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30)
- 2023(14656)
- 2022(12227)
- 2021(11166)
- 2020(8994)
- 2019(20119)
- 2018(19765)
- 2017(36560)
- 2016(19182)
- 2015(21536)
- 2014(21112)
- 2013(20840)
- 2012(19574)
- 2011(18080)
- 2010(18279)
- 2009(17036)
- 2008(16540)
- 2007(14744)
- 2006(13470)
- 2005(12508)
- 学科
- 济(106616)
- 经济(106524)
- 管理(54970)
- 业(49604)
- 企(38323)
- 企业(38323)
- 中国(32626)
- 方法(32231)
- 数学(28141)
- 数学方法(27932)
- 地方(27667)
- 农(24947)
- 业经(21297)
- 贸(18738)
- 贸易(18721)
- 易(18124)
- 财(17850)
- 技术(17234)
- 学(17207)
- 制(17053)
- 农业(16838)
- 地方经济(16364)
- 银(16298)
- 银行(16282)
- 融(16265)
- 金融(16264)
- 行(15978)
- 发(15900)
- 环境(15123)
- 和(12204)
- 机构
- 学院(278168)
- 大学(276374)
- 济(132810)
- 经济(130482)
- 研究(106021)
- 管理(101307)
- 理学(85128)
- 理学院(84131)
- 管理学(82957)
- 中国(82502)
- 管理学院(82417)
- 京(59450)
- 科学(58760)
- 财(58562)
- 所(52874)
- 研究所(47363)
- 中心(46394)
- 财经(45516)
- 经济学(43242)
- 江(42079)
- 经(41438)
- 农(40471)
- 北京(38735)
- 经济学院(38662)
- 院(38138)
- 范(37939)
- 师范(37634)
- 业大(34221)
- 州(33626)
- 财经大学(33538)
- 基金
- 项目(176165)
- 科学(140675)
- 研究(133884)
- 基金(128838)
- 家(111236)
- 国家(110350)
- 科学基金(94526)
- 社会(90201)
- 社会科(85751)
- 社会科学(85736)
- 省(67432)
- 基金项目(66336)
- 教育(59898)
- 划(56169)
- 自然(55520)
- 自然科(54264)
- 自然科学(54251)
- 自然科学基金(53294)
- 资助(52140)
- 编号(52055)
- 发(44474)
- 成果(42852)
- 重点(40149)
- 部(39527)
- 国家社会(38974)
- 创(38719)
- 课题(37729)
- 发展(37103)
- 创新(36591)
- 展(36534)
- 期刊
- 济(160377)
- 经济(160377)
- 研究(95127)
- 中国(63147)
- 财(42880)
- 管理(41711)
- 农(39515)
- 科学(37499)
- 学报(36114)
- 融(31438)
- 金融(31438)
- 教育(30713)
- 大学(28552)
- 经济研究(28036)
- 农业(27200)
- 学学(26712)
- 技术(24657)
- 业经(24648)
- 财经(23639)
- 经(20746)
- 问题(20504)
- 贸(18400)
- 世界(17095)
- 国际(16875)
- 技术经济(15728)
- 业(15055)
- 统计(13667)
- 商业(13322)
- 现代(12958)
- 策(12743)
共检索到4498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韩国栋 李景国
在"十二五"末期,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对城镇住房发展的冲击是全方位的。自1998年房改以来,中国逐步形成了"双轨制"的住房发展模式,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就,但也同时面临诸多难题。文章基于经济新常态背景,设计促进中国城镇住房供需均衡发展的三大基本思路,并从优化住房产业政策、深化租赁市场发展、加强住房法律保障、完善财政支持手段、创新发展住房金融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经济新常态 城镇住房 均衡发展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韩国栋 李景国
在"十二五"末期,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对城镇住房发展的冲击是全方位的。自1998年房改以来,中国逐步形成了"双轨制"的住房发展模式,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就,但也同时面临诸多难题。文章基于经济新常态背景,设计促进中国城镇住房供需均衡发展的三大基本思路,并从优化住房产业政策、深化租赁市场发展、加强住房法律保障、完善财政支持手段、创新发展住房金融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经济新常态 城镇住房 均衡发展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李爽
当前我国实施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是以城乡互补,协调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建设要求城乡教育资源的优化合理配置,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在新型城镇化推动下,我国城乡教育发展取得重大成果,但两者在办学条件、师资力量和教育机会公平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差异。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应通过关注和帮扶城乡教育弱势群体,完善城乡教育经费分配机制,实现城乡教育资源优势共享等途径,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努力促进教育公平。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城乡教育 均衡发展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曹俊杰 高峰
一、积极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战略,实现农村工业化与城市化良性互动。1.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工业化战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随着农村工业等非农产业的发展,以工补农、以工促农和以工养农的效果越来越明显,农业现代化进程逐渐加快。因此,今后我国仍然要采取鼓励和支持农村工业发展的政策,各地区应结合本地农业资源禀赋特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同升 刘长岐
本文从近期中国城镇化的发展特征入手,剖析了我国城镇化对城镇规划的影响及中国城镇规划自身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城镇化 城镇规划 城镇人口 农民工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林华
