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446)
2023(20827)
2022(17962)
2021(16689)
2020(13942)
2019(32170)
2018(32075)
2017(61314)
2016(33453)
2015(37971)
2014(38337)
2013(38291)
2012(35847)
2011(32667)
2010(33252)
2009(31026)
2008(30754)
2007(27857)
2006(24981)
2005(22823)
作者
(100555)
(84285)
(83747)
(79707)
(53499)
(40557)
(37958)
(32939)
(31836)
(30320)
(28657)
(28341)
(26997)
(26832)
(26374)
(25858)
(25103)
(24747)
(24220)
(24181)
(21196)
(21055)
(20433)
(19243)
(18986)
(18834)
(18767)
(18734)
(17299)
(16831)
学科
(152404)
经济(152229)
(95508)
管理(94503)
(72084)
企业(72084)
方法(59113)
(53765)
数学(51046)
数学方法(50537)
中国(40883)
(36652)
农业(35627)
地方(35087)
业经(34911)
(32159)
(30859)
(28459)
贸易(28441)
(27572)
(23706)
银行(23640)
(22786)
金融(22780)
(22671)
环境(21976)
理论(21449)
(21228)
(21135)
技术(20957)
机构
大学(491061)
学院(490275)
(205071)
经济(200619)
管理(186238)
研究(174280)
理学(159022)
理学院(157143)
管理学(154557)
管理学院(153677)
中国(132562)
科学(106865)
(106185)
(94792)
(94598)
(90268)
研究所(81389)
中心(78948)
业大(76117)
(76116)
财经(73745)
农业(73128)
北京(67611)
(66726)
(65482)
师范(64862)
经济学(61980)
(61925)
(60506)
经济学院(55522)
基金
项目(320195)
科学(250306)
研究(234495)
基金(230581)
(201160)
国家(199410)
科学基金(169436)
社会(147723)
社会科(139690)
社会科学(139651)
(125597)
基金项目(122113)
自然(108554)
教育(106693)
自然科(105910)
自然科学(105883)
(105198)
自然科学基金(103990)
编号(96419)
资助(94643)
成果(79727)
重点(71893)
(71397)
(70852)
课题(66802)
(65594)
创新(61358)
国家社会(60693)
科研(60642)
教育部(60168)
期刊
(241205)
经济(241205)
研究(151187)
中国(104232)
(91494)
学报(80414)
科学(73484)
(73105)
管理(68175)
农业(61568)
大学(60807)
学学(57351)
教育(53882)
(49384)
金融(49384)
技术(42687)
业经(40350)
经济研究(37068)
财经(36797)
问题(32027)
(31569)
(30896)
技术经济(25162)
(25022)
(24584)
图书(24284)
世界(23910)
理论(23165)
科技(22773)
现代(22209)
共检索到7583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张秀智  丁锐  
在"保护耕地和集约节约利用土地"的政策前提下,研究经济欠发达与偏远农村地区宅基地退出机制,对减少"空心村"和提高农民宅基地资产效益,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本文采用案例研究和定性分析法,以辽宁、湖南和北京的三个村庄作为案例,分别从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农民就业模式、农民对土地依赖程度、集体土地产权安排和发展农村特色的角度对建立宅基地退出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论表明,政府财政投入和集体产权设置是影响宅基地退出的主导因素,而农民就业模式、农民土地依赖度和农村发展的地区特色则是关键的微观因素。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徐玉婷  黄贤金  
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农村宅基地闲置及低效利用的问题日益凸显。一方面农村宅基地闲置和无序扩张并存,造成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和农村生产居住环境的恶化;另一方面城镇化进程中城市建设又面临土地资源稀缺的刚性约束。面对这样的矛盾,如何建立健全农村宅基地退出机制,释放农村建设用地的价值和活力,成为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亟须解决的重大课题。近几年,一些地方开始探索宅基地有偿退出的实践,其中包括新增宅基地"拍卖竞价"、"抽签付费"以及通过"地票"等证券化的形式促进宅基地流转等多种方式和思路。这些实践在一定范围内确实解决了宅基地无序、违规利用的难题,使一部分农民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快速获得了宅基地,同时宅基...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藜藜  宋戈  邹朝晖  
