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648)
- 2023(3899)
- 2022(3328)
- 2021(2739)
- 2020(2327)
- 2019(5089)
- 2018(5031)
- 2017(9509)
- 2016(4900)
- 2015(5464)
- 2014(5621)
- 2013(5724)
- 2012(5693)
- 2011(5354)
- 2010(5632)
- 2009(5354)
- 2008(5240)
- 2007(4755)
- 2006(4524)
- 2005(4223)
- 学科
- 济(49116)
- 经济(49096)
- 管理(17521)
- 地方(13975)
- 业(13135)
- 方法(12157)
- 企(11653)
- 企业(11653)
- 地方经济(11355)
- 数学(10905)
- 数学方法(10856)
- 财(8377)
- 中国(7890)
- 学(7374)
- 业经(7359)
- 经济学(6092)
- 制(5825)
- 务(5786)
- 财务(5781)
- 财务管理(5772)
- 企业财务(5532)
- 环境(5353)
- 体(5185)
- 融(5125)
- 金融(5125)
- 农(5042)
- 银(4620)
- 银行(4619)
- 产业(4566)
- 发(4493)
- 机构
- 学院(81573)
- 大学(81192)
- 济(47027)
- 经济(46262)
- 研究(31896)
- 管理(28233)
- 中国(24919)
- 理学(23537)
- 理学院(23271)
- 管理学(22985)
- 管理学院(22831)
- 财(20498)
- 京(16574)
- 科学(16535)
- 经济学(16240)
- 所(16237)
- 财经(16016)
- 经(14365)
- 研究所(14348)
- 经济学院(14204)
- 中心(13668)
- 江(12492)
- 财经大学(11694)
- 院(10880)
- 北京(10742)
- 农(10202)
- 科学院(10113)
- 州(9727)
- 社会(9526)
- 经济研究(9279)
- 基金
- 项目(46481)
- 科学(36715)
- 基金(34593)
- 研究(33754)
- 家(29532)
- 国家(29316)
- 科学基金(25143)
- 社会(24294)
- 社会科(23147)
- 社会科学(23140)
- 省(17690)
- 基金项目(17674)
- 资助(14690)
- 自然(14562)
- 教育(14442)
- 自然科(14201)
- 自然科学(14196)
- 划(14017)
- 自然科学基金(13923)
- 编号(11974)
- 济(11910)
- 经济(11811)
- 发(11359)
- 重点(10740)
- 国家社会(10675)
- 部(10455)
- 成果(10109)
- 发展(9773)
- 展(9652)
- 教育部(9305)
共检索到1365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陈柏源 陈格楠
经济杠杆是一个巨大的调节系统 ,由财政、税收、信贷、价格等子系统组成。它具有强烈的集合性、密切的关联性、明显的总体性以及子系统诸要素之间特殊的质的规定性等特点 ;包含经济杠杆结构、杠杆分层调节、杠杆选择的最优化、杠杆的统筹运用四个基本范畴
关键词:
经济杠杆 调节系统 特点 基本范畴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郭书田 黄延信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农产品多数已经放开经营,完全由市场调节,尚未放开经营的只是少数几个品种,如棉花、烟草、蚕茧等。最大宗的农产品粮食,其商品量的2/3由市场调节,全国已有广东省和200多个地、市、县完全放开经营。由于农产品流通市场调节份额增大,供求关系的变化对农业生产和农产品价格变动的影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杨艳玲
货币政策作为经济杠杆的调控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调控机制是否有效。文章在分析中国利率非市场化、金融市场存在缺陷、银行贷款对绝大多数企业是不可替代的资金来源的条件下,提出了一系列措施以加强货币政策对经济调控的有效性。
关键词:
货币政策 调控机制 调控的有效性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程晋鲁 方荣慧
利用跨国面板数据对47个国家经济增长与杠杆率间关系进行阈值效应检验,得出债务杠杆与经济增长之间呈非线性“倒U形”关系,杠杆率影响经济增长的阈值为163.6%。在不同金融效率水平下,债务杠杆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效果不同,金融效率的阈值为65.85%,并且金融规模的变化也影响着债务杠杆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基于此,提出长期要以总体稳杠杆、结构性去杠杆为基本思路,需要统筹考虑杠杆率的总量与结构、水平与速度、增量与存量;分部门、分债务类型提出不同要求,努力实现宏观杠杆率的总体稳定。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袁利勇 胡日东
对我国2007年初至2016年末的经济杠杆和经济产出进行了经验分析,并应用DSGE模型对经济杠杆与经济增长等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作用机理进行模拟分析,并对我国在"去杠杆"与"稳增长"约束下的政策选择问题进行探讨,研究发现,我国经济杠杆和经济产出的周期性波动具有明显的逆周期性,即周期性波动表现为经济杠杆正向波动和经济产出负向波动或者经济杠杆负向波动和经济产出正向波动。分析表明,这种逆周期性与我国经济政策的实施逻辑相符合,是我国宏观经济需求侧管理的结果。模型模拟发现,在"去杠杆"与"稳增长"的约束条件下,提高资本充足率、存款准备金等我国传统的宏观经济需求管理政策不再有效,可以通过供给侧改革来保持适度的经济增长目标,进而实现我国宏观经济"去杠杆"。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马文光