调整财政政策促进大连经济均衡发展林华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囊括的是区域产业结构的合理布局及经济资源在区际间的合理配置问题,本文所要探讨的则是区域经济理论的一个侧面———地区经济如何均衡发展,具体来说,如何纠正大连地区各县、区间经济差异,维持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贾果袅 李良
从长远来看 ,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是我们的主攻方向。财政对地区经济均衡发展的作用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调节资源配置 ;二是均衡地区经济发展的环境条件。促进地区经济均衡发展的财政对策是 :建立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制定合理有效的区域性税收调节政策 ,充分发挥财政投融资作用。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均衡发展 财政对策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郭丽芳 林珊 郑有国
经济转型、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制度因素是当前中国推进城镇化的三大背景。目前中国城镇化进程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城镇数量、人口和建成区面积均有大幅增加。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区域及中西部一些城市的房地产业将有很大发展空间;一些小城市由于经济规模小,则发展空间有限;养老、养生、旅游地产等服务产品;以及经纪业务、物业管理、房地产金融等地产服务业均有较好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
城镇化 房地产业 前景展望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瑞雪
以工匠精神为逻辑起点,研究新媒体背景下弘扬工匠精神对实体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在深入分析新媒体背景下工匠精神传播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推进供给侧改革的客观需要、实施质量强国战略的必然选择、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现实路径。从创造自媒体联盟优势、抓住品牌传播时代红利、凝聚社会普遍共识三方面,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并对打造技能强国、推进我国新常态下实体经济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吕承超 张学民
采用基尼系数、泰尔指数测算中国城镇社会保险发展非均衡程度并对其分解,构建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分析城镇社会保险非均衡影响因素,实证检验各因素影响效果及显著性水平。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城镇社会保险发展呈由东向西依次递减态势;中国城镇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和支出非均衡程度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支出大于收入的非均衡程度;各社会保险项目对非均衡程度影响不同;区域内部非均衡程度大于区域之间,基金支出大于基金收入的区域内对非均衡程度贡献率,东部地区大于中西部地区内部非均衡程度;循环累积效应、经济发展水平、教育、工资水平及地方财政对城镇社会保险支出和收入均具有正向作用。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胡文静 马建霞 谢珍
本文构建区域创新能力系统框架作为研究系统边界,通过文献分析法与半结构化访谈相结合构建模糊认知图,运用加权度指数与系统迭代识别以科技成果转化为中心的区域创新能力系统中各要素的功能,并通过情景分析与政策模拟优化政策选择方案,为经济发展新常态与技术封锁并存情景下的科技成果转化与创新政策调整与优化方向确定提供支撑。研究结果表明,以科技成果转化为中心的区域创新能力系统适用于情景分析与政策模拟;知识产权政策是创新驱动战略中应优先实施的基础性政策;自我管制型政策在促进区域创新能力系统隐性要素提升方面起重要作用,是政策组合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罗鸣 叶安照
本文认为保险业在分流社会储蓄,辅助构建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居民安全消费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这将为提高内需、促进我国宏观经济均衡发展发挥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当前应采取更具激励性的产业发展战略,提高产业的供给水平和层次,提升居民保险意识,进而扩大保险业的服务领域和覆盖面,充分发挥保险业的功能和作用。
关键词:
经济失衡 商业保险 发展战略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张斌
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处理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既要发挥好虚拟经济资源配置的作用,又要抑制"资产泡沫"的形成和发展。收入分配、资本流动、技术变革是导致资金"脱实向虚"的主要原因。税收要在宏观层面扩大需求,在微观层面降低实体经济投资成本,鼓励创新和研发投资以及引导资本流动等方面发挥作用。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张斌
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处理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既要发挥好虚拟经济资源配置的作用,又要抑制"资产泡沫"的形成和发展。收入分配、资本流动、技术变革是导致资金"脱实向虚"的主要原因。税收要在宏观层面扩大需求,在微观层面降低实体经济投资成本,鼓励创新和研发投资以及引导资本流动等方面发挥作用。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徐菊芬 黄春晓
本文基于空间正义的视角,首先对我国1994年以来的城镇住房调控政策进行了回顾和梳理,然后从保障房供给、市场租赁、市场购房三个方面分析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空间正义的缺失,其中保障性住房调控力度虽大,但因数量有限、供给方式单一、位置偏远、分布过于集中而加剧了居住空间分异和弱势群体边缘化,公租房对夹心层缺乏吸引力,而对于租房市场的调控政策长期乏力,租客仍然属于市场租赁的弱势群体,房地产市场也是政策调控重点,但存在着房价—收入比例失衡问题,也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社会资源的分配不均。此外,住房调控领域空间正义的缺失也间接推动着住房私有化进程,这又进一步表现出政策调控的失衡。
关键词:
空间正义 城镇住房 批判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