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75)
2023(10767)
2022(9000)
2021(8236)
2020(6626)
2019(15362)
2018(15333)
2017(28809)
2016(15341)
2015(17340)
2014(17560)
2013(17431)
2012(16439)
2011(15224)
2010(15900)
2009(14729)
2008(14178)
2007(12789)
2006(11699)
2005(10919)
作者
(46917)
(39075)
(39054)
(37138)
(25071)
(18625)
(17606)
(15125)
(14931)
(14065)
(13419)
(13065)
(12830)
(12671)
(12259)
(12071)
(11613)
(11239)
(11103)
(11001)
(10088)
(9773)
(9641)
(9076)
(8883)
(8820)
(8639)
(8530)
(8082)
(7750)
学科
(91231)
经济(91166)
管理(38276)
(36060)
方法(30485)
数学(27297)
(27037)
企业(27037)
数学方法(26760)
地方(26448)
中国(24067)
(20067)
业经(17799)
(16337)
地方经济(16309)
农业(14065)
(12773)
金融(12771)
(12563)
(12485)
贸易(12472)
(12196)
(11994)
银行(11979)
(11886)
环境(11808)
(11808)
(11735)
理论(11431)
(10411)
机构
学院(228722)
大学(226350)
(102927)
经济(100847)
研究(86020)
管理(82926)
理学(69668)
理学院(68768)
管理学(67285)
管理学院(66865)
中国(65644)
科学(51553)
(49560)
(44543)
(43626)
研究所(40049)
中心(37798)
(37334)
(35698)
财经(33708)
北京(32379)
经济学(32195)
(31535)
业大(31512)
师范(31207)
(30810)
(30322)
(28941)
农业(28750)
经济学院(28389)
基金
项目(144106)
科学(113132)
研究(105385)
基金(102612)
(89465)
国家(88744)
科学基金(75588)
社会(66912)
社会科(63488)
社会科学(63473)
(57594)
基金项目(52837)
教育(48503)
(48078)
自然(47682)
自然科(46590)
自然科学(46582)
自然科学基金(45702)
资助(43160)
编号(42130)
(37341)
成果(34483)
重点(33162)
课题(31030)
(30658)
发展(30183)
(29709)
(29709)
创新(27875)
国家社会(27647)
期刊
(129457)
经济(129457)
研究(74301)
中国(52311)
(35940)
管理(34610)
学报(33373)
科学(32525)
(31671)
教育(27365)
大学(25612)
农业(24456)
学学(24022)
技术(23851)
(23543)
金融(23543)
经济研究(21492)
业经(19947)
财经(17310)
问题(15700)
(15089)
统计(14223)
技术经济(13694)
(13144)
(12648)
世界(11885)
(11811)
决策(11511)
国际(11510)
商业(11398)
共检索到3698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倪毅  冯健  
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河南、安徽、湖南、湖北等各地开始陆续出现进城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和就业的现象,即所谓的"回归工程"。这一现象与"民工潮"所造成欠发达地区人才外流、发展滞后正好相反,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对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结合湖北省通城县的实例,从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角度对"回归工程"进行梳理,通过对其概念、背景、原因、特征进行总结,发现形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有迁入地、迁出地以及自身三个方面。"回归工程"的意义在于,对于中西部人口众多、经济基础薄弱的欠发达地区而言,将成为其经济发展的最初资本积累和人才集聚的重要方式,有利于推动当地城镇化发展,缩小城乡和区域差距。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饶爱京  邱琳  
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不发达地区对民办高校发展模式的选择是不同的。目前在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自觉或不自觉地采取了“来料加工”和“自给外销”模式。这是当前经济欠发达地区摆脱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的最佳模式。从短期看,这些发展模式有效地帮助了经济欠发达地区民办高校挣脱经济瓶颈,实现快速发展。但从长期看,人才外流会大大降低当地人口素质,从而制约经济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的进程,并进一步制约高等教育的发展。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石正方  刘继生  
经济基础薄弱、社会文化素质低 ,决定了经济欠发达地区旅游开发应独辟蹊径。本文通过对经济欠发达旅游开发区特征、瓶颈问题、开发途径的研究 ,推导出经济欠发达地区旅游开发的一般模式 ,并提出西部旅游资源开发应遵循的原则。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卢珊珊  
由于农业的弱势产业地位,注定其投资风险较大。本文在分析我国中部欠发达地区农业保险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试图对发达国家农业保险的经验进行剖析和借鉴,提出适宜我国欠发达地区农业保险模式的构想。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游佳  尹超  刘飞  