通过分析经济新常态对宅基地退出的要求,从兼顾公平和效率的角度,建立"宅基地指标化+宅基地整理"的退出模式,构建政府-市场-村民(政府引导、市场配置与村民自治相结合)协同治理机制,并提出保障宅基地退出机制有效运行的配套措施和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蔡安宁  冯健  
通过对欠发达地区安徽阜阳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问卷调查,建立了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公式,采用logistic模型分析了农户宅基地退出的影响因素,为建立灵活的农村宅基地退出机制提供参考。研究表明:(1)农户个体偏好和家庭特征不一样,宅基地退出意愿具有较大的差异。(2)农户对城镇生活不确定是影响宅基地退出的关键因素。对就业、社会保障、养老、医疗和生活成本的顾虑,使得农户不敢轻易放弃宅基地。(3)农户对宅基地的乡土情结、宅基地资产性价值日益凸显和农户心理预期偏高也是阻碍宅基地退出的因素。在对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建立促进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长效机制,充分了解和尊重农户的个体偏好并分类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建立科学合理的宅基地退出补偿标准。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朱冬亮  林彩云  
研究目的:以福建省晋江市8个村庄为案例研究区,构建宅基地退出推动乡村振兴的理论模型与影响路径,探究经济发达地区宅基地退出如何推动乡村振兴目标实现。研究方法:扎根理论、实地调查法和案例研究法。研究结果:地方政府、村集体、农户等不同主体在宅基地退出过程中有不同的行动逻辑,宅基地退出从产业发展、乡村规划、基层治理、分类推进、文化彰显5个方面形成系统的有机整体。而土地要素激活、人地关系协调、交易费用降低与差异化退出模式的运行机理形成的“内生推力—外源拉力—系统突变力”的作用力,有助于推进乡村振兴目标实现。不过,基层政策执行中的偏差与机会主义也会导致治理效能不足。研究结论:未来应从基层治理和乡村规划两方面设计出宅基地盘活利用的整体制度,以更好地激活乡村振兴内在动力,协同推进农村宅基地科学有序退出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徐四桂  宋戈  黄善林  陶军德  王萌萌  滕鹏  
[目的]农村宅基地退出补偿标准的确定及其利益分配是宅基地能否顺利退出的关键。[方法]基于福利经济学分配论和补偿原理建立宅基地价值生产函数,运用比较研究法、模型分析法通过计算各生产要素的边际贡献率确定各相关权利主体的退出补偿范围;权衡宅基地退出过程中投资成本与未来收益,以优化宅基地增值收益分配方案,为宅基地退出公平补偿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结果]理论上农户的最低补偿额应大于农户退出宅基地的机会成本,最高补偿额不高于宅基地价值生产函数中农户应分得的宅基地价值与农户退出后的投资风险成本之和;村集体的补偿额应为宅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徐四桂  宋戈  黄善林  陶军德  王萌萌  滕鹏  
[目的]农村宅基地退出补偿标准的确定及其利益分配是宅基地能否顺利退出的关键。[方法]基于福利经济学分配论和补偿原理建立宅基地价值生产函数,运用比较研究法、模型分析法通过计算各生产要素的边际贡献率确定各相关权利主体的退出补偿范围;权衡宅基地退出过程中投资成本与未来收益,以优化宅基地增值收益分配方案,为宅基地退出公平补偿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结果]理论上农户的最低补偿额应大于农户退出宅基地的机会成本,最高补偿额不高于宅基地价值生产函数中农户应分得的宅基地价值与农户退出后的投资风险成本之和;村集体的补偿额应为宅基地价值生产函数中村集体应分得的宅基地价值;地方政府的退出补偿额应不超过所享受的外部性价值。[结论]基于宅基地价值生产函数确定的各相关权利主体退出补偿范围,从定量角度为宅基地退出公平补偿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同时顺应了通过市场机制对退出权利主体进行补偿的改革方向。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泽颖  孙灵  
当前我国农村宅基地普遍存在着低效闲置的问题,构建起农村宅基地退出机制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在本文中,笔者对农村宅基地在退出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总结,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农村宅基地退出的推力与补偿机制,指出在构建补偿机制的过程中应从农民的切身利益出发,做出科学的规划,提高农民的福利,实现公平的补偿与利益分配。只有这样,农村宅基地退出才会拥有足够的推力,获得农民的支持与配合。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高欣  张安录  李超  
