信用融资呈负相关关系。数字鸿沟可能导致企业间的信任和议价能力折损,是影响商业信用融资的重要因素。为避免数字鸿沟的影响,企业更倾向于选择与自身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相当的供应商和客户开展业务往来。基于影响机理的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和缩小的数字鸿沟有利于增强企业透明度和供应链议价能力,进而提高商业信用融资。异质性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商业信用融资的影响在非国有企业和存在关联交易的企业中更显著。研究对于弥补和完善数字经济研究框架,助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具有积极意义。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芸  
数字鸿沟(digital divide)是伴随信息通信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以下简称ICT)发展所产生的新现象。从LolydMorrisett最早提出数字鸿沟名词开始,数字鸿沟被赋予广泛的学科内涵,学者从社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殷晓红  
数字鸿沟使世界范围的贫富分化更趋严重。信息差距在不同地区之间呈现出一种普遍的、多层次的分布状态,它引起的贫富差距的扩大具有历史的和现实的深层次的原因。但其核心问题是发展中国家贫穷的、既有的路径被信息化革命进一步强化。我国打破贫穷的恶性循环,不仅需要依靠外生的力量,更重要的是要有相适应的制度创新和人力吸引与教育的机制。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郑国强   万孟泽  
数字经济已成为驱动生产效率提升的关键力量,但数字经济的非均衡发展态势可能会加剧区域间的生产效率差距,数字时代下的区域协调发展和共同富裕实现面临新问题和新挑战。基于中国2011—2019年地级市面板数据对数字经济发展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及区域异质性特征的实证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具有显著的生产率增长效应,这种增长效应主要体现在纯技术进步上,数字经济未能通过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改进赋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机制分析表明,数字经济主要通过创新驱动效应、创业激励效应以及产业升级效应等渠道促进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但影响效应仅在东部地区显著。区域异质性结果表明,生产效率和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城市,数字经济的生产率增长效应越明显,进而导致了区域间的生产率鸿沟。门槛效应检验结果表明,数字经济的边际效应递增特征和欠发达城市在人才集聚、金融发展以及固定资产投资等方面的相对不足强化了区域间的生产率鸿沟。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姜宛彤  王翠萍  张艳婷  
信息与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不仅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也导致不同国家、地区、人群之间数字鸿沟的产生。目前,数字鸿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因经济、政策、信息技术普及等因素导致的国家或地区间数字鸿沟的研究上,对于不同人群之间数字鸿沟的研究较少。本文引入著名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的三喻文化理论,从一个崭新的视角探讨后喻文化视域下作为数字土著的学生和作为数字移民的教师之间产生的代际数字鸿沟,还在迪克累积循环模型基础上建立了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策略模型,提出了弥合师生间代际数字鸿沟的策略。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兰国帅   杜水莲   肖琪   宋帆   宋梦琪   丁琳琳  
2024年1月,美国教育部发布第七版《国家教育技术规划(NETP 2024)》,从教育数字资源访问、数字教育教学设计和教育数字化使用领域等角度,提出了数字访问、设计和使用三种教育数字鸿沟,呼吁采取行动,为支持学习技术的获取、设计和使用的不平等建立系统解决方案。了解该规划有助于厘清教育数字化转型中存在的数字鸿沟,为学习者和教育者提供公平获取教育技术的机会。文章采用内容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阐述美国发布该规划的背景和目的,比较了七版规划的差异,分析和勾勒规划的侧重点,并从技术整合视角论述了教育数字化转型中存在的数字鸿沟及其缓解策略,最后从教育强国建设视角反思了该规划对我国教育技术发展规划的启示,以期为加速教育数字化转型,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提供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