一、医疗经济学中经济杠杆的定义及其特点在医疗经济,凡具有调节、推动收支平衡过程各个环节作用的经济范畴,都应属于经济杠杆。从收支平衡角度也可以说,在医疗经济运行中,凡是参与经济反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孟晓虹
1引言1988年,我国交通部和物价局颁布了"贷款修建的公路、公路桥梁及隧道向车辆收取通行费的规定"。自1992年后,收费公路的修建迅速发展起来,到2000年底,我4国收费公路的长度已达9.4×10 km。由于收费公路是贷款融资修建的,因此其债务负担比较重,进而对车辆收取的通行费较高。经调查,通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陈峰
目前农村人口控制所采取的措施不外乎行政手段和经济奖惩,而这两者的效率又极其有限。笔者综合各家之长,提出经济杠杆与社会保障相结合的全方位计生管理方法,作为解除农村人口过快增长的一种探讨。该方法的特点是引入与农民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社会、经济措施,以鼓励为主,从农民的经济利益出发,引导农民转变生育观,实现计划生育的目的。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王秀德,周伟,张牧
1 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多年来,卫生防疫站始终是业务开支靠财政拨款,有了困难写报告,必需的经费伸手要。应该承认,这种情况还可能要持续下去,这是由卫生防疫工作的性质所决定的。那种盲目提出“断奶断粮”的说法是不现实的。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在防保职工队伍中确有一些人对当前市场经济发展没有清醒的认识,确实存在等、靠、要的思想。而这种思想枷锁必然束缚防保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因此,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金生
国家对企业的控制方式由直接控制为主转向间接控制为主,是“七五”期间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主要内容。所谓间接控制为主,就是主要通过指导性计划和相应的调节手段,包括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来控制和调节经济的运行。运用经济杠杆进行调节,是经济手段的主要内容。因此,对经济杠杆的有关问题进行研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本文试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初步探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袁利勇 胡日东
本文使用H-P滤波法和VAR模型分析了我国分部门经济杠杆的动态变化,讨论了我国宏观经济杠杆变动的部门间关系。研究发现:2007年初-2016年末期间,我国各部门经济杠杆率存在着明显的周期性波动特征,我国宏观经济杠杆变动的部门间关系也非常显著,各部门经济杠杆率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分析表明,分析表明,我国分部门经济杠杆的动态变化和我国宏观经济杠杆的部门间关系特征,体现了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逻辑,是我国宏观经济需求侧管理的结果。因此,我国宏观经济杠杆调整的根本出路在于推进经济结构性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许毅
深化改革、全面开放的关键是协调和完善市场运行机制,经济杠杆理论研究的重点也应落实到此。从这个基本认识出发,作者认为,要从资源配置和利益导向两方面深化对市场机制的认识,这就要更深入地研究生产力结构,以优化资源配置为目标,不断理顺分配关系和生产关系,把各方面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并引导到促进生产力结构优化的轨道上来。当前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矛盾,反映了我们在运用经济杠杆处理经济利益关系方面存在的问题,也反映了对市场与计划关系理解上的分歧。作者指出,必须加强计划工作的科学性,使计划与市场有机结合,在把企业推向市场的同时,要充分运用经济杠杆予以引导。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吴建平 禾雨木 黄润良
经济领域的供给与需求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两者的统一性和矛盾性就在于需求为供给提供前提条件,而供给又为需求创造可能,只有两者处于相互调适、动态平衡状态下,才能促进经济持续、稳定、高效发展。本文从探析我国目前供需失衡的深层次原因入手,就如何从宏观、中观、微观领域着力撬动财政、税收、金融等经济杠杆,激活消费市场,调节市场供需平衡,缩短经济周期方面提出浅见。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加西亚-埃雷奥 许平祥
中国的金融改革在经历金融危机暂时的停滞之后,于2012年重新加速,表现为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从±0.5%到±1%)扩大和利率调节的进一步市场化。自从习近平执政以来,金融体系改革备受关注,通常被称为"金融或资本项目的自由化"。对于仍然高度以金融市场稳定为目标的政府来说,进行资本账户自由化似乎需要很大勇气。2015年夏天,中国政府对股票市场动荡的极端反应正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