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04)
- 2023(14550)
- 2022(12419)
- 2021(11255)
- 2020(9428)
- 2019(21394)
- 2018(20976)
- 2017(40740)
- 2016(21858)
- 2015(24344)
- 2014(24129)
- 2013(23793)
- 2012(22184)
- 2011(20302)
- 2010(20707)
- 2009(19837)
- 2008(19371)
- 2007(17741)
- 2006(15632)
- 2005(14155)
- 学科
- 济(107225)
- 经济(107148)
- 管理(65381)
- 业(61456)
- 企(50301)
- 企业(50301)
- 方法(41508)
- 数学(36778)
- 数学方法(36398)
- 农(26419)
- 中国(25798)
- 地方(23963)
- 财(23771)
- 业经(21278)
- 贸(19984)
- 贸易(19973)
- 易(19371)
- 学(19312)
- 制(18505)
- 农业(17182)
- 技术(17070)
- 银(16253)
- 银行(16227)
- 融(15969)
- 金融(15967)
- 行(15541)
- 地方经济(14807)
- 环境(14634)
- 理论(13944)
- 策(13879)
- 机构
- 学院(317216)
- 大学(313700)
- 济(144865)
- 经济(142015)
- 管理(120856)
- 研究(108649)
- 理学(103064)
- 理学院(101997)
- 管理学(100340)
- 管理学院(99734)
- 中国(85812)
- 财(66104)
- 京(63904)
- 科学(62528)
- 所(54879)
- 财经(51976)
- 中心(50595)
- 农(50030)
- 江(49257)
- 研究所(49235)
- 经(46978)
- 经济学(46156)
- 业大(42654)
- 经济学院(41457)
- 北京(40248)
- 范(40005)
- 师范(39688)
- 农业(39050)
- 州(38941)
- 院(38341)
- 基金
- 项目(201121)
- 科学(159422)
- 研究(150188)
- 基金(146095)
- 家(125458)
- 国家(124429)
- 科学基金(107319)
- 社会(97639)
- 社会科(92699)
- 社会科学(92677)
- 省(79311)
- 基金项目(75945)
- 教育(68848)
- 自然(66671)
- 划(65710)
- 自然科(65187)
- 自然科学(65165)
- 自然科学基金(64007)
- 编号(61120)
- 资助(60159)
- 成果(49977)
- 重点(45174)
- 发(44960)
- 部(44899)
- 创(43875)
- 课题(42395)
- 创新(41240)
- 国家社会(40439)
- 教育部(39094)
- 人文(38491)
- 期刊
- 济(166487)
- 经济(166487)
- 研究(99978)
- 中国(60894)
- 财(51048)
- 农(45990)
- 管理(45749)
- 学报(42886)
- 科学(41247)
- 融(39372)
- 金融(39372)
- 大学(32809)
- 学学(31095)
- 教育(30815)
- 农业(30067)
- 经济研究(28618)
- 技术(28410)
- 财经(26364)
- 业经(26328)
- 经(22820)
- 问题(21016)
- 贸(18341)
- 技术经济(18216)
- 统计(16604)
- 业(15878)
- 商业(15858)
- 国际(15825)
- 策(15490)
- 理论(15449)
- 世界(14880)
共检索到4870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丁华 丁宁
选取1996年1月—2017年2月的月度数据为样本,构建三个时变向量自回归模型,并采用等间隔和定时点的脉冲响应分析,探讨货币政策传导信贷渠道的时变效应。结果表明:反映信贷渠道的三个指标(信贷规模、信贷期限结构和信贷效率)均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信贷规模对物价水平有正向促进;信贷期限结构、信贷效率对物价水平有一定抑制作用。为此,在保持信贷合理增长的同时,注重信贷期限结构,提高信贷效率;利用结构性的货币政策工具,疏通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制,促进金融资源更有效地服务实体经济。
关键词:
货币政策 信贷渠道 时变效应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吴玲
随着日本央行货币政策的频繁操作以及中日贸易往来的不断加强,日本央行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产生了不可避免的溢出效应。因此,以往基于不变参数模型得到的日本央行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具有长期不变影响的研究结论,已缺乏实际经济意义。基于此,本文构建了带有随机波动率的时变参数因子扩展向量自回归模型,探索了日本央行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的时变性冲击效应。研究发现:(1)日本央行增加基础货币供应的行为会在经济高涨时期和经济平稳时期引起中国产出、通货膨胀、就业水平的提高,传导渠道主要为资本与金融账户;在经济萧条时期会为中国经济带来两难选择,即引起中国产出和就业水平下降的同时,又会带来通货膨胀的上升,传导渠道主要为经常账户。(2)日本央行降低隔夜无担保拆息利率的行为在经济高涨时期和经济平稳时期会引起中国产出、通货膨胀、就业水平的下降,传导渠道主要为资本与金融账户;在经济萧条时期会引起中国产出、通货膨胀、就业水平的提高,传导渠道主要为经常账户。
