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503)
- 2023(16292)
- 2022(13960)
- 2021(12847)
- 2020(10759)
- 2019(23907)
- 2018(23783)
- 2017(45112)
- 2016(24272)
- 2015(27168)
- 2014(26858)
- 2013(26421)
- 2012(24147)
- 2011(21871)
- 2010(22135)
- 2009(20420)
- 2008(19402)
- 2007(16856)
- 2006(14860)
- 2005(13017)
- 学科
- 济(111596)
- 经济(111498)
- 管理(72224)
- 业(66983)
- 企(55074)
- 企业(55074)
- 方法(43015)
- 数学(36845)
- 数学方法(36431)
- 中国(27832)
- 地方(26733)
- 农(25154)
- 业经(23897)
- 学(22871)
- 财(22307)
- 技术(19183)
- 制(18144)
- 贸(17511)
- 贸易(17497)
- 理论(17306)
- 农业(17090)
- 易(16870)
- 环境(16609)
- 和(16297)
- 地方经济(16002)
- 银(15088)
- 银行(15049)
- 融(14770)
- 金融(14767)
- 行(14420)
- 机构
- 学院(341612)
- 大学(340770)
- 济(141780)
- 经济(138640)
- 管理(135282)
- 理学(116890)
- 研究(116058)
- 理学院(115589)
- 管理学(113638)
- 管理学院(113021)
- 中国(85267)
- 京(72155)
- 科学(70960)
- 财(61670)
- 所(57559)
- 研究所(52350)
- 中心(51822)
- 江(50025)
- 财经(49481)
- 农(48988)
- 业大(47798)
- 范(46351)
- 师范(45976)
- 北京(45596)
- 经(44878)
- 经济学(42782)
- 院(42727)
- 州(41006)
- 经济学院(38213)
- 农业(38016)
- 基金
- 项目(233725)
- 科学(184651)
- 研究(174460)
- 基金(168334)
- 家(145648)
- 国家(144429)
- 科学基金(124705)
- 社会(110718)
- 社会科(104877)
- 社会科学(104848)
- 省(92180)
- 基金项目(89318)
- 教育(79484)
- 自然(79208)
- 自然科(77348)
- 自然科学(77332)
- 划(76674)
- 自然科学基金(75917)
- 编号(72029)
- 资助(67971)
- 成果(57938)
- 重点(52346)
- 发(51445)
- 部(50562)
- 创(49946)
- 课题(49422)
- 创新(46639)
- 国家社会(45328)
- 项目编号(44522)
- 教育部(43734)
- 期刊
- 济(160816)
- 经济(160816)
- 研究(102467)
- 中国(65414)
- 管理(51052)
- 学报(50075)
- 科学(47263)
- 财(45425)
- 农(43956)
- 教育(40586)
- 大学(37975)
- 学学(35474)
- 技术(31797)
- 农业(30785)
- 融(28023)
- 金融(28023)
- 经济研究(26817)
- 业经(25548)
- 财经(24063)
- 图书(21228)
- 经(20738)
- 问题(19858)
- 技术经济(17997)
- 科技(16910)
- 理论(16397)
- 商业(15752)
- 业(15734)
- 现代(15497)
- 坛(15030)
- 论坛(15030)
共检索到5058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孙杏林
"中高速增长和中高端水平"是我国经济新常态下追求的"双目标",加快推进包括职业教育领域在内的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能力,满足当前经济发展的切实需求,是实现职业教育"现代性功能"的必然选择。职业院校可以从三个方面拓宽其实现路径:其一,加强校企协同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顶层设计,提升人才输出质量;其二,坚持"大职教观",拓宽职业教育服务领域,重视职业教育社会培训和多渠道育人功能;其三,不断搭建"产学研"校企所合作平台,为地方中小微企业提供产品开发和应用技术服务。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刘进军 陈鱼 刘书明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我国社会治理的新常态。在新常态的背景下如何提升政府的治理能力,对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具有重大的意义。为此,以新常态的提出作为出发点,分析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必要性,针对政府在治理能力方面面临的现实困境,提出完善政府治理体制、转变政府治理理念、创新政府治理方式、革新政府治理工具的策略,有利于提升政府治理能力。
关键词:
新常态 发展理念 治理困境 治理能力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屈仁雄
当前我国高职教育体系建设存在办学理念落伍、专业建设方向失衡、办学经费筹措困难、支撑高职教育的相关社会保障系统建设不到位等问题。文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重构高职院校服务县域经济的办学理念,以县域产业政策为指导,修订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建立服务县域经济的覆盖整个职业生涯的教育体系,健全服务县域经济的高职教育社会保障机制。
关键词:
城镇化 县域经济 高职教育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张彬 李春晖
科技创新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驱动力,是提高我国综合竞争力的主要路径,也是我国成为科技强国的重要支撑。"新经济"形势下,我国从以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为主促进经济高速增长向以科技创新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转变。现阶段,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依然较大,制约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引进技术的路径依赖、企业研发资金投入不足、金融对科技创新的支持有限、科技创新项目供给与市场需求脱节、自主知识产权保护与专利制度不完善、科技创新主体与投资方目标不一致。在"新经济"背景下提升我国科技创新能力
关键词:
新经济 科技创新能力 经济发展 科技强国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苏菡丽 李俊飞 沈文其
苏州产业转型升级已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苏州高职教育应提高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文章通过统计数据调研,分析苏州高职教育服务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提高苏州高职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能力的策略建议:加强纵向衔接、横向错位,推进高职教育特色化发展;建立专业预测系统,优化专业与产业紧密对接机制;强化校企协同育人,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无缝对接;加大创新创业教育,提升职业教育服务产业转型的能力。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莹
