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143)
- 2023(7594)
- 2022(6722)
- 2021(5948)
- 2020(5334)
- 2019(12374)
- 2018(12192)
- 2017(24078)
- 2016(13083)
- 2015(15111)
- 2014(15462)
- 2013(15762)
- 2012(15079)
- 2011(13965)
- 2010(14321)
- 2009(13638)
- 2008(13518)
- 2007(12389)
- 2006(10891)
- 2005(9938)
- 学科
- 济(82479)
- 经济(82421)
- 管理(37485)
- 业(33922)
- 方法(32546)
- 数学(29154)
- 数学方法(28932)
- 企(27180)
- 企业(27180)
- 地方(19058)
- 中国(16216)
- 农(15858)
- 学(15425)
- 财(14939)
- 业经(13699)
- 地方经济(13125)
- 贸(11409)
- 贸易(11406)
- 制(11204)
- 易(10937)
- 农业(10636)
- 和(10193)
- 环境(9834)
- 融(9472)
- 金融(9470)
- 银(9018)
- 银行(8993)
- 务(8671)
- 财务(8656)
- 财务管理(8630)
- 机构
- 大学(207622)
- 学院(205994)
- 济(96865)
- 经济(94980)
- 管理(76515)
- 研究(73038)
- 理学(65596)
- 理学院(64803)
- 管理学(63660)
- 管理学院(63279)
- 中国(54615)
- 科学(43769)
- 京(43069)
- 财(41586)
- 所(38393)
- 农(35006)
- 研究所(34714)
- 财经(33391)
- 中心(32574)
- 江(31355)
- 经济学(31280)
- 经(30038)
- 业大(29914)
- 经济学院(27997)
- 农业(27584)
- 北京(27414)
- 范(26211)
- 师范(25990)
- 院(25162)
- 财经大学(24393)
- 基金
- 项目(128727)
- 科学(100395)
- 基金(93389)
- 研究(92511)
- 家(80998)
- 国家(80357)
- 科学基金(67804)
- 社会(60082)
- 社会科(56942)
- 社会科学(56923)
- 省(49790)
- 基金项目(49453)
- 自然(42697)
- 教育(42143)
- 自然科(41673)
- 自然科学(41657)
- 划(41606)
- 自然科学基金(40914)
- 资助(39145)
- 编号(36717)
- 成果(30269)
- 部(29144)
- 重点(29048)
- 发(28826)
- 创(25873)
- 课题(25380)
- 教育部(24954)
- 国家社会(24820)
- 科研(24743)
- 创新(24308)
共检索到3111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宏军
经济法与民法的关系问题虽然是经济法基础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但至今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经济法学界多年来对这一问题的研究状况表明,传统的部门法划分标准无法解决这一问题。本文通过对经济法与民法的关系进行经济学分析,认为民法催生和增强市场失灵,经济法则矫正市场失灵;民法是对市场经济中权利的初始界定,是国家建立和维持市场经济之法,或称市场机制之法,而经济法是对权利的重新界定,是国家干预市场经济之法;民法确立市场自有制度,经济法则确立政府干预制度。
关键词:
经济法 民法 市场失灵 制度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孙学华
社会整体效益原则是经济法的一个重要基本原则,虽然经济法学界在研究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时分歧很大,但是不同学者总结出的基本原则中大多都有关于效益或效率的基本原则,只是在具体用语上有所差别。社会整体效益原则的提出是基于对“效益”及“效率”的语言学和经济学分析,因为“效益”及“效率”最早来源于经济学中。社会整体效益原则对经济法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从经济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可以明显看出这一基本原则在国有企业法、反垄断法和宏观调控法中的具体作用。
关键词:
经济法 社会整体效益 效率 经济学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牛泽厚
本文借鉴国内外关于税收政策和宏观税负对内外资企业投资行为、宏观经济增长等的影响研究成果,以及相关学者关于我国企业所得税"两法"合并的论述,探究了"两法"合并对我国内外资企业投资行为、经济增长、产业结构、社会分配的影响,给出了短期内"两法"合并对内外资企业投资、经济增长等影响不大,长期会有影响的结论。
关键词:
“两法”合并 经济分析 内外资企业投资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李晓郛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患纠纷不但没有随着医学进步而减少,反而有增无减,这不免令人费解。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导致纠纷不断的根本原因主要是由于信息不对称。从医患关系的经济学基础入手,可以将医疗定位为混合产品,在分析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原因后,认为医疗应由市场和政府共同提供,结合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澳大利亚的经验,最后提出对目前我国医疗体制的看法和期望,以期对最近愈演愈烈的医疗争论做出绵薄之力。
关键词:
