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88)
2023(11297)
2022(9413)
2021(8499)
2020(6870)
2019(15157)
2018(14845)
2017(28357)
2016(14795)
2015(16030)
2014(15645)
2013(15175)
2012(13953)
2011(12805)
2010(13301)
2009(12622)
2008(12005)
2007(10955)
2006(10150)
2005(9182)
作者
(39711)
(33112)
(33019)
(31309)
(21160)
(15551)
(14799)
(12609)
(12435)
(11917)
(11305)
(10756)
(10656)
(10530)
(10344)
(10242)
(9854)
(9575)
(9532)
(9297)
(8273)
(7882)
(7849)
(7744)
(7620)
(7457)
(7207)
(7090)
(6512)
(6463)
学科
(78246)
经济(78195)
管理(47241)
(43653)
(35378)
企业(35378)
方法(23003)
地方(20283)
数学(19929)
中国(19726)
数学方法(19697)
(19030)
(18420)
业经(16058)
技术(14168)
(13833)
地方经济(13643)
农业(13047)
(12364)
(12235)
贸易(12225)
(11849)
银行(11843)
(11814)
(11542)
(11480)
(11369)
金融(11368)
环境(10502)
技术管理(10184)
机构
学院(209868)
大学(204823)
(101932)
经济(100046)
管理(79981)
研究(73155)
理学(67770)
理学院(67102)
管理学(66159)
管理学院(65733)
中国(56605)
(46685)
(40972)
科学(38743)
财经(35665)
(35277)
中心(33137)
(33062)
经济学(32635)
(32225)
研究所(31195)
经济学院(28986)
(26973)
师范(26820)
(26371)
(26095)
北京(26032)
(26012)
财经大学(25978)
业大(23583)
基金
项目(130168)
科学(104657)
研究(102285)
基金(94222)
(79458)
国家(78767)
科学基金(68935)
社会(68361)
社会科(64949)
社会科学(64936)
(51500)
基金项目(47898)
教育(46288)
(41748)
编号(41722)
自然(39944)
自然科(39068)
自然科学(39058)
自然科学基金(38346)
资助(37969)
成果(34454)
(30533)
(29808)
课题(29540)
重点(29069)
国家社会(28758)
(28623)
创新(28033)
(26449)
(26032)
期刊
(125480)
经济(125480)
研究(71357)
中国(42581)
(35295)
管理(33850)
(25122)
(24318)
金融(24318)
科学(23993)
教育(23132)
经济研究(22332)
学报(22075)
技术(20200)
业经(19756)
财经(18282)
大学(18126)
学学(17104)
农业(16778)
(16046)
问题(15107)
(13110)
技术经济(12728)
国际(11676)
商业(10844)
世界(10827)
统计(10655)
(10397)
现代(10207)
经济管理(9783)
共检索到3349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荣  张桂文  
一、调整人口结构、提升人力资本质量。国家的一切经济活动是以人口为基础的,合理的劳动力人口结构比例决定着经济增长的潜力,根据国际通用标准,如果一个国家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总人口数的10%或者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以上,就已进入人口老龄化国家。根据这个标准,据国家统计局发布公告,截至2014年末,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5.5%,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少国  潘恩阳  
一、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巩固和扩大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调结构促转型成果,坚持高端发展方向,大力发展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环节,推进产业深度调整和优化升级,巩固消费、投资协调拉动格局,着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积极推进各次产业融合互促,提高协同发展能力。推动都市型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强化工业化、信息化和现代农业化互促融合水平。一方面要强化技术、金融、信息和市场服务,推进农业生产经营的专业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荣  张桂文  
笔者基于1987年—2015年的数据,通过计量方法,实证检验了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人口因素、产业结构和科技水平对中国能否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影响。结果表明,GDP增长适当降速、科技进步以及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对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具有正向效应;人口自然增长率、第二和第三产业对GDP贡献率对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具有负向效应;GDP增长率、人口因素、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和科技水平与人均国民收入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第二和第三产业对GDP贡献率与人均国民收入之间不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而且从长期来看,GDP增长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荣  张桂文  
笔者基于1987年—2015年的数据,通过计量方法,实证检验了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人口因素、产业结构和科技水平对中国能否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影响。结果表明,GDP增长适当降速、科技进步以及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对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具有正向效应;人口自然增长率、第二和第三产业对GDP贡献率对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具有负向效应;GDP增长率、人口因素、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和科技水平与人均国民收入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第二和第三产业对GDP贡献率与人均国民收入之间不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而且从长期来看,GDP增长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社会消费总额、科技进步水平等因素对人均国民收入影响显著,而产业结构因素对人均国民收入影响较小。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段海超  李晓静  张周鹏  
经济新常态是有别于以往经济发展的状态,是经济自身发展的理性回归,包括经济结构、经济动力、经济增长速度等各个方面的优化升级。新常态的到来意味着经济发展进入了战略调整期,一方面扬弃以往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另一方面需要部署新的经济发展方略。新常态下,中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收入分配差距增大、产能过剩等问题,直接制约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给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带来了严峻挑战。因此,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深化供给侧改革、重视教育发展、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将成为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有效途径,其中,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是核心,供给侧改革是保障,教育是基础,"一带一路"建设是战略导向。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段海超  李晓静  张周鹏  