目前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高质量发展阶段,而物流业作为支撑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对于促进我国经济转型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故而对我国区域物流能力进行评价并探究针对性提升对策,对于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有现实意义。因此,本文从高质量发展视角出发,选取我国物流业较为发达的山东省作为评价对象,对其物流能力进行评价,旨在为我国各区域提升物流能力提供理论指导。研究结果表明,在2010-2013年间,山东省物流业表现出平稳的发展趋势。在2013-2016年间,物流产业结构实现优化升级,山东省物流能力评价值由2013年的0.202提升到0.353,物流产业呈现出快速的增长趋势。在2016-2019年间,山东省物流能力评价值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但在2017年,山东省经济结构发生重大调整,各产业的发展节奏均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进而导致物流业能力评价值增速减慢。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威峰 柯颖 卓泓良
本文基于经济新常态背景提出区域产业适应性选择的概念,并对其进行内涵界定、内在作用机制分析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在此基础上,运用WeaverThomas模型,以广西工业适应性选择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计算机、通信和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等12个工业部门应作为经济新常态下广西重点扶持和优先发展的产业。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威峰 柯颖 卓泓良
本文基于经济新常态背景提出区域产业适应性选择的概念,并对其进行内涵界定、内在作用机制分析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在此基础上,运用WeaverThomas模型,以广西工业适应性选择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计算机、通信和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等12个工业部门应作为经济新常态下广西重点扶持和优先发展的产业。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玄欣田
经济新常态使我国各个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出现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对产业发展程度较低的河南省而言,要想进一步实现区域内产业的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重要的突破方向就是实现承接产业的集群化发展。在对河南省产业梯度系数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河南省不同发展程度的产业承接产业转移和实现集群化发展的途径,并提出完善产业转移和实现产业集群化发展的策略和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玄欣田
经济新常态使我国各个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出现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对产业发展程度较低的河南省而言,要想进一步实现区域内产业的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重要的突破方向就是实现承接产业的集群化发展。在对河南省产业梯度系数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河南省不同发展程度的产业承接产业转移和实现集群化发展的途径,并提出完善产业转移和实现产业集群化发展的策略和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林青宁 毛世平
文章使用SSBM-网络DEA模型,从创新链角度入手,测算了2014—2018年我国31个省份数字经济下区域创新效率及其分阶段效率(知识研发效率与商业化效率),并与传统区域创新效率进行了对比分析,以探索数字经济背景下我国区域创新效率的现状与演变以及数字经济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1)2014—2018年,数字经济背景下我国区域创新效率总体呈现“U”型变化特征,且数字经济下我国区域创新效率高于传统区域创新效率,但数字经济下区域创新效率与传统区域创新效率总体水平均较低,存在严重的效率损失。(2)数字经济对中西部地区创新效率的提升作用更明显,2014—2018年数字经济背景下我国区域创新效率呈优化趋势,省域集中度变差。(3)数字经济背景下区域创新效率的提高主要是因为数字经济提高了创新活动第一阶段(知识研发)的效率,数字经济并未显著提高区域创新效率中的商业化效率。(4)数字经济背景下区域创新效率总体呈现“知识研发效率极高-商业化效率中等”“知识研发效率中等-商业化效率极高”“知识研发效率中等-商业化效率极低”“知识研发效率中等-商业化效率中等”4种典型特征。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劳健 谢如鹤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农业现代化成为广东"新四化"的薄弱环节。加强农产品物流服务,稳定农产品物流供应,是实现广东农业现代化,推动广东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在梳理以往研究者关于区域经济与农产品物流研究的基础上,尝试构建农产品物流影响因子模型,提出完善广东农产品物流的对策建议。文章引入科技、教育、手机网销等因子进行农产品物流影响分析,适合当下广东农产品物流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需要。
关键词:
经济新常态 农产品 物流 因子分析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劳健 谢如鹤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农业现代化成为广东“新四化”的薄弱环节。加强农产品物流服务,稳定农产品物流供应,是实现广东农业现代化,推动广东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在梳理以往研究者关于区域经济与农产品物流研究的基础上,尝试构建农产品物流影响因子模型,提出完善广东农产品物流的对策建议。文章引入科技、教育、手机网销等因子进行农产品物流影响分析,适合当下广东农产品物流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需要。
关键词:
经济新常态 农产品 物流 因子分析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时军
环境审计是进行环境保护的重要方式,也是协调环境、经济和社会三者效益统一的中间环节。新常态经济强调可持续发展,对环境审计的法规政策有更新的要求。本文在此研究背景下,分析国外环境审计政策法规发展情况,对我国目前环境审计政策法规情况发展进行剖析,提出在新常态经济背景下,如何更科学、合理地借鉴国外环境审计政策法规的经验,发展适合我国的环境审计政策法规。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时军
环境审计目标是构建环境审计理论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环境审计的本质要求能够予以充分反映。在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新常态经济背景下,对环境审计目标的设置提出更多新的要求。本文在此研究背景下,对已有环境审计目标研究发展现状进行评述,提出在新常规经济背景下,如何更科学、合理地设置我国的环境审计目标,并对其有效、顺利地实施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环境审计可持续发展 新常态经济 审计目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