医患关系 市场失灵 政府干预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孙月华
本文首先概述了关于经济法价值取向的研究成果和观点,接着论述了效益是经济法基本价值取向这个观点,认为效益是经济法基本价值取向的理论基础,效益是经济法基本价值的体现,从宏观调控法领域、市场规制法领域、社会分配法领域以及国有资产管理法领域等方面给予了论证和分析,接着从经济法立法、执法和司法环节研究和探讨了如何保障和实现经济法的效益价值取向,最后探讨了经济法价值取向与其他集中价值取向之间的关系。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沁悦
交易是市场活动的本质。经济的运行态势可由经济的活跃程度即经济交易的发生量来反应,此外整个社会对经济资源的需求总量也是衡量经济活跃程度的重要指标。SARS对宏观经济的冲击主要在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孙家宁 冯淑玲
(火用)是商品(火用)使用价值和稀缺性的统一。商品(火用)在生产过程中形成使用价值,在市场中实现价值。通过分析商品(火用)的价值形成与实现过程可以解决热经济学中商品(火用)的计价、排弃(火用)损计价、过程(火用)损计价、(火用)经济评价参数等热经济学核心问题。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询
改革以来,审批逐渐减少,评审却在持续增加,并已成为某些领域中重要的资源配置机制。评审优于审批,但评审组织者仍可在评审中体现自己的意志。评审组织者对评审的操纵程度越高,评审机制越接近计划经济中的审批。这种操纵在评审规则制定和评审过程中均有体现。评审同时也是一种激励机制,对评审对象具有重要导向作用,并有可能引起评审对象的行为偏差。评审组织者偏离社会利益目标的操纵和评审对象为通过评审所做努力中的偏差,会使资源配置偏离社会福利最大化的目标。因而,应控制通过评审分配资源的比例,尽可能地使评审规则科学化,并保持规则的相对稳定性,规范评审过程,增加评审的公开性,加强评审后资源使用情况的公开监督。
关键词:
评审 资源配置 激励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闫禹希
文章分析了经济法中权力主体的经济法律责任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首先,权力主体经济法律责任方式较为单一,缺乏对称性,责任形式有限。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对国家意志渗透效率进行强化和主动落实国家经济赔偿责任来加强权力主体的经济法律责任。通过加强意志渗透、立法监管和信息公开,能够规范和约束权力主体的行为;通过完善赔偿制度、加强赔偿程序和责任追究,能够保障受害方的合法权益。通过这些方法,可以进一步加强对权力主体的经济法律责任,维护公共利益和促进经济秩序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经济法 权力主体 法律责任 主要方法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骆华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可持续发展的低碳经济之路是未来人类社会的必然选择。文章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低碳经济的外部性和公共品的特征,并在完全信息的前提下,对解决低碳经济中的多边外部性的政府规制和碳交易进行了分析,认为合理的制度安排会引致低碳经济达到帕累托的最优。
关键词:
低碳经济 多边外部性 政府规制 碳交易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于立 冯博
"跳单案"作为中国最高人民法院首批首个指导性案例,类似于英美法系中的"判例"或"先例性判决",这是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相互借鉴的伟大尝试,也是中国法治建设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但是从法律经济学的视角审视此案例,可以发现初级法院一审判决、中级法院二审判决和最高法院指导意见背后的法理学和经济学依据尚不够充分。本文通过对"跳单"行为是否违约、是否违法、是否合理等问题的法律经济学分析,根据"合理推定"原则、效率理念、激励相容原理对该案件判据提出进一步改进意见,以促进类似"跳单问题"法律纠纷的解决,并推动《合同法》的修改和完善。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水林
我国法学界对"多倍赔偿责任"的研究有两种路径:一是民法,认为属于民事责任,并称之为"惩罚性赔偿";二是经济法,认为这一责任形式的主要功能是维护整体利益,因而是经济法责任而不是民事责任。其实,根据民法与经济法不同观念和思维方法,结合这一责任形式的历史演化、主要功能就可以看到,从功能意义上讲,这种责任在民法中就是民事的"惩罚性赔偿"责任,而在经济法中就是"激励性报偿"责任。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于永臻
本文从法和经济学的视角,运用产权理论和企业理论,对以法规和行政指令等形式表现的政府对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制度设计和安排,即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规则变迁、绩效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政府、企业和市场的关系,国有企业改革的出路进行探讨。文章认为,有效率的产权制度的重塑是20多年来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命题,也是改革以来有关国有企业的各项法律法规不断调整的中心内容;当前国有产权市场交易通道阻塞,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配置扭曲,国有企业的产权结构无法按照市场经济的需要进行调整,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无法形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