研究目的:实证分析政府主导宅基地退出的背景下,经济发达地区农户退出决策行为的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研究方法:农户调查法,统计分析法,Logistic回归分析法。研究结果:上海市郊区愿意将宅基地退出的农户所占比例高达66.91%;根据其作用程度,对宅基地退出决策行为具有显著影响的变量是有无城镇保障、非农收入预期、有无城镇住宅、安置区基础设施状况、补偿合理程度、宅基地区位状况及教育程度。研究结论:在上海市等经济发达地区,宅基地退出时机比较成熟,农户在退出宅基地后可以获得稳定的社会保障和非农收入,退出意愿较高。因此在宅基地退出的实践中,建议政府首先要充分结合实践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完善社...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海龙  
随着新型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快速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入城市,与此同时大量农村宅基地则被闲置。为确保农村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亟须对农村宅基地资源进行整合与再配置。然而,笔者在调研中发现,农户自愿退出农村宅基地的意愿并不强烈。那么,制约农户退出宅基地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如何构建宅基地退出机制、引导农户自愿退出宅基地?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胡银根  张曼  魏西云  刘彦随  徐小峰  何安琪  
研究目的:依据宅基地对农民的功能效用对其价值进行定量测算,为宅基地退出补偿标准的合理确定提供科学依据,以促进宅基地的有效退出和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研究方法:综合分析法,模型测算法,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商丘偏远农村地区宅基地在不考虑期权价值的情况下为317.597元/m2;在假设的不确定性条件下期权价值占总价值的37.18%—81.5%,不确定性条件下的价值是确定性条件下的1.592—5.405倍,期权价值随着不确定性的增加而增加。研究结论:基于宅基地对农民发挥的主要功能来确定补偿测算模型,从定量角度为农村宅基地的退出补偿提供依据,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庄开明  黄敏  
改变农村宅基地闲置低效利用状态是全面促进土地资源集约节约利用的重要命题。近年来,各地方政府积极探寻农村宅基地退出与优化利用的新举措,但现行试点方案大多以行政手段推动实施,缺乏科学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农民退出闲置宅基地的积极性普遍低下。理论界关于农村宅基地退出和补偿机制的现有研究,也存在研究覆盖面较为狭窄、研究方法较为单一、研究应用性不强等问题。完善农村宅基地退出与补偿机制,应该以宅基地优化利用与新型城镇化、承包地退出、新农村建设、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培育和农村新型集体经济发展的深度结合为着力点,畅通农村宅基地批量退出与零散退出的两大渠道,聚焦宅基地退出的补偿范围、补偿标准、补偿资金三个关键环节,重点解决宅基地退出改革的三大保障问题。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欧阳安蛟  蔡锋铭  陈立定  
研究目的:探讨农村宅基地退出机制的建立。研究方法:综合分析法与文献资料法。研究结果:农村宅基地退出机制的缺失是导致目前中国农村宅基地利用存在问题的根本原因,建立以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为核心的宅基地退出机制是改革和完善农村宅基地使用管理制度的重要方面。研究结论:农村宅基地退出机制的建立应以保障农户对宅基地的合法权益、不增加合法占用宅基地农户的经济负担为基本前提,重点是建立农村宅基地收回补偿制度、健全多元化的农村住房保障体系、实施农村宅基地有偿使用制度和健全农村宅基地整理、置换、复垦机制。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得坤  
农村宅基地退出改革作为农村深化改革、激发三农发展活力的土地系列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面广,实施难度大,要做好"人、地、钱"三主体的政策协同。文章结合制度经济学等理论,对宅基地退出必要性、影响因素、长效机制构建等进行了分析,提出突破薄市场约束,扩大交易半径、加大退地激励等政策主张,提出宅基地有偿退出这一制度创新复制、推广的关键在于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把进城定居农民纳入城镇住房和社会保障体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宅基地退出中的基础作用。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庄开明  黄敏  
改变农村宅基地闲置低效利用状态是全面促进土地资源集约节约利用的重要命题。近年来,各地方政府积极探寻农村宅基地退出与优化利用的新举措,但现行试点方案大多以行政手段推动实施,缺乏科学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农民退出闲置宅基地的积极性普遍低下。理论界关于农村宅基地退出和补偿机制的现有研究,也存在研究覆盖面较为狭窄、研究方法较为单一、研究应用性不强等问题。完善农村宅基地退出与补偿机制,应该以宅基地优化利用与新型城镇化、承包地退出、新农村建设、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培育和农村新型集体经济发展的深度结合为着力点,畅通农村宅基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