发展区域物流是促进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要素之一,研究不同区域经济发展状况下的区域物流发展模式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针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区域经济特点及物流业发展现状,提出基于现代物流与现代商贸集成运行的区域物流系统发展模式,建立了系统的体系结构及运行模式,并对系统实施的关键问题进行了分析。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姜太碧  
小城镇是沟通农村和大中城市间的桥梁,是农业生产资料的供应中心,是农产品的集散地,也是一定农村地域范围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然而小城镇发展有各种模式,比如农业商品化或产业化牵引模式、现代工业催生模式、城市辐射带动模式和旅游文化促导模式等,每种模式都需要产业支撑。本文在简要阐述不同小城镇发展模式选择支撑产业时应遵循的原则基础上,以西部地区四川双流县小城镇发展过程中支撑产业选择为例作了实证分析。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颜媛媛  
科技创新对于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文章在梳理科技创新模式的基础上,分析了经济欠发达地区选择原始创新模式所存在的障碍和选择模仿创新可能存在的潜在利益,指出经济欠发达地区在进行模仿创新时需要明确模仿创新与原始创新的关系、注重科技人力资源的培养和开发、确立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创造有利模仿创新的环境,以保障模仿创新模式的顺利进展。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罗志锋  梅福林  
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发展现代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然而,依据社会发展不平衡规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切忌一刀切、一盘棋,不可采取单一的发展模式。本文针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新农村建设现状,总结了当前现代农业建设的几种主要模式,理性分析了经济欠发达地区选择现代农业模式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力图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现代农业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建强  何建华  
欠发达地区民营经济的发展在全国处于落后地位。企业规模小、税收负担偏重、直接和间接融资困难、企业本身存在诸多问题是影响其发展的一些共性问题。发展欠发达地区民营经济,要在体制机制上积极推进市场化运作模式,在融资方面大力发展中小金融机构,在企业治理结构上淡化家族式管理模式,努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吴晓军  赵海东  
产业转移作为生产力空间转移的一种方式,既是发达地区加快自身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强大外力。欠发达地区必须正确把握产业转移的内涵、特征、机理和效应,科学区分产业转移类型,努力营造产业转移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科学高效地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敏  
产业集群战略已经被实践证明是提升区域竞争力、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欠发达地区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加快工业化进程,培育产业集群,以产业集群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欠发达地区产业集群的发展面临诸多有利条件,但也不可忽视产业、企业竞争力弱等因素带来的不利影响。惟有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市场和政府的作用,才能培育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吴世斌  白凤峥  
经济全球化以及我国加入WTO,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对欠发达地区来说,是挑战与机遇并存。抓住机遇,趋利避害,建立开放型经济体系,培育区域核心竞争优势,进行制度创新,是实现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高建斌  丘峰  
加快主导产业发展对欠发达地区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在回顾产业发展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总结了影响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并针对经济欠发达地区主导产业的一般特征,分析了总部经济对欠发达地区主导产业的积极影响,最后结合江西吉安市主导产业的发展做了实证研究。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刘亚玲  
本文结合浙江欠发达地区的实际情况 ,提出欠发达地区最大的比较优势是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是一种生产要素 ,充分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资源 ,发展生态经济 ,是欠发达地区实现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现实选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