关键词:
日本央行 货币政策 中国经济 时变效应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陆虹
文章以1996-2012年的相关季度统计数据,运用STR模型和LM统计检验方法,对我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的非对称效应及地区经济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我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效果存在明显的不对称特性,即具有很强的非线性特征;同时,这种不对称性对我国及东中西部地区的经济运行存在不同的影响。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侯璐璐 王承云
信贷配给是货币政策传导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重点分析了国际贸易信贷对我国货币政策在对外贸易方面的传导作用。通过实证分析得出,国际贸易信贷资产是出口的格兰杰因果成因,并且国际信贷资产和出口成正相关关系;国际贸易信贷负债和进口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并且也呈现出正相关关系。以上分析说明我国通过信贷配给来调节国际收支平衡。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肖新成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和解决国内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我国的货币政策已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即从偏紧缩的政策转为促进经济增长的适度宽松的政策。本文通过采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冲击反应分析和预期误差项方差分解等方法,发现信贷传导渠道是我国货币政策的重要传导渠道,并且信贷传导渠道具有有效性。
关键词:
货币政策 信贷传导渠道 向量自回归
[期刊] 北京金融评论
[作者]
蔡键 李宏瑾
一、引言近年来,随着中国进入由高速向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和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为特征的经济新常态,货币政策调控主要目标、政策约束条件和微观基础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传统数量为主的货币政策有效性大大下降。特别是随着经济增速趋势性下降,传统的全面刺激性政策的边际效果明显递减,作为发
[期刊] 北京金融评论
[作者]
蔡键 李宏瑾
一、引言近年来,随着中国进入由高速向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和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为特征的经济新常态,货币政策调控主要目标、政策约束条件和微观基础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传统数量为主的货币政策有效性大大下降。特别是随着经济增速趋势性下降,传统的全面刺激性政策的边际效果明显递减,作为发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洁 陈宝峰 吴玲
近年来,全球经济周期波动加快,美联储频繁切换货币政策来调控宏观经济,进而对中国产业结构产生了显著性冲击效应。然而,美联储货币政策对中国产业结构的影响,会随着不同货币政策操作模式以及不同经济时期的差异性经济环境而产生变化,从而导致基于不变参数模型的研究结论严重缺乏实际经济意义,这也是以往相关研究具有争议性的主要原因。基于此,本文构建带有随机波动率的时变参数因子扩展向量自回归模型,分别从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的角度分析了美联储货币政策对中国产业结构的时变性冲击效应。研究发现:(1)美联储数量型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在经济繁荣时期和经济平稳时期对中国产业结构产生较强的促进作用,在经济萧条时期则产生阻碍作用;传导渠道是主要通过银行信贷系统影响中国的货币供给,进而对中国产业结构产生冲击作用,效果较强。(2)美联储价格型宽松货币政策在经济繁荣时期不利于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而在经济萧条时期和经济平稳时期有利于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传导渠道是主要通过资本价格影响中国的货币需求,进而对中国产业结构产生冲击作用,效果较弱。最后,本文建议中国人民银行采取价格型紧缩货币政策以应对美联储未来一段时间的加息行为。
关键词:
美联储 货币政策 产业结构 时变效应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崔百胜 高崧耀 胡春燕