经济新常态是有别于以往经济发展的状态,是经济自身发展的理性回归,包括经济结构、经济动力、经济增长速度等各个方面的优化升级。新常态的到来意味着经济发展进入了战略调整期,一方面扬弃以往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另一方面需要部署新的经济发展方略。新常态下,中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收入分配差距增大、产能过剩等问题,直接制约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给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带来了严峻挑战。因此,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深化供给侧改革、重视教育发展、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将成为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有效途径,其中,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是核心,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华  马进  
2015年我国人均GDP达到8016美元,这意味着我国成为了中等收入国家。但从2015年至今,我国GDP增速连续三年未超过7%,我国已经进入经济增幅放缓的新常态,新常态下旧的发展模式已不可持续,过去多年粗放式的增长方式还给社会和环境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面临资源环境方面的约束、收入差距、劳动力减少等巨大挑战。为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研究深入分析了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成功经验,并从产业结构优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发展高等教育等方面给出了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晓倩  范超  
第一,在经济方面,要促进经济增长"三驾马车"协调并进,尤其注重消费和出口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因此,政府应继续扩大内需和对外开放力度,深化供给侧改革。近年来,虽然消费、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所提高,但依靠投资支撑的局面并未根本改观,尤其在一些地方省份,该问题更为突出严重。考虑到投资边际效益递减规律的作用,投资对我国经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朱玉杰  
1.支持去化落后产能,支持战略新兴产业。杜绝向落后产能提供财政补贴以维持其运作,同时向符合产业规划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技术改造或升级的专项财政补贴,对一些新产品用政府采购的方式,让这些新产品很快达到规模经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国际竞争力。2.规范地方政府收费,打破束缚中小微企业创新升级、提供有效供给的"绳索",促进供给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2010年我国人均收入突破4035美元,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但较高的收入增长不代表长久的经济增长,任何一个中等收入国家都面临"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尤其是在我国步入经济新常态后,经济增速告别了两位数字增长,经济处于下行阶段,存在高耗能产业比重过高、人口结构不尽合理等诸多不利因素,对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提出更多困难与挑战。文章基于经济新常态背景,从宏观角度寻找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影响因素,并通过数字量化以计量手段加以分析,得出各影响因素对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影响程度以及不足,由此提出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新路径。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2010年我国人均收入突破4035美元,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但较高的收入增长不代表长久的经济增长,任何一个中等收入国家都面临"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尤其是在我国步入经济新常态后,经济增速告别了两位数字增长,经济处于下行阶段,存在高耗能产业比重过高、人口结构不尽合理等诸多不利因素,对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提出更多困难与挑战。文章基于经济新常态背景,从宏观角度寻找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影响因素,并通过数字量化以计量手段加以分析,得出各影响因素对中国跨越"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程文  张建华  
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引起的产业升级断档是"中等收入陷阱"形成的一个重要机理。产业创新升级的动力既有"需求拉动"因素,也有"技术推动"因素,而现有一些研究过于偏重其中某一个因素或割裂两者关联性。基于现有研究不足,给出存在多重均衡的产业创新升级模型,探讨"中等收入陷阱"的形成机理,分析"贫困陷阱"、"中等收入陷阱"和"高收入陷阱"的成因。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各个增长陷阱形成的机理不同。"中等收入陷阱"的出现是外因和内因的共同作用:随着中等收入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技术差距的逐渐缩小,中等收入国家的后发优势逐渐丧失。如果此时该国经济无法顺利转型为创新驱动,则其产业升级便会出现断档,以至于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中等收入国家应该通过技术推动和需求拉动,推进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寻求"中等收入陷阱"的解决之道。结果显示,对于不同行业而言,需求推动和技术拉动所起到的作用迥然不同:行业的技术密集程度越高,"需求拉动"因素对产业创新升级的影响越大;行业的技术密集程度越低,"技术推动"因素对产业创新升级的影响越大。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需有效地制定产业政策,重视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与产业升级断档的问题。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师旭辉  吴华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了较快增长,综合国力得到显著提升。到2010年,我国人均GDP超过4000美元,正式进入"中上等收入"行列。此前的高速增长主要得益于体制转轨,市场的力量充分激活了经济要素活力。加之我国渐进地融入全球市场体系,"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得以整合,更加速了经济的增长步伐。总结国际经验教训,我国必须高度重视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问题,未雨绸缪,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朴馥永  黄阳华  
中等收入陷阱是指发展中国家经过一段时间的快速增长后,经济增长失速的现象。许多国家在人均收入达到美国水平的20%~40%之后,落入了中等收入陷阱。韩国是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少数国家之一。20世纪80年代,民营经济的创新投资激发了技术创新热潮,快速的技术创新推动了韩国生产率的提升,缓解了工资上涨的压力,使韩国跨越了中等收入陷阱。文章重点研究了韩国摆脱中等收入陷阱的经济转型历程,并力图为中国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姚树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过近40年连续不间断高速经济增长,从一个非常落后的农业大国变成一个欣欣向荣的工业大国,成就世界经济发展史上伟大的奇迹。然而,在人均GDP迈入中高收入阶段以后,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却是一个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命题,不仅要学习其他国家发展经验,更要发挥国家自然地理优势及政治人文体制优势,特别是40年改革开放积累起来的经济实力和国家能力。党的十九大没有提及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而是提出在2020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后,再用两个15年时间,分阶段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这个新时代,中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