本文构建以贸易开放度、第二产业比重和人均收入指数为条件变量,以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和本外币存贷款余额为内生变量,以中长期贷款为共同外生变量的条件同质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PCHVAR),分析中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非对称与时变效应。结果表明,本外币贷款余额与经济增长之间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而与通货膨胀之间互不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面对本外币贷款余额的正向冲击,以贸易开放度为条件变量时,贸易开放度高的地区,经济增长的脉冲响应程度也高,而通货膨胀的脉冲响应则低于贸易开放度低的地区;以第二产业比重作为条件变量时,第二产业比重高的地区,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的脉冲响应程度也高;以人均收入指数为条件变量时,人均收入指数高的地区,经济增长的脉冲响应程度也高,而通货膨胀的脉冲响应,则呈现出"两端高、中间低"的非对称格局。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李海燕 康洋
随着中国经济运行进入"新常态",央行货币政策取向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在货币政策操作思路方面趋向于用活用好资金;货币政策调整方向方面趋向于激活经济和调节结构;在货币政策操作工具方面趋向于传统政策工具与创新政策工具的结合使用;在货币政策操作环境适应方面趋向于主动适应经济转型、金融格局多元化、资本市场多层次发展及复杂的国际金融环境的要求。货币政策取向的变化既是新常态下经济运行的客观要求,也是新常态经济运行的政策保障。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盛朝晖
本文比较分析了1994-2004年中国货币政策主要传导渠道效应,认为信贷和信用渠道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发挥主要作用,利率传导渠道的作用得到发挥,资本市场传导渠道效应开始显现,汇率传导渠道具有一定的被动性,并分析形成这种情况的原因。
关键词:
货币政策 传导渠道 效应 分析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张娜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由于各国货币政策实践的发展变化以及银行业结构、经营状况改变的现实需求,国内外学者对货币政策银行贷款渠道的相关研究重燃兴趣。虽然我国货币政策贷款渠道与银行竞争关系的文献也逐渐增多,但成果亟待进一步创新和丰富。据此,本文基于银行微观经济学中的Monti-Klein模型进行合理改进,构建了包含银行微观竞争因素的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效果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使用2003—2015年162家银行的非平衡面板数据,改进了货币政策的衡量方法后,运用系统GMM模型对理论分析结论进行验证,考察银行微观竞争是否影响银行贷款渠道,以及这种影响是否因竞争水平和政策立场不同而存在差异。本文的理论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银行市场势力增加,会加剧利率波动对银行贷款增长的影响,并且主要体现在市场势力原本较低的银行。此外,该影响因政策立场差异存在非对称性。本文的研究为分析"银行微观竞争水平影响货币政策银行信贷传导效果"提供了理论基础,而且其研究结论对银行业结构调整和货币政策转型也具有一定的政策意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陆虹
自我国央行赋予商业银行自主经营权力以来,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发生了很大变化,文章以1998年第一季度~2010年第二季度的货币供应量、信贷规模、GDP和通货膨胀的数据,进行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实证分析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信贷渠道和货币渠道的有效性,认为信贷渠道和货币渠道均在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信贷渠道出现了低效性和不稳定性,再以状态空间模型估计我国货币政策信贷渠道作用的动态变迁轨迹,发现信贷渠道的作用在长期有逐步弱化的趋势,但在特定阶段信贷渠道的作用还会被强化。
关键词:
货币政策 信贷渠道 有效性 动态变迁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江群 曾令华
在一般均衡模型中,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制主要通过利差的均衡调整过程来实现。基于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分析结果表明,1998-2007年期间信贷渠道在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占有重要地位,货币政策效果不佳与信贷渠道梗阻密切相关。短期货币政策操作应充分关注信贷市场动态状况。坚持堵疏结合的原则切实缓解流动性过剩,提高紧缩性货币政策的效力。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童颖
当前我国货币政策作用小、见效慢,表明其传导机制效率低。现有研究大多是从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途径以及非货币资产价格传导途径上找原因,认为利率尚未市场化、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发展滞后是货币政策有效的重要制约因素。但从我国现实来看,要解除这些制约因素需要一个长期过程,因而信贷渠道仍然是目前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主要渠道。
关键词:
信贷传导渠道 信贷配给 CC-LM模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